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六回李秀成義釋趙景賢林啟榮大破塔齊布

關燈
首而笑。

    趙景賢又道:“既蒙不殺,不知于何時始允放回?”李秀成道:“惟君所欲。

    戎馬倉皇,兩皆不暇,無論何時,皆任君回去,吾亦當派人護君出境也!”趙景賢道:“若此,吾當即行矣!誠如忠王所言:戎馬倉皇,未得長侍左右,深以為憾!”李秀成遜謝一回,乃令左右準備,明早送趙觀察出境,未幾終席,李秀成更邀趙景賢至寓縱談一夜。

     次早趙景賢急欲回去,李秀成已準備夫馬護送。

    更派親兵二十五人,持忠王令箭,到處放行。

    李秀成乃親攜趙景賢之手,送至營外,趙景賢力請秀成不必遠送,秀成不從,直攜手同行,親送一程,又一程。

    趙景賢力止之,李秀成乃止步,謂趙景賢道:“君才過于李元度輩多矣!惜君屈為道員。

    若君兵權在手,吾國亦多一勁敵。

    吾緣分淺薄,不能長留足下,至為可惜。

    ”趙景賢道:“忠王不必過獎!吾輩各事一方,惟各盡其力而已。

    然此次别後,深望彼此皆無再見之期;除是分國而治,或能周旋來往耳!惟今當遠别,願忠王以一言相贈!”李秀成道:“心中本有數言,幾已忘卻矣!聞巡撫李鴻章,已借洋兵,以與吾國構戰,此非長策也!煩君寄語李中丞,彼此皆中國人,以土地之故,各輔其主,緻起争競。

    勝負之間,悉付天數。

    慎毋借外力,以殘同種。

    語雲:‘一将功成萬骨枯’,殘殺同種之性命,以成外人之戰功,而索此後酬報,斧柯倒持,胡可為也!”趙景賢聽得不勝歎息。

    正向秀成辭别,仍依依不舍,複送一程,乃各道珍重而别。

     不說李秀成自行回去,且說趙景賢回時于路上贊歎李秀成不已!及高洪秀全兵力境外,乃遣秀成親兵回營,卻困曾國藩當時駐兵江西,乃策馬望江西前來,先谒曾國藩,首訴在銅陵兵敗原因。

    曾國藩道:“李元度慷慨談兵,夙娴韬略;胡一當事權,無不潰敗,此真奇事也。

    ”乃聽得趙景賢訴說:李秀成如何豪傑,自己如何被釋,細述一遍。

    曾國藩聽了,默然不語。

    隻令趙景賢暫行休息,卻與部下諸将計議道:“李秀成此來,實欲故示兵成,以鞏固安慶根本。

    竟戕我王珍;辱我趙景賢;敗我周鳳山、李元度,此仇不可不報也!”部将彭玉麟道:“李秀成軍勢潔大,破之殊非易事。

    且秀成此來,志在求戰;我若進而與之戰,中彼計矣。

    況根本未立,即破秀成亦所無用!欲立根本,先圖安慶,以隔斷敵人消息。

    然欲圖安慶,又須先圖九江。

    願大帥毋舍本以求未也!”曾國藩道:“吾亦知九江為重要之地,不可不圖。

    叵耐林啟榮一人,屢次敗吾上将,損吾軍威,今欲取之,須用何策?”帳前閃出提督塔齊布進道:“量林啟榮一人,未必有三頭六臂;昔者之失,全在吾軍未出,敵已先知。

    故彼得慎為防備耳!以小将愚見:不如舍明攻而從暗襲。

    如某不才,願領本部人馬,往襲九江。

    倘有不勝,願當軍令。

    ”曾國藩道:“吾固知将軍謀勇足備,但恐一人之力,仍非林啟榮敵手耳!”塔齊布道:“凡攻城掠地,貴在出人不意,兵法有以小制勝者,此類是也。

    故小将此行,不願多帶軍馬,隻領部下七千人足矣!攻而弗克,再動大兵,未為晚也。

    ”曾國藩道:“李秀成一軍,既尚在銅陵;我即以大軍攻之,彼必來救,是祗與李秀成宣戰耳。

    故今日欲取九江,吾亦暗襲為是也。

    今準将軍領本将人馬,往襲九江,将軍早報捷音,以慰吾望。

    吾當密遣水師,潛渡湖口,俟将軍攻城時,得水師力,以壯聲援。

    更拔一員上将,助将軍同去,吾早晚看将軍成功!”說罷便令部将楊載福,領水師潛渡湖口;又令部将吳坤修,引本部人馬,望九江而來。

     原來林啟榮人最精細,凡事不肯托大,即未有戰事,仍多派間諜,以探敵人蹤迹。

    且平時防守之力,亦步步嚴密。

    故不論何時,皆無懈可擊。

    且自王珍、李元度、趙景賢等敗後,料曾國藩等必來争取九江,故益發注意。

    一日得報清提督塔齊布與吳坤修及各部将引人馬來襲九江。

    林啟榮道:“不出吾所料也!彼軍重視九江,屢次以大兵來争,今隻用塔齊布一人,斷非明攻。

    乃欲出吾不意,以暗襲之耳。

    ”故令城内不必張揚,隻如平時,以作安閑之狀,而密布銳卒于城樓:各持火器。

    所有一切城垣,亦派守兵在垣上偃卧,不令塔齊布知道有兵把守。

    待塔軍來近時,出其不意以攻之;又令部将李興隆、元戒各領精卒千人,當着來路,擇地分左右埋伏:任塔軍前來。

    待聞九江炮聲,一齊分道殺回。

    分拔既定,時塔齊布以為此次出軍,林啟榮必無準備,故得意而來:人銜枚,馬勒口,星馳電閃,望九江進發,到時正在夜裡;但見刁鬥無聲,城内寂然。

    塔齊布大喜道:“林啟榮果無準備。

    吾今番可以成功矣!”遂饬備登城之物,揮軍直進攻城。

    忽然城内火光沖天,鼓聲震地,塔軍逼近城垣,城垣上擲下火器,放出槍彈,紛紛攻擊,清兵死傷甚衆。

    塔齊布大驚,知道中計,正欲撤軍,肩上已中了一顆彈子,翻身墜地。

    左右急為救起,不多時背上又中一彈,乃急令兵速逃。

    忽聽得喊聲大震:左有李興隆,右有元戒,分兩路伏兵殺來。

    遠地早已大叫:“休走了塔齊布!”管教:孤軍深入,頓教良将殒軍前;五路難平,又見忠臣殉地下。

     要知塔齊布性命如何?且聽下回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