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十一回何信義議獻江蘇城石達開大戰衡州府

關燈
者所持者唯洋人利器耳。

    有此一敗,敵兵膽落,得此機會,勿令李鴻章逃生也!”各人得令,無不奮勇。

     李鴻章此時欲回守蘇州,又為塗鎮興所壓,不能逃過;時副将吳全美,正領水軍駐泊太猢附近,急來相救。

    無奈後面太平人馬已經逼近,沿途清兵死傷不計其數。

    李秀成追殺數十裡,方始收軍。

    計李秀成是役斃洋兵四五百人,斃清兵四千餘,得洋槍千餘根,大獲勝捷。

     秀成打聽得李鴻章已引兵退回清浦,便率人馬先取蘇州省城;及大軍既抵無錫,蘇州守将守兵皆為震動。

    以為洋兵有此利器,依然不敵,何況自己,因此皆有俱色。

    守将何信義,乃與李文炳計議道:“李秀成久稱能兵,向榮、和春、張國梁、胡林翼、曾國藩、鮑超、李續賓等均為所破,所戰則勝,所攻則取;以王有齡因守杭州,外多援兵,内有能将,尚不能堅守;今李撫台所用洋兵,器械何等精利,亦為所敗,看來李秀成必破我蘇州無疑矣!今複軍心震動,十室九驚,何以戰守?徒死無益,計不如降為上策。

    ”李文炳道:“吾等皆是粵人也。

    今南京天子亦是粵人,降時必得優待;且李撫台所持者洋兵耳!洋兵此敗,此後何以禦侮,君子貴于見機,将軍之言是也。

    ”何信義至此,意益決,并以彼兩人之意,告諸部下将校,皆以為然。

    于是派員在李秀成軍中納款,并請太平人馬進城。

     李秀成得蘇州降報,不勝之喜,部将汪安均道:“蘇州未見敵形,守力尚足;忽而言降,恐不足深信也。

    ”李秀成道:“人心思漢,乃常事耳,何疑之有!”汪安均道:“雖則如此,然可讓未将等引隊先進;以忠王為國柱石,勿輕臨險地也。

    ”秀成道:“我為主将,畏險偷安,何以服人?”言罷遂不聽汪安均之言,引兵直進。

    到時城門大開,城樓之上白旗招展,早有李文炳、何信義引将校在城門迎接。

    時汪汝均、汪大成仍貼近秀成左右,進城望見李文炳、何信義及其将校,手中皆無軍械,秀成乃謂汪安均道:“我言若何?”說罷即下馬與何信義等相見,并握手道:“将軍能知大義,此功不?少也。

    ”何信義等即延之進城。

    時城内居民多具香花迎接,秀成一一點首酬答,同至撫署暫住,太平人馬亦陸續進城。

    李秀成乃将人馬一半守城中;一半守城外。

    時城内清兵約五六萬人,秀成盡行慰撫,收為已用。

    井傳令軍中:以此次蘇州獻城,功勞極大,不得歧視,于是新舊人馬皆相安如故。

    共計收得清兵五六萬,新洋槍萬餘,舊洋槍二萬餘,其餘利器無算,并得白銀百餘萬,及糧草稱足。

    舊時蘇省官員,其願入太平朝為官者,皆位置之;其不願為官者,皆給資斧遺送回籍。

    一面表送洪天王,以李文炳為輔天侯,何信義為助大侯,蘇城既定,乃出示招民。

     惟附城一帶縣落,尚有許多鄉民,不受撫慰;且前者清國官吏,曾紮令各鄉舉辦民團,此時團丁未散,竟有搶到城邊,欲攻殺太平人馬者。

    秀成急令各兵,隻可固守,不宜進擊。

    謂何信義道:“此蘇城人未知我朝威德耳!吾當親往撫之。

    ”乃帶同部将汪安均、汪大成及随從數十人,乘了舟隻,親往各鄉撫谕。

    此時各鄉團丁聽得李秀成到來,乃一齊召集往圍李秀成。

    汪安均見其來勢兇猛,勸秀成逃走,秀成道:“此時走亦難矣!待其至時,吾當以言撫之。

    ”不料和團丁舉矛挺刃,直向秀成;随往各員,皆為變色,秀成面不改容,即向衆人道:“爾等欲殺餘乎?餘等數十人,并無軍械,爾等不患不能殺餘也;但請允餘得盡其言,然後受死。

    ”各團丁聽得,以為秀成等并無軍械,料不能逃脫,遂将秀成團團圍住。

    秀成乃道:“吾等帶兵到蘇州,為大義也。

    爾等須知:中國是何人之中國?蓋被滿洲人滅我,而為之君二百餘年矣,爾等皆中國人,何以愛滿洲之君,而拒中國人自為之君乎?我大王定鼎金陵,并無暴虐政治;即我等帶兵出征,亦不如清兵之騷擾。

    昔和春、張國梁等,爾等亦稱:‘同心殺盡和、張賊’,何以今日便忘之?今清國自知不敵,又借洋兵;縱後來得勝,亦必分土地于洋人,于爾等有何利益?今我朝隻欲恢複中國,拯救萬民而已!我言己盡,如爾等欲殺餘,請即殺之,餘斷不逃走也。

    ”該處團丁聽李秀成之言,覺極為有理;又見秀成自斂其手,任人殺戮,更為感動,于是一齊息手,願從招撫。

    李秀成乘機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