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九回向軍門敗死丹陽鎮胡林翼窺複武昌城

關燈
以應我師。

    以金陵城池堅固,非合大軍,不能動手也。

    ”張國梁道:“金陵既已難破,今又分兵于鎮江,恐勢亦弱矣。

    ”向榮道:“楊輔清為敵軍勁将,今回住鎮江,若我攻金陵,彼必來教,是我腹背受敵,正欲仗汝軍牽制之耳。

    ”張國梁、張敬修便率部将馮子材、劉存厚等,領兵而行。

    向榮一面知照提督和春,移儀徵之兵進窺皖北,以擾洪軍。

    即與諸将起軍,望金陵進發。

     早有細作報知李秀成。

    秀成謂洪天王道:“向榮死日近矣!波行軍向來小心,今傾兵以窺金陵,志圖一逞。

    須知我鎮江勁旅,既足支持;金陵堅固,亦難遽下。

    且吾軍雖出,與金陵相隔非遙,接應亦易,此行破向榮必矣。

    ”便請洪秀全先回金陵,以鎮人心。

    打聽得向榮分為二軍,以一軍沿六合,以一軍沿句容,分道齊進,而以橋甕為大營。

    秀成打聽得清楚,即令溧水守将吉志元兵,分略金柱,攻黃馬及大小關。

    自率大軍,與健将賴文鴻、李昭壽、陳其芒,馳東而出,單迎向榮交戰。

     且說張國梁統兵萬人,行抵鎮江。

    太平将楊輔清,謂部下道:”張國梁此來,非欲得鎮江,欲牽制我耳!我若堅持,彼即将去。

    吾相機乘之,不亦可乎?”便令諸軍緊守。

    張國梁連攻二日,毫不得志,即與張敬修計議道:“楊輔清骁勇好鬥,今獨不出,恐有他謀。

    ”敬修道:“某料向帥一軍,必難遽下金陵;我軍若在此,曠日持久,終非良計,不如棄之。

    分掠溧水而西,以應向帥,較為上策。

    ”張國梁從之,便解鎮江之圍,改掠溧水。

    時吉志元既得李秀成之令,已于張國梁未到時,破黃馬,下大小關,張國梁大力驚駭。

    謂諸将道:“我軍甫行,彼軍先出,是何神速乃爾!吾欲掠溧水亦難也。

    ”馮子材道:“若不攻溧水,必須速奔句容,某料吉志元即擊我矣。

    ”不想說猶未了,吉軍已至城内。

    四門亦分兵突出。

    張敬修欲與會戰。

    張國梁道:“軍心驚惶,戰必失利。

    不如避之,速奔句容,以會向軍,尤為穩着。

    ”便引軍至北,吉志元從後蹑之,張國梁無心戀戰,隻圖與向榮合。

    吉志元乃(聯合溧水各地人馬,将圖大舉。

    欲追迫甕橋,以要向榮之後。

     時向榮聞張國梁一軍失利,正欲援之,忽報張國梁兵至。

    向榮謂衆将道:“吾由揚州進此,以張國梁為前部,先制鎮江;國梁性本耐戰,今突然來此,正不知何故?”說罷張國梁已入,具道退兵原因。

    向榮道:“既不能牽制鎮江,恐楊輔清、吉志元反合而攻我矣!更以李秀成軍一至,吾焉能擋數路之沖。

    今當速行布置,以禦敵軍,反以緩攻金陵為上策矣!”即令将軍福興,引兵駐六合之南;以副都統德崇額,引兵駐句容之北;以張國梁引馮子材、劉存厚為遊擊之師,以防吉志元。

    以張敬修為前部,自統大軍居中策應。

    張國梁道:“高資一地,以為太平軍運糧要道,若斷彼糧道,則鎮江、溧水之敵人皆膽落矣。

    某攻鎮江時,未計及于此,大為失著。

    今請冒險一行。

    ”向榮許之。

    張國梁便統兵赴高資:劉存厚欲争首功,乃屯于附近高資之煙墩。

    不意楊輔清,已知張國梁回軍,乃親自統兵出城,直進高資。

    卻令副将陳宗勝領兵萬人先圍煙墩,自己單迎張國梁。

    時太平軍副将陳宗勝一軍先出,劉存厚以衆寡不敵,隻令部下緊守。

    陳宗勝選勁卒為前隊,步步追擊,冒死而進。

    劉存厚不能抵禦,紛紛潰退。

    劉存厚先中彈而死。

    陳宗勝直進中軍:先後斬知縣事松壽及張翔國,揮兵直追,清兵大敗。

    時楊輔清方與張國梁大戰,輔清軍士極銳,張國梁亦奮戰不屈,兩軍喊殺連天。

    不料張軍右軍已敗走,劉存厚陣亡,國梁軍中無不膽落。

    時太平将陳宗勝一軍亦到,國梁不能抗禦,副将馮子材,急保張國梁殺出重圍。

    楊輔清會合陳宗勝,乘勢追殺,國梁大敗。

    折兵五千餘人,遺失辎重器械無數,狼狽奔至句容。

     向榮知張國梁軍敗,乃令先踞六合、句容兩城,以為根據。

    果然兩城之内天國守兵棄城而遁。

    向榮以天國人馬不戰而遁,心正滋疑,忽報李秀成一軍大至:前部先鋒賴文鴻、李昭壽已離此不遠。

    向榮即以張國梁、張敬修分為左右二軍,分迎賴文鴻、李昭壽。

    忽報句容、六合城内同時火起。

    原來這火實系太平軍所布置。

    因太平軍深得人心,當棄城逃時,先留人馬雜住民間,待秀成到時,一齊放火,故向軍大亂。

    向榮急下令道:“兩城同時火起,乃敵人縱火無疑,不必理他。

    可撤城内守兵而出,棄城以求一戰亦可也。

    ”不料吉志元聯合溧水各道人馬,先已馳到,即陷句容,以邀擊向榮。

    向榮即令德崇額力禦吉志元,而以大軍與秀成交戰。

    時李秀成軍已至,以六合、句客火起,知向軍已亂,乃令賴文鴻、李昭壽于軍到之際,即行進攻;勿令向榮得以複行布置。

    故賴文鴻、李昭壽甫與向軍相遇,即猛力進擊。

    向榮恐張國梁一軍轉戰鎮江、溧水,軍力已疲,急以福興一軍相助。

    惟賴文鴻、李昭壽性最勇悍,且戰且進。

    文鴻又工槍法,槍聲響處,張國梁坐下馬已被擊斃,把張國梁掀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