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十二回李孟群戰死廬州城左宗棠報捷浮梁縣

關燈
?抑為滿洲人官耶?汝方助賊不知進退,還罵我為賊耶?”玉成說罷,傳令仍将李?孟群看守,使其悛悟。

    惟李孟群已自誓必死,越五日而自刎,亡年未及五十。

     自刎之前一天,作絕命同四首,中有句雲:“生無将略酬時望,死有忠魂答主知。

    ”又有句雲:“家國艱難空涕淚,乾坤維系祗君親”等語。

    按李盂群,字鶴人,為河南固始人。

    以清道光丁未進士,任知縣,由廣西為江忠源調赴安徽,徑二三百戰,積功累至巡撫,嗜勇好鬥,與李續賓齊名,至是乃并殁于玉成之手。

    自孟群死耗傳至,湖北、江西無不震動。

    曾國藩為之奏其事:得鹹豐帝賜谥武愍,并加飾忠之禮。

     時鮑超方奉胡林翼之令,往援孟群,及至潛山,已聞孟群戰死,亦将兵折回。

    胡林翼不勝歎息,以陳玉成又斬清國一員良将,并将孟群全軍覆滅,乃會商曾國藩,以累年用兵,李秀成則覆曾軍,破鮑超,敗洋兵,奪蘇州;陳玉成則挫勝保,敗德興阿,斬李續賓,擒李孟群,與昔日既死之王有齡,又斃和春、張國梁,其鋒正銳。

    不如先平贛省敵軍,然後合軍以共向安慶。

    曾國藩深以為然。

    忽得太常寺卿左宗棠由樂平飛報,乞請援兵,兼借糧草。

    原來侍王李世賢,自會合陳玉成,大破勝保、德興阿之後,已由蕪湖,直破甯國,下續漢,陷徽州,由休甯入祁門,縱橫一切,望風披靡;且趨浮梁,夾擊左宗棠,斷左宗棠糧道。

    而黃文金又由東鄉回軍,以走樂平,即與李世賢相應,皆志在摧陷左軍,故特來告急。

    曾國藩得報,乃先令以婺源、浮梁等縣,厘金錢糧,由左宗棠徵收,以備軍饷。

    左宗棠聽之,不覺怒道:“樂平、婺源、浮梁等縣,悉為太平人馬所陷,所有錢糧厘金,已盡為太平人馬所奪,是今日徒有徵收之名,并無徵收之實,曾國藩将陷我矣。

    ”正說著,忽報黃文金一軍大至,沿景德鎮北進。

    時左宗棠一路不過萬人,不能抵禦,損失千餘人,望風而潰。

    左宗棠無奈,先退至浮梁,黃文金從後蹑追之;旋則侍王李世賢一軍亦到,左宗棠束手無策。

    一面令軍士深溝固壘,先圖自守;一面仍飛馬催曾國藩速來援應。

    于是曾國藩速發各路人馬:張運蘭領本部五千人,曾國荃領吉字營亦四五千人,次如唐義渠、林文察、丁長勝、席寶田、石清吉、周天培所部或三四千,或二三千人等,分道往援左宗棠。

    以張運蘭、曾國荃、唐義渠,由景德而進;餘俱由饒州府直趨浮梁。

     時李世賢知左宗棠救兵将到,乃飛令黃文金力禦救兵;己則專力往攻。

     左宗棠卻棄去浮梁縣城,屯兵城外原野,并謂左右道:“縣城固無可守,且坐守城中,即自困矣。

    敵人若敗,何患縣城不複乎!”于是鼓勵軍心迎敵。

    無如李世賢勢甚大,連經數戰,皆為李世賢所挫,左軍先後損傷二千人。

    李世賢節節挨進;左宗棠軍力既疲,糧草又斷,不勝焦慮。

    李世賢督軍包擊,再飛告黃文金,令奮力拒住救兵。

    并道:“若能再禦五日,擒左宗棠必矣。

    ”不料黃文金雖勇力抵禦,無如救兵過多,随後曾國藩又再調王開化一軍往援,共計景德鎮一路有:張運蘭、曾國荃、王開化、唐義渠、吳坤修;饒州一路有:林文察、丁長勝、席寶田、石清吉、周天培共十路人馬,皆夾擊黃文金。

    先是清兵由景德鎮進,黃文金力擋五路,一連二三天不分勝負。

    時張運蘭紮崖角鎮,隔景德鎮十餘裡,軍鋒極銳。

    黃文金分左路擊之,張運蘭連敗兩陣;惟曾國荃、唐義渠、王開化、吳坤修已紛擁而至,黃文金以右軍極力抵禦,奈一路難當四路之衆,故損傷到二千餘人,退軍十餘裡,黃文金謂左右道:“各軍皆易對付,惟張運蘭、曾國荃兩軍,未可輕視。

    ”令堅壁固守,随報之李秀成,使分兵來援。

    分發去後,饒州府各路清兵又到,黃文金力不能支,竭力死守。

     曾國荃見黃文金未退,乃通告各路:黃文金不退,則左軍必至覆滅;乃約同十路齊進,分三路環攻:黃文金雖有七頭八臂,亦不能抵禦,乃引軍向東北而逃。

    李世賢先得探馬飛報,知黃文金已敗,乃并力攻左宗棠,欲于清國救兵未到時,先滅左宗棠一軍。

    惟左宗棠見李世賢忽然猛攻,料知救兵得手,但此時左軍節節潰散,已走至範家村,部下除死傷饑病,隻剩五千餘人,左宗棠乃号令三軍:得飛報,曾軍各道救兵,已大破黃文金于景德鎮,諸軍宜奮力;若能持一天,我們都有命了。

    三軍得令,一齊奮力。

    李世賢包攻左軍,忽見左軍突然奮勇,已是奇異;堅持南路,又塵頭大起,紛報曾國藩十路救兵都到,李世賢料知不敵,乃解圍而去。

    左宗棠乘勢迫之,遂轉敗為勝。

    管教:十道援軍,竟助孤軍成戰績;一人愛士,反延僞士佐元戎。

     要知後事如何?且聽下回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