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三回李秀成一計下江蘇林鳳翔十日平九郡

關燈
時李秀成已把常州城池四面圍定。

    那日前軍解送一人到來,搜查身上,卻是持文書往蘇州的。

    秀成一看,知郝立宿已死,大喜道:“不出許宗揚所料也。

    ”便率軍士,奮勇攻城。

    是時清軍軍心已怯。

    見秀成攻城已急,互相嘩潰,清将不能禁止。

    秀成絕不費力,得了常州。

    李琨、徐豐玉俱自刎而死。

    虎嵩恩、杜文瀾各領兵望蘇州而逃。

     秀成進了常州,即傳令兵不卸甲,造飯後直趨蘇州。

    許宗揚道:“兵力乏矣,不如休息,免中敵人以逸待勞之計。

    ”秀成道:“此非将軍所知也。

    兩軍相對,自不宜疲其兵力,以中彼以逸待勞之計。

    今蘇州清兵,寡不敵衆,必有守無戰。

    且郝立宿、何桂清、吉爾杭皆木偶耳!吾出其不意,以勢示之,必得其志。

    ”宗揚深服其論。

    李秀成又令許宗揚,撫妥常州之後,移兵江陰,堵塞清國上流救乓。

    分囑已定,卻移大軍直趨蘇州。

    将各軍一字兒擺開,直壓東南,兩路勢若長蛇。

    及暮軍中燈火綿連不絕。

     江督何桂清,在城樓了望,唬得魂不附體。

    将城中精銳盡移守西南兩路,候向榮救兵。

    時向榮軍駐丹陽,與天國兵大小數十戰,多有不利,已退駐儀征。

    當時聽得蘇州緊急,欲令張國梁領兵往救,忽聽得天國許宗揚,已拔江陰,向榮大驚道:“彼領軍者,莫非李秀成乎?何其神速也!”欲以大軍往救,又恐淮、揚一帶空虛,天國大兵,乘機而至,因此猶豫不決。

    是時何桂清,日望救兵,一籌莫展。

    巡撫吉爾杭又是個素不經事的,萬事隻候何桂清裁決。

    隻有提督餘萬清、參将杜文瀾先後到何督行轅請令,并請分兵出城,以為犄角之勢。

    何桂清道:“城内軍兵,不足當彼軍之衆,又分其兵勢,非良策也。

    ”便不準行。

     當下李秀成,聽得清兵不出,即顧渭楊輔清道:“果不出吾之所料也。

    ”說罷出營,親閱形勢:但見蘇州城上,西南兩路,鼓角森嚴;東門頗覺冷落。

    即回營謂洪仁發道:“何桂清無謀匹夫,以我大軍自西而下,必将銳攻西南兩門,故堅守此地,以待救兵;卻好中吾計也。

    ”便附耳囑咐如此如此。

    洪仁發得令去後,楊輔清道:“恐彼虛者實之,以為誘敵之汁,又将奈何?”李秀成道:“桂清自帶兵以來,未嘗一戰,故知其無謀膽怯也。

    若遇胡、羅,吾已防之矣。

    ”随又囑咐賴文鴻,如此如此。

    分撥已定,即撥兵往攻西門;又令楊輔清攻南門。

    三軍一齊奮勇鼓噪而進。

    何桂清見李秀成,以重兵趨西門,急令提督餘萬清、副将虎嵩恩同守西路。

    卻令參将杜文瀾,引兵守南路,以拒楊輔清。

    時近黃昏時分,忽東門守将遊擊李定邦,飛報緊急,有天國安王洪仁發攻城。

    原來洪仁發已得令,搶過東門攻城。

    何桂清聽得大驚,便調虎嵩恩回守東門,以助李定邦。

    餘萬清争道:“本軍已不能當李秀成之衆,又轉調虎副将東去,西門奈何?”何桂清隻是不聽。

    及到夜分,守力漸懈。

    在蘇省城垣堅固,本不易破。

    況又無地可逃,故何桂清隻得竭力梁領軍趕來,入城助守。

    現到北門聽候大帥号令。

    何桂清聽有效兵,喜出望外。

    急登城一望,見賴文鴻一軍,紛紛望西而退。

    來的果是清兵旗号,便令開門放入。

    不想城門甫開,三軍一齊亂喊起來,清總兵李元浩,中槍落馬。

    天國人馬,一齊擁進。

     原來李秀成,早預備賺城之計,打着清軍旗号,軍士都穿清國号衣。

    卻令虛打自己旗号,在西門攻城。

    暗令賴文鴻,虛攻北門,轉雜在前軍,賺開前門,乘勢把李元浩擊于城下,因此進了城門。

    當下何桂清聽得北門有失,仍令諸将力戰;卻令提督餘萬清保護自己與吉爾杭,殺出東門先遁。

    洪仁發讓過何桂清等逃走,先進了東門。

    是時城中清國将官,聽得何桂清已遁,莫不憤怒。

    有降的,有逃走的,紛紛亂擾。

    副将虎嵩恩、參将杜文瀾都齊城微服而逃。

    李秀成急令軍士止殺。

    但大書旗上:降者免死。

    清軍降者大半。

    李秀成立即出榜安民,令以冠服葬李元浩屍首。

    大發倉庫,赈濟難民,莫不悅服。

     蘇州既定,楊輔清便欲進兵,取上海縣,擒捉何桂清。

    秀成道:“上海多西人居留。

    稍一誤殺,即開外人交涉。

    我不宜以大兵臨之,然吾已定計矣!不消一月,不愁上海不為我有也。

    何桂清一無知子,縱之何害,得之何益。

    此土木偶人,吾所以令安王縱之也。

    ”說罷各人皆服。

    秀成平定蘇州,由先奪北門,因表錄賴文鴻為頭功。

    捷報到金陵,天王大悅。

    秀成以北伐緊要,留許宗揚、洪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