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十四回破金陵歸結太平國編野史重題懊侬歌

關燈
人川,助理軍務。

    那曾國藩就令蕭啟江回湘,由駱秉章差遣;并令蕭啟江所存人馬,及王健元部下并交張運蘭統帶。

    又令張運蘭察看贛南情形,再定行止。

     唯是魏超成既下廣信府,聽得張運蘭已到,自念須從速人閩,以應楊輔清,故不欲再與張運蘭交戰。

    惟盡取廣信府所有辎重器械,即飛報楊輔清,?盡統大軍,棄了廣信同向福建進發。

    那張運蘭見魏超成已入閩境,自己隻奉令來援贛南,并非奉令要往福建,且聽得魏超礬軍勢甚大,亦不宜追趕,隻得報稱收複廣信,即引軍回至曾國藩處繳令。

     那曾國藩卻謂諸将道:“江、浙兩省,全賴閩、粵。

    今楊輔清、魏超成連破我軍,直進福建,于我糧道根本,最為阻礙,将以何策處之?”幕友郭意誠道:“兩年以來,自湖口一敗,三河再敗,直至桐城浦口之戰,皆大挫軍威;今又警報及于福建,若福建亦危,則糧道絕矣!以洪秀全久踞金陵,西擁東西梁山之固,以連安慶;東并常、蘇之富,以通海道。

    我軍處處受制,東南大局危矣!以某愚見,若與之求戰,即徒得一勝,亦無濟于事。

    觀昔日供秀全不能分兵人閩者,以京陵被向榮、和春、張國梁所擾也!今彼金陵穩固,不特可以分兵南在,且可以移兵保軍勢複振,且新到吉林馬隊,并為一軍,可以戰矣。

    不如會商勝保,使下窺金陵,吾亦相機而進可也。

    ”說罷即備文書,加緊告知勝保。

     時勝保正駐鳳陽。

    自浦口一敗,軍勢盡挫,随即再招人馬,複由吉林調到馬隊五千名,因此軍力又複一振。

    正拟下趨安慶,以雪從前屢敗之恥,忽接得曾國藩文書,要攻金陵。

    自恃年來用兵,疊為敵人所敗,與昔年李秀成破向榮、王有齡、張國梁相似,若不動搖洪氏根本,必難複振。

    是進攻金陵,亦是一策。

    但敵将陳玉成,方縱橫皖省;而李世賢等又在贛浙牽制,曾國藩若不顧全皖、鄂一帶,又恐陳玉成更為得勢。

    原來湖北巡撫胡林翼,那時正丁母憂,清廷準假百日,使胡林翼治喪;而鮑超又值告假養病。

    因此湖北一路,隻恃官文督率各将主持。

    那陳玉成以湖北無人,已大有再取武昌之勢。

    故勝保一接曾國藩文書,頗費躊躇,乃與諸将計議。

    部将提督李曙堂道:“陳玉成駐軍皖南,常欲面撼武昌;今不敢遵進者,以吾太軍在此,懼拊其背也。

    若我移軍東趨金陵,彼必乘機人鄂,恐金陵未必即破,而武昌已陷矣。

    ”部将戴天英道:“陳玉成家小盡在安慶,故彼深顧安慶,我若攻金陵,玉成必不驟離安慶。

    而李秀成又東下蘇州,與李鴻章相持,我此時若窺金陵,或可得志。

    若以湖北一路為優,可即回覆曾國藩,使鮑超速起,力疾視師,屯湖北以圖進取,以陣玉成平日本忌鮑超,如是即足以牽制陳玉成,湖北可以無事也。

    且曾國藩雖被李世賢牽制,然曾軍部下諸将,能戰者不少,亦可分軍渡皖,為鮑超聲援,此又何慮乎?”勝保道:“此策極是,吾當從之。

    ”時又聽得陳玉成結合撚黨苗沛霖,将會皖北;勝保乃調多隆阿一軍,直人汴省,以攻撚黨,并防陳玉成分軍北上。

    一面知會德興阿,并各路共攻金陵。

    适德興阿駐軍椎南,乃定議德興阿,由天長并繞六合而下;勝保卻由定遠繞滁州入江浦而來,皆向江甯進發。

     且說太平天将李昭壽,自會合陳玉成,在浦口破了勝保、德興阿之後,陳玉成卻改令地官副丞相周勝業,代守六合;而以李昭壽移守滁州。

    原來李昭專人極骁勇,無戰不勝;唯是性情兇暴,最嗜殺戮。

    且自以屢有大功,每淩辱同僚,故同僚多恨之,絕少與之往來。

    當其領守六合以後,兩敗德興阿,又與陳玉成共破勝保;後守住滁州,亦屢挫清兵,複先後分援全椒、烏衣、小店、東西梁山,清兵皆不敢犯,故天京無西顧之憂。

    自以屢立大功,欲得封王位,并為主将,洪秀全乃商之陳玉成。

    陳玉成以其性情驕蹇,恐他兵權過重,難以節制,稍裁抑之,李昭壽每立戰功,隻有厚其賞賜,未嘗進爵加權,李昭壽心頗懷恨;但念李秀成待之極厚,不忍違背,心中不免含恨,且時出怨言。

    除李秀成、陳王成之外,罕有能調動之者。

    先後如譚紹洸、賴文鴻曾言于李秀成:皆稱昭壽賦性兇險,小用之,則不為我用;大用之,又恐難制,宜以罪誅之,免為後患。

    惟秀成終憐其勇,故極意籠絡之。

     那一日适接松王陳得風,自天京發來軍報,以地官丞相羅大綱身故,特調李昭壽往鎮揚州;著李昭壽擇員代守滁州一路。

    李昭壽見之大怒道:“陳得風何人?俺李某豈肯為彼所調遣那!”左右皆谏道:“陳得風身居王位,坐鎮天京,居中策調外将,固所宜也。

    ”李昭壽道:“此皆天王用人不明耳!國家分茅胙土設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