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八回取桐城陳其芒鏖兵奉朝旨左宗棠拜将
關燈
小
中
大
時窺伺;曾國藩擁巨兵往來于皖、鄂之間,因此不敢遠離安慶一步。
現聞曾國藩己取黃州,胡林翼又據漢陽,分兵擾掠武昌附近州縣,武昌怕亦瀕危呢。
”洪天王道:“湘、鄂亦多讀書之子,何以不明種族之界,不以亡國為羞,反助他族以殺同種也?”言罷歎息。
黃文金擺酒與洪天王接風,徐議進兵之計。
黃文金道:“羅大綱駐兵河南,不如令他由懷慶而下,以壯湖北聲勢;某堅守此地以拒曾國藩;天王舉乓北征,可無後顧矣。
”洪天王道:“林鳳翔既敗,羅大綱一路,其勢已孤。
使之回應湖北,亦是要着。
但朕本軍之力,亦非雄厚,不知發令秀成以軍相應,然後會同北行。
朕先取桐城,以待秀成消息可也!”随令羅大綱由懷慶趨湖北,以壯聲威;随督大軍,望桐城進發。
時清将張亮基的兄弟張亮業正在桐城本籍,興辦團練,約有二千之衆,與清總兵虎嵩林共守桐城。
虎嵩林聽得洪天王領兵親到,志在出戰;參将萬長清,志在守城,意見各不相合。
虎嵩林便與張亮業計議道:“桐城一掌之城,戰守皆難。
不如混戰一場,勝則有功,敗則退走河北,未為晚也。
”張亮業不能決。
虎嵩林歎道:“何乃兄勇銳英姿,乃弟卻沒點志氣也!”迫得飛報鮑超,催請教兵;一面督兵緊守城池,不在話下。
且說天國前部先鋒陳其芒,領兵浩浩蕩蕩,殺奔桐城而來。
忽探馬報稱:“清國人馬在桐城緊守,請繞道而行。
”天王道:“廬州已平,桐城為安慶北趨要道,反不能攻下,實是心腹之患。
彼四面相隔,救兵亦難,朕誓必取之。
”便喚陳其芒道:“桐城雖小,地頗緊要;守兵雖不多,然當速取之。
遲者鮑超之兵一至,反費手腳矣。
”陳其芒得令而退。
将近夜分,陳其芒進帳禀道:“今有一密事,特對大王說知:桐城内有一莊戶,姓王名喚以成,好交結豪傑。
臣弟前時,與他相識最稔。
今他到軍前來,願為内應。
現他戚友劉文光,隸團練部下為百長,正守西門。
約以城上插白旗為号,當即攻城。
彼約二更時分,放火為号,即開城門,迎接我軍而入,此機會不可失矣。
”天王道:“行軍百變,特恐滿人用詐耳。
不知兄弟與王的交情如何?恐未可造次!”陳其芒道:“弟與彼固肝膽交也!不足為慮。
若大王不放心,不如以小隊暗伏西城外,乘機擁入,亦是一策。
”天王深以為然,令陳其芒回複王莊戶:休要與多人同謀,以免洩露。
其芒即令部将康成,以三百人偷過西門,陳其芒令以本部分軍一半,先攻南路;自引一半,為康成後應。
是夜,一月将盡,月色無光,人馬悄悄而行,即至西門暗探工事,城上正是張亮業團練軍守把。
少時見一小小白旗,在城樓角上随風飄揚。
陳其芒大喜,暗令人馬,但見火起:便薄城而進。
原來王以成家正住在西門,料知桐城必破,故願為天國内應,好建立功勳。
将近三更天氣,劉文光即複王以成道:“時将至矣,城外隐有人馬行動,當速準備。
”王以成會意,不覺谯樓已打二鼓,王以成就在家中放起火來。
張亮業隻道軍人失火,還沒心慌。
時虎嵩林正在南門,見西邊火起,即調兵前來。
忽然大國人馬,紛向南門猛撲。
不多時,弄出幾處火起。
康成即領數百人先搶西門。
城内團練軍忽然嘩噪起來,卻是劉文光傳說:天國人馬己進南門,因此兵士紛紛逃竄。
張亮業又是不濟事的人,見兵士如此,沒法阻擋。
劉文光領本團百人,乘勢打開西門;康成一擁而進。
正遇參将萬長清趕過來,康成眼快舉槍先發,那萬長清在人馬忙亂之際,防顧不盡,早已中槍落馬而死。
天國人馬,一擁而進,陳其芒大隊亦至。
王以成更縱起幾處火來,滿城中燒得烈焰沖天,清兵紛紛逃遁。
張亮業率百騎,在火城亂竄,陳其芒便領人馬追趕前來,張亮業死命逃走。
忽被一火勢燒殘的牆壁壓将下來,把張亮業和數十騎壓在牆下,嗚呼哀戰,送了性命。
陳其芒即令軍士,搶開南門,迎那一半人馬進城,一面令人滅了餘火。
其時,虎嵩林已領敗殘的軍馬殺出東門而逃。
陳其芒救滅餘火之後,即迎洪天王入城。
天王即進城内,一面發款赒恤被火之家;随喚王以成至,向他說道:“你這場功勞,本是不小;隻在已得城之後,便不應續行放火,以害百姓。
姑念功能抵罪,當予重賞。
”乃封力殿前都檢使。
并傳谕各營:“到王莊戶功成之後,不再縱火,便當賞指揮:今與以都檢,是以儆将來也。
” 各人聽之,皆為悅服。
王以成亦唯唯伏罪,謝恩而退。
天王出示安民之後,令人打探各路軍情。
忽流星馬報稱:“鮑超大隊人馬已
現聞曾國藩己取黃州,胡林翼又據漢陽,分兵擾掠武昌附近州縣,武昌怕亦瀕危呢。
”洪天王道:“湘、鄂亦多讀書之子,何以不明種族之界,不以亡國為羞,反助他族以殺同種也?”言罷歎息。
黃文金擺酒與洪天王接風,徐議進兵之計。
黃文金道:“羅大綱駐兵河南,不如令他由懷慶而下,以壯湖北聲勢;某堅守此地以拒曾國藩;天王舉乓北征,可無後顧矣。
”洪天王道:“林鳳翔既敗,羅大綱一路,其勢已孤。
使之回應湖北,亦是要着。
但朕本軍之力,亦非雄厚,不知發令秀成以軍相應,然後會同北行。
朕先取桐城,以待秀成消息可也!”随令羅大綱由懷慶趨湖北,以壯聲威;随督大軍,望桐城進發。
時清将張亮基的兄弟張亮業正在桐城本籍,興辦團練,約有二千之衆,與清總兵虎嵩林共守桐城。
虎嵩林聽得洪天王領兵親到,志在出戰;參将萬長清,志在守城,意見各不相合。
虎嵩林便與張亮業計議道:“桐城一掌之城,戰守皆難。
不如混戰一場,勝則有功,敗則退走河北,未為晚也。
”張亮業不能決。
虎嵩林歎道:“何乃兄勇銳英姿,乃弟卻沒點志氣也!”迫得飛報鮑超,催請教兵;一面督兵緊守城池,不在話下。
且說天國前部先鋒陳其芒,領兵浩浩蕩蕩,殺奔桐城而來。
忽探馬報稱:“清國人馬在桐城緊守,請繞道而行。
”天王道:“廬州已平,桐城為安慶北趨要道,反不能攻下,實是心腹之患。
彼四面相隔,救兵亦難,朕誓必取之。
”便喚陳其芒道:“桐城雖小,地頗緊要;守兵雖不多,然當速取之。
遲者鮑超之兵一至,反費手腳矣。
”陳其芒得令而退。
将近夜分,陳其芒進帳禀道:“今有一密事,特對大王說知:桐城内有一莊戶,姓王名喚以成,好交結豪傑。
臣弟前時,與他相識最稔。
今他到軍前來,願為内應。
現他戚友劉文光,隸團練部下為百長,正守西門。
約以城上插白旗為号,當即攻城。
彼約二更時分,放火為号,即開城門,迎接我軍而入,此機會不可失矣。
”天王道:“行軍百變,特恐滿人用詐耳。
不知兄弟與王的交情如何?恐未可造次!”陳其芒道:“弟與彼固肝膽交也!不足為慮。
若大王不放心,不如以小隊暗伏西城外,乘機擁入,亦是一策。
”天王深以為然,令陳其芒回複王莊戶:休要與多人同謀,以免洩露。
其芒即令部将康成,以三百人偷過西門,陳其芒令以本部分軍一半,先攻南路;自引一半,為康成後應。
是夜,一月将盡,月色無光,人馬悄悄而行,即至西門暗探工事,城上正是張亮業團練軍守把。
少時見一小小白旗,在城樓角上随風飄揚。
陳其芒大喜,暗令人馬,但見火起:便薄城而進。
原來王以成家正住在西門,料知桐城必破,故願為天國内應,好建立功勳。
将近三更天氣,劉文光即複王以成道:“時将至矣,城外隐有人馬行動,當速準備。
”王以成會意,不覺谯樓已打二鼓,王以成就在家中放起火來。
張亮業隻道軍人失火,還沒心慌。
時虎嵩林正在南門,見西邊火起,即調兵前來。
忽然大國人馬,紛向南門猛撲。
不多時,弄出幾處火起。
康成即領數百人先搶西門。
城内團練軍忽然嘩噪起來,卻是劉文光傳說:天國人馬己進南門,因此兵士紛紛逃竄。
張亮業又是不濟事的人,見兵士如此,沒法阻擋。
劉文光領本團百人,乘勢打開西門;康成一擁而進。
正遇參将萬長清趕過來,康成眼快舉槍先發,那萬長清在人馬忙亂之際,防顧不盡,早已中槍落馬而死。
天國人馬,一擁而進,陳其芒大隊亦至。
王以成更縱起幾處火來,滿城中燒得烈焰沖天,清兵紛紛逃遁。
張亮業率百騎,在火城亂竄,陳其芒便領人馬追趕前來,張亮業死命逃走。
忽被一火勢燒殘的牆壁壓将下來,把張亮業和數十騎壓在牆下,嗚呼哀戰,送了性命。
陳其芒即令軍士,搶開南門,迎那一半人馬進城,一面令人滅了餘火。
其時,虎嵩林已領敗殘的軍馬殺出東門而逃。
陳其芒救滅餘火之後,即迎洪天王入城。
天王即進城内,一面發款赒恤被火之家;随喚王以成至,向他說道:“你這場功勞,本是不小;隻在已得城之後,便不應續行放火,以害百姓。
姑念功能抵罪,當予重賞。
”乃封力殿前都檢使。
并傳谕各營:“到王莊戶功成之後,不再縱火,便當賞指揮:今與以都檢,是以儆将來也。
” 各人聽之,皆為悅服。
王以成亦唯唯伏罪,謝恩而退。
天王出示安民之後,令人打探各路軍情。
忽流星馬報稱:“鮑超大隊人馬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