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二回守六合溫紹原盡忠戰許灣鮑春霆奏捷

關燈
話說勝保一軍,被陳玉成用計:令軍士抛擲财物,緻令清軍争時忘戰,以緻大敗。

    陳玉成即令左右兩軍齊進,自率本部大軍,直沖清營,要捉勝保。

    時勝保見軍士争取财物,禁止不住。

    又見陳玉成軍士進如潮湧,陳玉成居中,蒙得恩居左,林紹章居右,三路一字兒追趕。

    萬槍齊發,來勢十分兇猛。

    即傳令:“諸将雖敗,亦要力禦追兵;若隻顧逃走,不知敵軍追至何時,反要片甲不回,性命難保也。

    ”諸将聞言,便振聲一呼,于是李若珠、舒保、阿勒、恩布四将,也鼓勵三軍,分頭抵禦。

    太平軍見清軍忽然回戰,以為清兵有了救兵,軍心稍卻。

    不想李若珠、舒保正在抵禦來兵,突見陳玉成一支人馬,直沖入清營中軍,當者披靡。

    又聽敵軍揚言道:“勝保已被困矣!降者免死。

    ”清兵聽得,各自慌亂。

    李若珠、舒保聞主将勝保被困,不知是真是假,急回軍救護,隊伍一時慌亂。

    太平将林紹章、蒙得恩乘勢猛擊,清兵更分頭亂竄。

    陳玉成軍中槍炮齊發,清兵死傷更衆:但見屍橫山野,血漬荒原。

    陳玉成率兵踐屍而過,仍不住追擊。

    李若珠、舒保、保着勝保奪路而逃,回望後面,喊殺連天,也不及回顧。

    少時阿勒、恩布二人,亦領敗殘人馬趕到,謂敵軍勢大難以抵禦,須從速逃走。

    勝保方仰天而歎。

    徐見後路喊聲又近,陳玉成人馬,又漸漸逼至。

    勝保此時唯與諸将沒命奔走,被陳玉成追殺三十餘裡,方始回軍。

    陳玉成大獲全勝,仍暫屯八鬥嶺,大賞三軍。

    一面令三軍将兩軍死亡者掘土掩之;一面向金陵報捷。

     時勝保既敗,見陳玉成人馬退去已遠,方始心安。

    計點攸殘兵士:合各路隻存萬餘人,其餘或死或傷或降或逃,已折去二萬有餘,将校死傷數十人。

    勝保乃歎道:“勇如林鳳翔,吾尚破之。

    偏屢與四眼狗交戰,未嘗一勝,豈天不欲吾與洪黨戰乎?何不幸至此!今二停人馬折去兩停,挫動銳氣,複損失諸公虎威,皆吾之過也。

    ”即入奏報告大敗情形,将李若珠、舒保兩路分隸欽差和春部下,而以本部及阿勒、恩布兩路軍馬,引向淮南,招集逃亡,再圖恢複,複行奏請降去欽差大臣之職。

     時清廷鹹豐帝頗能用将,唯降旨慰谕勝保,複留為欽差大臣。

    着以整軍再戰。

    然自勝保敗後,當時人士乃起一種謠言道:勝保音似兔,陳玉成名“四眼狗”,兔非狗敵,故必敗。

    這等語,至今依然傳誦。

    這都是閑話,不必細表。

     單說洪秀全在金陵,自李秀成複取武昌;今陳玉成又大破勝保,自此江楚局面聲勢複振。

    視譚紹洸失守武昌,乃黃文金被困浦口,向榮屢撼金陵之時已自不同。

    怎奈和春、張國梁二人仍屢攻金陵不已。

    正自憂悶,恰李秀成至,洪秀全大喜,即把金陵情形,向秀成細述一遍。

    并道:“得卿如此,朕無憂矣。

    ”秀成先述報江楚情形,又道陳玉成軍鋒極銳,但已疲戰矣。

    強而用之,如強弩之末,難穿魯缟,宜令暫行留皖休養。

    秀全複向秀成問以防守金陵政策。

    秀成道:“和春本非将材,唯所部多向榮舊部,久經戰陣,故其兵尚可用耳。

    張國梁屢敗不懼,精悍好鬥,與和春共事一方,亦足鼓和春之氣。

    若能以勁力制和春,和春一敗,張國梁勢孤,破之至易。

    彼二人本以揚州為根據,今德興阿力圍揚州,實為根據計也。

    吾已令骁将李昭壽領銳卒繞道先趨揚州,以卻德興阿。

    若德興阿一退,和、張二人俱腹背受敵,吾再以兵力懾其前,彼不退何待?是金陵之圍自解矣!”洪秀全道:“吾甚憂江南大局,惟卿足以解吾意耳。

    ”秀成又道:“但退和春、張國梁,本是不難。

    ?恐退而複至,是吾等亦疲于奔命。

    查六合力金陵與揚州往來要道,上抗天長,下撼江浦,彼若出攻金陵,瞬息即至。

    今六合久為敵人所據,屢攻不下,使和春、張國梁随時得六合為根本,以擾金陵,實吾之大害。

    今當先破六合,使彼失其依據,則彼自易退矣。

    ”洪秀全以為然。

    秀成乃部署所部人馬,揚言單攻和春。

     時李昭壽一軍亦已馳到揚州,在城外駐紮,與劉官芳互為犄角,屢挫德興阿一軍。

    以緻德興阿立腳不住,引軍奔回興化,揚州之圍遂解。

    那和春聽得德興阿已退,料太平将李昭壽必取建瓴之勢,從揚州而下。

    又聞李秀成一軍将到,心中益懼。

    料此次窺取金陵不得,且恐腹背受敵,為害更深,便先自引軍回駐天長,江浦之圍亦解。

    隻有張國梁一路,恐六合不能久守,欲為六合聲援,仍未退兵。

    李秀成謂諸将道:“國梁蠢悍,竟敢不退,吾有法以處之矣!”乃令賴漢英一軍,與張國梁相持,以牽制之。

    令羅大綱分撥部雲官一路,助賴漢英聲勢:上遏張國梁,使不能在援六合;再令羅大綱會攻六合一城;複調李昭壽回軍,與賴文鴻各為一路,分攻六合,秀成乃居中指揮。

    左右皆疑道:“六合一縣城耳,即欲破之,胡費如此兵力?李秀成道:“非爾等所知也!六合城小堅固,守将溫紹原極為英雄,部下亦多能戰之人,守禦甚為得力。

    回思數年以來,六合一城,屢得屢失,然每攻下此城,皆在溫紹原既離之後,可知此人精于守禦,非以勁力緻之不可也!”左右皆服其論。

    于是太平兵馬,環集六合攻城。

     且說清提督溫紹原,自奉命鎮守六合,與部将李守誠、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