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八回龍虎戰大破陳玉成官胡兵會收武昌府

關燈


    且彼乘勝之威,攻之亦難也。

    吾恨不早以大兵救九江,緻壞我名城,損我良将,白此一戰,關系不少也。

    ”說罷大哭,洪秀全低頭不語,左右皆向秀成勸慰。

    秀成道:“吾非徒哭九江,實重哭林啟榮也!昔林啟榮在翼王部下,與吾同事:臨事不苟,遇敵則先,待人則恩威并濟;所有餘赀,盡賞戰士,放軍士皆樂為用。

    因之無攻不克,無戰不勝。

    稍有暇日,即周覽地勢,繪為戰圖;或研讀兵書,手不釋卷。

    自守九江以來,皆守險不守地,斬敵将一二品者十餘人。

    今一旦殁了,此後國家失一長城,安得不哭?”洪秀全乃問道:“然則現在計劃如何方可?”李秀成道:“敵人不啻以全國兵力,争回九江。

    以為一得九江,諸事必易着手也。

    自此東南,必形多事。

    武昌、安慶,尤為吃緊。

    故猝然又難北上,必在東南再振軍威,庶乎可矣!”洪秀全道:“朕信卿,任卿圖之。

    ”李秀成遂出。

    歎道:“天王不從我言:以緻九江失守,實為可惜。

    苟吾不回天京,九江未必便失也。

    ”乃一面料理金陵軍務,并賞贈林啟榮,以勉人心;一面緻書李世賢,使會同黃文金,顧重贛、浙二省;複緻書陳玉成,使進趨湖北,以襲官文、胡林翼之後,然後再商行止。

     且說英王陳玉成大軍,既由皖入鄂,自龔得樹戰殁後,所有龔軍撚黨舊部,由蘇老天管帶,隸在自己麾下:計大軍共四萬餘人。

    初未知九江遽陷,欲取道北行,遂由黃州進占麻城。

    那陳玉成本原籍麻城人氏,對于地勢更為熟識,先将軍情布置一切,複招本籍子弟數千人,使訓練成軍,以厚兵力。

    忽聽得清官多隆阿、鮑超兩軍,将由下遊上進,陳玉成乃大集諸将計議道:“多隆阿、鮑超二人在清兵中最為骁悍,屢敗不退,清兵号為多龍鮑虎,誠勁敵也。

    以為犄角,則敵人之勢力孤,而吾之布置易矣。

    ”于是發遣諸将,分道四出,盡收險要之地,以中軍駐紮麻城,設立堅壘五十八座,安置大炮二百門于壘上,深溝固壁,以待敵軍。

    分撥既定,忽接得安慶守将張朝爵飛報:知道九江被陷,林啟榮陣亡。

    時陳玉成正與一班部将讨論軍事。

    聽得隻點消息,不覺大驚道:“不料林啟榮乃敗于清兵之手。

    林啟榮初守九江,已非常得力;及後出兵江右,九江複失,至第二次洪天王奪回九江,複以林啟榮守之。

    數年以來,屢破清兵,曆斬清将,遠近聞名。

    今一旦殉難,九江遂失,此後安慶必日形多事矣。

    哀哉啟榮!痛哉啟榮!”歎息一回,部将韋朝綱道:“九江既失,自安慶而天京,皆失了屏障,吾等在此,若能以一戰破多、鮑二人,尚可支東南半壁,否則大局漸危矣。

    英王勿徒自歎息,且商議大計為是。

    ”正說着,又報多隆阿、鮑超,忽移兵東下安慶;胡林翼卻遣兵來攻麻城。

     原來胡林翼探得陳玉成在麻城,經營守戰之策,十分完備,故不欲直攻麻城。

    改令多、鮑二軍東下,以為陳玉成聽得,必回救安慶,因安慶為陳玉成家小所在,故欲乘玉成回軍時,以多、鮑二将中道求戰,實欲避其險銳也,卻又令提督蘇文煥為先鋒,自率諸将往攻麻城,以牽制陳玉成之後。

    陳玉成聽得亦知胡林翼之意,即下令先破林翼,後攻多、鮑二軍。

    即令蘇老天及韋朝綱各引本部離城南五十裡埋伏,俟胡軍來時夾擊之。

    一面率五旗營及小兒隊,揚言往救安慶,僅離東南二十餘裡即駐下,打探蘇老天及韋朝綱勝負。

    時胡林翼隻信陳玉成精悍,也不料其獨有深謀。

    聽得陳玉成趨救安慶,乃大喜道:“吾故知安慶為陳玉成家小所在,必不刻忘安慶也。

    吾今當先收麻城,然後回軍,以為多、鮑二将後勁可矣!”說罷催兵前行,限今晚即到麻城地面。

    不。

    意大軍正行間,尚離麻城四五十裡,忽然兩邊山嶺林木内,已現出太平軍旗号:炮聲震動,左有韋朝綱,右有蘇老天,分兩路殺來。

    胡軍措手不及,一時慌亂。

    胡林翼方下令分軍抵禦:惟前部提督蘇文煥,已如驚弓之鳥,早以為中了敵人之計,沒命的向後奔逃,蘇老天、韋朝綱分兩路追趕。

    胡林翼正督兵奮戰,忽然陳玉成大隊擁至,以小兒隊為前鋒,五旗營亦随後殺将進來,胡軍大敗。

    小兒隊統領陳國瑞,一馬當先,直沖清兵,要捉胡林翼。

    正遇清将提督蘇文煥,陳國瑞槍聲一響,蘇文煥已中槍落馬,清兵大亂。

    小兒隊乘機奮殺,五旗營又一齊擁至,蘇老天、韋朝綱又從後殺來,清兵沒命的奔逃,自相踐踏。

    胡林翼正走間,忽見前途一隊人馬,迎面前來,正在心驚,卻歎道:“來截者若是敵軍,吾其死矣。

    ”正歎間,忽見來軍馳北而行,方知不是敵軍,乃都統舒保也!官文恐胡林翼有失,特遣舒保來助。

    胡林翼得舒保支撐一陣,遂引敗殘人馬,向南而逃。

    那舒保終抵當陳玉成不住,亦一同敗走。

    陳玉成迫殺三十餘裡,計清兵死者三千餘人,降者其數相當。

     陳玉成大獲全勝,部将吳汝孝進道:“乘此一勝,胡林翼必不敢再出,可以馳救安慶矣!”陳玉成道:“敵人正欲我往救安慶,我安可中其計乎?昔孫膑救趙,未嘗至趙;吾今日惟有邀多隆阿、鮑超之後耳!吾早已發人,打探多、鮑兩軍行路矣!”說罷已報到:多、鮑兩軍清兵,并有各路大軍附屬,不下四五萬人,已沿英山而過,一路而來,将抵太湖地也。

    時陳玉成聽得,乃立令拔隊東行,由羅田直過英山。

    原來多、鮑二将,方取緩行,以待陳玉成之兵,故陳玉成到時,兩軍相遇于附近太湖之二郎河,兩軍相隔,僅三十餘裡。

    陳玉成知鮑超一軍,必争宿松,乃欲先踞之,以為聲援。

    便令大将陳仕章,領本部人馬,間道先奪宿松。

    并囑道:“若得宿松,鮑軍即有後顧,而兵心亦震動。

    若到時見宿松已為鮑軍所踞,切勿攻城,可即回軍,以擾二郎河之後可也!”陳仕章去後,陳玉成又令章王林紹璋,與大将塗鎮興,各以本部迎敵多隆阿;而親自率五旗營,以當鮑超;令蘇老天以所部為遊擊;以慰王朱兆英,為自己先鋒;以韋朝綱及鐵玉剛為各路救應;複令顧王吳汝孝及李遠繼鎮守大營,并應各路。

    分拔既定,适大将陳宗勝引兵萬人來會,自稱得忠王李秀成号令,由桐城特來助戰;并稱李秀成已退了勝保等,即率大軍西來。

    因懼英王以孤軍臨險地,恐如九江故事,被敵人以五路合逼,或至受困也。

    英王陳玉成大喜道:“忠王西來,皖省無憂矣。

    ”便請陳宗勝會同林紹璋、塗鎮興共當多隆阿,單候清兵迎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