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十回知漢興陵母伏劍
關燈
小
中
大
卻說韓信臨行,見漢王曰:“臣伐魏,霸王聞之,決乘虛來攻荥陽,諸将之中,王陵可屬大事,大王當令抵楚兵,其人智勇足備,庶保無事。
”王曰:“陵母久拘于楚,恐心志未定,不可用也。
”信曰:“陵母最賢,素有遺教,王陵志如金石,堅不可動,大王當急用之,而以陳平為佐,如有緩急,大王當聽子房計議,料無憂也。
”王甚喜。
韓信領兵至蒲阪,早見魏兵到來,隔河與豹相拒,彼此不得相戰,韓信召諸将曰:“魏豹以兵守河,不設橋梁,舟缸一時難以打造,命灌嬰督工,起造木罂,最為方便。
”嬰曰:“不知如何起造?請問其造法。
”信曰:“木罂者,縛甕缶以為筏,甕缶容受二石,力可勝一人,其甕間容五寸,下以繩鈎聯,編槍于其上,形要長而方,前置筏或闆頭稍,左右置棹,可以渡軍械也。
”灌嬰遵依其法。
命軍中巧手軍士,傳令起造,不一二日造完,信遂命灌嬰引軍一萬,陳舟舡百十餘隻,沿河虛列旗幟,若渡河之狀,以為疑兵。
卻密令曹專引精兵二萬從夏陽以木罂渡軍,襲安邑,以抄其後,使豹不能接應,兩下夾攻。
豹可擒也。
曹參得令,暗趨夏陽。
灌嬰列兵于岸,陳舡于河,多張旗幟、魏豹見了,果然疑其有伏兵,晝夜巡視,不防曹參引大兵,用木罂從夏陽渡河襲安邑,将魏豹家屬虜去,抄後殺來。
魏豹巡哨軍士飛報,豹聞知大驚,方欲回兵,曹參襲殺于後,韓信追殺于前,兩下夾攻,不能相應,柏直戰未數合,見信人馬攻殺甚急,不能抵敵,向西逃走。
馮敬不能對敵,先自引兵退後。
魏豹不能抵當。
方欲歸臨晉逃走,早被曹參、灌嬰人馬兩邊圍上來,魏豹不能脫,被二将生擒住,綁縛來見韓信,信曰:“主上命汝為元帥,統領大兵四十五萬,睢水一陣,喪師三十餘萬,睢水為之不流;汝即逃回平陽,主上不即加誅,止奪帥印,罷汝閑居,不失王爵之貴,汝當感激,愈加策勵,以圖後功可也,卻乃輕聽術士之言,遵爾起民謀反,既被擒拿,本當誅戮,汝為一國王爵,恐主上寬恩,免汝一死,且着軍士,囚車監押聽候。
”一面入平陽安撫百姓,權着周叔管理國事不題。
卻說霸王打聽韓信征魏豹,知荥陽空虛,急召範增曰:“魏豹已反,韓信果然須兵入西魏征豹,不出亞父高見,膚今乘虛取荥陽,擒劉邦,亞父以為如何?”增曰:“此時正好出師,但陛下相時而動,不可輕敵,恐韓信有遺計,不可不防也。
”龍且曰:“亞父何怯之甚也?”增曰:“好謀而成,豈可不深慮也?”于是霸王傳旨,整點大軍往荥陽,先差骁将李奉先領兵三千,探聽消息。
漢王遂與張良、陳平計議提防楚兵,有小卒來報,霸王領着大隊人馬,殺奔荥陽來,先差骁将李奉先領兵探聽。
漢王聞說大驚曰:“楚兵勢重,如何迎敵?”張良曰:“韓信前曾言楚兵若來,當以王陵為将,陳平輔之。
楚可破也!何不召王陵計議?”王即召陵曰:“霸王親統大兵前來,爾敢領兵與楚迎敵否?”陵曰:“霸王勢重,難與力敵,以臣愚見,且偃旗息鼓,深溝高壘,未可出戰,待彼志既懈,臣用一計,楚決可走也。
”王曰:“計将安在?”陵附耳道數句言語,王大喜曰:“将軍果有此膽略,吾無憂矣!”即命王陵為将,陳平為軍師,分付三軍,各偃旗息鼓,四門嚴閉,不擊刁鬥,不設一軍,有楚将李奉先前來探聽,見是如此,心中疑惑,不敢近城,差人回報霸王曰:“荥陽四門緊閉,不見一個軍士,不知何意?”左右曰:“此必漢王聞陛下來到,或搬移鄰近郡縣,屯住人馬,留此空城以待陛下,或是韓信征魏未回,内無強兵,以此不敢出戰,虛作此聲勢以為疑兵,使陛下不敢遽然攻打也。
”霸王曰:“人馬初到,且安下大營,待明日探看動靜,再作處置。
”随即安下營寨,人馬遠來疲乏,各人卸甲休息。
卻說王陵選精銳軍五千,頭裹赤帻,各帶鮮明器械,準備鞍馬緊束,人各銜枚;又選五百炮手,各帶火炮随後。
臨時聽用施行;四門多設柴草,待人馬殺到楚營,聞炮響,急點起人來,以防楚兵攻城。
又差夏侯嬰随後領大兵三萬接應。
卻說王陵将及黃昏時候,先差精細小卒十數人,裝作楚兵,潛在楚營邊
”王曰:“陵母久拘于楚,恐心志未定,不可用也。
”信曰:“陵母最賢,素有遺教,王陵志如金石,堅不可動,大王當急用之,而以陳平為佐,如有緩急,大王當聽子房計議,料無憂也。
”王甚喜。
韓信領兵至蒲阪,早見魏兵到來,隔河與豹相拒,彼此不得相戰,韓信召諸将曰:“魏豹以兵守河,不設橋梁,舟缸一時難以打造,命灌嬰督工,起造木罂,最為方便。
”嬰曰:“不知如何起造?請問其造法。
”信曰:“木罂者,縛甕缶以為筏,甕缶容受二石,力可勝一人,其甕間容五寸,下以繩鈎聯,編槍于其上,形要長而方,前置筏或闆頭稍,左右置棹,可以渡軍械也。
”灌嬰遵依其法。
命軍中巧手軍士,傳令起造,不一二日造完,信遂命灌嬰引軍一萬,陳舟舡百十餘隻,沿河虛列旗幟,若渡河之狀,以為疑兵。
卻密令曹專引精兵二萬從夏陽以木罂渡軍,襲安邑,以抄其後,使豹不能接應,兩下夾攻。
豹可擒也。
曹參得令,暗趨夏陽。
灌嬰列兵于岸,陳舡于河,多張旗幟、魏豹見了,果然疑其有伏兵,晝夜巡視,不防曹參引大兵,用木罂從夏陽渡河襲安邑,将魏豹家屬虜去,抄後殺來。
魏豹巡哨軍士飛報,豹聞知大驚,方欲回兵,曹參襲殺于後,韓信追殺于前,兩下夾攻,不能相應,柏直戰未數合,見信人馬攻殺甚急,不能抵敵,向西逃走。
馮敬不能對敵,先自引兵退後。
魏豹不能抵當。
方欲歸臨晉逃走,早被曹參、灌嬰人馬兩邊圍上來,魏豹不能脫,被二将生擒住,綁縛來見韓信,信曰:“主上命汝為元帥,統領大兵四十五萬,睢水一陣,喪師三十餘萬,睢水為之不流;汝即逃回平陽,主上不即加誅,止奪帥印,罷汝閑居,不失王爵之貴,汝當感激,愈加策勵,以圖後功可也,卻乃輕聽術士之言,遵爾起民謀反,既被擒拿,本當誅戮,汝為一國王爵,恐主上寬恩,免汝一死,且着軍士,囚車監押聽候。
”一面入平陽安撫百姓,權着周叔管理國事不題。
卻說霸王打聽韓信征魏豹,知荥陽空虛,急召範增曰:“魏豹已反,韓信果然須兵入西魏征豹,不出亞父高見,膚今乘虛取荥陽,擒劉邦,亞父以為如何?”增曰:“此時正好出師,但陛下相時而動,不可輕敵,恐韓信有遺計,不可不防也。
”龍且曰:“亞父何怯之甚也?”增曰:“好謀而成,豈可不深慮也?”于是霸王傳旨,整點大軍往荥陽,先差骁将李奉先領兵三千,探聽消息。
漢王遂與張良、陳平計議提防楚兵,有小卒來報,霸王領着大隊人馬,殺奔荥陽來,先差骁将李奉先領兵探聽。
漢王聞說大驚曰:“楚兵勢重,如何迎敵?”張良曰:“韓信前曾言楚兵若來,當以王陵為将,陳平輔之。
楚可破也!何不召王陵計議?”王即召陵曰:“霸王親統大兵前來,爾敢領兵與楚迎敵否?”陵曰:“霸王勢重,難與力敵,以臣愚見,且偃旗息鼓,深溝高壘,未可出戰,待彼志既懈,臣用一計,楚決可走也。
”王曰:“計将安在?”陵附耳道數句言語,王大喜曰:“将軍果有此膽略,吾無憂矣!”即命王陵為将,陳平為軍師,分付三軍,各偃旗息鼓,四門嚴閉,不擊刁鬥,不設一軍,有楚将李奉先前來探聽,見是如此,心中疑惑,不敢近城,差人回報霸王曰:“荥陽四門緊閉,不見一個軍士,不知何意?”左右曰:“此必漢王聞陛下來到,或搬移鄰近郡縣,屯住人馬,留此空城以待陛下,或是韓信征魏未回,内無強兵,以此不敢出戰,虛作此聲勢以為疑兵,使陛下不敢遽然攻打也。
”霸王曰:“人馬初到,且安下大營,待明日探看動靜,再作處置。
”随即安下營寨,人馬遠來疲乏,各人卸甲休息。
卻說王陵選精銳軍五千,頭裹赤帻,各帶鮮明器械,準備鞍馬緊束,人各銜枚;又選五百炮手,各帶火炮随後。
臨時聽用施行;四門多設柴草,待人馬殺到楚營,聞炮響,急點起人來,以防楚兵攻城。
又差夏侯嬰随後領大兵三萬接應。
卻說王陵将及黃昏時候,先差精細小卒十數人,裝作楚兵,潛在楚營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