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四回張國梁投殁丹陽河周天受戰死甯國府
關燈
小
中
大
話說李秀成既盛殓王有齡屍首,又以自己與王有齡先有來往,怕清廷削其恤典。
乃特立一碑于撫衙之内:碑文是某年月日,浙江巡撫王有齡盡節于此。
一面設壇緻祭,放聲大哭。
左右皆為感動。
李秀成謂左右道:“吾今生不能與王公為友,當相期于來世。
”複饬王有齡家眷運柩回籍:一切儀文,皆如清國巡撫之禮;并發銀五千兩,恤其家小;于運柩起程時,更選出工有齡舊日親兵五百名,護送回裡,備文通告各地,饬為沿途保護。
是時杭州殉難各官,自王有齡之外,如将軍瑞昌及都統等俱已自缢。
若提督饒廷選、總兵文瑞、副将繼興、鹽運使莊煥文、道員錫庚,皆已死于亂軍之中,秀成一一備棺殓葬。
其各家眷欲運柩回籍者,皆助赀斧;又查城中軍民人等餓死、戰殁,不下二萬人,都發給薄闆棺木,俱為營葬,共費棺木銀三萬餘元,左右皆以為費巨。
李委成道:“城戰與野戰不同,野戰無從購棺木,故惟以土掩之;若在城市,苟不殓葬妥當,易生病疫。
吾不忍惜小費,以禍民生也!” 複令由嘉興運米萬餘石,以赈撫貧民。
一切辦妥後,乃集清國尚存的各部人馬,宣布己意:如願從軍者,請留營中;如不願從軍者,可報名給赀,使之回裡。
時軍人多感秀成義氣,亦多有從軍。
是時清國官員,尚在城中者:為藩司林福祥、臬司米興朝及未接任之藩司麟趾,皆被秀成人馬擒獲,李秀成一一款留,令軍士不得騷擾,待以客禮。
新任藩司麟趾,懼為秀成所害,乃乘間逃去,秀成令軍士不得追趕,并笑道:“彼殆以小人之心視我也!”後知麟趾夜間誤跌河中而死。
秀成亦為營葬。
秀成每于燈下與林福祥、米興朝談論世情。
林福祥道:“久聞忠王大名,今見之果為人傑。
然吾惜公不遇明君也!”秀成聽罷默然,徐道:“君或為流言所誤!吾主固文武兼資,勵精圖治者也。
”林福祥自知失言,乃不複語。
米興朝道:“杭州人甚愛明公,每欲獻城,故明公未進内城前一天:兵民交哄,損傷三十餘人。
軍士不願降者,為念王巡撫之恩;人民願降者,為愛明公之德。
此則明公所未知也!數日前将軍瑞昌,請于王巡撫僞為獻城,誘明公以伏兵劫之。
王巡撫謂終不能保全杭州城,徒損人命,惟将軍不從。
欲使百姓僞降,以堅明公之信,惟百姓不從耳。
由此觀之,則明公與王巡撫,殆如羊祐與陸抗,互為人傑矣!”秀成道:“若以百姓僞降,吾或中計;若以軍士僞降,吾必不信。
以軍士樂為王巡撫所用,斷不願降,吾應知其僞也。
然獻城與破城大異,即以僞降賺吾,吾豈造次入城耶?瑞昌徒多事耳!”言談之間,米、林二人傾服不已。
次日尋得林福祥家小,并尋得米興朝之馬,俱送還米、林二人。
米、林二人,大為感激。
米興朝乃以其馬,送與秀成部将汪安均,以留紀念。
數日後杭事平定,秀成準備船隻,送林、米二人至上海,各贈用資一千兩。
米、林二人乃辭别而去。
瀕行時,猶依依不舍,與李秀成灑淚而别。
自從杭州既定,秀成布置防守之後,即欲班師。
忽報張國梁、和春合兵五萬,力攻金陵。
請李秀成速即回軍救應。
李秀成謂左右道:“昔清國向榮,屢為吾敗,而百戰不倦;每窺吾遠出,即擾我天京,緻我不能北進。
吾故以全力置之死地。
方以為向榮既死,天京可以稍安,不意張國梁又複如此,真心腹之患也。
”左右道:“以忠王神威,何懼一張國梁乎?”秀成道:“誠然!惟彼存一日,天京即不安一日;吾亦疲于奔命。
吾今番不殺張國梁,誓不回軍。
”說罷便引兵還金陵。
沿途接得洪秀全急報,絡繹不絕。
原來張國梁自六合失守之後,退屯丹陽,知會和春,重整人馬,窺便進攻金陵。
先以丹陽為根據,上至丹徒,下至常州、金壇,聯絡一氣。
自聽得李秀成攻打杭州,以為兵法在攻其所必救,若秀成知金陵有警,必然回軍,是杭州之圍自解。
乃以和春大軍,先攻金陵;國梁卻進軍溧水,與和春分東西兩路而進:乃以總兵馮子材、吳全美,分水陸兩路,據湖州、廣德二處。
适曾國藩知張運蘭、李元度兩路救浙之師,俱為秀成所敗;又再遣趙景賢領五千人,進甯國,以為聲援。
因此浙江境内,如湖州、廣德及皖南甯國,皆有清兵駐紮,以阻秀成。
使和春、張國梁得專力金陵一路。
若秀成不回,金陵可破;若秀成回軍,
乃特立一碑于撫衙之内:碑文是某年月日,浙江巡撫王有齡盡節于此。
一面設壇緻祭,放聲大哭。
左右皆為感動。
李秀成謂左右道:“吾今生不能與王公為友,當相期于來世。
”複饬王有齡家眷運柩回籍:一切儀文,皆如清國巡撫之禮;并發銀五千兩,恤其家小;于運柩起程時,更選出工有齡舊日親兵五百名,護送回裡,備文通告各地,饬為沿途保護。
是時杭州殉難各官,自王有齡之外,如将軍瑞昌及都統等俱已自缢。
若提督饒廷選、總兵文瑞、副将繼興、鹽運使莊煥文、道員錫庚,皆已死于亂軍之中,秀成一一備棺殓葬。
其各家眷欲運柩回籍者,皆助赀斧;又查城中軍民人等餓死、戰殁,不下二萬人,都發給薄闆棺木,俱為營葬,共費棺木銀三萬餘元,左右皆以為費巨。
李委成道:“城戰與野戰不同,野戰無從購棺木,故惟以土掩之;若在城市,苟不殓葬妥當,易生病疫。
吾不忍惜小費,以禍民生也!” 複令由嘉興運米萬餘石,以赈撫貧民。
一切辦妥後,乃集清國尚存的各部人馬,宣布己意:如願從軍者,請留營中;如不願從軍者,可報名給赀,使之回裡。
時軍人多感秀成義氣,亦多有從軍。
是時清國官員,尚在城中者:為藩司林福祥、臬司米興朝及未接任之藩司麟趾,皆被秀成人馬擒獲,李秀成一一款留,令軍士不得騷擾,待以客禮。
新任藩司麟趾,懼為秀成所害,乃乘間逃去,秀成令軍士不得追趕,并笑道:“彼殆以小人之心視我也!”後知麟趾夜間誤跌河中而死。
秀成亦為營葬。
秀成每于燈下與林福祥、米興朝談論世情。
林福祥道:“久聞忠王大名,今見之果為人傑。
然吾惜公不遇明君也!”秀成聽罷默然,徐道:“君或為流言所誤!吾主固文武兼資,勵精圖治者也。
”林福祥自知失言,乃不複語。
米興朝道:“杭州人甚愛明公,每欲獻城,故明公未進内城前一天:兵民交哄,損傷三十餘人。
軍士不願降者,為念王巡撫之恩;人民願降者,為愛明公之德。
此則明公所未知也!數日前将軍瑞昌,請于王巡撫僞為獻城,誘明公以伏兵劫之。
王巡撫謂終不能保全杭州城,徒損人命,惟将軍不從。
欲使百姓僞降,以堅明公之信,惟百姓不從耳。
由此觀之,則明公與王巡撫,殆如羊祐與陸抗,互為人傑矣!”秀成道:“若以百姓僞降,吾或中計;若以軍士僞降,吾必不信。
以軍士樂為王巡撫所用,斷不願降,吾應知其僞也。
然獻城與破城大異,即以僞降賺吾,吾豈造次入城耶?瑞昌徒多事耳!”言談之間,米、林二人傾服不已。
次日尋得林福祥家小,并尋得米興朝之馬,俱送還米、林二人。
米、林二人,大為感激。
米興朝乃以其馬,送與秀成部将汪安均,以留紀念。
數日後杭事平定,秀成準備船隻,送林、米二人至上海,各贈用資一千兩。
米、林二人乃辭别而去。
瀕行時,猶依依不舍,與李秀成灑淚而别。
自從杭州既定,秀成布置防守之後,即欲班師。
忽報張國梁、和春合兵五萬,力攻金陵。
請李秀成速即回軍救應。
李秀成謂左右道:“昔清國向榮,屢為吾敗,而百戰不倦;每窺吾遠出,即擾我天京,緻我不能北進。
吾故以全力置之死地。
方以為向榮既死,天京可以稍安,不意張國梁又複如此,真心腹之患也。
”左右道:“以忠王神威,何懼一張國梁乎?”秀成道:“誠然!惟彼存一日,天京即不安一日;吾亦疲于奔命。
吾今番不殺張國梁,誓不回軍。
”說罷便引兵還金陵。
沿途接得洪秀全急報,絡繹不絕。
原來張國梁自六合失守之後,退屯丹陽,知會和春,重整人馬,窺便進攻金陵。
先以丹陽為根據,上至丹徒,下至常州、金壇,聯絡一氣。
自聽得李秀成攻打杭州,以為兵法在攻其所必救,若秀成知金陵有警,必然回軍,是杭州之圍自解。
乃以和春大軍,先攻金陵;國梁卻進軍溧水,與和春分東西兩路而進:乃以總兵馮子材、吳全美,分水陸兩路,據湖州、廣德二處。
适曾國藩知張運蘭、李元度兩路救浙之師,俱為秀成所敗;又再遣趙景賢領五千人,進甯國,以為聲援。
因此浙江境内,如湖州、廣德及皖南甯國,皆有清兵駐紮,以阻秀成。
使和春、張國梁得專力金陵一路。
若秀成不回,金陵可破;若秀成回軍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