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七回 嶽飛奏請立皇儲
關燈
小
中
大
安矣。
”奏聞,高宗大悅,即下诏召嶽飛入朝。
嶽飛承诏,當日起離江州,迳趨建康朝見。
高宗傳旨,令侍官引入便殿賜坐,因謂之曰:“張宗元甚稱卿才,朕亦知之。
卿亦知之。
卿宜早定大計,以纾朕憂也。
”嶽飛避座,叩首流血奏曰:“陛下欲恢複,必先正國本以安人心,幸甚。
”帝曰:“前日婁寅亮亦言其事,意與卿同。
”遂敕戶部官廣搜太祖之後有福氣聰明出衆者,送至朝廷。
先選到趙伯琮留養宮中,稍長學業于資善堂。
嶽飛辭出,迳詣資善堂,見孝宗皇帝英明雄偉,退居私第而喜曰:“中興基本,其在是乎!”家人問其何如,飛曰:“适見聖天子社稷得人矣。
”次日,高宗召嶽飛入朝問軍旅,謂飛曰:“卿在軍中曾得良馬否?”飛奏曰:“馬不論其有力,在有德者,是為良馬也。
臣昔有兩馬,甚愛其能,每一日料用數鬥,清水飲一石。
水草不潔淨者,終不濫用。
臣按重铠而乘之,初不甚疾行,有百裡之上,才見其能。
自午至酉,還能行二百餘裡,縱鞍甲不卸,亦無汗出。
是馬受用雖多,卻不濫用。
氣力雖大,卻不逞先,乃緻遠之材也。
因征楊麼,此二馬相繼而死。
臣今所乘之馬,一日料豆不過數升,水草皆不揀擇。
臣方上馬,攬辔未定,便欲跑嘶而走。
行無百裡之許,力盡汗出,再不能動。
此馬濫用雖少财易滿,氣力好逞則易乏,乃驽鈍之材也。
”高宗喜曰:“卿之議論甚高。
”乃加以嶽飛食邑五百戶,遣還江州駐紮。
嶽飛既退,次日上表辭解太尉之職。
表曰:草土臣嶽飛劄子奏:五月二十五日進奏宮報内降白麻一道,除臣太尉。
臣聞命震驚,莫知所措。
臣三具奏乞追寝恩命。
今月初二日,準尚書省劄子。
五月三十日三省同奉聖旨,依累降诏旨不允,不得再有陳情者。
伏念臣本無寸長,誤應器使。
且陛下方以太上梓官未還,作興文武,雪恥群狄。
高名大爵,正當謹與,以激勵天下。
而臣何功,率先濫及?伏望聖慈特垂天鑒,察臣悃愊,原非飾辭,退還大命。
庶己微分少安,不陷清議。
臣仰冒天威,不勝惶懼隕越之至。
取進止。
紹興七年六月初十日臣嶽飛謹言。
嶽飛四上表,朝廷皆不準。
卻說淮西都統制王德與副統制郦瓊,初同為劉光世列将,因見王德位在其上,懷不平意,入告兵部尚書呂祉曰:“王德之才與吾等耳,今張樞密以重任付之,彼便不把我為意。
如遇立功,吾當手刃之以雪其憤。
”呂祉勸谕之曰:“張樞密但喜人向前殺賊,足下倘能立功,自有重賞,何以位之上下為嫌哉。
且今幹戈擾攘之時,君等正宜各相和睦,出力朝廷,慎勿以自軍中緻隙。
使外寇知之,非良計耶。
”郦瓊感其言,拜謝而出。
呂祉意瓊久後與王德必有反複,暗具表奏知郦瓊不修軍政,惟以未得重位為嫌,若不早除,恐生後患,呂祉已遣人送詣行在,有書吏曾受郦瓊賄賂,知此消息,密來報知瓊等。
瓊聞之大怒,即差人于路上截将回來。
次日,與諸将參谒呂祉。
呂祉正在府堂議事,郦瓊入見,于袖中取出呂祉奏章,揭開以視中軍統制張璟,曰:“我等得何大罪?今日呂尚書其奏欲緻我于死地何哉!”呂祉見了大驚,方欲抽身而走,被郦瓊踏進座前,一把手執祝骁将趙文掣出利刀,大叫曰:“呂尚書欲害我等,我将捉之解見劉豫,敢有不遵者,即斬之帳前。
”軍士見趙文勇猛,皆不敢動手。
郦瓊将呂祉促上馬,與趙文引本部四萬人馬叛投劉豫。
瓊等疾渡淮河,行三十裡,祉下馬曰:“劉豫,逆臣也。
爾輩自叛,我豈可見之。
”瓊令衆人逼之上馬。
祉罵曰:“死則死于此,誓不與爾狗類同行。
”瓊大怒,拔劍斬之。
後來贈資政殿大學士。
時有得呂祉括發之帛歸吳中者,其妻吳氏持帛自缢以殉葬,聞者哀之。
慶元間诏立廟賜額以旌其忠。
”奏聞,高宗大悅,即下诏召嶽飛入朝。
嶽飛承诏,當日起離江州,迳趨建康朝見。
高宗傳旨,令侍官引入便殿賜坐,因謂之曰:“張宗元甚稱卿才,朕亦知之。
卿亦知之。
卿宜早定大計,以纾朕憂也。
”嶽飛避座,叩首流血奏曰:“陛下欲恢複,必先正國本以安人心,幸甚。
”帝曰:“前日婁寅亮亦言其事,意與卿同。
”遂敕戶部官廣搜太祖之後有福氣聰明出衆者,送至朝廷。
先選到趙伯琮留養宮中,稍長學業于資善堂。
嶽飛辭出,迳詣資善堂,見孝宗皇帝英明雄偉,退居私第而喜曰:“中興基本,其在是乎!”家人問其何如,飛曰:“适見聖天子社稷得人矣。
”次日,高宗召嶽飛入朝問軍旅,謂飛曰:“卿在軍中曾得良馬否?”飛奏曰:“馬不論其有力,在有德者,是為良馬也。
臣昔有兩馬,甚愛其能,每一日料用數鬥,清水飲一石。
水草不潔淨者,終不濫用。
臣按重铠而乘之,初不甚疾行,有百裡之上,才見其能。
自午至酉,還能行二百餘裡,縱鞍甲不卸,亦無汗出。
是馬受用雖多,卻不濫用。
氣力雖大,卻不逞先,乃緻遠之材也。
因征楊麼,此二馬相繼而死。
臣今所乘之馬,一日料豆不過數升,水草皆不揀擇。
臣方上馬,攬辔未定,便欲跑嘶而走。
行無百裡之許,力盡汗出,再不能動。
此馬濫用雖少财易滿,氣力好逞則易乏,乃驽鈍之材也。
”高宗喜曰:“卿之議論甚高。
”乃加以嶽飛食邑五百戶,遣還江州駐紮。
嶽飛既退,次日上表辭解太尉之職。
表曰:草土臣嶽飛劄子奏:五月二十五日進奏宮報内降白麻一道,除臣太尉。
臣聞命震驚,莫知所措。
臣三具奏乞追寝恩命。
今月初二日,準尚書省劄子。
五月三十日三省同奉聖旨,依累降诏旨不允,不得再有陳情者。
伏念臣本無寸長,誤應器使。
且陛下方以太上梓官未還,作興文武,雪恥群狄。
高名大爵,正當謹與,以激勵天下。
而臣何功,率先濫及?伏望聖慈特垂天鑒,察臣悃愊,原非飾辭,退還大命。
庶己微分少安,不陷清議。
臣仰冒天威,不勝惶懼隕越之至。
取進止。
紹興七年六月初十日臣嶽飛謹言。
嶽飛四上表,朝廷皆不準。
卻說淮西都統制王德與副統制郦瓊,初同為劉光世列将,因見王德位在其上,懷不平意,入告兵部尚書呂祉曰:“王德之才與吾等耳,今張樞密以重任付之,彼便不把我為意。
如遇立功,吾當手刃之以雪其憤。
”呂祉勸谕之曰:“張樞密但喜人向前殺賊,足下倘能立功,自有重賞,何以位之上下為嫌哉。
且今幹戈擾攘之時,君等正宜各相和睦,出力朝廷,慎勿以自軍中緻隙。
使外寇知之,非良計耶。
”郦瓊感其言,拜謝而出。
呂祉意瓊久後與王德必有反複,暗具表奏知郦瓊不修軍政,惟以未得重位為嫌,若不早除,恐生後患,呂祉已遣人送詣行在,有書吏曾受郦瓊賄賂,知此消息,密來報知瓊等。
瓊聞之大怒,即差人于路上截将回來。
次日,與諸将參谒呂祉。
呂祉正在府堂議事,郦瓊入見,于袖中取出呂祉奏章,揭開以視中軍統制張璟,曰:“我等得何大罪?今日呂尚書其奏欲緻我于死地何哉!”呂祉見了大驚,方欲抽身而走,被郦瓊踏進座前,一把手執祝骁将趙文掣出利刀,大叫曰:“呂尚書欲害我等,我将捉之解見劉豫,敢有不遵者,即斬之帳前。
”軍士見趙文勇猛,皆不敢動手。
郦瓊将呂祉促上馬,與趙文引本部四萬人馬叛投劉豫。
瓊等疾渡淮河,行三十裡,祉下馬曰:“劉豫,逆臣也。
爾輩自叛,我豈可見之。
”瓊令衆人逼之上馬。
祉罵曰:“死則死于此,誓不與爾狗類同行。
”瓊大怒,拔劍斬之。
後來贈資政殿大學士。
時有得呂祉括發之帛歸吳中者,其妻吳氏持帛自缢以殉葬,聞者哀之。
慶元間诏立廟賜額以旌其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