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一回韋昌輝刎頸答錢江李鴻章單騎谒曾帥

關燈
鳳翔常對弟說,謂東王收羅羽翼,其志不小;然才短而志疏,自取其敗,今果然矣。

    東王又嘗以言試弟:謂天王将以重爵予子,子将若何?弟答道,‘弟為國家出力,非為天王效力也。

    ’東王始無言。

    想惟先生知弟心耳。

    今東王之敗,誠不足惜。

    所惜者:殺非其時,亦非其人耳。

    先生以為然否?”錢江道:“豪傑所見略同,足下勉之。

    江此後殆無志于天下事矣。

    ”李秀成大驚道:“先生何出此言?”錢江搖首歎息,徐附耳對秀成說道:“懷異志者不止東王,如福王洪仁達者,其防之。

    天王以婦人仁,斷不能大義滅親。

    福王忌我甚,忌則蓄而謀我矣。

    今後足下任大責重,若大事未定,當周旋于安、福兩王之間。

    足下高明,不勞多囑。

    ”談次适天王令人送李開芳奏折到。

    錢江看罷,不覺歎道:“哀哉韋昌輝,今後國家損一良将也。

    ”李秀成聽了,看錢江有不舍韋昌輝之意,便答道:“三軍易得,一将難求。

    倘有計策,請留此虎将,以備緩急。

    ”錢江道:“此言甚是。

    除将軍親出汴梁,撫定李開芳、吉文元,告以朝廷之意;并告以東王自稱九千歲,擅權謀篡之罪。

    然後奪韋昌輝爵位,殺韋昌祚以謝楊黨,庶乎可矣。

    然恐不及也。

    吾料昌輝非畏死者。

    彼延至今日,蓋待朝廷之正其罪;否則彼亦捐生也。

    ”秀成道:“此時何不早行之?”錢江道:“非足下,誰與撫定吉、李二人?且安、福兩王,日在天王左右,方以弟與北王同黨,此吾所以不敢妄動也。

    ”秀成道:“事已遲矣,然吾姑試之。

    ” 方欲辭出,忽報北王至。

    錢江忙令引入。

    北王見錢江有淚容,秀成亦有哀色,心知有異。

    遂向錢江見禮,随向秀成問道:“将軍回金陵,弟已知之。

    惜以負罪國家,心先慚愧,有何面目以見将軍耶?”秀成道:“尊兄何出此言!”北王聽罷,低頭不語。

    李秀成即以欲為他解脫之事告之。

    并請以國家?為重,無效匹夫所為。

    北玉歎道:“誤我者:吾弟昌祚也!東王有罪,其全家何罪?而并戮之,翼王責我有詞矣!吾其忍苟免乎?”說罷直出。

    秀成與錢江相對歎息。

    未凡秀成辭出,即發函吩咐李開芳、吉文元二人,告以東王被殺之原因,及東王罪狀;另揮一函,安慰北王。

     且說北王回府之後,自思殺東王全家之事,誠為太過。

    天王不忍加罪,然究無以自問。

    且現在李開芳、吉文元領軍在汴梁,觀望不進,雖有羅大綱監軍,亦隻防其他變耳。

    似此實誤國家大事,豈不以東王被殺之事;已若不死,無以安彼輩之心,則罪滋重矣!正愁歎間,忽府裡書記李文龍進來,北王問他有何事故?李文龍道:“适聞李開芳有奏遞到,天王以東王被殺一事,責重将軍,将軍何不為翼王故事,高舉遠引,另圖大舉乎?”北王道:“吾與翼王不同。

    吾去,則東王故黨益均變矣。

    全一身而增國家之亂,吾不為也。

    ”說罷令李文龍退出。

    轉身入内,見王北妃吉氏。

    北王故作言道:“近日令兄舉兵在鳳陽叛,妝知之乎!”吉妃道:“恐無此事,王爺何以知之?”北王道:“令兄固知有東王,而不知有天王也。

    ”吉妃大驚,不能措一語。

    北王道:“卿勿驚,令兄之意,猶卿之意耳!”吉妃道:“妾意如何?王爺胡作此語?”北王道:“知有東王,而不知有大王,猶知有兄,而不知有夫也。

    ”吉妃道:“王癡耶?無枉屈好人!”北王道:“吾若癡,早死于卿之手矣!吾舍命為國殺東王,事未行,而先洩之于其母,将置吾于何地也?”說罷而出。

    故遺能殺吾,死後請以劍殉我!而遂卿本意可也。

    ”吉妃不覺下淚,自悔從前之誤。

    以母兄之情,為周旋東王計,幾害夫命,想至此,不覺歎道:“吾死晚矣!”時有一子,年方四歲,名韋元成。

    正在身旁,吉妃給之出房後。

    遂閉上房門,先執韋昌輝遺下之劍,意欲自刎,忽回想道:“吾夫所遺之劍,而吾将而自刎,是吾夫殺吾也。

    為婦而見殺于其夫,益增羞矣!且亦死,亦求全屍,何必身首異處?”便解下羅帶,以巾覆面,複歎道:“吾無面目見吾夫于泉下也。

    ”遂自缢而亡。

    當時有詩歎道:繡閣妝餘尚畫眉,紅绫三尺也堪悲。

    芳魂渺渺悲泉下,為哭床頭四歲兒。

    吉妃缢死後,侍婢英荷,見房門緊閉,潛聽之,渺無聲息。

    連敲了房門幾次,亦無應聲,急忙撬開房門,唬得一跳,隻見吉妃直挺挺挂在一旁。

    急忙解下,已如冰似雪,用手撫時,不覺大哭起來。

    随奔告北王。

    北王聽了答道:“人生終有一死,死也罷了。

    ”徐又歎道:“大丈夫不能秉正朝綱,早定大事,徒怨及婦人,吾何愚耶?”英荷見北王如此情景,直奔人房裡。

    原來吉妃平生待英荷如女,此時英荷想起吉妃貴為王娘,尚如此結局,何況自己。

    且北王以數年夫妻,絕無哀感,眼見吉妃死得如此冷落,心内十分情激。

    又想起吉妃平生待自己之恩厚,無從報答。

    想到此,淚如雨下,憤不欲生。

    遂亦閉上房門,自缢于吉妃之旁。

     少頃,北王韋昌輝入内觀看,見房門仍閉,隻得盡力把房門推開:但見吉妃屍首已在床上,惟英荷尚挂在一旁。

    昌輝此時對景生情,不禁亦為傷感。

    便令家個打點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