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二回譚紹洸敗走武昌城錢東平遁迹峨眉嶺
關燈
小
中
大
。
時譚紹洸以清軍未退,已令晏仲武專守南門,自卻引兵四面巡視。
忽報?西門緊急,正飛奔前來,原來蒙古人多隆阿向隸僧格林沁部下,奉令往援湖北,隸舒興阿軍中,即荊州所撥旗兵統領。
見攻西門不下,心甚憤怒,便調炮隊向城垣猛擊。
天國部将汪得勝,己漸漸守西門不住。
那多隆阿冒槍林直進,譚紹洸到時,已是城垣将陷。
多隆阿見譚紹洸軍已到,恐洪軍守力複完,更奮勇薄城垣而進,軍士亦随進。
加以炮勢猛烈,西門遂陷。
槍聲響處,汪得勝左臂上早中一彈,幾乎墜馬,軍士一齊退後。
多隆阿乘勝進了城垣,吳文镕揮軍繼進。
譚紹洸望後而遲。
時城中知西門已陷,皆無鬥志。
漢軍呼天喚地,故南門亦相繼而陷。
譚紹洸知漢陽不能再保,急與晏仲武、汪得勝會合,焚了倉庫,殺出北門,直望武昌奔來。
幸得武定彩早預備船隻疊作浮橋,從水師船上以炮擊清兵,保護敗軍,陸續回武昌而去。
吳文镕與胡林翼,便率兵大進,進了漢陽城。
一面撲救倉庫餘火。
時城中人因臣服洪氏已久,素知清官好殺,因此人人驚懼,逃往武昌者衆。
胡林翼大慮,隻得出榜安民:居民一概兔罪。
然自居民逃竄之後,約束不必過嚴;怎奈那些居民,年年沐洪氏和平政體,一旦又遭如此專制,自多怨言。
竟有些人民,思念洪家的,相聚數百人,在東門外放起火來,欲乘火往武昌,請譚紹洸為外應。
偏是外應未來,内事先發,被胡林翼以兵力鎮定。
自是人心雖有怨言,究不敢亂動,吳文镕亦不追究。
隻與胡林翼計議進攻武昌。
忽流星馬飛報禍事,說稱天國大将洪春魁、汪有為引兵暗襲荊州。
現荊州兵微将寡,恐不能抵禦。
胡林翼大驚道:“漢陽新下,人心尚惶。
荊州猝有此巨變,何以禦之?”李續賓道:“某願以偏師截洪軍之後,可以保荊州也。
”胡林翼道:“吾欲攻武昌,正須用子為前軍,未可離去。
此處更有何人,可以代之?”說猶未了,曾國葆應聲願往。
林翼便令曾國葆,以本軍馳救荊州,胡林翼自為後繼。
待回時,然後議攻武昌。
不想風馳電捲,胡、曾二人到了荊州。
洪春魁、汪有為兩軍,已自回去。
林翼不能求得一戰,空走一場,隻得留曾國葆一軍,暫守荊州,以防洪軍再至,自己卻引兵回漢陽。
不提防回到中途,忽見樹林裡一聲梆子響,左有洪春魁,右有汪有為,兩路殺出。
在胡林翼往荊州時,本一股銳氣,志在截殺洪兵。
及回時,隻道洪軍已退,不甚留意,彼洪、汪西人截殺一陣,折了些人馬。
胡林翼不敢戀戰,恐漢陽有失,先奪路奔回漢陽。
洪、汪二将即自回武昌去。
自此胡林翼也知洪軍能兵,隻得修繕城垣,訓練士卒,再圖大舉。
暫把進攻武昌之事,按下不表。
且說潭紹洸敗回武昌,計點軍士,折了三千餘人,心甚不安。
急的具一表飛報金陵。
是時天王,聽得漢陽失守,深恐武昌亦危,遂大集群臣會議。
各人皆主增兵,固守武昌,兼複漢陽。
獨李秀成奮然道:“漢陽得失,無關大局,何用增兵?臣以為欲定天下,隻注意北伐;欲固長江根本,不如注意江西。
以江西一省,西界兩湖,東界閩浙,可以為各省聲勢也。
”天王深然其計:便令福王洪仁達,領兵二萬,入江西助陳玉成。
時陳玉成已克南昌省城,聲勢大震。
福王瀕行時,李秀成密囑道:“若由江西以一軍出嶽州,可以牽制胡林翼,而又可為石達開入川聲援也。
”福王謹記其言。
隻當日群臣會議,獨錢江未到,李秀成退朝之後,獨造訪之,隻見劉統監已在。
李秀成先回道:“軍師今天安往?”劉統監道:“某昨夜蒙軍師召至府内,告某以歸隐,某大驚,為之挽留,力勸以國家為念。
軍師道:‘方今大局之成敗,系于北伐之勝負;然北伐軍權,操于楊黨,非吾所能号令之。
此後大權,當在秀成,吾當退而讓之,以成其名也。
,軍師言至此,某複苦勸。
軍師又謂某道:‘秀成臨亂有智,深識大體,和于上下,勝吾十倍。
他必能繼江之志,不勞多囑。
至于成敗則天也。
早晚如見秀成,為江緻謝,努力國家,勿學江之有始無終也。
,某此時見軍師之意已決,某遂問以何往?軍師道:‘江自起兵以來,相得者,莫如翼王;将與相會于峨嵋山上矣。
’說罷大哭,此時某亦哭不成聲。
軍師又徐徐歎道:“江昔日讀書,深恨範增之無終始;不圖今自為之矣。
’”劉統監說罷,李秀成揮淚不止。
劉統監道:“某昨夜三更回府,今方才來,探軍師消息,适與将軍相遇。
”少頃隻見一老翁出道:“昨夜五更,軍師将府内曆年所存的金銀器件,分賜我們;隻身出門而去。
我們又不敢動問,隻有一函,着老漢若見李忠王,好轉緻于他。
”說罷遂将原函呈上。
李秀成接了,忙拆開一看,書道: 北伐之軍,雖勝亦敗;金陵之業,雖安亦危。
末又有隐語數句道: 黃河水決木雞啼,山林鼠竄各東西。
孤兒寡婦各提攜,十二英雄撒手歸。
李秀成看罷,不懈其意,不覺放聲大哭。
劉統監道:“此非将軍哭時也!軍師一去,将軍責任愈重耳!且進朝商議大事。
”李秀成方才收淚。
有分教:見機而作,頓教豪傑遁山林,大舉興征,又見英雄平蘇省。
要知後事如何?且聽下回分解。
時譚紹洸以清軍未退,已令晏仲武專守南門,自卻引兵四面巡視。
忽報?西門緊急,正飛奔前來,原來蒙古人多隆阿向隸僧格林沁部下,奉令往援湖北,隸舒興阿軍中,即荊州所撥旗兵統領。
見攻西門不下,心甚憤怒,便調炮隊向城垣猛擊。
天國部将汪得勝,己漸漸守西門不住。
那多隆阿冒槍林直進,譚紹洸到時,已是城垣将陷。
多隆阿見譚紹洸軍已到,恐洪軍守力複完,更奮勇薄城垣而進,軍士亦随進。
加以炮勢猛烈,西門遂陷。
槍聲響處,汪得勝左臂上早中一彈,幾乎墜馬,軍士一齊退後。
多隆阿乘勝進了城垣,吳文镕揮軍繼進。
譚紹洸望後而遲。
時城中知西門已陷,皆無鬥志。
漢軍呼天喚地,故南門亦相繼而陷。
譚紹洸知漢陽不能再保,急與晏仲武、汪得勝會合,焚了倉庫,殺出北門,直望武昌奔來。
幸得武定彩早預備船隻疊作浮橋,從水師船上以炮擊清兵,保護敗軍,陸續回武昌而去。
吳文镕與胡林翼,便率兵大進,進了漢陽城。
一面撲救倉庫餘火。
時城中人因臣服洪氏已久,素知清官好殺,因此人人驚懼,逃往武昌者衆。
胡林翼大慮,隻得出榜安民:居民一概兔罪。
然自居民逃竄之後,約束不必過嚴;怎奈那些居民,年年沐洪氏和平政體,一旦又遭如此專制,自多怨言。
竟有些人民,思念洪家的,相聚數百人,在東門外放起火來,欲乘火往武昌,請譚紹洸為外應。
偏是外應未來,内事先發,被胡林翼以兵力鎮定。
自是人心雖有怨言,究不敢亂動,吳文镕亦不追究。
隻與胡林翼計議進攻武昌。
忽流星馬飛報禍事,說稱天國大将洪春魁、汪有為引兵暗襲荊州。
現荊州兵微将寡,恐不能抵禦。
胡林翼大驚道:“漢陽新下,人心尚惶。
荊州猝有此巨變,何以禦之?”李續賓道:“某願以偏師截洪軍之後,可以保荊州也。
”胡林翼道:“吾欲攻武昌,正須用子為前軍,未可離去。
此處更有何人,可以代之?”說猶未了,曾國葆應聲願往。
林翼便令曾國葆,以本軍馳救荊州,胡林翼自為後繼。
待回時,然後議攻武昌。
不想風馳電捲,胡、曾二人到了荊州。
洪春魁、汪有為兩軍,已自回去。
林翼不能求得一戰,空走一場,隻得留曾國葆一軍,暫守荊州,以防洪軍再至,自己卻引兵回漢陽。
不提防回到中途,忽見樹林裡一聲梆子響,左有洪春魁,右有汪有為,兩路殺出。
在胡林翼往荊州時,本一股銳氣,志在截殺洪兵。
及回時,隻道洪軍已退,不甚留意,彼洪、汪西人截殺一陣,折了些人馬。
胡林翼不敢戀戰,恐漢陽有失,先奪路奔回漢陽。
洪、汪二将即自回武昌去。
自此胡林翼也知洪軍能兵,隻得修繕城垣,訓練士卒,再圖大舉。
暫把進攻武昌之事,按下不表。
且說潭紹洸敗回武昌,計點軍士,折了三千餘人,心甚不安。
急的具一表飛報金陵。
是時天王,聽得漢陽失守,深恐武昌亦危,遂大集群臣會議。
各人皆主增兵,固守武昌,兼複漢陽。
獨李秀成奮然道:“漢陽得失,無關大局,何用增兵?臣以為欲定天下,隻注意北伐;欲固長江根本,不如注意江西。
以江西一省,西界兩湖,東界閩浙,可以為各省聲勢也。
”天王深然其計:便令福王洪仁達,領兵二萬,入江西助陳玉成。
時陳玉成已克南昌省城,聲勢大震。
福王瀕行時,李秀成密囑道:“若由江西以一軍出嶽州,可以牽制胡林翼,而又可為石達開入川聲援也。
”福王謹記其言。
隻當日群臣會議,獨錢江未到,李秀成退朝之後,獨造訪之,隻見劉統監已在。
李秀成先回道:“軍師今天安往?”劉統監道:“某昨夜蒙軍師召至府内,告某以歸隐,某大驚,為之挽留,力勸以國家為念。
軍師道:‘方今大局之成敗,系于北伐之勝負;然北伐軍權,操于楊黨,非吾所能号令之。
此後大權,當在秀成,吾當退而讓之,以成其名也。
,軍師言至此,某複苦勸。
軍師又謂某道:‘秀成臨亂有智,深識大體,和于上下,勝吾十倍。
他必能繼江之志,不勞多囑。
至于成敗則天也。
早晚如見秀成,為江緻謝,努力國家,勿學江之有始無終也。
,某此時見軍師之意已決,某遂問以何往?軍師道:‘江自起兵以來,相得者,莫如翼王;将與相會于峨嵋山上矣。
’說罷大哭,此時某亦哭不成聲。
軍師又徐徐歎道:“江昔日讀書,深恨範增之無終始;不圖今自為之矣。
’”劉統監說罷,李秀成揮淚不止。
劉統監道:“某昨夜三更回府,今方才來,探軍師消息,适與将軍相遇。
”少頃隻見一老翁出道:“昨夜五更,軍師将府内曆年所存的金銀器件,分賜我們;隻身出門而去。
我們又不敢動問,隻有一函,着老漢若見李忠王,好轉緻于他。
”說罷遂将原函呈上。
李秀成接了,忙拆開一看,書道: 北伐之軍,雖勝亦敗;金陵之業,雖安亦危。
末又有隐語數句道: 黃河水決木雞啼,山林鼠竄各東西。
孤兒寡婦各提攜,十二英雄撒手歸。
李秀成看罷,不懈其意,不覺放聲大哭。
劉統監道:“此非将軍哭時也!軍師一去,将軍責任愈重耳!且進朝商議大事。
”李秀成方才收淚。
有分教:見機而作,頓教豪傑遁山林,大舉興征,又見英雄平蘇省。
要知後事如何?且聽下回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