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三回李秀成一計下江蘇林鳳翔十日平九郡

關燈
話說李秀成聽了劉統監之語,方才收淚。

    當下劉統監道:“軍師言十二英雄,此與五年前童謠相似,得毋應在十二正副丞相乎?”秀成道:“怕未必呢!愚意此言,當應在大王也。

    ”劉統監道:“天王何以言十二,某實不解?”秀成沉吟道:“此或就年份上言之,亦未可定。

    但世界茫茫,不知預知。

    吾輩惟以國家為重。

    或不濟事,但歸天命。

    ”劉統監聽罷歎息。

    李秀成道:“軍師掌大權,居大位,其去也,澄然以清,吾甚敬之。

    ”遂與劉統監入朝,奏知天王。

    恰逢天王在廷議事。

    瞧見秀成與劉統監,面有淚容,不勝詫異。

    李秀成便把錢軍師歸隐的事情,奏個明白。

    就中隻隐過幾句隐語,餘外遺書之語,及那老蒼頭之言,都說了一遍。

    天王聽罷,就在座上大哭起來。

    廷臣亦皆墜淚。

    劉統監又将前夜錢江遺囑之語,告知天王。

    天王歎道:“自吾得錢軍師,謀無不中,計無不成;自入金陵,屢稱有病,吾正望他調養就痊,大興北伐。

    今一旦舍我而去,是天喪長城也。

    ”說着捶胸大哭,群臣皆為勸止。

    天王又道:“昔年聚義兄弟,如蕭朝貴、楊秀清、馮雲山、韋昌輝,皆已去世。

    石達開與錢軍師,又舍我而去。

    人非土木,能不哀乎!”丞相楊輔清道:“劉統監既知錢軍師欲去,就該報知天王,隐而不言何也?”劉統監道:“某勸之再三,以為軍師有回意,實不料其竟然去也。

    且軍師召某時,夜己深矣。

    次早軍師已去,雖言亦不及矣。

    ”洪天王道:“軍師機智過人,若有去志,焉能阻之?再自起義以來,待軍師無失禮,惟日來軍師抱病,前往伺候略少,其或以此為禮貌之衰,亦未可定。

    ”李秀成道:“軍師去志,劉統監已言之矣,豈為此區區耶!目令大局又緊,望大王與各兄弟,以軍師之去為殷鑒,戮力同心,恢複中原,以繼軍師之志。

    ”各人齊道:“忠王之言是也。

    ”天王即向秀成道:“方今林鳳翔等北伐,未知勝負。

    吾意欲賢弟以大軍繼進,你道如何?”秀成道“天王之言甚善。

    但江蘇未平,滿人據在時腋,以為吾患,亦殊可慮。

    臣弟意欲令林鳳翔,暫緩進兵。

    待臣弟領一旅之師,千定蘇州,即以乘勝之兵,大舉北伐,大王以為何如?”洪天王道:“此計甚是!未知下蘇州之兵,何日可能起行?”秀成道:“臣弟無日不以定蘇州為念,故預備多時。

    一二天之内,就可以統領人馬動身矣!”洪天王道:“阃以外将軍主之:丞相以下,任由賢弟調動。

    ”說着,各人稱萬歲而退。

     次日秀成即領人馬十萬,以安王洪仁發為先鋒,以楊輔清為副将,并部将十餘員随行。

    浩浩蕩蕩,直望蘇州進發。

    軍行時,洪天王親送秀成至城外而回。

    一路旌旗蔽野,戈戟如林,先到鎮江駐紮一夜。

    次日,取道常州。

    常州知府李琨,聽得洪軍已到,即與常鎮道徐豐玉商議,一面飛報蘇州省城。

    這時清國兩江總督何桂清,以金陵既失,駐紮蘇城;忙與巡撫吉爾杭,藩司郝立宿,計議應敵:令郝立宿領副将虎嵩恩,及參将杜文瀾,領人馬一萬,到常州助守。

    一面知照駐儀徵欽差大臣琦善與駐丹徒欽差大臣向榮,請他派兵來援,不在話下。

     卻說李秀成,統領大軍十萬,将近常州,謂諸将道:“常州居蘇城上流,是個緊要的去處,非得此地,不足以定蘇州。

    若延時日,使波結連上海西人,及征調淮、揚各路之兵,則我難為力矣!諸将有何妙策?先下此城。

    ”部将許宗揚進道:“聞藩司郝立宿,調守常州。

    這個人好斷送常州人民性命。

    ”李秀成道:“足下何以知之?”許宗揚道:“某自幼随父在京,聞郝立宿十六歲,不知戥秤,活是個書癡。

    祇以夤緣位至藩司。

    若以軍容示之,彼就将膽落。

    然後以兵攻之,常州可下矣。

    ”李秀成從之。

    遂令大兵,離常州七八裡下寨。

     那夜郝立宿,登城望秀成軍;隻見燈火燭天,相連十餘裡,計數不下十餘萬,不覺心膽俱裂,呆若木偶,目定舌槁,不能說一話,知府李琨道:“忠王人馬如此之衆,不如堅守城池,以待救兵。

    ”郝立宿面色黃白如紙,不能對答,竟倒在城上。

    徐豐玉上前撫之,全體似冰。

    一時軍中傳道:“忠王兵未到常州,吓死藩司郝立宿。

    ”清軍慌亂。

    虎嵩恩道:“郝藩司無用之物,旱死數天,尚不至調到常州。

    今卻搖動軍心,如何是好?”李琨道:“常州為蘇州屏蔽。

    常州若失,蘇亦難保。

    不如把消息通告何制軍,一面堅守此城可也。

    ”各人皆以為然。

    虎嵩恩便分撥将士,把四門緊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