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回石達開詩退曾國藩李秀成計破胡林翼
關燈
小
中
大
彼三軍齊舉,吾則守以防之;彼一路來攻,吾則戰而破之。
足下謹記斯言可也。
弟去後,必不能再到武昌,今而後,金陵大局,将在弟身上矣。
且吾一去,則清軍必來攻擊,吾有一密計遺下,可以破胡林翼,而退曾國藩者。
待清兵來攻之時,足下即依計而行,切記切記。
”說罷以密函交付譚紹洸。
并囑道:“破敵之策,全在于此。
将軍善藏之。
”譚紹洸拜受。
并答道:“受國家重任,而又得将軍重托,敢不自勉。
請将軍放心。
”李秀成道:“足下審慎有餘,而機變不足,隻此可慮耳。
願将軍自愛!”說着又以兵符印信,交付譚紹洸。
随布告各營,以應诏入金陵。
譚紹洸道:“将軍四處布告,恐敵人知将軍已去,來攻益速矣。
”李秀成附耳道:“正唯如此,而後所遺之計乃可用也。
”譚紹洸乃不言。
次日李秀成起程,譚紹洸又為之祖餞,秀成珍重一番而别。
慢表秀成入金陵。
且說譚紹洸繼守武昌,所有法度,皆依秀成舊制,傳令不許更易。
這點消息傳到胡林翼軍中,林翼大喜。
即謂諸将道:“向者以三路之兵,不能得志于漢陽者,以李秀成在也。
今秀成去矣,吾等窺漢陽,正在此時。
不可失此機會。
”部将褚玖躬道:“秀成詭計極多,但恐非真去耳。
”林翼道:“不然。
金陵空虛,即秀成不往,洪秀全當召之,吾決其必行矣。
”遂一面知照曾國藩,請攻武昌:而自以大軍攻漢陽。
兩路會合,殺奔前來。
譚紹洸聽得,忙取李秀成遺計拆閱,不勝之喜。
便令軍中嚴整旌旗。
一面令義勇軍晏仲武,副将洪春魁,領五千人馬出城埋伏洪山要道;又令陸順德、蘇招生,以水師屯守沙河。
以武昌與漢陽,大江相隔,又用破舟纜鐵索,為浮橋相通,互相接應。
自與諸将謹守漢陽,以待清兵。
安排既定,隻見胡軍先出,蜂擁而來。
少時又接得曾國藩攻武昌之耗。
譚紹洸顧左右道:“果不出秀成所料也。
” 當下胡林翼大軍已到漢陽。
以李續賓、李孟群分攻西南兩路;以曾國葆為前軍,自為各路接應。
軍到城下,隻見漢陽城上旌旗嚴整,不敢遽攻。
回禀林翼道:“漢陽守衛嚴整,李秀成尚在軍中也。
”胡林翼不信,遂微服雜在軍中,前來觀看。
果見守衛甚嚴,幾乎無懈可擊。
看罷悶悶不樂。
回至營中,沉思一會,時日已傍晚,傳令軍中安紮,待明日攻城。
軍士得令,各自安排。
忽然到了三更時分,三軍正在安寝:忽東南角上鼓聲大震,金角亂鳴,胡軍在夢裡驚起。
隻道洪軍來攻,倉促準備應敵。
久之寂然。
夜裡又不敢亂進,隻得各自安息。
才到四更,又喊聲動地,漢陽城上複呐喊助威,驚得胡軍亂竄。
久之仍無聲息。
不覺将近五更,鼓聲又起。
自漢陽城至洪山一帶,如千軍萬馬之聲,攪得胡軍一夜不曾安息。
胡林翼此時已料洪山地方,必有天國人馬埋伏。
欲分兵攻之,又恐漢陽洪軍沖出,心甚憂慮。
忽報羅澤南已得曾國藩之令,會攻武昌,時正與塔齊布駐東路。
林翼接見之下,正欲開言,不料羅澤南早說昨夜洪軍驚擾,原來羅軍亦是如此,一夜不曾安睡。
少頃又報曾國藩至,所說皆同。
曾國藩道:“沙河一帶,已有天國水軍埋伏。
自漢陽至武昌,又用鐵索纜浮橋,互相聯絡,守禦極嚴,無從下手。
”胡林翼道:“三軍在此,不能遽退,拚與一戰,不亦可乎。
”就發令先請曾國藩以本軍分為兩隊,以前隊先燒浮橋,直抵武昌;以後隊阻截沙河,使彼首尾不能相應。
林翼以本軍直圍洪山,兼接應曾軍。
李續賓、曾國葆、李孟群各統大軍,分攻漢陽。
各人得令,回去準備。
?時譚紹洸見清軍各營,隐隐移動,料不久必來攻城,亦傳令各依計行事。
當下曾、胡各軍,以部署方定,天色已晚,夜裡不便交戰,姑待明天。
隻恐仍如昨夜一般,軍士被其驚擾,便略退數裡,分兩班輪換巡邏。
無奈天國軍中,是夜鼓角之聲,較前益甚,清軍仍不能安心寝息。
又到天明,胡林翼自引一軍,會合各軍,進攻漢陽;改令曾國葆阻截洪山要道,以防伏兵。
一面打聽曾國藩消息。
原來曾軍令塔齊布引軍,冒險來燒浮橋。
誰想漢陽一支軍沖出,反截塔齊布軍後路,塔軍阻厄河濱,不能成列,中槍落水者,不計其數。
塔軍正在倉皇,忽沙河一帶,伏兵齊起。
水師船如箭而下。
船中所藏陸軍,皆渡過右岸,夾擊曾軍大營。
賴羅澤南死力支撐,怎奈前軍既敗,後軍無心戀戰,各自逃竄。
胡軍圍攻漢陽未得手。
因林翼本意欲用藥線,炸陷城垣,誰想李秀成遺計,都在城垣外預通濠道,以故不能施其計。
正在納悶,忽探馬馳報道:“曾軍水陸二路皆敗。
曾國葆圍阻洪山,未敢遽進。
又不知洪山天國人馬多少?更不知此外更有多少埋伏?現在敵軍正将沖進來也。
”胡林翼聽得,又見軍士一連兩夜受驚,皆疲倦無鬥志。
不覺歎道:“吾今番進兵,又成畫餅矣。
”管教:智勇能謀,巧授錦囊摧大敵;聲威所播,頓收金甲退雄師。
畢竟胡林翼進退如何?且聽下回分解。
足下謹記斯言可也。
弟去後,必不能再到武昌,今而後,金陵大局,将在弟身上矣。
且吾一去,則清軍必來攻擊,吾有一密計遺下,可以破胡林翼,而退曾國藩者。
待清兵來攻之時,足下即依計而行,切記切記。
”說罷以密函交付譚紹洸。
并囑道:“破敵之策,全在于此。
将軍善藏之。
”譚紹洸拜受。
并答道:“受國家重任,而又得将軍重托,敢不自勉。
請将軍放心。
”李秀成道:“足下審慎有餘,而機變不足,隻此可慮耳。
願将軍自愛!”說着又以兵符印信,交付譚紹洸。
随布告各營,以應诏入金陵。
譚紹洸道:“将軍四處布告,恐敵人知将軍已去,來攻益速矣。
”李秀成附耳道:“正唯如此,而後所遺之計乃可用也。
”譚紹洸乃不言。
次日李秀成起程,譚紹洸又為之祖餞,秀成珍重一番而别。
慢表秀成入金陵。
且說譚紹洸繼守武昌,所有法度,皆依秀成舊制,傳令不許更易。
這點消息傳到胡林翼軍中,林翼大喜。
即謂諸将道:“向者以三路之兵,不能得志于漢陽者,以李秀成在也。
今秀成去矣,吾等窺漢陽,正在此時。
不可失此機會。
”部将褚玖躬道:“秀成詭計極多,但恐非真去耳。
”林翼道:“不然。
金陵空虛,即秀成不往,洪秀全當召之,吾決其必行矣。
”遂一面知照曾國藩,請攻武昌:而自以大軍攻漢陽。
兩路會合,殺奔前來。
譚紹洸聽得,忙取李秀成遺計拆閱,不勝之喜。
便令軍中嚴整旌旗。
一面令義勇軍晏仲武,副将洪春魁,領五千人馬出城埋伏洪山要道;又令陸順德、蘇招生,以水師屯守沙河。
以武昌與漢陽,大江相隔,又用破舟纜鐵索,為浮橋相通,互相接應。
自與諸将謹守漢陽,以待清兵。
安排既定,隻見胡軍先出,蜂擁而來。
少時又接得曾國藩攻武昌之耗。
譚紹洸顧左右道:“果不出秀成所料也。
” 當下胡林翼大軍已到漢陽。
以李續賓、李孟群分攻西南兩路;以曾國葆為前軍,自為各路接應。
軍到城下,隻見漢陽城上旌旗嚴整,不敢遽攻。
回禀林翼道:“漢陽守衛嚴整,李秀成尚在軍中也。
”胡林翼不信,遂微服雜在軍中,前來觀看。
果見守衛甚嚴,幾乎無懈可擊。
看罷悶悶不樂。
回至營中,沉思一會,時日已傍晚,傳令軍中安紮,待明日攻城。
軍士得令,各自安排。
忽然到了三更時分,三軍正在安寝:忽東南角上鼓聲大震,金角亂鳴,胡軍在夢裡驚起。
隻道洪軍來攻,倉促準備應敵。
久之寂然。
夜裡又不敢亂進,隻得各自安息。
才到四更,又喊聲動地,漢陽城上複呐喊助威,驚得胡軍亂竄。
久之仍無聲息。
不覺将近五更,鼓聲又起。
自漢陽城至洪山一帶,如千軍萬馬之聲,攪得胡軍一夜不曾安息。
胡林翼此時已料洪山地方,必有天國人馬埋伏。
欲分兵攻之,又恐漢陽洪軍沖出,心甚憂慮。
忽報羅澤南已得曾國藩之令,會攻武昌,時正與塔齊布駐東路。
林翼接見之下,正欲開言,不料羅澤南早說昨夜洪軍驚擾,原來羅軍亦是如此,一夜不曾安睡。
少頃又報曾國藩至,所說皆同。
曾國藩道:“沙河一帶,已有天國水軍埋伏。
自漢陽至武昌,又用鐵索纜浮橋,互相聯絡,守禦極嚴,無從下手。
”胡林翼道:“三軍在此,不能遽退,拚與一戰,不亦可乎。
”就發令先請曾國藩以本軍分為兩隊,以前隊先燒浮橋,直抵武昌;以後隊阻截沙河,使彼首尾不能相應。
林翼以本軍直圍洪山,兼接應曾軍。
李續賓、曾國葆、李孟群各統大軍,分攻漢陽。
各人得令,回去準備。
?時譚紹洸見清軍各營,隐隐移動,料不久必來攻城,亦傳令各依計行事。
當下曾、胡各軍,以部署方定,天色已晚,夜裡不便交戰,姑待明天。
隻恐仍如昨夜一般,軍士被其驚擾,便略退數裡,分兩班輪換巡邏。
無奈天國軍中,是夜鼓角之聲,較前益甚,清軍仍不能安心寝息。
又到天明,胡林翼自引一軍,會合各軍,進攻漢陽;改令曾國葆阻截洪山要道,以防伏兵。
一面打聽曾國藩消息。
原來曾軍令塔齊布引軍,冒險來燒浮橋。
誰想漢陽一支軍沖出,反截塔齊布軍後路,塔軍阻厄河濱,不能成列,中槍落水者,不計其數。
塔軍正在倉皇,忽沙河一帶,伏兵齊起。
水師船如箭而下。
船中所藏陸軍,皆渡過右岸,夾擊曾軍大營。
賴羅澤南死力支撐,怎奈前軍既敗,後軍無心戀戰,各自逃竄。
胡軍圍攻漢陽未得手。
因林翼本意欲用藥線,炸陷城垣,誰想李秀成遺計,都在城垣外預通濠道,以故不能施其計。
正在納悶,忽探馬馳報道:“曾軍水陸二路皆敗。
曾國葆圍阻洪山,未敢遽進。
又不知洪山天國人馬多少?更不知此外更有多少埋伏?現在敵軍正将沖進來也。
”胡林翼聽得,又見軍士一連兩夜受驚,皆疲倦無鬥志。
不覺歎道:“吾今番進兵,又成畫餅矣。
”管教:智勇能謀,巧授錦囊摧大敵;聲威所播,頓收金甲退雄師。
畢竟胡林翼進退如何?且聽下回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