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十二回背水陣韓信破趙
關燈
小
中
大
大漢丁酉二年冬十月,韓信取代州,安撫百姓畢。
次日,會漢王,遂分領精兵十萬,前來擊趙。
先屯兵于井陉口外,與張耳等計議曰:“趙有謀士廣武君、李左車,多奇計,我兵未可輕進。
須差人探聽,看趙王作何方計。
倘我深入重地,而趙乃阻吾糧道,我兵決受圍困,而進退兩難之地,為兵家所甚忌也。
”張耳曰:“陳馀雖善兵,而無通變之才,每以李左車為多詐;料左車雖有奇計,不能用也。
”信曰:“不然,成敗利鈍,不可逆睹,探聽的實,方好進兵。
”急差數心腹精細小校,假作商賈,入趙城探成安君李左車如何設謀,務得的實回報,各重賞錢鈔酒食。
小校裝作商人,潛入趙城,就在成安君臨近住居,先與門吏相通,終日飲酒,遂相熟識,往來情厚。
以此成安君凡一切與趙王計議,大小事情,門吏詢問親随從人,得知詳細,遂因便告知小校,盡知趙王來曆,不敢遽回,先着一二小校回報,仍再加打聽,個個與門吏所言一般,已得的實不題。
卻說趙王一日與成安君陳馀正議事,聞韓信引兵前來,急整點趙兵二十萬,屯于井陉,請李左車畫計,李左車因說陳馀曰:“某聞韓信涉西河,虜魏王,擒夏悅,喋血關内,今又輔以張耳,乘勝遠來,其鋒不可當。
嘗聞千裡饋糧,士有饑色,樵蘇不■,師不宿飽。
今井陉之道,車不能方軌,騎不能成列,行數百裡,其勢糧食必在其後。
願足下假臣奇兵三萬,從間道絕其辎重,足下深溝高壘,堅營勿與戰,被欲前不得前,欲退不得還,吾兵絕其後,使野無所掠,不十日而兩将之頭,可緻于麾下。
願君急用臣計,必獲全勝。
否則必為二子所擒矣!”成安君曰:“此詭謀也。
吾嘗稱為義兵,不用詭謀奇計,又聞兵法雲:‘十則圍之,倍則戰之。
’今韓信以疲散之卒,雖号稱數十萬,其實不過數千,況又千裡遠來,亦極疲勞。
我兵操練日久,藏鋒養銳,正當急擊,勿夫可也。
若避而不與之戰,倘他日有遇勁敵,則何以禦之?諸侯謂我怯弱,輕我伐我,非長策也!”遂不用左車之計。
且說韓信差來小校,知此消息,至晚急出井陉回報。
韓信聞知大喜,遂賞勞小校訖,乃敢引兵入井陉狹道。
來至井陉口三十裡,正值夜半,傳令進發,選輕騎二千人,各持一赤幟,從傍道小路,潛在草山,遠望陳馀營寨,以觀動靜。
因密誡曰:“今我大兵與趙兵對敵,我詐敗,趙軍見我敗走,如空壁追趕,汝等疾入趙壁,盡拔趙幟,立漢赤幟,堅壁拒守,不必與戰,而彼自亂也。
”諸将聽令去訖。
于是韓信早起會張耳、曹參、樊哙諸将曰:“今日即破趙,且不必會食,暫令三軍傳食少飯,待須臾破趙後會食也。
”諸将皆莫敢信,佯應曰:“諾。
”信即使萬人先行,出背水為陣。
趙軍望見信軍背水,皆大笑。
及平旦,信建大将旗鼓,鼓行出井陉口,趙遂開壁與信大戰良久,信與張耳諸将佯棄旗鼓走水上,趙軍果空壁出争取漢旗鼓,追趕信耳。
信耳兵已入水上,卻有曹叁、樊哙、周勃、靳歙等諸将,率領三軍,莫不死戰,無不以一當十,趙軍遂不敢近,急退回大寨。
有信所出奇兵二千騎在草山遙望,趙軍空壁追趕,持漢旗鼓,疾馳入趙壁,盡拔趙旗,立漢赤幟,趙軍回大寨,見趙壁皆漢赤幟,知漢兵已破趙矣,遂大亂,四散潰奔。
陳馀雖殺數人,亦不能禁止,于是漢諸将圍繞夾攻,成安君死戰不得出,被灌嬰一刀斬于馬下。
大軍殺入趙城,擒趙王歇,遂平趙地。
是時諸将問信曰:“兵法右倍山陵,前左水澤,今将軍令我等反背水陣以勝者,何也?”信曰:“此在兵法,諸君不察耳。
兵法不曰‘陷之死地而後生,置之亡地而後存’乎?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,此所謂驅市人而戰,置之生地,遇敵皆走,甯得而用之乎?”諸将皆服信之高淪。
是時信傳令其能生得廣武君者,購幹金。
于是衆軍聞信令,遍訪李左車。
一日,得
次日,會漢王,遂分領精兵十萬,前來擊趙。
先屯兵于井陉口外,與張耳等計議曰:“趙有謀士廣武君、李左車,多奇計,我兵未可輕進。
須差人探聽,看趙王作何方計。
倘我深入重地,而趙乃阻吾糧道,我兵決受圍困,而進退兩難之地,為兵家所甚忌也。
”張耳曰:“陳馀雖善兵,而無通變之才,每以李左車為多詐;料左車雖有奇計,不能用也。
”信曰:“不然,成敗利鈍,不可逆睹,探聽的實,方好進兵。
”急差數心腹精細小校,假作商賈,入趙城探成安君李左車如何設謀,務得的實回報,各重賞錢鈔酒食。
小校裝作商人,潛入趙城,就在成安君臨近住居,先與門吏相通,終日飲酒,遂相熟識,往來情厚。
以此成安君凡一切與趙王計議,大小事情,門吏詢問親随從人,得知詳細,遂因便告知小校,盡知趙王來曆,不敢遽回,先着一二小校回報,仍再加打聽,個個與門吏所言一般,已得的實不題。
卻說趙王一日與成安君陳馀正議事,聞韓信引兵前來,急整點趙兵二十萬,屯于井陉,請李左車畫計,李左車因說陳馀曰:“某聞韓信涉西河,虜魏王,擒夏悅,喋血關内,今又輔以張耳,乘勝遠來,其鋒不可當。
嘗聞千裡饋糧,士有饑色,樵蘇不■,師不宿飽。
今井陉之道,車不能方軌,騎不能成列,行數百裡,其勢糧食必在其後。
願足下假臣奇兵三萬,從間道絕其辎重,足下深溝高壘,堅營勿與戰,被欲前不得前,欲退不得還,吾兵絕其後,使野無所掠,不十日而兩将之頭,可緻于麾下。
願君急用臣計,必獲全勝。
否則必為二子所擒矣!”成安君曰:“此詭謀也。
吾嘗稱為義兵,不用詭謀奇計,又聞兵法雲:‘十則圍之,倍則戰之。
’今韓信以疲散之卒,雖号稱數十萬,其實不過數千,況又千裡遠來,亦極疲勞。
我兵操練日久,藏鋒養銳,正當急擊,勿夫可也。
若避而不與之戰,倘他日有遇勁敵,則何以禦之?諸侯謂我怯弱,輕我伐我,非長策也!”遂不用左車之計。
且說韓信差來小校,知此消息,至晚急出井陉回報。
韓信聞知大喜,遂賞勞小校訖,乃敢引兵入井陉狹道。
來至井陉口三十裡,正值夜半,傳令進發,選輕騎二千人,各持一赤幟,從傍道小路,潛在草山,遠望陳馀營寨,以觀動靜。
因密誡曰:“今我大兵與趙兵對敵,我詐敗,趙軍見我敗走,如空壁追趕,汝等疾入趙壁,盡拔趙幟,立漢赤幟,堅壁拒守,不必與戰,而彼自亂也。
”諸将聽令去訖。
于是韓信早起會張耳、曹參、樊哙諸将曰:“今日即破趙,且不必會食,暫令三軍傳食少飯,待須臾破趙後會食也。
”諸将皆莫敢信,佯應曰:“諾。
”信即使萬人先行,出背水為陣。
趙軍望見信軍背水,皆大笑。
及平旦,信建大将旗鼓,鼓行出井陉口,趙遂開壁與信大戰良久,信與張耳諸将佯棄旗鼓走水上,趙軍果空壁出争取漢旗鼓,追趕信耳。
信耳兵已入水上,卻有曹叁、樊哙、周勃、靳歙等諸将,率領三軍,莫不死戰,無不以一當十,趙軍遂不敢近,急退回大寨。
有信所出奇兵二千騎在草山遙望,趙軍空壁追趕,持漢旗鼓,疾馳入趙壁,盡拔趙旗,立漢赤幟,趙軍回大寨,見趙壁皆漢赤幟,知漢兵已破趙矣,遂大亂,四散潰奔。
陳馀雖殺數人,亦不能禁止,于是漢諸将圍繞夾攻,成安君死戰不得出,被灌嬰一刀斬于馬下。
大軍殺入趙城,擒趙王歇,遂平趙地。
是時諸将問信曰:“兵法右倍山陵,前左水澤,今将軍令我等反背水陣以勝者,何也?”信曰:“此在兵法,諸君不察耳。
兵法不曰‘陷之死地而後生,置之亡地而後存’乎?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,此所謂驅市人而戰,置之生地,遇敵皆走,甯得而用之乎?”諸将皆服信之高淪。
是時信傳令其能生得廣武君者,購幹金。
于是衆軍聞信令,遍訪李左車。
一日,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