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九回救九江曾國荃出身戰三河李續賓殒命

關燈
殺去大半。

    劉連捷也倉皇奔遁,秀成見之歎息:“吾此計欲捉曾國藩,今卻大題小做矣。

    ”說罷仍督兵奮追。

     時古隆賢、陳坤書、莫仕葵等,各軍皆如入無人之境,但聞清兵呼天叫地。

    賴文鴻一軍,更在秀成之後,遠望曾國藩旗号,早已不舍。

    國藩正人困馬乏,忽見劉崇佑負傷而至,即道:“後路皆是敵軍,吾軍已覆去大半矣,速宜逃走。

    ”說罷,後面喊聲漸近。

    國藩歎道:“吾今番死矣!”正說話間,卻見周鳳山、吳坤修趕到,隻存些少敗殘人馬,護著曾國藩而逃。

    時曾國藩不暇問及敗兵之事,隻顧奔走。

    周鳳山道:“吾等敗後,已落荒而逃;适見後軍又敗,故引殘兵至此。

    今不特賴文鴻追到,即李秀成大軍亦追近矣!戰力既失,彼來勢更猛,宜早作區處。

    ”曾國藩道:“能逃則逃,否則死之。

    吾身斷不為辱也!”不料說猶未已,已見前途塵頭大起,忽有一隊人馬擁至,截住去路;乃太平大将堵王黃文金也。

    曾國藩見了,魂飛魄散。

    前面既有黃文金,後路又有李秀成及諸将卷地面來,此時清兵皆如七斷八續,已毫無次序,曾國藩前後受迫,傳令暫歇于小山之上,自必料死。

     正在急迫之際,已見張運蘭奔到,即言道:“前後大兵至矣。

    現彭玉麟方引水師屯于岸邊,大帥速下兵船逃生,否則危矣。

    ”曾國藩聽得,即引敗殘兵馬,望北奔來,随後劉崇佑、劉連捷、蕭啟江、普承堯亦陸續趕到,乃一同奔走。

    不多時李秀成大軍掩至,清兵皆如波開浪裂:太平人馬皆大叫休?走了曾國藩!曾國藩更驚,不覺把馬鞭墜地,幸左有張運蘭,右有吳坤修保着同逃。

    曾國藩道:“吾兵至岸邊時,若被秀成掩至,則不知死所矣。

    ”乃教普承堯、蕭啟江與諸部将竭力斷後,然後與吳坤修、張運蘭,同奔兵艦逃走。

    随後李秀成、黃文金追到,複大殺一陣,清兵已所存無幾。

    清軍諸将皆奪路而逃,獨不見了曾國藩。

    後得降兵相告,知道曾國藩在水師逃命。

    李秀成見多殺無益,即傳令收軍。

    計這一場戰事,清兵統領以下将校,死傷數十員,軍士死傷約三萬人,降者萬餘,李秀成大獲全勝,諸将乃請進兵九江。

    李秀成道:“今日九江,非昔日可比。

    吾國得之在昔日,固倚為長城,以足以阻清兵來往要路也。

    今則九江已絕無險要可守。

    今日攻之,誠如摧枯拆朽。

     留重兵守之,則徒費兵力;否則今日得之,明日即失矣,徒損軍威無補也!”莫仕葵道:“然則今日大勝,又将焉往?”李秀成道:“吾軍以北伐為主,未得徑行吾志者,固由天王專顧東南半壁,亦由敵軍每以兵力困餘也。

    今曾國藩大敗,湖北諸将可再出安徽矣,故速宜回顧皖省也。

    ”說罷乃令黃文金,仍留江西,以分左宗棠兵力;并令雷煥、張祖元之衆,并屬諸黃文金,以厚兵力,然後報捷南京。

    複引大隊渡江,再回安徽境界而去。

     且說曾國藩經此大敗,憤不欲生,各路合計不下五萬人,所存不過數千,損兵折将,何以見人?又不知何以奏報?不如索性做一個梗直,報稱全軍覆滅,僅以身免;一面報知湖北官文、胡林翼,訴說兵敗情況,求互相設法恢複。

    徐即以水師及敗殘人馬回駐九江。

    一面又将兵敗幸兔情況,函報家鄉。

    原來曾國藩鄉中尚有兩弟:一為曾國演,表字澄侯;一為曾國荃,表字沅甫。

    自從曾國藩從軍,本不欲諸弟出身,故屢勸以在家盡孝。

    怎奈他的兄弟,皆喜功名,樂戰事,故大不以此說為然。

    以為自己要盡孝,為兄的便可不必盡孝。

    故自曾國華、曾國葆相繼出身,曾國潢猶可,惟有曾國荃,卻不能隐耐,每欲得一機會出身治兵,圖個建功立業。

    恰接得曾國藩函報,知李秀成引大隊渡江,國藩正在危急,乃與其父親商酌,立意出身。

    其父亦欲其往救國藩,乃立即具禀湖南巡撫駱秉章,在鄉招集鄉兵二千名,直望江西九江而來。

    自此曾國荃一出,而太平天國又多一勁敵矣。

     閑語不表,且說曾國藩自經大敗之後,全軍元氣失盡。

    及走回了九江,仍恐李秀成追至,趙景賢道:“秀成不來也。

    今日九江本非重要,非彼所必争;彼若來追,吾不難即退彼。

    徒耗兵力,究所何用呢?”曾國藩以為然。

    一面再派人回湘募勇,以複元氣;一面再催湖北請官文、胡林翼進兵。

    胡林翼聽得曾國藩幾至全軍覆滅,乃歎道:“近來疊遭大勝,偏遇曾軍有此不幸,殊出意外。

    今當先挫敵人銳氣,否則再難制止矣。

    ”時李續賓在座,乃進道:“近來秀成全軍南下,破我大兵者,全欲皖省無内顧之憂耳!某願以本部大兵會合各路,由鄂省直趨皖北,東撼金陵,以隔彼之聲勢;則安慶勢孤,而諸公亦得從事于安慶矣。

    ”胡林翼道:“公為安慶巡撫,皖省用兵,乃公之責任,吾其贊公行。

    且更撥一員上将助公,公其勉之。

    ”乃令曾國華領所部五千人,付于李續賓,立行出發,續賓慨然允諾。

    乃與部将彭友勝、胡廷槐、孫守信、鄒玉堂、杜延光、趙國棟、董容芳、王揆一、何裕、何忠駿等,以及大小将校數十員,大軍三萬餘人,與曾國華号令三軍,伸明隊伍,一路旌旗遍野,槍炮如林,直望安徽進發。

     是時聲氣振動遠近。

    那李秀成早知曾國藩敗後,敵軍必猛圖安慶,乃調譚紹洸助守安慶,以壯聲援;忽報燕王秦日綱病故,秀成傷感不已!并道:“燕王與天王,共起于貧賤,多立功勞,今遇身故,是誠可惜。

    ”說罷乃令并撤金湖之衆,調洪秦魁回守興國州城。

    正在商議進兵之際,忽流星馬飛報:清國大将李巡撫續賓,會合諸将,領數萬人馬,要破安省。

    現由宿松進兵,所經黃梅、太湖、潛山、銅城皆望風披靡;現又攻陷石牌,向廬州來也。

    秀成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