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二回守六合溫紹原盡忠戰許灣鮑春霆奏捷
關燈
小
中
大
玉斌、海從龍、夏定邦、王家幹等,前後六年間,共守了六合數次。
若溫紹原往攻别處,六合即為洪秀全所得;若溫紹原在六合鎮守,即經洪秀全命将調兵,屢次攻擊,皆為溫紹原所卻。
以故溫紹原英勇之譽,附近婦孺。
無不知名。
當溫紹原最後回守六合時,察度地勢,修繕城垣,于城垣内增築輔牆,較城垣略低些,以便駐兵守禦,使能向外攻敵,而敵人不能攻及守兵。
所部八千人,以一半屯城外,互為救應:如敵軍在遠,由城垣外守兵擊之;敵軍若近,由城垣内守兵擊之。
或内外夾攻,相“機發令。
複在城外增築炮壘,分駐炮隊,以為助力。
大凡炮壘,其炮位必然向外。
惟溫紹原所築炮壘,無論向内、向外,皆有炮位,不幸城垣已陷,倘炮壘未毀,仍須攻戰,大有城亡與亡之勢;又于城垣外掘有深坑,以防敵人偷掘地道,并防埋藥焚炬。
種種設備,十分完密。
且溫紹原平日,優待部将,皆稱兄弟,示以親厚,以期得力。
若軍士被傷,必親自慰問;即軍士遇有疾病,亦給資調理,以是極得軍心。
所以将校士卒,無一不為溫紹原願效死力。
自再守六合以後,知六合為洪秀全所必争,每日必親自巡視四門各營。
又恐士卒勞苦,将所部千人,分為兩班;十日為期,屆期瓜代。
及聽得李秀成将攻六合,乃鼓勵将校軍士道:“李秀成在敵軍中最為勇悍。
今合兵來争,非尋常敵兵可比。
諸君各宜努力。
金錢獎叙,某不願獨私,此諸君所知也。
今和春既退,張國梁又被牽制,是六合之勢已孤,惟不可因此即生畏懼。
吾與諸君受國厚恩,兼承重任,吾早以死自誓。
一息尚存,斷不少懈。
吾不負諸君,想諸君必不負吾也。
若彼此同心,共行奮力,彼李秀成豈能正視此城!故城之存亡,盡在諸君奮力與否耳!諸君如能用命,固在今日;如其不能,請各自離去,慎勿中途贻誤大事。
即諸君散盡,吾惟獨坐孤城,以死報國耳!斷不忍遽去也。
”說罷放聲大哭,三軍無不感動。
皆大呼願從軍令,以效死力。
于是溫紹原先行圍聚糧草,以壯軍心;伸明号令,整肅旌旗,準備守備。
早有消息報到李秀成那裡。
秀成以溫紹原守禦完密,極為焦慮,乃令軍中盡購攻城之具,無一不備。
以便随時可以應手。
正欲商議進攻,适李昭壽帶兵到。
李秀成謂昭壽道:“吾知君沖鋒陷陣,最為骁勇,此任非君不能當也。
君可領精兵為前隊,溫紹原非尋常可比,可冒死撼之。
六合一下,即江南之大患已去,君此功不小也。
”李昭壽慨然領諾。
秀成又喚賴文鴻道:“君有神槍手飛将軍之名,百發百中!可領本部自為一隊。
某料溫紹原必臨城督兵。
君領兵休便近城,可望城上有紅頂花翎青,先發槍擊之,若擊得溫紹原,則六合不下而下矣!”賴文鴻領命而去。
李秀成即與羅大綱督兵繼進:各路鼓噪而前,且攻且進。
不意六合城中,全無動靜。
李昭壽方領兵先行。
賴文鴻亦依秀成所囑,用望遠鏡窺定城上,次第發槍,皆不能擊中要害。
因溫紹原早知秀成軍中,有一賴文鴻槍法精利,懼為所擊,先在城上築定堅厚短牆,凡将弁俱立在垣内督兵,以避槍擊。
故賴文鴻仍不濟事。
忽然六合城上号炮一響,槍聲齊發,秀成軍士大受損傷。
李昭壽背上先中一彈子,昭壽大怒,不特不退,反欲奮力,以報一彈之仇。
惟秀成知此次攻城,必不能得手,徒損将士,隻得傳令收軍。
賴文鴻人帳禀道:“溫紹原守禦極嚴,可仿做呂公車攻之。
”秀成此時亦未有奇策,乃依文鴻之言,将人馬分四路環守,以決六合通運之路。
然後召工役萬人,不分晝夜趕做呂公車。
惟溫紹原見秀成連日不出,即謂諸将道:“秀成雖敗,仍未大傷,何以不進?必有異謀。
”乃令城外軍士增固長壘,準備火器,以防沖突。
約數日後,秀成軍果至。
以呂公車為前部:車中軍士各執長槍,俾向外攻擊;複以炮隊為第二路,諸軍随後而進。
令攜帶火藥,從備行近城時,焚炸城垣。
不想溫紹原從城垣上窺視,乃謂右左道:“秀成所用乃呂公車也!若以槍擊之,必不中要害;可待其近時,以火焚之。
”傳令既畢,秀成軍士已至。
惟溫紹原軍中絕無動靜,遠地但見城外長壘,已經增高;壘外複鎮以亂石,以圖堅固。
秀成仍令前隊呂公車護軍而前。
先令車中軍士,發槍試敵,乃六合城内外全不答應。
清兵隻伏在内垣,外壘之間亦不見一人。
李秀成再令炮隊發炮,以攻長城外壘。
奈長壘之外,溫紹原早布以鐵網,外即是橫濠,故彈子俱落在濠中。
秀成大怒,惟令三軍冒險而進。
忽然城内号炮又響,城内炮壘先以炮還擊。
秀成中軍及呂公車行近時,清兵紛紛對付火器。
那呂公車本是木質,最易着火,故秀成不特不能攻進城垣,反緻挫敗,折了好些人馬。
秀成沒奈何,又惟有傳令收軍。
秀成乃複令羅大綱領軍,巡視要道,以斷六合交通。
一面以兵力圍定六合。
沉思默想,自籌良法。
猛然省起一事:急令人查探六合城濠。
溫紹原欲濠運利便,正深挖濠底。
秀成急令購置小艇,艇上支以薄鐵,并裹以棉花,以禦彈子;置軍火于艇中,準備攻城,卻密召賴文鴻,李昭壽囑道:“溫紹原所恃者大炮耳!吾以小艇沿壕而進,非炮力所能及;若彼用槍
若溫紹原往攻别處,六合即為洪秀全所得;若溫紹原在六合鎮守,即經洪秀全命将調兵,屢次攻擊,皆為溫紹原所卻。
以故溫紹原英勇之譽,附近婦孺。
無不知名。
當溫紹原最後回守六合時,察度地勢,修繕城垣,于城垣内增築輔牆,較城垣略低些,以便駐兵守禦,使能向外攻敵,而敵人不能攻及守兵。
所部八千人,以一半屯城外,互為救應:如敵軍在遠,由城垣外守兵擊之;敵軍若近,由城垣内守兵擊之。
或内外夾攻,相“機發令。
複在城外增築炮壘,分駐炮隊,以為助力。
大凡炮壘,其炮位必然向外。
惟溫紹原所築炮壘,無論向内、向外,皆有炮位,不幸城垣已陷,倘炮壘未毀,仍須攻戰,大有城亡與亡之勢;又于城垣外掘有深坑,以防敵人偷掘地道,并防埋藥焚炬。
種種設備,十分完密。
且溫紹原平日,優待部将,皆稱兄弟,示以親厚,以期得力。
若軍士被傷,必親自慰問;即軍士遇有疾病,亦給資調理,以是極得軍心。
所以将校士卒,無一不為溫紹原願效死力。
自再守六合以後,知六合為洪秀全所必争,每日必親自巡視四門各營。
又恐士卒勞苦,将所部千人,分為兩班;十日為期,屆期瓜代。
及聽得李秀成将攻六合,乃鼓勵将校軍士道:“李秀成在敵軍中最為勇悍。
今合兵來争,非尋常敵兵可比。
諸君各宜努力。
金錢獎叙,某不願獨私,此諸君所知也。
今和春既退,張國梁又被牽制,是六合之勢已孤,惟不可因此即生畏懼。
吾與諸君受國厚恩,兼承重任,吾早以死自誓。
一息尚存,斷不少懈。
吾不負諸君,想諸君必不負吾也。
若彼此同心,共行奮力,彼李秀成豈能正視此城!故城之存亡,盡在諸君奮力與否耳!諸君如能用命,固在今日;如其不能,請各自離去,慎勿中途贻誤大事。
即諸君散盡,吾惟獨坐孤城,以死報國耳!斷不忍遽去也。
”說罷放聲大哭,三軍無不感動。
皆大呼願從軍令,以效死力。
于是溫紹原先行圍聚糧草,以壯軍心;伸明号令,整肅旌旗,準備守備。
早有消息報到李秀成那裡。
秀成以溫紹原守禦完密,極為焦慮,乃令軍中盡購攻城之具,無一不備。
以便随時可以應手。
正欲商議進攻,适李昭壽帶兵到。
李秀成謂昭壽道:“吾知君沖鋒陷陣,最為骁勇,此任非君不能當也。
君可領精兵為前隊,溫紹原非尋常可比,可冒死撼之。
六合一下,即江南之大患已去,君此功不小也。
”李昭壽慨然領諾。
秀成又喚賴文鴻道:“君有神槍手飛将軍之名,百發百中!可領本部自為一隊。
某料溫紹原必臨城督兵。
君領兵休便近城,可望城上有紅頂花翎青,先發槍擊之,若擊得溫紹原,則六合不下而下矣!”賴文鴻領命而去。
李秀成即與羅大綱督兵繼進:各路鼓噪而前,且攻且進。
不意六合城中,全無動靜。
李昭壽方領兵先行。
賴文鴻亦依秀成所囑,用望遠鏡窺定城上,次第發槍,皆不能擊中要害。
因溫紹原早知秀成軍中,有一賴文鴻槍法精利,懼為所擊,先在城上築定堅厚短牆,凡将弁俱立在垣内督兵,以避槍擊。
故賴文鴻仍不濟事。
忽然六合城上号炮一響,槍聲齊發,秀成軍士大受損傷。
李昭壽背上先中一彈子,昭壽大怒,不特不退,反欲奮力,以報一彈之仇。
惟秀成知此次攻城,必不能得手,徒損将士,隻得傳令收軍。
賴文鴻人帳禀道:“溫紹原守禦極嚴,可仿做呂公車攻之。
”秀成此時亦未有奇策,乃依文鴻之言,将人馬分四路環守,以決六合通運之路。
然後召工役萬人,不分晝夜趕做呂公車。
惟溫紹原見秀成連日不出,即謂諸将道:“秀成雖敗,仍未大傷,何以不進?必有異謀。
”乃令城外軍士增固長壘,準備火器,以防沖突。
約數日後,秀成軍果至。
以呂公車為前部:車中軍士各執長槍,俾向外攻擊;複以炮隊為第二路,諸軍随後而進。
令攜帶火藥,從備行近城時,焚炸城垣。
不想溫紹原從城垣上窺視,乃謂右左道:“秀成所用乃呂公車也!若以槍擊之,必不中要害;可待其近時,以火焚之。
”傳令既畢,秀成軍士已至。
惟溫紹原軍中絕無動靜,遠地但見城外長壘,已經增高;壘外複鎮以亂石,以圖堅固。
秀成仍令前隊呂公車護軍而前。
先令車中軍士,發槍試敵,乃六合城内外全不答應。
清兵隻伏在内垣,外壘之間亦不見一人。
李秀成再令炮隊發炮,以攻長城外壘。
奈長壘之外,溫紹原早布以鐵網,外即是橫濠,故彈子俱落在濠中。
秀成大怒,惟令三軍冒險而進。
忽然城内号炮又響,城内炮壘先以炮還擊。
秀成中軍及呂公車行近時,清兵紛紛對付火器。
那呂公車本是木質,最易着火,故秀成不特不能攻進城垣,反緻挫敗,折了好些人馬。
秀成沒奈何,又惟有傳令收軍。
秀成乃複令羅大綱領軍,巡視要道,以斷六合交通。
一面以兵力圍定六合。
沉思默想,自籌良法。
猛然省起一事:急令人查探六合城濠。
溫紹原欲濠運利便,正深挖濠底。
秀成急令購置小艇,艇上支以薄鐵,并裹以棉花,以禦彈子;置軍火于艇中,準備攻城,卻密召賴文鴻,李昭壽囑道:“溫紹原所恃者大炮耳!吾以小艇沿壕而進,非炮力所能及;若彼用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