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十一回韓信斬夏悅張仝
關燈
小
中
大
話說叔孫通奏霸王曰:“臣雖居漢,每被漢王謾罵,受辱不過,情願欲歸事陛下。
昨因說王陵降楚,以此托名為漢使,實欲歸降陛下也。
王陵為人最孝,臣入城陳說母屍未葬,陵歸葬其母,就同歸楚也。
”霸王曰:“漢王兵有多少?将有幾人?久困而不降者,何也?”通曰:“漢兵在城者尚有二十餘萬,漢将有六七十人,昨新開倉廒,糧食亦足。
遷延不出戰者,因聞韓信已攻破魏豹,意欲調轉人馬赴彭城,乘勢劫奪太公、呂後還漢,并取代州,破燕齊,使陛下進無所往,退無所歸,因此隻待韓信大兵到來,欲裡應外台,兩下夾攻,以圖必勝。
陛下不可不預為提防也!”霸王曰:“汝入城,幾時同王陵出降!”通曰:“但得便即逃出矣。
陛下當急差人防守彭城。
”遂辭霸王。
入荥陽見漢王,備将陵母之言細說一遍。
王陵聽說,大叫一聲,哭倒在地。
諸将急救醒,陵曰:“吾與楚誓不共戴天日!”叔孫通将歸葬一節,隐而不告,欲王陵死心事漢室也。
張良、陳平曰:“叔孫通既以言約項王,項王必以韓信決赴彭城,不日即離荥陽矣。
但恐在外等候王陵出降又生他變,當以荥陽獄中有死囚斬首,假傳說漢使叔孫通因交通西楚,欲說王陵歸降,今被識破,斬首示衆。
”漢王曰:“此計甚妙。
”即查獄中重囚,當即斬首懸于城上,傳示城下。
早見人報知霸王,霸王曰:“計又不成,城久不下,倘韓信果然乘機襲取彭城,兩難救應,朕進無所往,退無所歸,誠如叔孫通之言也。
”龍且曰:“既陛下要回兵,須徐徐緩行,不可大急,以防漢兵追襲。
”一晝夜,楚兵退盡。
城上巡哨軍探知來報漢王曰:“楚兵已退盡矣!”王曰:“當遣兵追趕。
”張良曰:“不可!退緩必有大将斷後,若我兵追趕,反中其計,不若遙為之勢可也。
”遂遣大将周勃、周昌領一枝人馬,離城五十裡下寨。
一日,楚兵退回彭城,範增接見,備問荥陽消息,霸王将叔孫通欲降一節說知範增,增曰:“叔孫通乃漢之謀士,從劉邦日久,豈有歸降之意?此必因陛下困荥陽甚急,韓信大兵未回,内實空虛,以此奸計使楚兵解圍,故假斬叔孫通以惑軍心。
不意陛下果退兵,實中彼計也!”霸王始悟,大怒曰:“匹夫乃敢戲吾如此!今再起兵複取荥陽如何?”增曰:“若複去,倘韓信回,内外夾攻,又非長策。
不若暫且休兵,打聽韓信果遠去,再取荥陽未晚也。
”霸王從其言,暫屯兵,差人打聽不題。
卻說韓信擒魏豹,兵回荥陽見漢王,王曰:“将軍已伐魏,今複何往?”信曰:“代州夏悅、張仝不賓服,且此去取代州,順路伐趙、破燕、下齊,兵勢稍振,即破楚,以成一統之業。
”王大喜。
遂将魏豹并家眷押見漢王,王見豹妻薄氏、管氏有國色,甚悅之,遂畜後宮;押豹近前,王曰:“爾領兵四十五萬,睢水一陣,被汝折兵三十餘萬,賴上天護佑,得脫虎口。
不然,吾君臣豈有今日?吾念汝一國王爵,姑免汝死,複命汝守平陽,汝當感我厚恩,益加策勵可也,乃敢遽起異心,希圖僥幸。
今被擒來,有何理說?”豹曰:“願乞一死。
”有豹母年近八旬,哀告曰:“魏豹無知,誤犯逆悖,本當誅戮,以正國法,但妾止生此子,為西魏後裔,望大王留一命以奉祀先王,乃大王盛德也。
”漢王聞母言歎曰:“豹為男子,反不如老母之賢也!”遂看豹母之面,饒豹之罪,削其兵馬,廢為庶人,發荥陽安置。
仍遣使傳命與周叔,領平陽,暫管郡縣。
韓信整點人馬征代州,漢王仍以王陵為将。
差人傳命與相國蕭何,奉侍
昨因說王陵降楚,以此托名為漢使,實欲歸降陛下也。
王陵為人最孝,臣入城陳說母屍未葬,陵歸葬其母,就同歸楚也。
”霸王曰:“漢王兵有多少?将有幾人?久困而不降者,何也?”通曰:“漢兵在城者尚有二十餘萬,漢将有六七十人,昨新開倉廒,糧食亦足。
遷延不出戰者,因聞韓信已攻破魏豹,意欲調轉人馬赴彭城,乘勢劫奪太公、呂後還漢,并取代州,破燕齊,使陛下進無所往,退無所歸,因此隻待韓信大兵到來,欲裡應外台,兩下夾攻,以圖必勝。
陛下不可不預為提防也!”霸王曰:“汝入城,幾時同王陵出降!”通曰:“但得便即逃出矣。
陛下當急差人防守彭城。
”遂辭霸王。
入荥陽見漢王,備将陵母之言細說一遍。
王陵聽說,大叫一聲,哭倒在地。
諸将急救醒,陵曰:“吾與楚誓不共戴天日!”叔孫通将歸葬一節,隐而不告,欲王陵死心事漢室也。
張良、陳平曰:“叔孫通既以言約項王,項王必以韓信決赴彭城,不日即離荥陽矣。
但恐在外等候王陵出降又生他變,當以荥陽獄中有死囚斬首,假傳說漢使叔孫通因交通西楚,欲說王陵歸降,今被識破,斬首示衆。
”漢王曰:“此計甚妙。
”即查獄中重囚,當即斬首懸于城上,傳示城下。
早見人報知霸王,霸王曰:“計又不成,城久不下,倘韓信果然乘機襲取彭城,兩難救應,朕進無所往,退無所歸,誠如叔孫通之言也。
”龍且曰:“既陛下要回兵,須徐徐緩行,不可大急,以防漢兵追襲。
”一晝夜,楚兵退盡。
城上巡哨軍探知來報漢王曰:“楚兵已退盡矣!”王曰:“當遣兵追趕。
”張良曰:“不可!退緩必有大将斷後,若我兵追趕,反中其計,不若遙為之勢可也。
”遂遣大将周勃、周昌領一枝人馬,離城五十裡下寨。
一日,楚兵退回彭城,範增接見,備問荥陽消息,霸王将叔孫通欲降一節說知範增,增曰:“叔孫通乃漢之謀士,從劉邦日久,豈有歸降之意?此必因陛下困荥陽甚急,韓信大兵未回,内實空虛,以此奸計使楚兵解圍,故假斬叔孫通以惑軍心。
不意陛下果退兵,實中彼計也!”霸王始悟,大怒曰:“匹夫乃敢戲吾如此!今再起兵複取荥陽如何?”增曰:“若複去,倘韓信回,内外夾攻,又非長策。
不若暫且休兵,打聽韓信果遠去,再取荥陽未晚也。
”霸王從其言,暫屯兵,差人打聽不題。
卻說韓信擒魏豹,兵回荥陽見漢王,王曰:“将軍已伐魏,今複何往?”信曰:“代州夏悅、張仝不賓服,且此去取代州,順路伐趙、破燕、下齊,兵勢稍振,即破楚,以成一統之業。
”王大喜。
遂将魏豹并家眷押見漢王,王見豹妻薄氏、管氏有國色,甚悅之,遂畜後宮;押豹近前,王曰:“爾領兵四十五萬,睢水一陣,被汝折兵三十餘萬,賴上天護佑,得脫虎口。
不然,吾君臣豈有今日?吾念汝一國王爵,姑免汝死,複命汝守平陽,汝當感我厚恩,益加策勵可也,乃敢遽起異心,希圖僥幸。
今被擒來,有何理說?”豹曰:“願乞一死。
”有豹母年近八旬,哀告曰:“魏豹無知,誤犯逆悖,本當誅戮,以正國法,但妾止生此子,為西魏後裔,望大王留一命以奉祀先王,乃大王盛德也。
”漢王聞母言歎曰:“豹為男子,反不如老母之賢也!”遂看豹母之面,饒豹之罪,削其兵馬,廢為庶人,發荥陽安置。
仍遣使傳命與周叔,領平陽,暫管郡縣。
韓信整點人馬征代州,漢王仍以王陵為将。
差人傳命與相國蕭何,奉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