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十八回郦食其說齊降漢
關燈
小
中
大
實強。
以天下封疆漢得七八矣,楚僅二三分耳,不知修德,尚爾縱橫妄為,不自退省。
今漢王以缟素為資,為義帝發喪,布恩威于天下,而天下莫不信從,明并日月,德同堯舜,見今據敖倉之粟,塞成臯之險,拒飛狐之口,杜太行之道,守白馬之津,撫安百姓,虎視天下,吾知天下之所歸者,誠在漢不在楚也。
大王急早歸附,倒戈卸甲,開城納款,全一城之生靈,為萬世之長策。
臣之此來,實為齊,非為漢也。
大王宜熟思之!”齊王聞生語,起身謝曰:“先生此來,實為寡人,适語言冒渎,幸望恕罪。
請問如何歸降?”郦生曰:“大王先差人赍降表,臣在此候漢王到來,與大王一同請見。
”有田橫在側便道:“韓信見屯兵于趙城,恐一時前來,大王不曾準備,何以禦之?”郦生曰:“某此來非私行,乃奉漢王明诏而來,韓信豈敢抗違?”齊王曰:“先生可寫書與韓信,約會退兵,庶可準信。
”生曰:“臣就寫書達知韓信。
”郦生即修書一封,差從人同齊使赴趙,止韓信進兵。
卻說韓信在趙屯兵日久,正欲計議伐齊,忽有人來報:“郦大夫差人來下書。
”韓信令至帳下,其人曰:“郦大夫奉漢王诏,與齊陳說利害,齊王願罷兵請降,今已具表赴成臯,齊七十餘城盡歸漢矣。
有書在此,上見元帥。
”韓信接書拆封,書曰: 漢大夫郦食其頓首,書奉韓元帥麾下:生奉王旨出使于齊,罷兵息争,委心帖附,順天休命,悉歸王化,皆仰仗漢王之聖明,實賴元帥之威德,不動聲色,下齊七十餘城,免三軍汗馬之勞,救一國生靈之命。
茲遣小啟上達,乞罷幹戈,旋師成臯,休軍養威,舉衆伐楚,六國景從,恢弘大業。
元帥之功,銘之鼎彜,某不敢貪大功為己有也。
食其再拜。
韓信看罷書,大喜,對來使曰:“既大夫已下齊矣,我即旋師歸成臯,與漢王會兵伐楚。
齊王打聽漢兵到徐州,随遣兵來協助,共力破楚。
”韓寫了回書,打發來使回齊國報知郦生。
郦生得書,來見齊王,齊王甚喜,乃與郦生終日高歌飲酒,遂不理國事。
韓信自得郦生書,與張耳計議趙兵自成臯會漢王,合兵一處以伐楚。
方欲發落三軍,隻見階下一人,高叫:“不可!不可!若聽郦生之言,誤了元帥大事。
我有一計,使齊七十城,唾手可得,其功盡歸元帥矣。
”其人為誰?乃燕士蒯徹,字文通。
信曰:“爾何所見而不可旋師?”徹曰:“公帶甲數萬,将一歲餘矣,止下趙五十餘城。
今郦生乃一儒士耳,掉三寸之舌,憑一篇之言,下齊七十餘城,以将軍之威德,反一豎儒之不若,旋師何面目以見漢王耶?不若依臣之愚見,乘齊不作準備,整點三軍,直抵齊境,幹戈一指,齊必瓦解。
”信曰:“郦生此來,非是私行,乃奉王命而行,我若複又舉兵而東,恐拂王命,且又不利于郦生也。
”徹曰:“漢王初命将軍取齊,其意已定,今又遣哪生說齊,此必哪生奪将軍之功,而以言語鼓動漢王,初非王之本意也,将軍若旋師而回,諸将亦歎将軍為無能,此後漢王輕将軍而重儒士也。
縱使破楚,亦無光矣!将軍熟思之!“張耳曰:“文通之言,深為有理。
将軍專阃外之權,何王命之足拘乎?”信聽蒯徹之言,即時整點人馬,同張耳等不來成臯,迳向東齊而來,不知郦生性命如何?且看下回分解。
以天下封疆漢得七八矣,楚僅二三分耳,不知修德,尚爾縱橫妄為,不自退省。
今漢王以缟素為資,為義帝發喪,布恩威于天下,而天下莫不信從,明并日月,德同堯舜,見今據敖倉之粟,塞成臯之險,拒飛狐之口,杜太行之道,守白馬之津,撫安百姓,虎視天下,吾知天下之所歸者,誠在漢不在楚也。
大王急早歸附,倒戈卸甲,開城納款,全一城之生靈,為萬世之長策。
臣之此來,實為齊,非為漢也。
大王宜熟思之!”齊王聞生語,起身謝曰:“先生此來,實為寡人,适語言冒渎,幸望恕罪。
請問如何歸降?”郦生曰:“大王先差人赍降表,臣在此候漢王到來,與大王一同請見。
”有田橫在側便道:“韓信見屯兵于趙城,恐一時前來,大王不曾準備,何以禦之?”郦生曰:“某此來非私行,乃奉漢王明诏而來,韓信豈敢抗違?”齊王曰:“先生可寫書與韓信,約會退兵,庶可準信。
”生曰:“臣就寫書達知韓信。
”郦生即修書一封,差從人同齊使赴趙,止韓信進兵。
卻說韓信在趙屯兵日久,正欲計議伐齊,忽有人來報:“郦大夫差人來下書。
”韓信令至帳下,其人曰:“郦大夫奉漢王诏,與齊陳說利害,齊王願罷兵請降,今已具表赴成臯,齊七十餘城盡歸漢矣。
有書在此,上見元帥。
”韓信接書拆封,書曰: 漢大夫郦食其頓首,書奉韓元帥麾下:生奉王旨出使于齊,罷兵息争,委心帖附,順天休命,悉歸王化,皆仰仗漢王之聖明,實賴元帥之威德,不動聲色,下齊七十餘城,免三軍汗馬之勞,救一國生靈之命。
茲遣小啟上達,乞罷幹戈,旋師成臯,休軍養威,舉衆伐楚,六國景從,恢弘大業。
元帥之功,銘之鼎彜,某不敢貪大功為己有也。
食其再拜。
韓信看罷書,大喜,對來使曰:“既大夫已下齊矣,我即旋師歸成臯,與漢王會兵伐楚。
齊王打聽漢兵到徐州,随遣兵來協助,共力破楚。
”韓寫了回書,打發來使回齊國報知郦生。
郦生得書,來見齊王,齊王甚喜,乃與郦生終日高歌飲酒,遂不理國事。
韓信自得郦生書,與張耳計議趙兵自成臯會漢王,合兵一處以伐楚。
方欲發落三軍,隻見階下一人,高叫:“不可!不可!若聽郦生之言,誤了元帥大事。
我有一計,使齊七十城,唾手可得,其功盡歸元帥矣。
”其人為誰?乃燕士蒯徹,字文通。
信曰:“爾何所見而不可旋師?”徹曰:“公帶甲數萬,将一歲餘矣,止下趙五十餘城。
今郦生乃一儒士耳,掉三寸之舌,憑一篇之言,下齊七十餘城,以将軍之威德,反一豎儒之不若,旋師何面目以見漢王耶?不若依臣之愚見,乘齊不作準備,整點三軍,直抵齊境,幹戈一指,齊必瓦解。
”信曰:“郦生此來,非是私行,乃奉王命而行,我若複又舉兵而東,恐拂王命,且又不利于郦生也。
”徹曰:“漢王初命将軍取齊,其意已定,今又遣哪生說齊,此必哪生奪将軍之功,而以言語鼓動漢王,初非王之本意也,将軍若旋師而回,諸将亦歎将軍為無能,此後漢王輕将軍而重儒士也。
縱使破楚,亦無光矣!将軍熟思之!“張耳曰:“文通之言,深為有理。
将軍專阃外之權,何王命之足拘乎?”信聽蒯徹之言,即時整點人馬,同張耳等不來成臯,迳向東齊而來,不知郦生性命如何?且看下回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