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三回金陵城大開男女科李秀成義葬王巡撫

關燈
話說侍王李世賢、聽王陳炳文,正與鮑超鏖戰,軍事方自得手,忽然陳炳文斃于王衍慶槍下,李世賢又已受傷,遂為鮑超所乘,因此大敗。

    李世賢隻得策馬望北而逃。

    自恃天将入夜,敵人不久收軍。

    但鮑超比不得他人,隻是好鬥,今乘我兵敗,必然窮追。

    乃心生一計:今大軍北還,自與甯王張學明分東北及西北而遁,果然鮑超亦分兵追逐,沿途發槍,死傷極衆。

    誰想李世賢一面逃走,一面分留人馬,擇樹林山嶺埋伏。

    待鮑軍追近,以橫槍擊之,鮑軍頗受重傷。

    部将唐仁廉乃請諸鮑超,以窮寇莫追,且夜裡不便進兵,鮑超乃傳令收軍。

    計此一場大戰,追殺二十裡,兩軍死傷遍地,太平将獎王陶金曾一路,為王衍慶及孫開華所逼,乃率本部萬人投降。

    其餘陳炳文戰役,李世賢受傷,黃衣紅衣将領,死去五十餘名,除陶金曾一路投降之外,軍士死傷仍不下萬餘人。

    至于清兵一方則段福因傷重緻斃,蘇文彪亦被重傷,婁雲慶、宋國永、譚勝達各受微傷。

    其餘将校,亦死傷數十名;軍士死傷八千餘人。

    一場惡戰,壘屍十餘裡,沿山遍野,皆為血水流注。

    鮑超收軍後,調諸将道:“此次獲勝,實是天幸!自辰至午,幾為李世賢所困,幸能以死力持之耳。

    然若非王衍慶一軍,先斃陳炳文,以亂其軍心,其勝負仍未可知也。

    ”乃錄王衍慶為首功。

    并道:“今李世賢既退,必回靠九江:将左連瑞昌,右連湖口,以阻我北進。

    李世賢誠為勁敵,吾此後亦不能輕視之矣。

    且彼回九江,尚有林啟榮相助,攻之尤非易事。

    今惟收複各郡,再商行止耳。

    ”時自李世賢退後,所有樂平、景德、饒州、鄱陽,俱不複守,鮑超乃乘機收複各郡縣,即向各路報告捷音。

    稍休士馬,然後再圖進戰,不在話下。

     單表李世賢敗後,各地震動,這消息報到金陵,洪秀全大為憂慮。

    即召李秀成計議道:“自前者武昌失陷,幸年來所戰皆捷,吾軍已回複元氣。

    今侍工此敗,幹系非輕,不特江西各地,化為烏有;且傳聞鮑超且沿廣信攔人浙江,是南方大局,正未可知。

    不知以何計處此方可?”李秀成道:“勝負乃兵家常事耳!侍王雖敗,必能阻鮑超北行;今惟令林啟榮在九江嚴備一切,并令李世賢暫且固守,待回軍勢,再圖進取可也。

    若浙江一路,密迩金陵,倘有緩急,臣自有法以處之,天王不消憂慮。

    ”洪秀全乃從其計,即傳谕林啟榮、李世賢固守。

     時金陵城内,自洪秀全建都後,改為天京。

    自前者武昌為官文、胡林翼所奪;黃文金被左宗棠困于浦口;向榮屢撼金陵,軍勢乃大挫。

    及李秀成破向榮,退張國梁,收複武昌;陳玉成又大破勝保;李世賢縱橫江西,又先後大軍拔揚州,下六合,軍聲複振。

    洪秀全乃大封諸臣。

    因其起義之初,非兩廣人不王,此時乃一體封贈。

    計當時爵位最高,權力最重的:文衡總裁總統十門禦林義宿都衛軍都督各部忠王李秀成;文衡總裁都督十門禦林忠勇羽林軍英王陳玉成;文衡副總裁九門禦林忠悫都衛軍輔王楊輔清;文衡副總裁九門禦林正系都衛軍侍王李世賢;九門禦林忠貞朝禦軍贊王蒙得恩;九門禦林忠義都衛軍燕王秦日綱;九門禦林忠毅敬禦軍堵王黃文金;九門禦林靖虜都衛軍慕王譚紹洸;九門禦林蕩妖衛禦軍勇王羅大綱;九門禦林敬升都禦軍章王林紹章。

     餘外如林啟榮、李昭壽、賴文鴻、賴漢英等,皆積功封王,并稱丞相。

    如汪有為、汪海洋、洪容海、洪春魁、晏仲武、陳宗勝、陳其芒、劉官芳、周文佳、汪安均等皆為副丞相。

    又封賴汝光為遵王,郜雲官為納王,伍文貴為比王,吉志元為莊王。

    餘外大小官員,皆有封賞。

    以安王洪仁發、福王洪仁達,駐衛天京。

     時洪仁玕,方出使美國回來,乃封為開朝精忠殿右軍王,總理政事。

    複劃清兵權,任陳玉成為前軍主将,以潛、太、黃、宿等處為根據;任楊輔清為後軍主将,以殷家彙、東流等為根據;任李世賢為左軍主将,以贛、浙二省為根據;任黃文金為右軍主将,以安徽力根據;任李秀成為中軍兼五軍主将,并專征伐。

    各路支配既妥,以洪仁玕曾駐美國,熟知外國文明政治,乃令與劉狀元參酌中西,改制政法。

    洪仁玕首乃禁絕人民吸食鴉片,訂立市政制度,按太平實錄所載:當時所定軍民法令,願者從軍,不願者營業;男女街行,各有一路,不得混雜;百工商賈,凡累重貨物,準用車運,不得肩挑背負,以省人力;官兵不得私人民居,違者立斬;工商士庶七日一休息,凡無業遊民,俱罰令挑築營壘;夜行不能過三鼓,惟街上有巡更者,身懸小燈,手執小旗;有事夜出者,須巡更人保其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