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二回守六合溫紹原盡忠戰許灣鮑春霆奏捷
關燈
小
中
大
沿鄱陽湖一帶,皆為李世賢所有,威聲大振。
不特南昌震動,即湘鄂西省,亦俱戒嚴。
鄂中官文、胡林翼,湘中駱秉章,皆懼李世賢移兵相犯,極為憂慮。
時提督鮑超在湖南通城養傷,甫愈,自請獨當李世賢,兼保南昌。
胡林翼與駱秉章,皆壯其志,并令增益人馬,以江忠義、江忠浚軍助之,共大軍四萬餘人,望江西進發。
原來鮑超本四川奉節人,以落魄長沙,先應募為江忠源部卒,所向有功;後隸塔齊布部下,始升守備;再隸楊載福部下,便補都司,積功至任湖南綏靖鎮,随調至鄂,歸胡林翼調遣。
及當獨一面,将所部号為霆軍,敗岡王楊柳谷于東壩;卻陳玉成于英山;退李秀成千無為州。
時洪軍大将以忠、莫兩三為最,号東西二成。
數年間所向無敵,惟鮑超獨能卻之。
至是乃補湖南提督,複轉戰安徽,先後破翰王項大英,烈王方成宗等,戰功卓著,與多隆阿齊名。
軍中稱為多龍、鮑虎。
實則多隆阿戰迹,萬不及鮑超也。
當下奉令馳?至江西,欲直蹑李世賢之後。
時世賢方據許灣,欲争南昌。
而太平将聽王陳炳文,甯王張學明,獎王陶金曾,亦分據雙鳳嶺、琉璃岡、九子嶺、苦竹沖州洋等處。
與世賢在許灣一軍,互相為犄角之勢,合各路大軍約五萬人,連營四十餘裡,遠近震動。
及探子來報提督鮑超領兵來争江西,李世賢乃謂諸将曰:“鮑超蠢而悍勇,貪鬥耐戰。
若能破之,敵将再無人敢視江西矣。
”乃一面使人打聽鮑超行程。
時鮑超正由通城馳至江西,探得李世賢軍勢浩大,自念軍行疲憊,未可淬戰。
忽聞撫州已危,因李世賢欲并拔撫州,為會攻南昌之計。
故令聽王陳炳丈繞趨撫州。
鮑超以為撫州若失,南昌更危,不如先救撫州一地,遂以大隊望撫州進發。
李世賢聽得鮑超先往撫州,乃召陳炳文先回。
陳炳文遂問何以撇回撫州之圍,并間以攻剿鮑超之策?李世賢道:“鮑超用兵向無軍法,惟恃蠻鬥耳。
以吾人馬之衆,不患不敵!一經交綏,各自奮力可矣!若破了鮑超,南昌且為吾有,何優撫州不下乎?”便準備與鮑超接戰。
原來鮑超平日治兵極嚴,惟一經得了城池,即縱兵三日:此三日内無論軍士如何搶掠奸淫,皆不過問。
故各處人民,以霆軍不勝為幸。
惟他的軍士隻望得勝後,可以淫掠,故遇戰無不奮勇。
當時霆軍既抵撫州,乃大集諸将分令:時部将宋國水、婁雲慶、唐仁廉、王衍慶、孫開華、蘇文彪、段福、譚勝達等,皆在帳中。
鮑超乃令諸将:各統二千五百人,分為八路;自統中軍萬人,準備迎頭大戰。
不論如何,有進無退。
又令江忠義、江忠浚兩路為左右翼,使一面助戰,一面分防掩襲。
分撥即定,向許灣進攻。
鮑超乃脫下烏靴,足登草履,用紅錦制兩面小旗,旗上各書鮑超二字,以示聲勢。
那日黎明,即分道同進。
兩軍相近,便槍聲齊發。
時李世賢一軍亦工力悉敵,兩軍喊殺連天,自辰至午,未分勝負。
兩軍死傷極衆。
李世賢見戰鮑超不下,忽引軍移左而出,單攻江忠義,進勢極猛。
江忠義措手不及,軍勢大挫。
李世賢乘勢迫之。
江忠義已望後而退。
鮑超軍以為右軍已敗,戰力頓怯,軍中已有些紛亂。
忽然聽王陳炳文複乘勢猛搗段福一軍。
那段福臂上中了一顆流彈,墜下馬來,軍中以為段福已死,一時大亂。
同時鮑軍各路皆以驚疑之故,軍勢稍卻。
侍王李世賢下令道:“吾軍已勝矣,速宜猛進。
”于是太平兵馬一齊擁進。
李世賢複舍去江忠義一軍,轉疾趨鮑超中營夾擊。
鮑軍死傷不計其數。
鮑超大怒,立令江忠浚以左軍掩擊李世賢後路;複親自擂鼓,令左右軍掌旗官,各拔兩面錦旗,沖前而進。
鮑超在馬上擂鼓直前。
并下令退後者斬。
時部将王衍慶、唐仁廉兩軍,正湊近鮑超。
那鮑超又傳令王、唐二将道:“此戰若敗,非死二萬人不了。
退而必死,不如進求不死。
諸君可憐鮑某從軍七八年,未嘗少挫,今若喪于此地,諸君亦損威名也!”唐仁廉、王衍慶聽罷,雄心大發,立殺退後軍士兩名,大呼道:“三軍進則可以求生;退則反以尋死矣。
”說罷,唐、王二将,先馳馬獨進,諸軍乃一齊繼後。
時李世賢見戰事得手,又時以夕陽将下,以為若持兩句鐘,霆軍必大敗,即不敗亦退;退而乘之,當獲全勝。
方令軍士且追且戰。
忽見清兵回擊,聲勢尤猛。
隻見鮑超居中,工衍慶在左,唐仁廉在右,一字兒率軍撲回。
随後婁雲慶、宋國永、蘇文彪、孫開華亦徐進。
江忠義、江忠浚兩軍亦夾輔回戰,隻有段福因傷重不能督兵。
鮑超乃令段福先回,自行兼統段福一軍,同時大進。
侍王李世賢,亦知此戰關系重大,乃并力堅持。
故兩軍又複喊殺連天。
兩軍戰法俱亂,惟相逼近,互相撲殺,不料聽王陳炳文以為擒賊擒王,若結果了鮑超,即萬事俱了。
乃引軍欲橫沖清軍中營,單攻鮑超。
不料反為衍慶?截擊。
槍聲響處,陳炳文先落馬而死。
李世賢肩上同時又中了一顆流彈,幾乎墜馬。
由是鼓聲頓歇,太平兵大亂。
時已日落,清兵仍乘時猛擊。
萬槍齊發,太平兵遂不能支持,乃大敗而退。
這一場大戰,管教:壁壘連營,幾番戰績崇朝喪;屍骸遍野,一将功成萬骨枯。
要知後事如何?且聽下回分解。
不特南昌震動,即湘鄂西省,亦俱戒嚴。
鄂中官文、胡林翼,湘中駱秉章,皆懼李世賢移兵相犯,極為憂慮。
時提督鮑超在湖南通城養傷,甫愈,自請獨當李世賢,兼保南昌。
胡林翼與駱秉章,皆壯其志,并令增益人馬,以江忠義、江忠浚軍助之,共大軍四萬餘人,望江西進發。
原來鮑超本四川奉節人,以落魄長沙,先應募為江忠源部卒,所向有功;後隸塔齊布部下,始升守備;再隸楊載福部下,便補都司,積功至任湖南綏靖鎮,随調至鄂,歸胡林翼調遣。
及當獨一面,将所部号為霆軍,敗岡王楊柳谷于東壩;卻陳玉成于英山;退李秀成千無為州。
時洪軍大将以忠、莫兩三為最,号東西二成。
數年間所向無敵,惟鮑超獨能卻之。
至是乃補湖南提督,複轉戰安徽,先後破翰王項大英,烈王方成宗等,戰功卓著,與多隆阿齊名。
軍中稱為多龍、鮑虎。
實則多隆阿戰迹,萬不及鮑超也。
當下奉令馳?至江西,欲直蹑李世賢之後。
時世賢方據許灣,欲争南昌。
而太平将聽王陳炳文,甯王張學明,獎王陶金曾,亦分據雙鳳嶺、琉璃岡、九子嶺、苦竹沖州洋等處。
與世賢在許灣一軍,互相為犄角之勢,合各路大軍約五萬人,連營四十餘裡,遠近震動。
及探子來報提督鮑超領兵來争江西,李世賢乃謂諸将曰:“鮑超蠢而悍勇,貪鬥耐戰。
若能破之,敵将再無人敢視江西矣。
”乃一面使人打聽鮑超行程。
時鮑超正由通城馳至江西,探得李世賢軍勢浩大,自念軍行疲憊,未可淬戰。
忽聞撫州已危,因李世賢欲并拔撫州,為會攻南昌之計。
故令聽王陳炳丈繞趨撫州。
鮑超以為撫州若失,南昌更危,不如先救撫州一地,遂以大隊望撫州進發。
李世賢聽得鮑超先往撫州,乃召陳炳文先回。
陳炳文遂問何以撇回撫州之圍,并間以攻剿鮑超之策?李世賢道:“鮑超用兵向無軍法,惟恃蠻鬥耳。
以吾人馬之衆,不患不敵!一經交綏,各自奮力可矣!若破了鮑超,南昌且為吾有,何優撫州不下乎?”便準備與鮑超接戰。
原來鮑超平日治兵極嚴,惟一經得了城池,即縱兵三日:此三日内無論軍士如何搶掠奸淫,皆不過問。
故各處人民,以霆軍不勝為幸。
惟他的軍士隻望得勝後,可以淫掠,故遇戰無不奮勇。
當時霆軍既抵撫州,乃大集諸将分令:時部将宋國水、婁雲慶、唐仁廉、王衍慶、孫開華、蘇文彪、段福、譚勝達等,皆在帳中。
鮑超乃令諸将:各統二千五百人,分為八路;自統中軍萬人,準備迎頭大戰。
不論如何,有進無退。
又令江忠義、江忠浚兩路為左右翼,使一面助戰,一面分防掩襲。
分撥即定,向許灣進攻。
鮑超乃脫下烏靴,足登草履,用紅錦制兩面小旗,旗上各書鮑超二字,以示聲勢。
那日黎明,即分道同進。
兩軍相近,便槍聲齊發。
時李世賢一軍亦工力悉敵,兩軍喊殺連天,自辰至午,未分勝負。
兩軍死傷極衆。
李世賢見戰鮑超不下,忽引軍移左而出,單攻江忠義,進勢極猛。
江忠義措手不及,軍勢大挫。
李世賢乘勢迫之。
江忠義已望後而退。
鮑超軍以為右軍已敗,戰力頓怯,軍中已有些紛亂。
忽然聽王陳炳文複乘勢猛搗段福一軍。
那段福臂上中了一顆流彈,墜下馬來,軍中以為段福已死,一時大亂。
同時鮑軍各路皆以驚疑之故,軍勢稍卻。
侍王李世賢下令道:“吾軍已勝矣,速宜猛進。
”于是太平兵馬一齊擁進。
李世賢複舍去江忠義一軍,轉疾趨鮑超中營夾擊。
鮑軍死傷不計其數。
鮑超大怒,立令江忠浚以左軍掩擊李世賢後路;複親自擂鼓,令左右軍掌旗官,各拔兩面錦旗,沖前而進。
鮑超在馬上擂鼓直前。
并下令退後者斬。
時部将王衍慶、唐仁廉兩軍,正湊近鮑超。
那鮑超又傳令王、唐二将道:“此戰若敗,非死二萬人不了。
退而必死,不如進求不死。
諸君可憐鮑某從軍七八年,未嘗少挫,今若喪于此地,諸君亦損威名也!”唐仁廉、王衍慶聽罷,雄心大發,立殺退後軍士兩名,大呼道:“三軍進則可以求生;退則反以尋死矣。
”說罷,唐、王二将,先馳馬獨進,諸軍乃一齊繼後。
時李世賢見戰事得手,又時以夕陽将下,以為若持兩句鐘,霆軍必大敗,即不敗亦退;退而乘之,當獲全勝。
方令軍士且追且戰。
忽見清兵回擊,聲勢尤猛。
隻見鮑超居中,工衍慶在左,唐仁廉在右,一字兒率軍撲回。
随後婁雲慶、宋國永、蘇文彪、孫開華亦徐進。
江忠義、江忠浚兩軍亦夾輔回戰,隻有段福因傷重不能督兵。
鮑超乃令段福先回,自行兼統段福一軍,同時大進。
侍王李世賢,亦知此戰關系重大,乃并力堅持。
故兩軍又複喊殺連天。
兩軍戰法俱亂,惟相逼近,互相撲殺,不料聽王陳炳文以為擒賊擒王,若結果了鮑超,即萬事俱了。
乃引軍欲橫沖清軍中營,單攻鮑超。
不料反為衍慶?截擊。
槍聲響處,陳炳文先落馬而死。
李世賢肩上同時又中了一顆流彈,幾乎墜馬。
由是鼓聲頓歇,太平兵大亂。
時已日落,清兵仍乘時猛擊。
萬槍齊發,太平兵遂不能支持,乃大敗而退。
這一場大戰,管教:壁壘連營,幾番戰績崇朝喪;屍骸遍野,一将功成萬骨枯。
要知後事如何?且聽下回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