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八回龍虎戰大破陳玉成官胡兵會收武昌府
關燈
小
中
大
。
且說多隆阿、鮑超兩軍,附以江忠義、江忠濟,而李續賓一軍複為聲援,聲勢頗大。
方望而東行,欲待陳玉成回軍,乃要而戰之。
軍行既近太湖,已接得湖北文報,知道胡軍往攻麻城大敗而逃。
時官文方使清将李曙堂、舒保來助多隆阿,備述麻城戰敗情形。
唐仁廉乃謂鮑超道:“陳玉成乘勝之威,恐未可輕視。
不如略地而東,使曾軍就近為聲援,較為穩便。
”鮑超道:“吾縱不迫,陳玉成亦必追我,故不如先決勝負。
且胡中丞既敗,尤宜複振軍威也!”遂與多隆阿計議,意見相同。
适胡林翼又有書至,催多隆阿、鮑超開戰。
書中略道:“世稱多龍、鮑虎,吾聞其名,欲一觀龍争虎鬥,毋徒負此虛名也!”書末又有一詩,内有“與君烹狗賀新年”之句。
因清兵呼陳玉成為四眼狗,故作是言也。
鮑超聽得,以為得胡林翼賞識,雄心頓壯,便與多隆阿決議:以多隆阿本部,及李曙堂、舒保兩軍,共當林紹璋等;鮑超與諸将單迎陳玉成;以李續宜、江忠義、江忠濟援應各路。
時正是十二月将盡,天氣寒冷,陳玉成自恃能戰,以為不過數日,當可破敵,即先還安慶,故冬衣不大齊備,即向鮑超下書:約期十二月二十八日開仗,鮑超批答如期。
因陳玉成固欲急戰,又見鮑超批答如期,乃笑道:“吾軍冬衣不備,幸鮑超未知。
若不然,彼将以緩戰疲我軍矣!”次日即是二十?八日,軍各互進。
各距十餘裡,即發槍炮。
陳玉成隻令三軍堅守營門,下令看紅旗一舉,始行殺出;若紅旗退後,即行退兵。
惟鮑超将部下分為三路:以唐仁廉、王衍慶為左路;以孫開華、婁雲慶為右路;鮑超自與諸将為中路,勢若長蛇。
中軍兩面鮑字錦旗,随風招展,齊向陳玉成一軍猛擊。
而林紹璋、塗鎮興兩軍方合擊多隆呵。
時多軍斜左正近山腳,頗失地勢,被太平軍逼至山下,林紹璋與塗鎮興分兩路夾攻。
太平軍大将陳宗勝,方在林紹璋之後,高立壇台,以望兩軍戰狀:忽見林、塗二将已壓多軍至山邊,清兵已多有死傷;随見多隆阿一面接戰,一面移軍向右,陳宗勝謂左右道:“多隆阿自見失了地勢,故移軍以推廣戰地也!吾當有以截之。
”說罷,自料必然大勝,立提筆揮函,以戰情報知陳玉成。
并有二語道:“我等屠龍,君自伏虎可也!”因人稱多龍、鮑虎,那陳宗勝故作是言。
寫畢遣人送至陳玉成處。
即拔隊:以本部萬人,直出夾截多隆阿一軍,多軍遂三面受敵。
自黎明以至巳牌時分,多軍已損傷三千餘人。
多隆阿急令李曙堂、舒保合當陳宗勝,奮力拒陳宗勝一路;欲乘勢殺出,志在與鮑超合軍。
忽然陳宗勝後軍自亂,原來提督江忠義聽得多隆阿為林紹璋、塗鎮興所壓,已失便宜,乃引本部人馬來援。
正遇陳宗勝截住多軍攢擊,乃奮力攻陳宗勝之後。
舒保見陳宗勝陣腳驚動,遂振臂向部下呼道:“吾軍外援已至矣!諸君宜速乘此機會,以求一勝也。
”清兵聽得,一時振奮,前後夾攻,陳宗勝抵當不住,急領人馬逃出,與林紹璋、塗鎮興會合,亦分三路,與多隆阿戰鬥。
那多隆阿見方才失了地勢,死傷數千人,乃下令軍中道:“如不奮力,全軍皆殁矣。
”親執令旗,左右指揮:清兵一齊冒彈林而進。
那太平将林紹璋仍不少卻,親與多隆阿對壘。
忽部下飛出健兒魏超成,向林紹璋道:“人非獨沖敵陣,生擒上将,不為奇!看吾生擒多隆阿,以必成吾父大功。
”原來魏超成最有勇力,走路矯捷如飛,林紹璋見其每戰必沖前敵,勇氣過人,認為義子,保為指揮。
當下聽得魏超成所言,深壯其志。
時魏超成身披皮甲,坐騎駿馬,左右皆挾長槍,獨自一騎,遂直沖敵陣,皆不能阻當。
徑發第一槍,欲擊多隆阿頭顱,卻中了頂帽子,揭在後面。
多隆阿方吃一驚,第二槍已連珠迸發,複中多隆阿左臂。
多隆阿正要墜下馬來,卻為左右扶定。
多隆阿忍痛大怒,急割戰袍下幅,自裹傷口,督兵奮戰。
那魏超成連發兩槍,以為已擊死多隆阿,即策馬直回,早為多隆阿親兵發槍回擊,魏超成身上已中兩彈。
幸身披皮甲,所傷不是要害,而塗鎮興一路,見魏超成直沖敵陣,已随出接應,故力與多隆阿中軍接戰。
但附近中軍各隊清兵,以為主将多隆阿己死,一時大亂,遂為林紹璋、塗鎮興所乘。
故多隆阿雖裹傷奮戰,無奈隊伍已亂,複失戰鬥之力,清兵漸漸欲退。
陳宗勝又左右會擊,看看清兵将敗,多隆阿正憤怒不知所措,忽部下報到鮑軍大勝。
原來陳玉成平日行軍,最好詐敗,即擲金錢以誘敵人;使敵人隻顧搶取金錢,不顧戰事,然後回軍攻之。
偏是對付鮑超,此法卻用不着。
因鮑超所部霆軍,每勝一仗,每得一城,必縱兵搶掠,任其奸淫。
因此霆軍部下,以為一經得勝,即子女玉帛,無所不有。
所以陳玉成軍中所擲金錢,霆軍不大起心。
其時陳玉成一軍,迎着霆軍來時,先按兵不發,少時始将紅旗一舉,于是三軍齊出。
甫戰了一個時辰,陳玉成又将紅旗按下,号令三軍齊退:退時把金錢沿途抛擲。
隻道待霆軍争取時,即回軍攻擊。
不意霆軍并不争取财物。
鮑超卻下令道:“一經得勝,子女玉帛,何所不有?諸軍勿争此微資,以中敵人奸計。
”于是霆軍各隊惟乘勢追趕。
後路以為得勝,亦一同猛進。
這點消息報到多隆阿軍中,多隆阿即下令道:“吾軍與霆軍,勢力相若。
今霆軍已勝矣,若吾軍獨敗,何以見人?”當時多軍聽得,一來欲與霆軍争功;二來又見那一軍已勝,更為心壯氣雄,乃無不奮勇。
而林紹璋率衆并力抵禦,多軍隻是不退,皆冒煙突火,雖死傷遍地,依然猛進,太平軍無不駭然!不多時鮑軍大勝,陳玉成大敗的消息,更傳遍兩軍。
林紹璋、塗鎮興、陳宗勝各部人馬已是心怯。
因以陳玉成一軍,著名能戰,今獨敗于鮑超之手,以為林紹漳等更為可危,戰力大為減退。
林紹漳軍裡指揮使萬大洪,看見自己人馬勢漸不支,乃引親兵馳驟而出,欲身先士卒,以為三軍鼓勵。
不料甫至前營,萬大洪已為流彈所中,登時斃命。
軍心一時慌亂,即乘機望後而逃。
多隆阿乃趁勢催進。
數萬槍聲,連珠發響,彈子如雨而下,一時殺将進去。
多隆阿卻注意猛攻林紹璋一路:是以林紹璋中軍損傷頗多,先已退後。
多隆阿乃親自擂鼓,督各路諸将一齊追趕。
林紹璋等大敗,太平兵死傷極多。
中營守将顧王吳汝孝,聽得林紹璋、
且說多隆阿、鮑超兩軍,附以江忠義、江忠濟,而李續賓一軍複為聲援,聲勢頗大。
方望而東行,欲待陳玉成回軍,乃要而戰之。
軍行既近太湖,已接得湖北文報,知道胡軍往攻麻城大敗而逃。
時官文方使清将李曙堂、舒保來助多隆阿,備述麻城戰敗情形。
唐仁廉乃謂鮑超道:“陳玉成乘勝之威,恐未可輕視。
不如略地而東,使曾軍就近為聲援,較為穩便。
”鮑超道:“吾縱不迫,陳玉成亦必追我,故不如先決勝負。
且胡中丞既敗,尤宜複振軍威也!”遂與多隆阿計議,意見相同。
适胡林翼又有書至,催多隆阿、鮑超開戰。
書中略道:“世稱多龍、鮑虎,吾聞其名,欲一觀龍争虎鬥,毋徒負此虛名也!”書末又有一詩,内有“與君烹狗賀新年”之句。
因清兵呼陳玉成為四眼狗,故作是言也。
鮑超聽得,以為得胡林翼賞識,雄心頓壯,便與多隆阿決議:以多隆阿本部,及李曙堂、舒保兩軍,共當林紹璋等;鮑超與諸将單迎陳玉成;以李續宜、江忠義、江忠濟援應各路。
時正是十二月将盡,天氣寒冷,陳玉成自恃能戰,以為不過數日,當可破敵,即先還安慶,故冬衣不大齊備,即向鮑超下書:約期十二月二十八日開仗,鮑超批答如期。
因陳玉成固欲急戰,又見鮑超批答如期,乃笑道:“吾軍冬衣不備,幸鮑超未知。
若不然,彼将以緩戰疲我軍矣!”次日即是二十?八日,軍各互進。
各距十餘裡,即發槍炮。
陳玉成隻令三軍堅守營門,下令看紅旗一舉,始行殺出;若紅旗退後,即行退兵。
惟鮑超将部下分為三路:以唐仁廉、王衍慶為左路;以孫開華、婁雲慶為右路;鮑超自與諸将為中路,勢若長蛇。
中軍兩面鮑字錦旗,随風招展,齊向陳玉成一軍猛擊。
而林紹璋、塗鎮興兩軍方合擊多隆呵。
時多軍斜左正近山腳,頗失地勢,被太平軍逼至山下,林紹璋與塗鎮興分兩路夾攻。
太平軍大将陳宗勝,方在林紹璋之後,高立壇台,以望兩軍戰狀:忽見林、塗二将已壓多軍至山邊,清兵已多有死傷;随見多隆阿一面接戰,一面移軍向右,陳宗勝謂左右道:“多隆阿自見失了地勢,故移軍以推廣戰地也!吾當有以截之。
”說罷,自料必然大勝,立提筆揮函,以戰情報知陳玉成。
并有二語道:“我等屠龍,君自伏虎可也!”因人稱多龍、鮑虎,那陳宗勝故作是言。
寫畢遣人送至陳玉成處。
即拔隊:以本部萬人,直出夾截多隆阿一軍,多軍遂三面受敵。
自黎明以至巳牌時分,多軍已損傷三千餘人。
多隆阿急令李曙堂、舒保合當陳宗勝,奮力拒陳宗勝一路;欲乘勢殺出,志在與鮑超合軍。
忽然陳宗勝後軍自亂,原來提督江忠義聽得多隆阿為林紹璋、塗鎮興所壓,已失便宜,乃引本部人馬來援。
正遇陳宗勝截住多軍攢擊,乃奮力攻陳宗勝之後。
舒保見陳宗勝陣腳驚動,遂振臂向部下呼道:“吾軍外援已至矣!諸君宜速乘此機會,以求一勝也。
”清兵聽得,一時振奮,前後夾攻,陳宗勝抵當不住,急領人馬逃出,與林紹璋、塗鎮興會合,亦分三路,與多隆阿戰鬥。
那多隆阿見方才失了地勢,死傷數千人,乃下令軍中道:“如不奮力,全軍皆殁矣。
”親執令旗,左右指揮:清兵一齊冒彈林而進。
那太平将林紹璋仍不少卻,親與多隆阿對壘。
忽部下飛出健兒魏超成,向林紹璋道:“人非獨沖敵陣,生擒上将,不為奇!看吾生擒多隆阿,以必成吾父大功。
”原來魏超成最有勇力,走路矯捷如飛,林紹璋見其每戰必沖前敵,勇氣過人,認為義子,保為指揮。
當下聽得魏超成所言,深壯其志。
時魏超成身披皮甲,坐騎駿馬,左右皆挾長槍,獨自一騎,遂直沖敵陣,皆不能阻當。
徑發第一槍,欲擊多隆阿頭顱,卻中了頂帽子,揭在後面。
多隆阿方吃一驚,第二槍已連珠迸發,複中多隆阿左臂。
多隆阿正要墜下馬來,卻為左右扶定。
多隆阿忍痛大怒,急割戰袍下幅,自裹傷口,督兵奮戰。
那魏超成連發兩槍,以為已擊死多隆阿,即策馬直回,早為多隆阿親兵發槍回擊,魏超成身上已中兩彈。
幸身披皮甲,所傷不是要害,而塗鎮興一路,見魏超成直沖敵陣,已随出接應,故力與多隆阿中軍接戰。
但附近中軍各隊清兵,以為主将多隆阿己死,一時大亂,遂為林紹璋、塗鎮興所乘。
故多隆阿雖裹傷奮戰,無奈隊伍已亂,複失戰鬥之力,清兵漸漸欲退。
陳宗勝又左右會擊,看看清兵将敗,多隆阿正憤怒不知所措,忽部下報到鮑軍大勝。
原來陳玉成平日行軍,最好詐敗,即擲金錢以誘敵人;使敵人隻顧搶取金錢,不顧戰事,然後回軍攻之。
偏是對付鮑超,此法卻用不着。
因鮑超所部霆軍,每勝一仗,每得一城,必縱兵搶掠,任其奸淫。
因此霆軍部下,以為一經得勝,即子女玉帛,無所不有。
所以陳玉成軍中所擲金錢,霆軍不大起心。
其時陳玉成一軍,迎着霆軍來時,先按兵不發,少時始将紅旗一舉,于是三軍齊出。
甫戰了一個時辰,陳玉成又将紅旗按下,号令三軍齊退:退時把金錢沿途抛擲。
隻道待霆軍争取時,即回軍攻擊。
不意霆軍并不争取财物。
鮑超卻下令道:“一經得勝,子女玉帛,何所不有?諸軍勿争此微資,以中敵人奸計。
”于是霆軍各隊惟乘勢追趕。
後路以為得勝,亦一同猛進。
這點消息報到多隆阿軍中,多隆阿即下令道:“吾軍與霆軍,勢力相若。
今霆軍已勝矣,若吾軍獨敗,何以見人?”當時多軍聽得,一來欲與霆軍争功;二來又見那一軍已勝,更為心壯氣雄,乃無不奮勇。
而林紹璋率衆并力抵禦,多軍隻是不退,皆冒煙突火,雖死傷遍地,依然猛進,太平軍無不駭然!不多時鮑軍大勝,陳玉成大敗的消息,更傳遍兩軍。
林紹璋、塗鎮興、陳宗勝各部人馬已是心怯。
因以陳玉成一軍,著名能戰,今獨敗于鮑超之手,以為林紹漳等更為可危,戰力大為減退。
林紹漳軍裡指揮使萬大洪,看見自己人馬勢漸不支,乃引親兵馳驟而出,欲身先士卒,以為三軍鼓勵。
不料甫至前營,萬大洪已為流彈所中,登時斃命。
軍心一時慌亂,即乘機望後而逃。
多隆阿乃趁勢催進。
數萬槍聲,連珠發響,彈子如雨而下,一時殺将進去。
多隆阿卻注意猛攻林紹璋一路:是以林紹璋中軍損傷頗多,先已退後。
多隆阿乃親自擂鼓,督各路諸将一齊追趕。
林紹璋等大敗,太平兵死傷極多。
中營守将顧王吳汝孝,聽得林紹璋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