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回石達開詩退曾國藩李秀成計破胡林翼

關燈
敢言也。

    弟忝主軍戎,實專征伐,将軍或失志迷途,或回開覺岸,實在今日,唯将軍圖之。

     石達開看罷,顧左右道:“彼深知我也。

    然以天王為草茅下士而輕之,非也;且種族不辨,非丈夫也。

    吾知所以卻之矣。

    ”乃立同一書,令來人回複曾國藩。

    書道: 滌生大帥足下:仆與足下各從事于疆場,已成敵國。

    忽于戎馬倉皇之際,得大君子賜以教言,得無慕羊祜之風,不以仆為不肖,故以陸抗相待耶!今謹以區區之意,用陳左右:夫仆一庸材耳!漢族英雄,雲龍風虎,如仆者烏足以當大君子之過頌?然足下以一時之勝負,即為天意,則謬矣。

    漢高履險被危,方成大業;劉備艱難奔走,始定偏安。

    苟其初亦诿以為天意,誰與造後來之事業?又試問兩年之間:洪王收複天下之半;揮軍北上,淮揚底定,此則天意又何在乎?曆來開國元勳,皆舍命效力,西、南二王之死亦常矣!且足下之意,有為仆所不解者:豈茅草下士,遂不足以圖大事哉?奏楚雖雄,而天命所歸,乃在泗上屠狗之輩;蒙古一弱,而大業所就,即在皇覺寺之僧徒,此足下所知也。

    足下固曾讀中國聖賢書者:春秋夷夏之辨,當亦熟聞之。

    自昔王猛輔秦,猶未至彰明寇晉;許衡滅宋,死後猶不欲請谥立碑,蓋内疚神明,不無慚德。

    而足下喜勳名,樂戰事,猶或可為;若以虜廷七葉相傳,頌為正統,此則仆所深為詫異者,誠以不料足下競有此言也。

    辱承錦注,欲以名器相假,然則足下固愛我而猶未知我也。

    曩者軍抵三湘,直趨鄂嶽,足下高摟廣謝,巍然無恙,凡鳥過門,未敢留刺。

    今幸賜教言,且慚且感。

    仆不知:如反其道以施之,設仆等所事不成,若他日足下辱過敝廬,曾能再動今日之情愛否也?既蒙錯愛,謹以函謝。

    今當西征,席不暇煖,無從把晤。

    謹附俚詞五首,以塵清聽,足下觀之,當笑曰:孺子其自負哉! 書詞之後,又有律詩五首。

    再看下去,詩道: 曾摘芹香入泮宮,更探柱蕊趁秋風。

    少年落拓雲中鶴,塵迹飄零雪裡鴻。

    聲價敢雲超冀北.文章昔已遍江東。

    儒林異代應知我,隻合名山一卷中。

     不策天人在廟堂,生慚名位掩文章。

    清時将相無傳例,末造乾坤有主張。

    況複仕途皆幻境,幾多苦海少歡腸。

    何如著作千秋業,宇宙常留一瓣香。

     投鞭慷慨莅中原,不為仇雠不為恩。

    隻覺蒼天方聩聩,莫憑赤手拯元元。

    三年攬辔歸羸馬,萬衆梯山似病猿。

    我志未成人亦苦,東南到處有啼痕。

     若個将才同衛霍,幾人佐命等蕭曹。

    男兒欲畫麒麟閣,夙夜當娴虎豹韬。

    滿眼河山罹異劫,到頭功業屬英豪。

    遙知一代風雲會,濟濟從龍畢竟高。

     虞帝勳華多美頌,皇王家世盡鴻濛。

    賈人居貨移神鼎,亭長還鄉唱大風。

    起自布衣方見異,遇非天子不為隆。

    醴泉芝草無根脈,劉裕當年田舍翁。

     曾國藩看罷,不覺詫異道:“達開有文事,而兼有武備,其志不凡,吾甚敬之。

    以大敵當前,而雍容整暇,其殆風流儒将乎。

    ”遂傳令退軍二十裡,讓石達開過去。

    塔齊布道:“達開窮而他竄,我複讓之,朝廷其謂我何?”曾國藩道:“彼衆而我寡。

    且達開虎将也。

    其部下皆能征慣戰,實不易勝之。

    戰如不勝,贻天下笑矣。

    況彼去金陵而入西川,正洪秀全失其羽翼,因而縱之,不亦可乎?”羅澤南亦以為然。

    遂拔寨退軍而去。

    早有細作報道:“石達開軍裡左右皆喜道:‘清軍避我矣,長驅而進可也。

    ’石達開道:‘不然。

    彼自料勢不如我,故示之以禮讓;但吾軍若到荊襄,則胡林翼諸軍,必合而謀我。

    此其時,曾軍将繞吾後矣,蓋彼懼清廷之責罰也。

    我軍若三面受敵,勝負之數,固不可知。

    我不如亦示之以禮:轉由江西貫湖南,繞道入川,有何不可’。

    遂令大小三軍改道;入九江而去也。

    ”按下不表。

     且說洪天王自石達開去後,仿惶無措。

    因思石達開上表時,力言李秀成可用,便降诏李秀成,入南京辦事。

    秀成得了天王之旨,謂譚紹洸道:“弟自替守武昌、漢陽無恙者,恃智不恃力也。

    今胡林翼、曾國藩龍骧虎視,以窺武昌,此四戰之地,誠不易守。

    現在東王已死,翼王已去,天王召我,大局關系,弟不得不往。

    但天王未言及以何人替守此處,想亦量才而用耳。

    足下意中究有何人,足當此任?”譚紹洸道:“再請由南京調人到此何如?”李秀成道:“黃文金在安慶,陳玉成入江西,林鳳翔、李開芳、羅大綱各統兵北伐,眼見南京無人矣。

    若安、福兩王短于才略,而桀骜不馴。

    此無用之輩,不足以當大任也。

    ”譚紹洸道:“然則足下将委何人?”李秀成道:“胡以晃老成持重,深識大體,不幸去年身故,吾甚惜之。

    若以武昌人才,恐弟去而足下不能卸責矣。

    足下将以何策守之?”譚紹洸道:“以漢陽之衆,攻吳、胡二軍;而以武昌精銳,截擊曾國藩可乎?”李秀成道:“如此則危矣。

    ”譚紹洸道:“然則足下之意若何?”李秀成道:“弟昔日在此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