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二回陝州道蒲洪排陣
關燈
小
中
大
我正叫做劉神霄,如何這廟宇卻叫做神霄祠,莫非我走了不祥之處麼?”又想道:“前邊石上說,縱橫四五屬神劉,我後日必有好處,必非不詳。
”說罷,便将手去揭開帳幔,看那神廚之内,隻見裡面坐着一個神道,頭戴金冠,身穿黼服,飄飄有出塵之概;旁邊列着兩個鬼判,一個手中擡着一隻烏鴉,一個手中擡一隻白鵲,俱有飛騰躍舞之勢。
弘祖看了半晌,心下一發驚異,便叫從騎去尋廟祝來問其緣故。
不一時,尋得一個六七十歲的老道人,走到面前,弘祖便問道:“此廟是何出迹?你可備細言之。
”道人道:“此廟乃是神鴉大王的香火。
當年漢文帝時節,有個淮南王,平日專好遊獵,養的有一鴉一鵲,極有靈變,能知淮南王的意思,要長就長,要短就短。
後來淮南有罪自殺,那鵲兒也就撞死,隻有那鴉兒飛到此處。
鄉村人家,每每有什麼患害,那鴉兒就口吐人言,前來報知,鄉人感他的意,究其詳細,遂鸠工建廟,塑立淮南王神像,并塑鴉鵲在傍。
聽得老人家說,塑立之後,那鴉與鵲甚有靈應,近今一十年來,不知什麼緣故,鴉也鵲都不靈了。
”弘祖問知備細,心下暗暗稱奇,想道:“吾父親曾說吾是肉球,鴉護所生,故取名神霄,難道就是這淮南轉世不成?況我這石鵲,極是靈應,也未必非此鵲兒顯像。
”說罷,半信不信的,叫從人賞了這老道人,一徑取路回來。
正是: 百年出處今方遇,始信劉郎是異人。
弘祖出了廟門,一路前來,還想那神鴉的出處。
隻見前面一騎馬飛奔而來,見了弘祖,慌忙下馬說道:“元帥在何處這幾時?害得小将等無處不尋覓。
”弘祖見是巡邏遊擊王浚,便問道:“軍中有何急事,這等慌忙?”王浚道:“王彌處下有書劄,軍師等不敢擅開,專等元帥發封,乞元帥作速回營。
”弘祖聽說乃是軍中大事,即忙拍着坐騎,飛也似回營去了。
侯有方同諸将接見,俱各歡喜。
問候已過,便将王彌書劄呈上,弘祖接上手,拆開一看,隻見上面寫道: 某聞兵以義動,戰必以正。
君等以率土之臣,稱兵犯順,固已非義;頃又不行堂堂正正之旗,用詭道以敗 我師,二者無一可取。
今當與君共排陣勢,以決雌雄,無用詐謀,無用詭術,惟君等量力度德而加察焉。
弘祖看罷,便對侯有方道:“彼欲鬥陣,軍師之意何如?”有方道:“任他排來,我等隻管去破便了。
”弘祖依言,寫回書打發來人。
上面複道: 足下責仆兵不以義,戰不以正耶?而仆糧五萬,足下劫之,近于餓莩之為,正耶?義耶? 故仆略施計術,挽天河之水,渰草竊之軍。
此造化之效靈,非智巧之幸得。
往不具論,承來挑陣,比日自決,所戰不遠,一如來教。
劉弘祖打發王彌來人去了,一面整頓破陣不題。
且說那來使赍回書,見了王彌,王彌看書已畢,對蒲洪道:“他已準排陣,須要在營前立起一座将台,兩下便好打話。
”蒲洪道:“元帥之言有理。
”便傳令建台。
不一時,回報台已完成。
蒲洪對王彌道:“小将自幼遇異人傳授營陣秘訣,小将須去鬥試,看他識也不識。
”王彌依言,請了蒲洪出營排陣。
蒲洪即時引兵出營,來到戰場上,執定手中令字旗一揮,隻見紛紛混混,青旗招展,霎時間排下一陣,有門有戶,向西北方立而不動;蒲洪又将令字旗一揮,又滾滾滔滔,黃旗飄揚,頃刻間并無門戶,向正南立住。
蒲洪二陣已定,再将令字旗一招,一隊雜色彩旗,來來往往,排出兩座旗門,竟到東北方立定,三陣雖分方向,卻是門戶相連,左右相屬,陣頭上殺氣騰騰,真個好利害也。
有詩為證: 三陣相連鼎足分,兵氛暗暗帶黃雲。
未知名色誠何自,極目紛紛消爾魂。
蒲洪排完陣勢,竟上将台,報知王彌。
王彌即令人通知弘祖,前來看陣。
弘祖聽說,即同石季龍出營觀看。
隻見三陣鼎峙,中間門戶相向,排得果是齊整。
便仔細看了一看,對石季
”說罷,便将手去揭開帳幔,看那神廚之内,隻見裡面坐着一個神道,頭戴金冠,身穿黼服,飄飄有出塵之概;旁邊列着兩個鬼判,一個手中擡着一隻烏鴉,一個手中擡一隻白鵲,俱有飛騰躍舞之勢。
弘祖看了半晌,心下一發驚異,便叫從騎去尋廟祝來問其緣故。
不一時,尋得一個六七十歲的老道人,走到面前,弘祖便問道:“此廟是何出迹?你可備細言之。
”道人道:“此廟乃是神鴉大王的香火。
當年漢文帝時節,有個淮南王,平日專好遊獵,養的有一鴉一鵲,極有靈變,能知淮南王的意思,要長就長,要短就短。
後來淮南有罪自殺,那鵲兒也就撞死,隻有那鴉兒飛到此處。
鄉村人家,每每有什麼患害,那鴉兒就口吐人言,前來報知,鄉人感他的意,究其詳細,遂鸠工建廟,塑立淮南王神像,并塑鴉鵲在傍。
聽得老人家說,塑立之後,那鴉與鵲甚有靈應,近今一十年來,不知什麼緣故,鴉也鵲都不靈了。
”弘祖問知備細,心下暗暗稱奇,想道:“吾父親曾說吾是肉球,鴉護所生,故取名神霄,難道就是這淮南轉世不成?況我這石鵲,極是靈應,也未必非此鵲兒顯像。
”說罷,半信不信的,叫從人賞了這老道人,一徑取路回來。
正是: 百年出處今方遇,始信劉郎是異人。
弘祖出了廟門,一路前來,還想那神鴉的出處。
隻見前面一騎馬飛奔而來,見了弘祖,慌忙下馬說道:“元帥在何處這幾時?害得小将等無處不尋覓。
”弘祖見是巡邏遊擊王浚,便問道:“軍中有何急事,這等慌忙?”王浚道:“王彌處下有書劄,軍師等不敢擅開,專等元帥發封,乞元帥作速回營。
”弘祖聽說乃是軍中大事,即忙拍着坐騎,飛也似回營去了。
侯有方同諸将接見,俱各歡喜。
問候已過,便将王彌書劄呈上,弘祖接上手,拆開一看,隻見上面寫道: 某聞兵以義動,戰必以正。
君等以率土之臣,稱兵犯順,固已非義;頃又不行堂堂正正之旗,用詭道以敗 我師,二者無一可取。
今當與君共排陣勢,以決雌雄,無用詐謀,無用詭術,惟君等量力度德而加察焉。
弘祖看罷,便對侯有方道:“彼欲鬥陣,軍師之意何如?”有方道:“任他排來,我等隻管去破便了。
”弘祖依言,寫回書打發來人。
上面複道: 足下責仆兵不以義,戰不以正耶?而仆糧五萬,足下劫之,近于餓莩之為,正耶?義耶? 故仆略施計術,挽天河之水,渰草竊之軍。
此造化之效靈,非智巧之幸得。
往不具論,承來挑陣,比日自決,所戰不遠,一如來教。
劉弘祖打發王彌來人去了,一面整頓破陣不題。
且說那來使赍回書,見了王彌,王彌看書已畢,對蒲洪道:“他已準排陣,須要在營前立起一座将台,兩下便好打話。
”蒲洪道:“元帥之言有理。
”便傳令建台。
不一時,回報台已完成。
蒲洪對王彌道:“小将自幼遇異人傳授營陣秘訣,小将須去鬥試,看他識也不識。
”王彌依言,請了蒲洪出營排陣。
蒲洪即時引兵出營,來到戰場上,執定手中令字旗一揮,隻見紛紛混混,青旗招展,霎時間排下一陣,有門有戶,向西北方立而不動;蒲洪又将令字旗一揮,又滾滾滔滔,黃旗飄揚,頃刻間并無門戶,向正南立住。
蒲洪二陣已定,再将令字旗一招,一隊雜色彩旗,來來往往,排出兩座旗門,竟到東北方立定,三陣雖分方向,卻是門戶相連,左右相屬,陣頭上殺氣騰騰,真個好利害也。
有詩為證: 三陣相連鼎足分,兵氛暗暗帶黃雲。
未知名色誠何自,極目紛紛消爾魂。
蒲洪排完陣勢,竟上将台,報知王彌。
王彌即令人通知弘祖,前來看陣。
弘祖聽說,即同石季龍出營觀看。
隻見三陣鼎峙,中間門戶相向,排得果是齊整。
便仔細看了一看,對石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