第六十八回郦食其說齊降漢

關燈
漢王大兵至荥陽,先差王陵探聽城内消息,城中雖有官吏守城,而無兵馬。

    聞漢兵臨城,守令吳丹召父老曰:“漢王長者,不可失也,吾等當開門投降,不可使動幹戈,徒遭鋒镝。

    ”衆父老曰:“惟命是從。

    ”于是守令吳丹即率諸父老出城迎接漢兵,漢王統大兵進城,安撫百姓畢,鐘離昧兵方到。

    探聽人報漢王曰:“鐘離昧領兵一萬,離荥陽三十裡下寨。

    ”王曰:“鐘離昧遠來,人馬疲乏,正好統兵截殺,不可待彼安定營寨,恐一時難以攻擊。

    ”乃差王陵、周勃、灌嬰、周昌四将各領三千人馬,分頭殺出,圍住鐘離昧。

    鐘離昧紮營未定,見四面漢兵沖殺而來,急出迎敵,左有王陵,右有周勃,前有灌嬰,後有周昌,四面夾攻,鐘離昧如何抵當得住?棄營逃走,四将領人馬追趕。

    楚兵見無主将,先自亂動,四潰奔走,漢兵盡力追殺,生擒活捉,不計其數,馬匹器械,盡皆得之,諸将各相争取,以此鐘離昧領敗殘人馬得投大路而去。

    諸将乃回見漢王,王大喜,重賞四将訖。

     霸王親統大兵趨成臯,聞曹咎自殺,漢已得成臯,命英布、陳同把守。

    鐘離昧攻荥陽,被漢殺敗,兩處俱失利。

    霸王遂屯兵廣武,以此兩家相拒,各未交敵。

     韓信屯兵趙地,因見霸王一齊起兵救成臯、荥陽,尚未攻齊。

    齊王田廣聞韓信大兵欲攻殺,甚患之,百姓一日常有十數驚。

    後傳至荥陽,有郦生知此消息,暗思齊王如此驚惶,若往陳利害,彼定然歸降,不動聲色,而卒能下齊七十餘城,吾之功不小也。

    ”遂來見漢王密言曰:“今燕趙已定,惟齊未下,諸田未族最強大,近楚多詐,雖遣數萬之師,未可以歲月破也。

    臣仰仗大王明诏,憑三寸之舌,陳其利害,說齊降漢,使為東藩,不勞張弓矢而能屈人之兵,所謂謀之上者也。

    ”王曰:“先生果能說齊歸漢,使此免動幹戈,一國蒼生之福,百世無窮之利也。

    乘韓信人馬未動,先生正好急趨齊說之。

    ” 于是郦生帶領從人辭王趕齊國來。

    一日到齊,不入館舍,徑投府來,令人傳說,有漢使郦食其特見齊王,陳說利害,救一國生靈。

    門吏奏知齊王,齊王請郦生入内,郦生由中門而行,徐徐進内,旁若無人。

    齊王怒曰:“汝來吾國,欲下說詞,乃敢抗禮入見,欺吾國無尺寸之兵乎!”郦生曰:“漢王帶甲百萬,威震中外,韓信屯兵趙地,即欲席卷而來。

    齊民如魚遊釜中,危在旦夕,大王是位亦難保矣!吾之此來,一則救萬民之命,一則保大王無虞,實齊國之盟主,上邦之使命,非有求于大王,何屈禮以見之耶?大王如不欲保齊國,即殺吾以正臣禮,如欲為百姓計,安得不從吾所好乎?”齊王曰:“吾齊國地方數千裡,國富兵強,南阻楚淮之勢,北鎮燕境之雄,西有魏趙,東接海隅,内有文臣緻治,外有武将安邊,按甲屯兵,坐觀勝負,如何危在旦夕?”郦生歎曰:“大王何欺人之甚耶?大王自度與項王勇武何如?項王得關中而不能守,走彭城而不能敵,五國皆叛,關中盡失。

    今齊以千裡之區而欲抗全勝之漢,不亦誤乎?”齊王沉吟不語。

    郦生又曰:“大王不必沉吟,先須觀天下之所歸,而後知興亡所決。

    某不知大王果能識天下之所歸乎?”王曰:“不知也。

    ”生曰:“大王若不知天下之所歸,宜乎以我為抗禮也,方今事勢,楚若強而實弱,漢似弱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