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一回李忠王定計複武昌陳玉成棄财破勝保
關燈
小
中
大
話說羅大綱拔了揚州,令劉官芳撫恤災民,修複城垣,并留兵鎮守;自率本部人馬,令郜雲官為前部在助賴漢英,與清國欽差托明阿會戰。
時賴漢英已進攻清軍。
那托明阿本無将略,惟以軍中人馬尚衆,料賴漢英不能遽破其軍,隻令軍上堅壁緊守。
并下令道:“揚州城池堅固,未必遽陷,我們且守着,等各路援兵大至,必大破洪軍矣。
”以此之故,隻于賴漢英進時,才悉力抵禦。
賴漢英見托明阿不出,疑有别謀。
部将李春發道:“托明阿并不知兵,有何别謀?今當悉力攻之,勿待其援兵雲集也。
”賴漢英乃令李春發為左,伍文耀為右,自己居中,分三路猛進。
托明阿仍主力守。
其部将緝順奮然道:“将軍授命為欽差大臣,朝廷欲将軍進攻敵人也。
吾軍非守城者,何待守禦?敵至不戰,已為失計。
且焉有擁數萬之衆,尚坐守營中,以待外援者乎?”托明阿不能答,乃與諸将出戰。
時賴漢英等已逼至托明阿營前:前部列牌為壁,且攻且進,托明阿全失地勢。
及戰至夜分,望見揚州城内火起,托明阿軍心惶駭,一時慌亂。
不多時已報揚州失守,軍心益亂。
賴漢英乘勢迫之,托明阿不能抵禦。
羅大綱人馬又至,兩軍夾攻,托明阿更不能支,一齊潰散,隻得領軍望西北而逃,志在與和春會合。
羅大綱、賴漢英乃分頭追趕。
追殺十餘裡,方始收兵。
計是役托明阿軍中,折傷八千餘人。
托明阿隻顧逃走,更不敢回顧,直奔至盱胎,見羅、賴二将退回已遠,方始心安。
自念既失揚州,又損兵折将,因此憂憤交集,奏報入京,清廷大為震怒,立革托明阿欽差大臣之職,以将軍德興阿代之。
時和春正由皖北回軍,已知揚州失陷,乃車兵銳攻江浦;張國梁亦率兵往取六合,出洪軍不意,遂拔了六合城,以溫紹原守之。
張國梁複與和春相約道:“揚州既陷,羅大綱軍勢正盛;吾若與戰,誠不易得手。
兵法攻其所必救,不如合攻金陵,洪黨諸酋外出,金陵空虛,若有緊急,必以羅大綱回軍,此孫膑圍魏救趙之法也。
待羅大綱回軍後,即以德興阿一路,先複揚州,以為吾等根據之地。
然後據上遊以撼金陵可也。
”和春大然其說,一面知照德興阿,遂移兵逼攻金陵。
洪秀全聽得以和春及張國梁合軍,其衆不下六萬,恐為所困,乃先調羅大綱回軍。
羅大綱聞命乃歎道:“吾今番出兵,又成畫餅矣。
天王有命,吾不得不從也。
”遂留劉官芳領軍萬人,并部将指揮數員扼守揚州,自與賴漢英等複率兵向東南分道,拊和春、張國梁之背,以救金陵,不在話下。
且說李秀成進兵湖北,立意窺複武昌:先以賴文鴻、李昭壽、洪春魁、晏仲武收複附近各郡縣。
官文、胡林翼遂疲于奔命,調兵遣将,往還應援,皆不能及,以至武昌附近州縣,皆為秀成所複有。
會太平将陳玉成方由皖北進兵而西,先後陷潛山、太湖、宿松、黃梅,複轉向西北,當者披靡,直趨湖北。
又陷英山、羅田、麻城,傳檄黃陂、孝感,勢如破竹。
李續宜、李續賓、李孟群等,皆為所敗,縱橫千裡,以次底定。
計洪朝自武昌失守,鄂境皖境一帶,幾為官文、胡林翼所乘,至是乃軍聲複震。
李秀成聽得,謂諸将道:“英王可兒,壯國家聲勢不少。
吾窺複武昌,此其時矣。
”先令人打探清軍情形。
時曾國藩方因丁艱回籍守制,所部楊載福、彭玉麟、塔齊布等軍,暫歸官文調譴。
官文時已拜欽差大臣之命。
以太平将李世賢方縱橫于江西各郡縣,兩湖皆為戒嚴,故鄂督官文、鄂撫胡林翼與湘撫駱秉章皆懼李世賢一軍由江西攔入湖南,不特湖南難保,更足要武昌之後。
況石達開方縱橫川黔,若李世賢更由湘入川,與石達開相應,則東南大局,更不可問。
湘撫駱秉章乃商諸官、胡兩人,官、胡兩人亦甚以為慮。
乃令李續賓、李續宜仍在安徽攻戰,卻以塔齊布、楊載福領人馬人江西,邀李世賢之後,以為湖南聲援。
官、胡卻仍留武昌,以防李秀成之攻擊。
那時李秀成打聽得清楚,便謂諸将道:“彼重顧江西。
于大敵當前,猶分兵四出,此官文之失算也。
吾破武昌必矢!”乃謂李昭壽道:“洪山為武昌要道,勢所必争。
今洪山清将李孟群,所部不過五千人,汝領兵五千人,會同賴文鴻先争洪山。
苔官文、胡林翼遣兵往救,則吾之攻武昌更易;彼若置洪山于不顧,亦可先取洪山。
得此,亦足以據武昌要害也!”李昭壽、賴文鴻得令去後,秀成又謂譚紹洸道:“漢陽系湖北重鎮,與武昌隻隔一河,地勢在武昌之後。
官、胡二人,隻防我進窺武昌,必不防我複奪漢陽。
今陳玉成既拔黃陂,該處與漢陽相隔不遠,吾當知照陳玉成,使分兵南下,以壯聲勢;公可紮筏渡江,以窺漢陽為名,料官、胡以漢陽為入湘要道,彼既俱李世賢攔人湘省,必懼我更得漢陽之後,即徑趨湖南,勢必分兵往救。
公當其分兵渡過漢陽時,乘勢襲其救兵。
一面與彼救兵相持,一面率一半人馬渡過對岸。
無論能拔漢陽與否,武昌必然震動。
我如此如此,即可以破武昌。
”分撥既定,便告知各營,使準備往攻武昌。
諸将以李秀成此次出兵太過于張揚為慮。
秀成道:“吾正欲彼知我即攻武昌也。
”是時官文、胡林翼知李秀成将來攻戰,便悉以精銳防守武昌。
胡林
時賴漢英已進攻清軍。
那托明阿本無将略,惟以軍中人馬尚衆,料賴漢英不能遽破其軍,隻令軍上堅壁緊守。
并下令道:“揚州城池堅固,未必遽陷,我們且守着,等各路援兵大至,必大破洪軍矣。
”以此之故,隻于賴漢英進時,才悉力抵禦。
賴漢英見托明阿不出,疑有别謀。
部将李春發道:“托明阿并不知兵,有何别謀?今當悉力攻之,勿待其援兵雲集也。
”賴漢英乃令李春發為左,伍文耀為右,自己居中,分三路猛進。
托明阿仍主力守。
其部将緝順奮然道:“将軍授命為欽差大臣,朝廷欲将軍進攻敵人也。
吾軍非守城者,何待守禦?敵至不戰,已為失計。
且焉有擁數萬之衆,尚坐守營中,以待外援者乎?”托明阿不能答,乃與諸将出戰。
時賴漢英等已逼至托明阿營前:前部列牌為壁,且攻且進,托明阿全失地勢。
及戰至夜分,望見揚州城内火起,托明阿軍心惶駭,一時慌亂。
不多時已報揚州失守,軍心益亂。
賴漢英乘勢迫之,托明阿不能抵禦。
羅大綱人馬又至,兩軍夾攻,托明阿更不能支,一齊潰散,隻得領軍望西北而逃,志在與和春會合。
羅大綱、賴漢英乃分頭追趕。
追殺十餘裡,方始收兵。
計是役托明阿軍中,折傷八千餘人。
托明阿隻顧逃走,更不敢回顧,直奔至盱胎,見羅、賴二将退回已遠,方始心安。
自念既失揚州,又損兵折将,因此憂憤交集,奏報入京,清廷大為震怒,立革托明阿欽差大臣之職,以将軍德興阿代之。
時和春正由皖北回軍,已知揚州失陷,乃車兵銳攻江浦;張國梁亦率兵往取六合,出洪軍不意,遂拔了六合城,以溫紹原守之。
張國梁複與和春相約道:“揚州既陷,羅大綱軍勢正盛;吾若與戰,誠不易得手。
兵法攻其所必救,不如合攻金陵,洪黨諸酋外出,金陵空虛,若有緊急,必以羅大綱回軍,此孫膑圍魏救趙之法也。
待羅大綱回軍後,即以德興阿一路,先複揚州,以為吾等根據之地。
然後據上遊以撼金陵可也。
”和春大然其說,一面知照德興阿,遂移兵逼攻金陵。
洪秀全聽得以和春及張國梁合軍,其衆不下六萬,恐為所困,乃先調羅大綱回軍。
羅大綱聞命乃歎道:“吾今番出兵,又成畫餅矣。
天王有命,吾不得不從也。
”遂留劉官芳領軍萬人,并部将指揮數員扼守揚州,自與賴漢英等複率兵向東南分道,拊和春、張國梁之背,以救金陵,不在話下。
且說李秀成進兵湖北,立意窺複武昌:先以賴文鴻、李昭壽、洪春魁、晏仲武收複附近各郡縣。
官文、胡林翼遂疲于奔命,調兵遣将,往還應援,皆不能及,以至武昌附近州縣,皆為秀成所複有。
會太平将陳玉成方由皖北進兵而西,先後陷潛山、太湖、宿松、黃梅,複轉向西北,當者披靡,直趨湖北。
又陷英山、羅田、麻城,傳檄黃陂、孝感,勢如破竹。
李續宜、李續賓、李孟群等,皆為所敗,縱橫千裡,以次底定。
計洪朝自武昌失守,鄂境皖境一帶,幾為官文、胡林翼所乘,至是乃軍聲複震。
李秀成聽得,謂諸将道:“英王可兒,壯國家聲勢不少。
吾窺複武昌,此其時矣。
”先令人打探清軍情形。
時曾國藩方因丁艱回籍守制,所部楊載福、彭玉麟、塔齊布等軍,暫歸官文調譴。
官文時已拜欽差大臣之命。
以太平将李世賢方縱橫于江西各郡縣,兩湖皆為戒嚴,故鄂督官文、鄂撫胡林翼與湘撫駱秉章皆懼李世賢一軍由江西攔入湖南,不特湖南難保,更足要武昌之後。
況石達開方縱橫川黔,若李世賢更由湘入川,與石達開相應,則東南大局,更不可問。
湘撫駱秉章乃商諸官、胡兩人,官、胡兩人亦甚以為慮。
乃令李續賓、李續宜仍在安徽攻戰,卻以塔齊布、楊載福領人馬人江西,邀李世賢之後,以為湖南聲援。
官、胡卻仍留武昌,以防李秀成之攻擊。
那時李秀成打聽得清楚,便謂諸将道:“彼重顧江西。
于大敵當前,猶分兵四出,此官文之失算也。
吾破武昌必矢!”乃謂李昭壽道:“洪山為武昌要道,勢所必争。
今洪山清将李孟群,所部不過五千人,汝領兵五千人,會同賴文鴻先争洪山。
苔官文、胡林翼遣兵往救,則吾之攻武昌更易;彼若置洪山于不顧,亦可先取洪山。
得此,亦足以據武昌要害也!”李昭壽、賴文鴻得令去後,秀成又謂譚紹洸道:“漢陽系湖北重鎮,與武昌隻隔一河,地勢在武昌之後。
官、胡二人,隻防我進窺武昌,必不防我複奪漢陽。
今陳玉成既拔黃陂,該處與漢陽相隔不遠,吾當知照陳玉成,使分兵南下,以壯聲勢;公可紮筏渡江,以窺漢陽為名,料官、胡以漢陽為入湘要道,彼既俱李世賢攔人湘省,必懼我更得漢陽之後,即徑趨湖南,勢必分兵往救。
公當其分兵渡過漢陽時,乘勢襲其救兵。
一面與彼救兵相持,一面率一半人馬渡過對岸。
無論能拔漢陽與否,武昌必然震動。
我如此如此,即可以破武昌。
”分撥既定,便告知各營,使準備往攻武昌。
諸将以李秀成此次出兵太過于張揚為慮。
秀成道:“吾正欲彼知我即攻武昌也。
”是時官文、胡林翼知李秀成将來攻戰,便悉以精銳防守武昌。
胡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