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八回龍虎戰大破陳玉成官胡兵會收武昌府
關燈
小
中
大
話說林啟榮在九江城内,知道清兵要開掘地道,定計亦從城内開掘以拒之。
叵奈清兵人馬多衆,雖自攻圍九江之後,死傷不下四萬人;又複陸續增兵,竟将九江東南西北,四面開掘。
真令林啟榮防不勝防,阻不勝阻;林啟榮自知難破此策,奈救兵不至,隻得以死自誓。
那日報到清兵大隊,分四面圍攻,林啟榮即引兵抵禦。
還幸士卒用命,各願受聽指揮,并無分毫畏俱。
城内居民亦出而相助:或從事工役;或為軍人炊爨,不辭勞苦。
林啟榮見之慨然下淚道:“有兵如此,有民如此,若吾不與城共存亡,非人也!” 當時城外清兵槍炮交攻,林軍亦率兵槍炮還擊,兩軍喊殺連天。
林軍憑高視下,死傷清兵極衆,幸城樓上各有躲身之所,故城内林軍還不大受傷;奈清兵雖死傷枕藉,又陸續加增,并不退後。
甫進一程,即紮營停止,不再攻擊。
林啟榮見此情景,知道官文用意,視地道所至,為進攻之程。
欲不住抵攻清兵,又恐槍彈不繼,心極焦急。
椎督兵猛力開掘地穴,以阻清兵地道政策而已。
是時城内守兵,已逐漸稀少;困死傷數千人,雖僅在清兵死傷十分之一,但一來城内守兵,隻約二萬人,除死傷外,隻存萬餘人;二來城已被圍,凡死傷之人,其屍首無法出城安葬,隻埋諸城内地道。
且屍首久停,遂成瘍疫,從前林啟榮所設贈醫局,皆應接不暇,或兵或民,日中死者常數百人,病者不計其數;藥肆幾為之一空。
從前隻準備糧食,那有準備藥材,因是居民大為惶恐。
林啟榮意殊不忍,欲圖自盡,任軍民獻城。
惟一切軍民,皆不願見林啟榮自盡,于是病者多諱言疾病。
奈死者衆夥,林啟榮無可如何。
乃在城北購民房數十間,辟為空城,以葬死者于一隅。
居民一聞此令,皆願獻屋,不願領價。
惟林啟榮不忍,饬令給還價值,使另行覓地而居。
自此另辟葬地,疫症似乎略減。
但此時兵力不免稍疲,惟仍體諒林啟榮,各賈餘勇,以待救兵。
是時李世賢亦得李秀成文報,着以援應九江。
李世賢以苦被左宗棠牽制,不能抽出,乃力當各路;令黃文金馳救九江。
那黃文金即引所部人馬,直向九江進發,以擊李續宜、曾國藩兩軍之後。
清兵以九江救兵已到,心固惶急;又因各處開掘地道,已被林啟榮破了兩處,清兵更有些灰心。
都統舒保,乃請諸官文,以九江難克,宜約兵暫退。
是時官文已無主宰,乃商諸胡林翼。
林翼大怒道:“吾軍到此不易。
若即行退兵,恐已死之數萬人,亦有怨聲也!”乃決議力攻。
即令李續宜一軍抽出江忠義,曾國藩一軍抽出周風山,胡林翼一軍抽出江忠濟,共三路合當黃文金。
其餘諸軍,仍悉力攻城。
時林啟榮盼得黃文金援兵已到,惟仍不能通進九江,心中已覺無望。
又見子彈漸少,兵、民皆有倦色,不覺雙眼垂淚,惟過一日,守一日耳。
時清兵所開地道,前後己被林啟榮破了數處,壓死清兵四五千人,仍從事開掘不已。
凡未經林啟榮所破之地道,尚有西北兩處,皆藏了炸藥。
那日是六月初七日:官文、曾國藩、胡林翼、李續宜引兵齊進,并力環攻四門。
林軍在城上一齊發槍抵禦。
清兵死在城下者,又如山積,兩軍方猛戰間,忽然轟天響震,西北城垣陷了百餘丈,磚石與血肉騰飛空中,太平人馬在西北城者,俱已斃命,屍首擲至半空。
清兵死傷更衆。
官文、胡林翼卒兵踐屍而進。
四出放火,乘勢沖殺,太平兵猶抵死巷戰;城内人民亦怒清兵亂殺,皆同在街巷相拒。
此時煙焰蔽天,不見人影,但聞喊殺之聲。
積屍流血,壅塞街衢。
太平守将真天侯林啟榮,先已自盡,其部将李興隆、元戒、張輝、杜應時、陳官義等二十親人,皆奮力抵殺,力盡而殁,至是九江遂陷。
按林啟榮本翼王石達開部将,所向無敵。
自奉令再守九江之後,數年間斬敵将不計其數。
清兵以攻九江,緻斃者不下七八萬人。
德澤及于闾閻,名聞于敵國。
至今曾國藩、胡林翼、左宗棠等,皆稱為林先生,不呼其名。
又曾國藩曾與左宗棠讨淪圍攻九江。
左宗棠道:“吾敢以孤軍與百萬之衆,戰于沙場;不敢以本部與林啟榮決勝負于九江城外。
”其令敵人敬畏如此!至是乃殁于九江之役。
聞者莫不惜之!時人有詩贊道: 智勇真無匹,将軍本絕倫。
奇才摧大敵,遭愛及斯民。
身與城俱碎,心同石不磷。
古今誰似汝?惟有一張巡! 林啟榮既殁,城中軍民初尚未知。
及至西門,見林啟榮身首炸為兩段,身與四肢,已不知飛至何處,隻存一顆頭顱,已為藥氣薰蒸,惟雙目猶閃閃如生。
其部兵乃取其首級,逃出城外,後以檀木配成全身,為之安葬。
惟軍民知林啟榮既死,更奮勇與清兵格鬥;極至手無寸鐵者,猶以石相擲。
計城破時,尚在午間,及至夜後,胡林翼首先下令招降:惟自軍人以至百姓,無有一人言降者。
城東菜傭張吉,懼其老父被害,詣胡林翼軍前稱降,城中軍民大怒,竟擊死張吉。
胡林翼見殺人太多,竟無一人降服,不禁下淚,乃謂左右道:“不意林先生結得人心,一至如此,古所未聞也!”乃請諸官文、曾國藩速行止殺。
凡太平兵馬殺不盡的,及城中居民,願留者留城,不願留者聽其自便。
于是城内舊日軍民人等,皆各檢細軟出城逃走。
行時并将府庫軍械糧食,及田畝種植與房屋所存物業,一概盡行焚毀,并不留分毫,以資敵人。
官文大怒,欲迫而殺之。
胡林翼與李續宜力止乃免。
計是役九江被陷,太平兵馬死去萬餘人;城内居民死去八九千人。
清兵前後死傷直逾五六萬,可謂一場兇戰。
為曆來破城所未有。
警報到了金陵,是時清将勝保及德興阿、都興阿等,各軍隻頓兵金陵城外,并不像向榮當時認真攻擊。
故李秀成已知清兵之志,不在攻擊金陵,隻圖牽制,料金陵萬無一失,已屢欲往援九江。
奈洪秀全不允。
及聽得九江失守,林啟榮陣亡,君臣無不失色!李秀成進道:“昔日之所以能阻敵人兵力者,以九江為數省咽喉,據之足以制敵死命也!今當失守,局面又大變動。
自此清兵往來較易,而吾國于東南益多事矣!”洪秀全道:“今朕以重兵往争九江何如?”李秀成道:“此時已無及矣!林啟榮布置多年,今已被陷:陷要盡失,菁華俱毀;縱能複之,已難守禦。
況清兵頻年屢窺九江,合前後損七八萬人馬,折數十員将官,而始得之,必以重兵駐守
叵奈清兵人馬多衆,雖自攻圍九江之後,死傷不下四萬人;又複陸續增兵,竟将九江東南西北,四面開掘。
真令林啟榮防不勝防,阻不勝阻;林啟榮自知難破此策,奈救兵不至,隻得以死自誓。
那日報到清兵大隊,分四面圍攻,林啟榮即引兵抵禦。
還幸士卒用命,各願受聽指揮,并無分毫畏俱。
城内居民亦出而相助:或從事工役;或為軍人炊爨,不辭勞苦。
林啟榮見之慨然下淚道:“有兵如此,有民如此,若吾不與城共存亡,非人也!” 當時城外清兵槍炮交攻,林軍亦率兵槍炮還擊,兩軍喊殺連天。
林軍憑高視下,死傷清兵極衆,幸城樓上各有躲身之所,故城内林軍還不大受傷;奈清兵雖死傷枕藉,又陸續加增,并不退後。
甫進一程,即紮營停止,不再攻擊。
林啟榮見此情景,知道官文用意,視地道所至,為進攻之程。
欲不住抵攻清兵,又恐槍彈不繼,心極焦急。
椎督兵猛力開掘地穴,以阻清兵地道政策而已。
是時城内守兵,已逐漸稀少;困死傷數千人,雖僅在清兵死傷十分之一,但一來城内守兵,隻約二萬人,除死傷外,隻存萬餘人;二來城已被圍,凡死傷之人,其屍首無法出城安葬,隻埋諸城内地道。
且屍首久停,遂成瘍疫,從前林啟榮所設贈醫局,皆應接不暇,或兵或民,日中死者常數百人,病者不計其數;藥肆幾為之一空。
從前隻準備糧食,那有準備藥材,因是居民大為惶恐。
林啟榮意殊不忍,欲圖自盡,任軍民獻城。
惟一切軍民,皆不願見林啟榮自盡,于是病者多諱言疾病。
奈死者衆夥,林啟榮無可如何。
乃在城北購民房數十間,辟為空城,以葬死者于一隅。
居民一聞此令,皆願獻屋,不願領價。
惟林啟榮不忍,饬令給還價值,使另行覓地而居。
自此另辟葬地,疫症似乎略減。
但此時兵力不免稍疲,惟仍體諒林啟榮,各賈餘勇,以待救兵。
是時李世賢亦得李秀成文報,着以援應九江。
李世賢以苦被左宗棠牽制,不能抽出,乃力當各路;令黃文金馳救九江。
那黃文金即引所部人馬,直向九江進發,以擊李續宜、曾國藩兩軍之後。
清兵以九江救兵已到,心固惶急;又因各處開掘地道,已被林啟榮破了兩處,清兵更有些灰心。
都統舒保,乃請諸官文,以九江難克,宜約兵暫退。
是時官文已無主宰,乃商諸胡林翼。
林翼大怒道:“吾軍到此不易。
若即行退兵,恐已死之數萬人,亦有怨聲也!”乃決議力攻。
即令李續宜一軍抽出江忠義,曾國藩一軍抽出周風山,胡林翼一軍抽出江忠濟,共三路合當黃文金。
其餘諸軍,仍悉力攻城。
時林啟榮盼得黃文金援兵已到,惟仍不能通進九江,心中已覺無望。
又見子彈漸少,兵、民皆有倦色,不覺雙眼垂淚,惟過一日,守一日耳。
時清兵所開地道,前後己被林啟榮破了數處,壓死清兵四五千人,仍從事開掘不已。
凡未經林啟榮所破之地道,尚有西北兩處,皆藏了炸藥。
那日是六月初七日:官文、曾國藩、胡林翼、李續宜引兵齊進,并力環攻四門。
林軍在城上一齊發槍抵禦。
清兵死在城下者,又如山積,兩軍方猛戰間,忽然轟天響震,西北城垣陷了百餘丈,磚石與血肉騰飛空中,太平人馬在西北城者,俱已斃命,屍首擲至半空。
清兵死傷更衆。
官文、胡林翼卒兵踐屍而進。
四出放火,乘勢沖殺,太平兵猶抵死巷戰;城内人民亦怒清兵亂殺,皆同在街巷相拒。
此時煙焰蔽天,不見人影,但聞喊殺之聲。
積屍流血,壅塞街衢。
太平守将真天侯林啟榮,先已自盡,其部将李興隆、元戒、張輝、杜應時、陳官義等二十親人,皆奮力抵殺,力盡而殁,至是九江遂陷。
按林啟榮本翼王石達開部将,所向無敵。
自奉令再守九江之後,數年間斬敵将不計其數。
清兵以攻九江,緻斃者不下七八萬人。
德澤及于闾閻,名聞于敵國。
至今曾國藩、胡林翼、左宗棠等,皆稱為林先生,不呼其名。
又曾國藩曾與左宗棠讨淪圍攻九江。
左宗棠道:“吾敢以孤軍與百萬之衆,戰于沙場;不敢以本部與林啟榮決勝負于九江城外。
”其令敵人敬畏如此!至是乃殁于九江之役。
聞者莫不惜之!時人有詩贊道: 智勇真無匹,将軍本絕倫。
奇才摧大敵,遭愛及斯民。
身與城俱碎,心同石不磷。
古今誰似汝?惟有一張巡! 林啟榮既殁,城中軍民初尚未知。
及至西門,見林啟榮身首炸為兩段,身與四肢,已不知飛至何處,隻存一顆頭顱,已為藥氣薰蒸,惟雙目猶閃閃如生。
其部兵乃取其首級,逃出城外,後以檀木配成全身,為之安葬。
惟軍民知林啟榮既死,更奮勇與清兵格鬥;極至手無寸鐵者,猶以石相擲。
計城破時,尚在午間,及至夜後,胡林翼首先下令招降:惟自軍人以至百姓,無有一人言降者。
城東菜傭張吉,懼其老父被害,詣胡林翼軍前稱降,城中軍民大怒,竟擊死張吉。
胡林翼見殺人太多,竟無一人降服,不禁下淚,乃謂左右道:“不意林先生結得人心,一至如此,古所未聞也!”乃請諸官文、曾國藩速行止殺。
凡太平兵馬殺不盡的,及城中居民,願留者留城,不願留者聽其自便。
于是城内舊日軍民人等,皆各檢細軟出城逃走。
行時并将府庫軍械糧食,及田畝種植與房屋所存物業,一概盡行焚毀,并不留分毫,以資敵人。
官文大怒,欲迫而殺之。
胡林翼與李續宜力止乃免。
計是役九江被陷,太平兵馬死去萬餘人;城内居民死去八九千人。
清兵前後死傷直逾五六萬,可謂一場兇戰。
為曆來破城所未有。
警報到了金陵,是時清将勝保及德興阿、都興阿等,各軍隻頓兵金陵城外,并不像向榮當時認真攻擊。
故李秀成已知清兵之志,不在攻擊金陵,隻圖牽制,料金陵萬無一失,已屢欲往援九江。
奈洪秀全不允。
及聽得九江失守,林啟榮陣亡,君臣無不失色!李秀成進道:“昔日之所以能阻敵人兵力者,以九江為數省咽喉,據之足以制敵死命也!今當失守,局面又大變動。
自此清兵往來較易,而吾國于東南益多事矣!”洪秀全道:“今朕以重兵往争九江何如?”李秀成道:“此時已無及矣!林啟榮布置多年,今已被陷:陷要盡失,菁華俱毀;縱能複之,已難守禦。
況清兵頻年屢窺九江,合前後損七八萬人馬,折數十員将官,而始得之,必以重兵駐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