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九回向軍門敗死丹陽鎮胡林翼窺複武昌城

關燈
話說左宗棠見清廷如此重待一個舉人,驟膺五品京堂出身,确是算得榮華,便定了主意,出來任事。

    那時清廷見李續賓兄弟屢立戰功,便撤去呂賢基,以李續賓署安徽巡撫,使擔任辦理安徽軍務,不在話下。

     且說洪天王自進了桐城,威聲大振。

    令李秀成出師安徽,會同北上。

    李秀成由江甯過太平府入皖境,駐軍含山。

    洪大王大軍已過無為州,離含山不遠,忽廬州天國守将胡元炜奔到,洪天王大驚。

    原來清國陝、甘總督舒興阿,引兵五萬五千人,合壽春鎮總兵玉山已複取廬州。

    洪天王聽罷,以廬州為要沖之地,若不先破舒興阿,終不能北上,便移營與李秀成相會,同議進兵之計。

    秀成道:“今番出師,早被清人偵悉,故舒興阿驟到,欲阻我北進。

    且清兵先取廬卅,其志在複取安慶,故救兵大至。

    觀舒興阿駐兵岡子集;總兵五山駐兵拱宸門;麗鶴鎮總兵德音布與同知江忠浚、劉長佑,複募湘電前來駐紮五裡墩,清兵聲勢,實是不弱。

    找當擇其易者先破之。

    一軍敗,則各路皆無用矣!”洪天王道:“廬州固在必争。

    但賢弟所見,究從何處下手?”秀成道:“清總兵德音布,系宗室纨袴子弟,不谙軍事。

    吾當分兵攻之。

    卻先取拱宸門,以破玉山一路,隻如此如此,可以破清兵也。

    ”洪大王大喜,立著秀成發令:秀成即令先鋒賴文鴻以精兵五千陽攻德音布,反助攻拱宸門;另喚陳其芒以前部攻五裡墩,取江忠浚、劉長佑;卻請洪天王陽攻崗子集,以牽制舒興阿。

    自領大兵來會清将玉山,單攻拱宸門。

    分撥即定,約定四更造飯,五更起兵。

     且說舒興阿部下,俱屬甘兵,與湘勇意見不甚和;且又藐視湘勇,便欲天明引兵直進。

    忽五更時分,洪天王兵大至,把舒興阿人馬四面圍住。

    湘軍在五裡墩相隔非遠,隻是觀望不進。

    劉長佑奮然道:“此國之大事也,安可以私意廢公耶?”便欲拔隊前往接應。

    不意陳其芒領天國人馬,卷地而來。

    劉長佑大驚,急與江忠浚共禦陳其芒。

    那德音布一路,不能擋賴文鴻之衆,早已望風光遁,因此清兵大亂。

    駐拱宸門清将總兵玉山,正欲移營在救,誰想李秀成人馬已至。

    清兵聽得秀成名字,不敢戀戰,秀成乘勢殺了一陣,玉山恐廬州失守,仍不敢遠離拱宸門,忽東角上一枝人馬殺入,乃天國大将賴文鴻也。

    那賴文鴻發槍百發百中,直入中軍,向玉山舉槍先發。

    玉山應聲而倒,清兵益亂,互相逃竄。

    賴文鴻乘勢搶至拱宸門,把火縱将燒來,城樓遂陷。

    城内望見拱宸門火起,呼無叫地,李秀成即領兵直進城内,一面撥人救火,一面将四面城門大開,迎天國人馬進城。

    秀成複令賴文鴻,引兵助陳其芒;另撥一枝人馬,往助洪大王。

    舒興阿知廬州已複失,不能抵敵,急領敗殘人馬,望和州而逃。

    洪天王也不追趕,即收兵進城。

    清将劉長佑、江忠浚料敵不過,引兵退十餘裡。

    賴文鴻、陳其芒亦引兵回廬州。

    遂即出榜安民。

    傳令休兵半月,然後北進。

     忽流星馬飛報禍事。

    稱說:“向榮現拜欽差大臣,增添吉林馬隊,以張國梁為先鋒,往攻金陵。

    聲勢甚大,恐有危急,特來報知。

    ”洪天王聽罷,歎道:“我軍自由九江入皖境,破銅城,再下廬州;正拟乘勢北上,長驅大進,今金陵又遭此警變,怎生是好?”李秀成道:“彼實防我北進,故攻我金陵,以為牽制耳。

    金陵人物尚多,未必便急,隻遣一将,直趨丹陽,以要向榮之後,即可解金陵之圍矣。

    ”洪天王道:“金陵附近,可以擋向榮者,究有何人?”秀成道:“有楊輔清、洪仁達在金陵。

    且城池堅固,向榮未必遂得能志。

    又有劉狀元主持大計,準可無慮。

    不如催李世賢,由浙江回南京,軍聲一振,向榮自氣奪矣,大王不必慮也。

    ”洪天王猶豫未決。

    副将林彩新道:“金陵為我國根本,倘有差失,幹系非輕。

    不如回金陵,待破向榮之後,由淮揚往山東,長驅大進,亦無不可。

    ”秀成道:“此言亦是。

    但兵法緻人而不緻于人。

    我若聞金陵之急,即疾趨回軍,清人必更蹑吾後,此取敗之道也。

    吾軍若敗,金陵更震動矣。

    不知領兵由廬州略地而來,虛作進勢,兼應金陵;再調兵分堵南北岸,與九江林啟榮相應,以防沖突。

    一面使金陵守将固守,我卻打聽緩急;若金陵無事,我卻要向榮之後,乘勢北進;否則回應金陵可也!”洪天王鼓掌稱善,便飛令楊輔清、洪仁達固守金陵;又傳令李世賢,由浙回軍,以為聲勢。

    便提大軍望東進發。

     再說向榮,自以屢敗無功,久欲一雪其恥。

    适拜命為欽差大臣,又乘洪天王出征,便思複取金陵。

    即大會諸将計議。

    張敬修道:“我軍屢敗,洪軍輕我久矣!金陵城中,必不設備;不如乘勢南進,若得金陵,大事了矣。

    ”向榮深以為然,便率提督張國梁,将軍福興、副都統德崇額、總兵張敬修,共步騎四萬人,并吉林馬隊六千人,分道大舉。

    以張國梁、張敬修領步騎萬人,先攻鎮江,并囑道:“鎮江為金陵咽喉之地,不可不争;既破鎮江,可分兵并掠溧水,會攻金陵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