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八回取桐城陳其芒鏖兵奉朝旨左宗棠拜将
關燈
小
中
大
話說劉麗川領兵來取上海城,這時吳建章已經逃脫,往見何桂清道:“劉麗川拿獲卑職,而不據上海城,是彼等之意,不過欲得吾等而甘心耳。
今忽領兵來取城池,必受洪黨所囑托可無疑矣。
”何桂清道:“劉麗川本不足懼,但恐天國人馬相應,則難與為敵矣。
”吳建章力請出兵與劉麗川一戰,何桂清深然其說,立即調兵城外,約共四五千人馬,駐在租界西場之外,見劉麗川兵少,不以為意。
此時,西人亦多出來觀戰。
誰想清兵人不明公法,恨西人不來助攻,紛紛用磚石抛擲西人。
西人大怒。
各國領事會議:所有租界内巡警防兵,均請往西場防護。
何桂清見西人調兵出來,隻道要幫助劉麗川,急得向西人謝過。
西人責何桂清:認真申饬軍人,免礙租界商務。
何桂清都唯唯應諾,西人始收兵。
是時,何桂清見西兵已退,便令吳建章攻劉麗川。
不想劉麗川的黨羽在上海城内者尚有千餘人,這會見清兵紛紮城外,隻剩數百兵守城,便乘勢殺散守門軍士,分頭把住四門,舉起天國旗号。
守備吳應珍、都司李鎮邦、副将何邦福,皆被劉黨殺死。
劉黨千餘人,又引動城内居民,紛紛附從。
陳連正在城内,與其黨羽乘着劉麗川攻城之際,便振臂大呼道:“有志殺漢賊者當随我來。
”因此一時之間,聲勢洶湧,清官都彼斬斃,大開城門,迎劉麗川人馬進城。
江督何桂清、滬道吳建章領兵在外,不能一戰,竟被劉麗川奪了上海縣,隻得退回僅徵駐紮。
劉麗川把捷音報知蘇省汪大成并李秀成。
秀成聽得上海已定,即重賞劉、陳二人。
又因洪天王已拔了九江,陳玉成已定了江西,便奏請洪天王,直進安徽;又咨請陳王成領兵入浙江,一面請楊輔清一路,由鎮江進兵儀徵,以拒向榮及何桂清等。
時向榮與天國人馬,前後大小不下數十戰,互有勝敗。
故秀成再以楊輔清當向榮一路;并令秦日昌、洪仁達堅守金陵;李秀成親出安徽,要與洪天王會合。
令賴文鴻為先鋒,林彩新為副将。
秀成自統大兵五萬,望安徽進來。
且說洪天王在九江,即與李秀成訂約進兵,便商議留守九江之人。
陳其芒進道:“九江為數省咽喉之地,乃清國必争之處。
非有智勇之将,不能守也。
”洪天王道:“吾欲在林、陳二将中擇一人,以守九江,将軍之意如何?”林啟榮道:“臣弟非不願守。
留一人恐不足固守,若并留之,則前敵者更有何人?”洪天王躊躇未定,忽陳玉成令孫寅三到九江,呈報在南昌所得金銀倉庫款項,洪天王就令林啟榮、孫寅三共守九江,仍令陳其芒為先鋒,大軍望安微進發。
到宿松離城約十餘裡,已有百姓夾道相迎。
洪天王下馬相見,安慰衆百姓道:“朕自與衆兄弟舉義以來,累各處鄉老,慘遭兵燹,朕心實在過意不去。
可恨敵人占我中國,于今二百年,不得不竭力謀個光複,實出于不得已也。
”衆百姓有年紀稍高的,便上前說道:“某等受暴君污吏需索,已非一日。
今得大王起仁義之師,除水火之患,百姓得重見天日,皆大王之賜也。
”說罷,紛以牛酒相獻。
洪天王向百姓緻謝時,附近有孫姓祠齊邀洪天王至祠中歇馬。
左右恐有意外,勸洪天王勿往。
天王道:“朕以至誠待人,他人誰以詐僞相待?又何必以不肖待人?”遂令人馬紮下,帶數十人毅然而往。
既至,鄉中男女紛紛擁至,皆以得識天王為榮,擁塞祠門之外。
洪天王便親出祠前,對衆說道:“爾等欲見朕那?亦猶人耳!望爾等為農者,勤于耕植;為士者,勤讀書,以大義相勸,毋助異族,自不難重見太平也。
”各人聽罷,皆流涕道:“願大王早平大難,使吾民早享太平之福。
”天王再轉入祠内,将滿州盤踞中國,及清官自殺同種的曆史演說一番,聽者無不憤激,時村民多以一酒一肉相奉。
天王見衆民出于誠心,不忍過卻。
有名徐仁者,家中有一老母,貧甚,無以敬奉洪天王,回家對母而位。
其母親至洪天王跟前說道:“吾兒家貧,無以敬大王,心實不安,願以小兒随大王左右,便得為國家效力。
”洪天王詢悉其故,深憐徐仁之孝,命左右贈以白金三百兩,遣之歸。
因此,百姓皆頌洪天王仁慈,歡呼萬歲。
天王盤桓數時,才與百姓相别。
當下天王道:“朕以軍務緊急,不能久留,待事平之日,當與舉國臣民,同作太平宴。
”說罷便行。
百姓送至營前,天王撫之使回,即令人馬起程,百姓猶鹄立而送。
天王歎道:“朕若不竭力掃除枭獍,何以對吾百姓也?”左右皆為感泣。
大兵行近安慶,黃文金早派人馬迎接。
天王進了安慶,先問敵情如何?黃文金道:“清将鮑超,不
今忽領兵來取城池,必受洪黨所囑托可無疑矣。
”何桂清道:“劉麗川本不足懼,但恐天國人馬相應,則難與為敵矣。
”吳建章力請出兵與劉麗川一戰,何桂清深然其說,立即調兵城外,約共四五千人馬,駐在租界西場之外,見劉麗川兵少,不以為意。
此時,西人亦多出來觀戰。
誰想清兵人不明公法,恨西人不來助攻,紛紛用磚石抛擲西人。
西人大怒。
各國領事會議:所有租界内巡警防兵,均請往西場防護。
何桂清見西人調兵出來,隻道要幫助劉麗川,急得向西人謝過。
西人責何桂清:認真申饬軍人,免礙租界商務。
何桂清都唯唯應諾,西人始收兵。
是時,何桂清見西兵已退,便令吳建章攻劉麗川。
不想劉麗川的黨羽在上海城内者尚有千餘人,這會見清兵紛紮城外,隻剩數百兵守城,便乘勢殺散守門軍士,分頭把住四門,舉起天國旗号。
守備吳應珍、都司李鎮邦、副将何邦福,皆被劉黨殺死。
劉黨千餘人,又引動城内居民,紛紛附從。
陳連正在城内,與其黨羽乘着劉麗川攻城之際,便振臂大呼道:“有志殺漢賊者當随我來。
”因此一時之間,聲勢洶湧,清官都彼斬斃,大開城門,迎劉麗川人馬進城。
江督何桂清、滬道吳建章領兵在外,不能一戰,竟被劉麗川奪了上海縣,隻得退回僅徵駐紮。
劉麗川把捷音報知蘇省汪大成并李秀成。
秀成聽得上海已定,即重賞劉、陳二人。
又因洪天王已拔了九江,陳玉成已定了江西,便奏請洪天王,直進安徽;又咨請陳王成領兵入浙江,一面請楊輔清一路,由鎮江進兵儀徵,以拒向榮及何桂清等。
時向榮與天國人馬,前後大小不下數十戰,互有勝敗。
故秀成再以楊輔清當向榮一路;并令秦日昌、洪仁達堅守金陵;李秀成親出安徽,要與洪天王會合。
令賴文鴻為先鋒,林彩新為副将。
秀成自統大兵五萬,望安徽進來。
且說洪天王在九江,即與李秀成訂約進兵,便商議留守九江之人。
陳其芒進道:“九江為數省咽喉之地,乃清國必争之處。
非有智勇之将,不能守也。
”洪天王道:“吾欲在林、陳二将中擇一人,以守九江,将軍之意如何?”林啟榮道:“臣弟非不願守。
留一人恐不足固守,若并留之,則前敵者更有何人?”洪天王躊躇未定,忽陳玉成令孫寅三到九江,呈報在南昌所得金銀倉庫款項,洪天王就令林啟榮、孫寅三共守九江,仍令陳其芒為先鋒,大軍望安微進發。
到宿松離城約十餘裡,已有百姓夾道相迎。
洪天王下馬相見,安慰衆百姓道:“朕自與衆兄弟舉義以來,累各處鄉老,慘遭兵燹,朕心實在過意不去。
可恨敵人占我中國,于今二百年,不得不竭力謀個光複,實出于不得已也。
”衆百姓有年紀稍高的,便上前說道:“某等受暴君污吏需索,已非一日。
今得大王起仁義之師,除水火之患,百姓得重見天日,皆大王之賜也。
”說罷,紛以牛酒相獻。
洪天王向百姓緻謝時,附近有孫姓祠齊邀洪天王至祠中歇馬。
左右恐有意外,勸洪天王勿往。
天王道:“朕以至誠待人,他人誰以詐僞相待?又何必以不肖待人?”遂令人馬紮下,帶數十人毅然而往。
既至,鄉中男女紛紛擁至,皆以得識天王為榮,擁塞祠門之外。
洪天王便親出祠前,對衆說道:“爾等欲見朕那?亦猶人耳!望爾等為農者,勤于耕植;為士者,勤讀書,以大義相勸,毋助異族,自不難重見太平也。
”各人聽罷,皆流涕道:“願大王早平大難,使吾民早享太平之福。
”天王再轉入祠内,将滿州盤踞中國,及清官自殺同種的曆史演說一番,聽者無不憤激,時村民多以一酒一肉相奉。
天王見衆民出于誠心,不忍過卻。
有名徐仁者,家中有一老母,貧甚,無以敬奉洪天王,回家對母而位。
其母親至洪天王跟前說道:“吾兒家貧,無以敬大王,心實不安,願以小兒随大王左右,便得為國家效力。
”洪天王詢悉其故,深憐徐仁之孝,命左右贈以白金三百兩,遣之歸。
因此,百姓皆頌洪天王仁慈,歡呼萬歲。
天王盤桓數時,才與百姓相别。
當下天王道:“朕以軍務緊急,不能久留,待事平之日,當與舉國臣民,同作太平宴。
”說罷便行。
百姓送至營前,天王撫之使回,即令人馬起程,百姓猶鹄立而送。
天王歎道:“朕若不竭力掃除枭獍,何以對吾百姓也?”左右皆為感泣。
大兵行近安慶,黃文金早派人馬迎接。
天王進了安慶,先問敵情如何?黃文金道:“清将鮑超,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