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一回韋昌輝刎頸答錢江李鴻章單騎谒曾帥

關燈
事。

    自思一己死生,關系國家大計。

    北伐各軍,都為楊秀清一案,互相觀望。

    又念東王可殺,彼全家何罪?翼王之言,實在不錯。

    看來非一死,不足以服人心,想罷就案上揮了一函,着人送與錢江。

    然後自盡。

    錢江拆書一看,書道: 弟自追随左右,得聆玉訓,每囑以謹慎,毋釀大變。

    言猶在耳,弟豈忘心?隻以賦性愚昧,不學元術;輕舉妄動,悔無及耳。

    天王恩愛,不忍以斧钺加諸勳臣。

    然弟知罪矣!今北伐之師,徘徊不進;一若以東王受冤,必當洩發者:先生視弟,豈畏湯火而懼刀劍者哉?誠以東王之事未明,而徒加弟以殺戮之咎,弟不任受也。

    今不獲已,當謀自處,而有以報于先生。

    而今而後,可以見志;惟功惟罪,後人必有知者。

    願先生努力,以國家為念! 錢江看罷,拍案驚道:“北王果死矣!”正嗟訝間,适狀元劉統監至。

    錢江以北王之書示之。

    劉統監道:“北王虎将也,當留為國用。

    盍往止之!”錢江道:”你先去止住他,我随後就到。

    ”劉統監忙即馳往北王府,滿望救北王一命。

    誰想韋昌輝發書後,早已伏劍而死。

    時年僅三十六歲。

    可憐天國一員大将,以其弟韋昌祚,誤殺東王全家,遂不得其死,惜哉!後人有詩贊道: 金陵日落衆星孤,太息西林惹酒徒。

    誰是狼枭應剿賊?人非牛馬不為奴! 殺妻志已殊吳起,輔主心雄埽逆胡。

    風塵自古多奇傑,樊哙當年一狗屠。

     後人多以東王被殺後,天王诏韋昌輝以償東王之冤,殊屬附會。

    天國探花及第王興國,有詩單吊韋北王自刎詩道: 英雄末路古來悲,慷慨南京盡節時。

    五載煙塵餘馬革,滿城風雨哭龍旗。

     彌留尺劍贻妃子,珍重瑤函答帝師。

    大義豈真輕一死?英魂猶自繞丹墀。

     劉狀元趕到,韋昌輝已死,伏屍而哭。

    錢江亦至,放聲大哭道:“君不死,而國家不安;君已死,而國家亦危。

    嗚呼痛哉!”劉狀元謂錢江道:“軍師不宜多哭!且起來商議大事。

    ”錢江遂拭淚,一面令劉狀元将北王死事,奏知天王;一面令北王府家人打點喪事,并叫韋元成穿孝舉哀。

    劉狀元臨行時,錢江矚道:“天王念北王前者殺妻相救,及數年汗馬功勞,必優加以飾修令典。

    然如此,則贻東王黨口實矣。

    當為天王言之。

    ”劉狀元唯唯而去。

     卻說天王聽得北王自刎,甚為傷感,就欲撥給庫款五千,與北王治喪。

     及劉狀元至,告以錢江之言,便不再撥款。

    劉狀元又請以北王死事,布告各路天将,以了結東王之案,天王從之。

    自此楊黨才無異言。

    當下天王親造北王府祭奠:就命韋元成承襲北王;俟其長時,命官授任。

    過了數天,徐議大舉北伐。

    李秀成道:“江蘇肘腋之地,宜早為平定。

    且上海為西人居留地,吾當乘機克上海,以便與西員立約,免留後患。

    若我大舉而全勝,清人将借力外人圖我,我豈能當各國之兵?且我不忍為者,而彼為之,我如彼何?自當先發制人。

    願大王思之。

    ”天王深以為然。

    遂令天将古隆賢,領大軍二萬,由鎮江而下;再令黃文金撫定安徽餘郡;複令賴文隆領軍二萬,與陳玉成軍會合攻江西,兼應湖北。

    李秀成拟自統主陵精銳,大舉北上,會同林鳳翔、羅大綱、李開芳、吉文元以攻北京。

     自此消息一出,滿清舉國大震。

    這時就拉出一位,為清廷效忠盡力的大臣,姓李名鴻章,号少荃,本貫安徽省合肥縣人氏,由兩榜翰林檢讨出身。

    他弟兄四人:長名翰章,号小荃,是由徐姓歸宗的;鴻章居次;此外尚有兩弟,一名鶴章,号幼荃;一名煥章,号季荃。

    兄弟幾人,皆有才幹。

    鴻章自幼讀書,更自不凡,穎悟非常。

    塾師大奇之,以為非常人。

    又有善相者,便到他家裡相諸人。

    謂鴻章道:“君家兄弟皆貴相。

    而君鬥頭方面,福澤尤遠出諸昆仲之上。

    ”後登道光進士,入翰林,寄居賢良寺。

    曾國藩方任侍郎,鴻章師事之。

    國藩每謂人曰:“鴻章相輔器也。

    ”旋外放福建延邵道,年已三十矣。

    時正告假在籍,與同鄉劉銘傳、程學啟為密友。

    嘗謂兩人道:“公等出仕,可至督、撫、提、鎮。

    ”二人還叩之?鴻章但笑而不言,及贊皖撫呂賢基幕府,所謀多不能用;聽得曾國藩以湘團出境,圍攻九江,回憶在京當翰林差使時,曾投拜曾國藩門下,屢蒙贊賞。

    不如到他營裡圖個差使,從軍營裡較易升官。

    主意已定,就與衆兄弟商酌。

    皆雲曾軍屢敗,恐難圖功,不如勿往。

    鴻章道:“此吾如毛遂所謂錐處囊中,将脫穎時矣。

    ”遂決意前往九江。

    适前之相士至,鴻章告以将在從軍。

    相士道:“公若往,得其時矣。

    然公能立蓋世功名,不能作驚人事業也。

    但庸人後福。

    激流勇退,不可不慎,子其勉之。

    ”鴻章叩謝相士,遂打點行李,帶了仆從,騎上牲口,别過兄弟,離了合肥,直望九江而來。

    一路上曉行夜宿,不多幾天,早到了九江。

    探得曾國藩大營駐在府城附近,便策馬前來,要與曾國藩相見。

    管教:虜運未終,轉奮風雲興俊傑;矯情相折,獨教月夜走枭雄。

     要知李鴻章與曾國藩相見若何?且聽下回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