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九回救九江曾國荃出身戰三河李續賓殒命
關燈
小
中
大
首千餘,傷者不計其數。
時近午牌,江忠泗既死,汪大成、汪安均在既破江軍之後,乘勢合擊周鳳山、張運蘭、吳坤修等,太平将部永寬,更下令道:“汪公部下已斬将立功,諸君不宜落後也!”軍士得令,更為奮勇,直攻周鳳山。
那時周鳳山方竭力抵禦,忽報到江軍全數覆沒,周鳳山大驚,部下人人膽落。
複見張運蘭、吳坤修兩軍,都已敗下,不能立足。
誰想太平将汪大成、汪安均,已分道搶來,合同郜永寬,分三路把周軍圍定,彈子如雨點子而下,周兵死傷更衆。
周鳳山親自擂鼓,正待殺出重圍,右腕上早着了一顆彈子,痛不可忍,鼓聲頓息。
兵士隻道主将已亡,一時嘩亂。
郜永寬乘勢壓之,周軍左隊兩營,皆逃不及,已倒槍投降。
郜永寬乃盡繳降兵槍械,移諸後軍;然後悉心進逼,把周鳳山困在核心,不能得脫。
太平将汪大成、汪安均,又都逼進。
周軍部下五千人,此時隻存二千人左右。
正自危急,突見汪大成後軍自亂,隻見一隊人馬沖過太平兵殺入,乃吳坤修兵也!周鳳山遂乘勢殺出,并問道:“足下何以至此?”吳坤修道:“吾與張運蘭二軍,已為蔡元隆所截,首尾不能相顧。
且聞張運蘭亦敗走矣,吾軍被壓,不能退後。
聞足下被困,特來相救。
”于是周鳳山,親自當先,令吳坤修在後,奮力殺出。
不意太平人馬,各路齊到。
前有汪大成、汪安均,後有郜永寬,一齊夾擊。
蔡元隆以既退張運蘭之後,又再複夾攻殺來。
周鳳山被四面受敵,料知不能前進,乃與吳坤修約兵退後,轉望東而逃。
隻顧前走,不顧後追,合力殺退郜永寬,此時部下隻存千人左右,吳坤修部下所存更不及千人,乃合而為一,望東而奔。
忽見前路喊聲又起:原來楊載福一軍,已為李秀成所敗,楊載福易服雜在軍中逃走,其餘軍士,皆東奔西竄。
周鳳山、吳坤修,欲趕上相救,隻是後路太平将郜永寬、汪大成、汪安均、黃子隆等四路,已卷地而來。
周鳳山、吳坤修,又不能屯駐,乃與楊載福敗兵同逃。
此時隊伍全亂,所逃亦無一定方向,唯見路則奔,複被李秀成率諸将大殺一陣,楊載福、周鳳山、吳坤修,三人合計所存二千人馬,落荒而逃。
汪安均力請與諸将同追楊載福等,李秀成道:“吾志不在捕一無名小将,而志在捉曾國藩耳。
”乃立令諸将會合:仍令賴文鴻為先鋒,直搗曾國藩。
是時曾國藩聽得前軍已自失利,乃盡提本部下大兵與諸将所部,前來接應。
忽探馬報到:太平将士賴文鴻、古隆賢、陳坤書、莫仕葵、範汝曾共五路人馬,每路約四五千人,已亦齊攻到。
曾國藩大驚道:“賴文鴻乃秀成先鋒,今已到此,豈吾前軍皆已敗績乎?事已如此,隻有号令諸将,準備迎敵。
”忽又報到:先鋒楊載福、周鳳山、吳坤修、江忠泗、張運蘭俱已潰敗矣!曾國藩謂左右道:“五路人馬不為弱少,何敗之速耶?”此時正不知所措。
忽見張運蘭奔到,部下隻存約千人,多是焦頭爛額。
見了曾國藩氣喘言道:“前軍各路,已盡為秀成人馬所破矣!江忠泗且陣亡去也。
”曾國藩急問楊載福、周鳳山、吳坤修何往?張運蘭道:“眼見周、吳二軍被壓,與未将首尾不能相顧,現不知何往?”曾國藩搖首歎息。
忽聽得号角喧天,喊聲震地,賴文鴻等五路一齊擁至。
國藩急教迎敵。
不想軍士,皆如驚弓之鳥,一聞号令,唯有勉強接戰。
賴文鴻乘勝之威,人人奮勇,如何抵敵!陳坤書更下令道:“吾等先與敵人前軍接戰,未能取勝;今反他人立了頭功,吾等有何面目!今唯有竭力以搏一勝耳。
”乃領兵一馬當先。
古隆賢、範汝曾、莫仕葵亦同時繼進。
曾國藩令劉崇佑、劉連捷、蕭啟江、普承堯分敵四路,而以中軍副将周天孚,獨當賴文鴻,自己亦率人馬為各路聲援。
唯賴文鴻在秀成軍中槍法著名,準頭命中,百無虛發。
故周天孚到時,早被賴文鴻窺定,槍聲響處,周天孚早已落馬而死。
于是中軍大敵。
賴文鴻乘勢猛撲.直沖敵陣,如入無人之境。
那時劉崇佑、劉連捷、蕭啟江、普承堯各路正與太平人馬相持,忽見周天孚全軍俱潰,無不大驚。
曾國藩當調軍來教時,方慮各路俱敗:實因所在戰場不好,誠懼一經同敗,更無退路,故那時極欲奮戰。
怎奈周天罕陳亡之後,三軍已自驚懼。
忽然李秀成大隊又至,陳書坤、古隆賢等,更為得勢,各軍加倍奮力。
劉崇佑、劉連捷、蕭啟江、普承堯各軍立足不住,皆望前而逃。
李秀成率大軍擁入混戰。
一來太平人馬奮勇;二來乘勝之威;三來此時兵數已數倍于清軍,如何抵敵?曾國藩先自逃走,諸将亦随後俱退。
秀成号令三軍:一齊追趕,如捉得曾國藩者,賞銀五萬,位列公侯。
諸将一聞此令,更為奮勇。
賴文鴻率兵當先沖進,直向清軍中來,要尋曾國藩。
劉崇佑恐曾國藩有失,急以力擋賴文鴻。
無奈賴文鴻提槍猛擊,劉崇佑左腿上早已被傷,隻得策馬奔逃,軍士亦紛紛亂竄。
敕文鴻更不理會,隻令降者免死,即直沖清軍而過。
是時漫山遍野,皆是太平兵馬,清兵除降者、死者,唯東奔西撞。
秀成率諸将直追。
忽見首王範汝曾帶傷而回。
秀成即問其故?範汝曾道:“某正追趕蕭啟江,看看趕上,方欲發槍,不意面上先着了一夥流彈,故此先回。
”秀成即令回營養傷,自卒大軍前進。
突見一隊人馬,秀成問之,乃普承堯敗兵也。
因普承堯已帶親兵先逃,放軍中無主,特地投降。
秀成令盡繳其軍械,褫下号衣,安置在後。
令本部親兵穿着,扮著承堯敗兵,直蹑曾國藩而來,中途卻先遇劉連捷。
那些扮作普軍的太平人馬,不知秀成志在單捉曾國藩,竟乘勢殺起來,劉連捷一軍也被
時近午牌,江忠泗既死,汪大成、汪安均在既破江軍之後,乘勢合擊周鳳山、張運蘭、吳坤修等,太平将部永寬,更下令道:“汪公部下已斬将立功,諸君不宜落後也!”軍士得令,更為奮勇,直攻周鳳山。
那時周鳳山方竭力抵禦,忽報到江軍全數覆沒,周鳳山大驚,部下人人膽落。
複見張運蘭、吳坤修兩軍,都已敗下,不能立足。
誰想太平将汪大成、汪安均,已分道搶來,合同郜永寬,分三路把周軍圍定,彈子如雨點子而下,周兵死傷更衆。
周鳳山親自擂鼓,正待殺出重圍,右腕上早着了一顆彈子,痛不可忍,鼓聲頓息。
兵士隻道主将已亡,一時嘩亂。
郜永寬乘勢壓之,周軍左隊兩營,皆逃不及,已倒槍投降。
郜永寬乃盡繳降兵槍械,移諸後軍;然後悉心進逼,把周鳳山困在核心,不能得脫。
太平将汪大成、汪安均,又都逼進。
周軍部下五千人,此時隻存二千人左右。
正自危急,突見汪大成後軍自亂,隻見一隊人馬沖過太平兵殺入,乃吳坤修兵也!周鳳山遂乘勢殺出,并問道:“足下何以至此?”吳坤修道:“吾與張運蘭二軍,已為蔡元隆所截,首尾不能相顧。
且聞張運蘭亦敗走矣,吾軍被壓,不能退後。
聞足下被困,特來相救。
”于是周鳳山,親自當先,令吳坤修在後,奮力殺出。
不意太平人馬,各路齊到。
前有汪大成、汪安均,後有郜永寬,一齊夾擊。
蔡元隆以既退張運蘭之後,又再複夾攻殺來。
周鳳山被四面受敵,料知不能前進,乃與吳坤修約兵退後,轉望東而逃。
隻顧前走,不顧後追,合力殺退郜永寬,此時部下隻存千人左右,吳坤修部下所存更不及千人,乃合而為一,望東而奔。
忽見前路喊聲又起:原來楊載福一軍,已為李秀成所敗,楊載福易服雜在軍中逃走,其餘軍士,皆東奔西竄。
周鳳山、吳坤修,欲趕上相救,隻是後路太平将郜永寬、汪大成、汪安均、黃子隆等四路,已卷地而來。
周鳳山、吳坤修,又不能屯駐,乃與楊載福敗兵同逃。
此時隊伍全亂,所逃亦無一定方向,唯見路則奔,複被李秀成率諸将大殺一陣,楊載福、周鳳山、吳坤修,三人合計所存二千人馬,落荒而逃。
汪安均力請與諸将同追楊載福等,李秀成道:“吾志不在捕一無名小将,而志在捉曾國藩耳。
”乃立令諸将會合:仍令賴文鴻為先鋒,直搗曾國藩。
是時曾國藩聽得前軍已自失利,乃盡提本部下大兵與諸将所部,前來接應。
忽探馬報到:太平将士賴文鴻、古隆賢、陳坤書、莫仕葵、範汝曾共五路人馬,每路約四五千人,已亦齊攻到。
曾國藩大驚道:“賴文鴻乃秀成先鋒,今已到此,豈吾前軍皆已敗績乎?事已如此,隻有号令諸将,準備迎敵。
”忽又報到:先鋒楊載福、周鳳山、吳坤修、江忠泗、張運蘭俱已潰敗矣!曾國藩謂左右道:“五路人馬不為弱少,何敗之速耶?”此時正不知所措。
忽見張運蘭奔到,部下隻存約千人,多是焦頭爛額。
見了曾國藩氣喘言道:“前軍各路,已盡為秀成人馬所破矣!江忠泗且陣亡去也。
”曾國藩急問楊載福、周鳳山、吳坤修何往?張運蘭道:“眼見周、吳二軍被壓,與未将首尾不能相顧,現不知何往?”曾國藩搖首歎息。
忽聽得号角喧天,喊聲震地,賴文鴻等五路一齊擁至。
國藩急教迎敵。
不想軍士,皆如驚弓之鳥,一聞号令,唯有勉強接戰。
賴文鴻乘勝之威,人人奮勇,如何抵敵!陳坤書更下令道:“吾等先與敵人前軍接戰,未能取勝;今反他人立了頭功,吾等有何面目!今唯有竭力以搏一勝耳。
”乃領兵一馬當先。
古隆賢、範汝曾、莫仕葵亦同時繼進。
曾國藩令劉崇佑、劉連捷、蕭啟江、普承堯分敵四路,而以中軍副将周天孚,獨當賴文鴻,自己亦率人馬為各路聲援。
唯賴文鴻在秀成軍中槍法著名,準頭命中,百無虛發。
故周天孚到時,早被賴文鴻窺定,槍聲響處,周天孚早已落馬而死。
于是中軍大敵。
賴文鴻乘勢猛撲.直沖敵陣,如入無人之境。
那時劉崇佑、劉連捷、蕭啟江、普承堯各路正與太平人馬相持,忽見周天孚全軍俱潰,無不大驚。
曾國藩當調軍來教時,方慮各路俱敗:實因所在戰場不好,誠懼一經同敗,更無退路,故那時極欲奮戰。
怎奈周天罕陳亡之後,三軍已自驚懼。
忽然李秀成大隊又至,陳書坤、古隆賢等,更為得勢,各軍加倍奮力。
劉崇佑、劉連捷、蕭啟江、普承堯各軍立足不住,皆望前而逃。
李秀成率大軍擁入混戰。
一來太平人馬奮勇;二來乘勝之威;三來此時兵數已數倍于清軍,如何抵敵?曾國藩先自逃走,諸将亦随後俱退。
秀成号令三軍:一齊追趕,如捉得曾國藩者,賞銀五萬,位列公侯。
諸将一聞此令,更為奮勇。
賴文鴻率兵當先沖進,直向清軍中來,要尋曾國藩。
劉崇佑恐曾國藩有失,急以力擋賴文鴻。
無奈賴文鴻提槍猛擊,劉崇佑左腿上早已被傷,隻得策馬奔逃,軍士亦紛紛亂竄。
敕文鴻更不理會,隻令降者免死,即直沖清軍而過。
是時漫山遍野,皆是太平兵馬,清兵除降者、死者,唯東奔西撞。
秀成率諸将直追。
忽見首王範汝曾帶傷而回。
秀成即問其故?範汝曾道:“某正追趕蕭啟江,看看趕上,方欲發槍,不意面上先着了一夥流彈,故此先回。
”秀成即令回營養傷,自卒大軍前進。
突見一隊人馬,秀成問之,乃普承堯敗兵也。
因普承堯已帶親兵先逃,放軍中無主,特地投降。
秀成令盡繳其軍械,褫下号衣,安置在後。
令本部親兵穿着,扮著承堯敗兵,直蹑曾國藩而來,中途卻先遇劉連捷。
那些扮作普軍的太平人馬,不知秀成志在單捉曾國藩,竟乘勢殺起來,劉連捷一軍也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