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十七回楚霸王複取外黃
關燈
小
中
大
不說漢王複取荥陽,韓信屯兵趙地。
且說霸王離成臯,一日到彭城,不意王陵圍彭城十餘日,密差人探聽前路消息,聞霸王已離成臯,王陵乘機即退兵,從北路投荥陽僻路而回,霸王乃安撫宮眷,筵宴群臣。
忽人報彭越下梁十七城,屯兵外黃,搶擄居民,郡縣望風歸降,大梁地方,因而作亂。
霸王曰:“朕前日屯兵荥陽,被彭越絕楚糧道,至今痛恨于心。
今又侵擾梁地,堪恨外黃守令,不能據守城池,遂爾降越。
前荥陽紀信、周苛、枞公抗義守城,甯死不屈,何朕躬所養諸吏,無一人為朕守節者?朕若複取外黃,決盡将一城之人屠之,以雪此恨!”項伯、鐘離昧谏曰:“陛下久征在外,有勞聖體,不若且遣龍将軍統兵代陛下東行,陛下暫屯兵休息,料彭越一勇之夫,亦不足以成大事。
”霸王曰:“不然!英布助漢作亂,韓信下齊甚急,彭越大擾梁地,尤為切近。
見今田廣屢次求救,朕欲差龍且救齊,以安唇齒。
彭越作亂,非朕不足以剿滅此賊。
”遂整點三軍,次日起行。
卻說彭越差人探聽霸王人馬從那路來,以何人為前驅,務要哨探停當回報。
去人數日回說道:“霸王徑趨東路而來,臨近郡縣,已開城複降,止有外黃六郡縣,尚閉城相拒。
将軍急遣兵迎敵,前驅并無先鋒,止是霸王親統大兵殺将來,人馬浩大,勢不可敵。
”彭越聞說,急召栾布等衆人相議曰:“項王親來,其鋒不可當,不若北走谷城,複取昌邑,待楚兵去,而複奪梁地,此為上策。
如力孤恐不能勝,專屬意于漢,合兵拒楚,此為中策。
若恃武勇,與楚交戰而決雌雄,倘一破而入,孤城恐不能固守,為楚所破,此為下策。
”彭越曰:“據汝等所議,不若北走谷城為上策。
仍令副将周菹,外黃令仇明守城,虛立旗幟,四門緊閉,使項王不知吾遠遁,我得以盡力取昌邑以為根本。
不然,則楚兵撓其後,不惟昌邑不可得,而我兵亦恐罷之不足用也。
”栾布曰:“将軍所見甚高!尤當乘楚兵未至,今夜輕騎就好出城,勿令臨近郡縣知之,庶為嚴密。
”仇明曰:“将軍遠去,得以自便。
倘孤城失守,外黃之民,決遭屠戮。
”側邊立一小童,挺身而出曰:“此事無憂!倘城破之時,吾往說之,管教項王倒戈而息争,全城而免害也。
”彭趙大驚曰:“此子乃何人也?”仇明曰:“此某長子仇叔也,今年一十三歲。
母生時,夢太庚入胎,年五歲能侍,七歲讀書,過目成誦,人呼為奇童。
某每有賓客滿坐,遍能酬答,或詩或文,随口成章,不差一字。
平日極有膽氣,觀今日要見霸王,足知其莽壯矣。
”彭越謂童子曰:“汝見霸王有何說?”童子附耳曰:“如此如此。
”越大喜曰:“爾雖年小,足能救一城百姓,将來福德不可限量矣!”越至晚整點三軍齊備,各銜枚出北門,徑趨谷城,随到開城投降,複取昌邑旁郡二十餘城。
共得粟二十餘萬斛,陸續差人押解荥陽、成臯,接濟漢食,漢王得以從容聚兵,軍需不至缺乏。
彭越離外黃十餘日,項王方到,見城上旗幟嚴整,四門緊閉,并無一人答話。
霸王曰:“且着三軍安營,看城内有甚消息?”一連三日,不見動靜。
項伯曰:“此必彭越不在城内,虛設旗幟,陽為聲勢。
可催三軍攻打,看他如何?”霸王曰:“然!”遂下令,着三軍加力攻打。
金鼓大作,火炮震天。
城内百姓目見,一齊哀哭來見令尹仇明曰:“霸王大怒,千裡火飛,眼見此城,目下打開,我等百姓,皆是死數。
望衆大人可憐百姓無辜,遭此鋒镝之苦,早早開城歸降。
若得霸王回心,一城生靈,又得再造也。
”周菹、仇明衆人計議,四門各插降旗,兩邊俱設香案,遂開了城,令百姓大呼曰:“我外黃原是楚地,豈敢抗拒天兵?情願請車駕進城。
”霸王聞言,即揮動三軍進城,與項伯等計議曰:“外黃圍困數日,方始投降,朕将男子年十五以上成壯丁者,逐于城東,盡坑之,以雪此恨。
”百姓聞之,均放聲嚎哭。
有舍人仇叔急止之曰:“爾百
且說霸王離成臯,一日到彭城,不意王陵圍彭城十餘日,密差人探聽前路消息,聞霸王已離成臯,王陵乘機即退兵,從北路投荥陽僻路而回,霸王乃安撫宮眷,筵宴群臣。
忽人報彭越下梁十七城,屯兵外黃,搶擄居民,郡縣望風歸降,大梁地方,因而作亂。
霸王曰:“朕前日屯兵荥陽,被彭越絕楚糧道,至今痛恨于心。
今又侵擾梁地,堪恨外黃守令,不能據守城池,遂爾降越。
前荥陽紀信、周苛、枞公抗義守城,甯死不屈,何朕躬所養諸吏,無一人為朕守節者?朕若複取外黃,決盡将一城之人屠之,以雪此恨!”項伯、鐘離昧谏曰:“陛下久征在外,有勞聖體,不若且遣龍将軍統兵代陛下東行,陛下暫屯兵休息,料彭越一勇之夫,亦不足以成大事。
”霸王曰:“不然!英布助漢作亂,韓信下齊甚急,彭越大擾梁地,尤為切近。
見今田廣屢次求救,朕欲差龍且救齊,以安唇齒。
彭越作亂,非朕不足以剿滅此賊。
”遂整點三軍,次日起行。
卻說彭越差人探聽霸王人馬從那路來,以何人為前驅,務要哨探停當回報。
去人數日回說道:“霸王徑趨東路而來,臨近郡縣,已開城複降,止有外黃六郡縣,尚閉城相拒。
将軍急遣兵迎敵,前驅并無先鋒,止是霸王親統大兵殺将來,人馬浩大,勢不可敵。
”彭越聞說,急召栾布等衆人相議曰:“項王親來,其鋒不可當,不若北走谷城,複取昌邑,待楚兵去,而複奪梁地,此為上策。
如力孤恐不能勝,專屬意于漢,合兵拒楚,此為中策。
若恃武勇,與楚交戰而決雌雄,倘一破而入,孤城恐不能固守,為楚所破,此為下策。
”彭越曰:“據汝等所議,不若北走谷城為上策。
仍令副将周菹,外黃令仇明守城,虛立旗幟,四門緊閉,使項王不知吾遠遁,我得以盡力取昌邑以為根本。
不然,則楚兵撓其後,不惟昌邑不可得,而我兵亦恐罷之不足用也。
”栾布曰:“将軍所見甚高!尤當乘楚兵未至,今夜輕騎就好出城,勿令臨近郡縣知之,庶為嚴密。
”仇明曰:“将軍遠去,得以自便。
倘孤城失守,外黃之民,決遭屠戮。
”側邊立一小童,挺身而出曰:“此事無憂!倘城破之時,吾往說之,管教項王倒戈而息争,全城而免害也。
”彭趙大驚曰:“此子乃何人也?”仇明曰:“此某長子仇叔也,今年一十三歲。
母生時,夢太庚入胎,年五歲能侍,七歲讀書,過目成誦,人呼為奇童。
某每有賓客滿坐,遍能酬答,或詩或文,随口成章,不差一字。
平日極有膽氣,觀今日要見霸王,足知其莽壯矣。
”彭越謂童子曰:“汝見霸王有何說?”童子附耳曰:“如此如此。
”越大喜曰:“爾雖年小,足能救一城百姓,将來福德不可限量矣!”越至晚整點三軍齊備,各銜枚出北門,徑趨谷城,随到開城投降,複取昌邑旁郡二十餘城。
共得粟二十餘萬斛,陸續差人押解荥陽、成臯,接濟漢食,漢王得以從容聚兵,軍需不至缺乏。
彭越離外黃十餘日,項王方到,見城上旗幟嚴整,四門緊閉,并無一人答話。
霸王曰:“且着三軍安營,看城内有甚消息?”一連三日,不見動靜。
項伯曰:“此必彭越不在城内,虛設旗幟,陽為聲勢。
可催三軍攻打,看他如何?”霸王曰:“然!”遂下令,着三軍加力攻打。
金鼓大作,火炮震天。
城内百姓目見,一齊哀哭來見令尹仇明曰:“霸王大怒,千裡火飛,眼見此城,目下打開,我等百姓,皆是死數。
望衆大人可憐百姓無辜,遭此鋒镝之苦,早早開城歸降。
若得霸王回心,一城生靈,又得再造也。
”周菹、仇明衆人計議,四門各插降旗,兩邊俱設香案,遂開了城,令百姓大呼曰:“我外黃原是楚地,豈敢抗拒天兵?情願請車駕進城。
”霸王聞言,即揮動三軍進城,與項伯等計議曰:“外黃圍困數日,方始投降,朕将男子年十五以上成壯丁者,逐于城東,盡坑之,以雪此恨。
”百姓聞之,均放聲嚎哭。
有舍人仇叔急止之曰:“爾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