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七回李秀成二奪漢陽城林鳳翔大戰揚州府
關燈
小
中
大
話說陳樹忠領了密汁,賺殺江忠源之後,胡元炜即開城接李秀成進去。
秀成下馬,握元炜手道:“非子則此城不易進也。
”一到府衙,立即出榜安民。
重賞胡、陳二将。
胡元炜道:“某道是錢軍師到此,原來是李丞相耶?”秀成笑道:“都為一國之事,何分彼此?吾必用錢先生名者,所以堅足下之信耳。
”陳樹忠要屠江忠源之屍,秀成道:“不可。
彼各為其主,亦能戰之忠臣也。
吾甚敬之。
”即令禮葬江忠源屍首。
此時陳樹忠以有殺江忠源之功,意頗自得。
秀成不以為然。
密問元炜道:“子看陳樹忠若何?”元炜道:“望賞而後立功,其心不可用矣。
”秀成道:“子言是矣!以功賞不及而殺主帥,為将者不亦難乎。
” 一日陳樹忠遊出城外,随行隻二三親随,時已夕陽西下,四野無人。
路經一小河,兩邊有些田畝,附近有些小山,林木頗盛。
陳樹忠正沿河上小橋而進,橋下泊一小艇;艇上三人,似漁父裝柬,披蓑戴笠,意甚自如。
陳樹忠不大留意。
過橋之後,約數十步,忽聽後面槍聲亂發。
陳樹忠大驚!視親随的二三人,已倒在地上。
樹忠急大呼道:“我陳樹忠也。
誰聽讒言,敢能殺我?”一聲未絕,前路一人已擁至面前,大聲喝道:“吾就是殺陳樹忠者。
我乃江帥親軍李疇也。
”說時遲,那時快,槍聲響處,已擊倒陳樹忠下馬。
少時艇内那三人,都一躍登岸。
陳樹忠知不是頭路,急棄馬而逃。
那數人不舍,仍緊追來。
都說道:“不殺賣主賊,誓不幹休。
”樹忠心慌,急躲人樹林裡面。
随後數人趕到,陳樹忠手無寸鐵,逃避不及,胸中早中了一顆彈子,登時斃命。
那數人既殺了陳樹忠,就挖土泥,把陳樹忠屍首埋住,正沒人知道。
那日秀成正與元炜談論樹忠。
忽城外軍士報道:“适才陳樹忠引了随從人等出城,他的随從,已被殺死在城外去了。
兇手不知是誰,惟陳樹忠不知往何處去了?”秀成聽得,明知是有些原故。
因陳樹忠殺了江忠源,實在是不義,一定仇家把他殺了的,定可無疑。
這樣人借他人之手除去,亦是美事。
隻得循例出了賞格,名是追尋兇手,實則并不追問了。
且說江忠源死後,文自藩臬以下,武自參、鎮以下,為滿州殉難的,倒也有一百餘人。
自此役後,清兵大力震動。
清鄂撫胡林翼,便檄提督鮑超,與總兵鄧紹良往救廬州。
曾國藩又檄忠源舊部,廣西臬司劉長佑,湖北道江忠浚,同赴廬州救援。
各路人馬,聲勢頗大。
秀成聽得消息,忙令城中内外,俱偃旗息鼓,休得亂動。
左右不解其意,隻得自去準備。
秀成即令胡元炜與諸将守城,并囑元炜道:“廬州所必争。
然衆寡不足慮也。
鮑軍由池州而來,計當先至,江、劉三軍由湖北而下,必取道宿松而進,為期尚遲。
若破鮑軍,則劉長佑、江忠浚俱退矣。
”便引三千人馬,離城千餘裡,揀林深處埋伏。
果見鮑軍如風馳電卷,望廬州而來。
秀成在高處,看得親切:先叫軍士休要聲張,任鮑軍過去,看他如何舉動,然後截出,不得違令。
是時鮑超一路行來,與鄧總兵商議攻城之計,鄧紹良道:“江帥遺愛在人。
且洪軍初得廬州,衆心未定;急行攻城,克服誠不難也。
”鮑超深以為然。
直抵廬州,忽見四處偃旗息鼓,絕無動靜。
鮑超傳令不可遽動。
挨至夜分,仍無消息,鮑超心下愈疑。
忽到三更時分,城樓上喊聲喧天,鼓聲震地,城裡亦呐喊助威。
鮑軍在夢中驚覺,隻道洪軍殺至,趕忙準備。
不意候了許久,毫無動靜。
及交四更,複聞呐喊之聲。
鮑軍驚起,如是者數次,擾得鮑?軍終夜不眠。
次早鄧紹良力主攻城;鮑超懼秀成有計,不敢造次。
傳令先退十裡,再行計較。
正退時,前面喊聲又起,鮑軍大驚:見兩邊樹林叢雜,愈加心慌。
忽然樹林裡,天國兵紛紛殺出,現出李秀成旗号。
鮑超驚道:“吾中計矣。
”急令軍士分頭混戰。
誰想李秀成軍士養精蓄銳,進時如徘山倒海,清兵不能抵禦,反被洪軍困住。
鮑超督率軍士,奮力沖出,洪軍不能抵當,才退去一角,鮑超沖出回頭,見鄧紹良尚被困住,複大喝一聲,督兵攻回,救出鄧兵大半。
于是鮑軍在前,鄧軍在後,望東北路殺出來。
忽一支人馬攔住去路,正是李秀成。
鮑軍奮力混戰。
無奈鄧軍不得能脫,鮑軍隻得回頭與鄧軍會合,然後殺出。
一時李秀成軍大至,把清兵四面圍定。
鮑超大怒,手挺洋槍,窺定秀成軍中掌旗官轟擊,應彈而倒。
李軍大亂,鮑超又沖出去。
鄧總兵亦出。
隻鄧總兵部将戴文英、周天勝、儲玖窮,俱死于亂軍,降者大半。
洪軍大獲勝仗。
左右欲追趕鮑超,李秀成道:“彼虎将也,追之未必全勝,且窮寇莫追。
今既大捷,不如收兵,即移師防劉長佑、江忠浚可也。
”卻說劉長佑、江忠浚将至廬州,聽得鮑超、鄧紹良大敗,長佑道:“敵人有備矣。
”乃與忠浚一同退兵。
秀成聽得,即道:“不出吾所料也。
”就令元炜緊守廬州,并遺密函一封。
又囑道:“吾去之後,鮑超必來争取廬州。
蓋廬州為安慶上流咽喉之地,清兵必欲争取安慶,以截我要路湖北交通要道,則必先取廬州;然後沿桐城閘以
秀成下馬,握元炜手道:“非子則此城不易進也。
”一到府衙,立即出榜安民。
重賞胡、陳二将。
胡元炜道:“某道是錢軍師到此,原來是李丞相耶?”秀成笑道:“都為一國之事,何分彼此?吾必用錢先生名者,所以堅足下之信耳。
”陳樹忠要屠江忠源之屍,秀成道:“不可。
彼各為其主,亦能戰之忠臣也。
吾甚敬之。
”即令禮葬江忠源屍首。
此時陳樹忠以有殺江忠源之功,意頗自得。
秀成不以為然。
密問元炜道:“子看陳樹忠若何?”元炜道:“望賞而後立功,其心不可用矣。
”秀成道:“子言是矣!以功賞不及而殺主帥,為将者不亦難乎。
” 一日陳樹忠遊出城外,随行隻二三親随,時已夕陽西下,四野無人。
路經一小河,兩邊有些田畝,附近有些小山,林木頗盛。
陳樹忠正沿河上小橋而進,橋下泊一小艇;艇上三人,似漁父裝柬,披蓑戴笠,意甚自如。
陳樹忠不大留意。
過橋之後,約數十步,忽聽後面槍聲亂發。
陳樹忠大驚!視親随的二三人,已倒在地上。
樹忠急大呼道:“我陳樹忠也。
誰聽讒言,敢能殺我?”一聲未絕,前路一人已擁至面前,大聲喝道:“吾就是殺陳樹忠者。
我乃江帥親軍李疇也。
”說時遲,那時快,槍聲響處,已擊倒陳樹忠下馬。
少時艇内那三人,都一躍登岸。
陳樹忠知不是頭路,急棄馬而逃。
那數人不舍,仍緊追來。
都說道:“不殺賣主賊,誓不幹休。
”樹忠心慌,急躲人樹林裡面。
随後數人趕到,陳樹忠手無寸鐵,逃避不及,胸中早中了一顆彈子,登時斃命。
那數人既殺了陳樹忠,就挖土泥,把陳樹忠屍首埋住,正沒人知道。
那日秀成正與元炜談論樹忠。
忽城外軍士報道:“适才陳樹忠引了随從人等出城,他的随從,已被殺死在城外去了。
兇手不知是誰,惟陳樹忠不知往何處去了?”秀成聽得,明知是有些原故。
因陳樹忠殺了江忠源,實在是不義,一定仇家把他殺了的,定可無疑。
這樣人借他人之手除去,亦是美事。
隻得循例出了賞格,名是追尋兇手,實則并不追問了。
且說江忠源死後,文自藩臬以下,武自參、鎮以下,為滿州殉難的,倒也有一百餘人。
自此役後,清兵大力震動。
清鄂撫胡林翼,便檄提督鮑超,與總兵鄧紹良往救廬州。
曾國藩又檄忠源舊部,廣西臬司劉長佑,湖北道江忠浚,同赴廬州救援。
各路人馬,聲勢頗大。
秀成聽得消息,忙令城中内外,俱偃旗息鼓,休得亂動。
左右不解其意,隻得自去準備。
秀成即令胡元炜與諸将守城,并囑元炜道:“廬州所必争。
然衆寡不足慮也。
鮑軍由池州而來,計當先至,江、劉三軍由湖北而下,必取道宿松而進,為期尚遲。
若破鮑軍,則劉長佑、江忠浚俱退矣。
”便引三千人馬,離城千餘裡,揀林深處埋伏。
果見鮑軍如風馳電卷,望廬州而來。
秀成在高處,看得親切:先叫軍士休要聲張,任鮑軍過去,看他如何舉動,然後截出,不得違令。
是時鮑超一路行來,與鄧總兵商議攻城之計,鄧紹良道:“江帥遺愛在人。
且洪軍初得廬州,衆心未定;急行攻城,克服誠不難也。
”鮑超深以為然。
直抵廬州,忽見四處偃旗息鼓,絕無動靜。
鮑超傳令不可遽動。
挨至夜分,仍無消息,鮑超心下愈疑。
忽到三更時分,城樓上喊聲喧天,鼓聲震地,城裡亦呐喊助威。
鮑軍在夢中驚覺,隻道洪軍殺至,趕忙準備。
不意候了許久,毫無動靜。
及交四更,複聞呐喊之聲。
鮑軍驚起,如是者數次,擾得鮑?軍終夜不眠。
次早鄧紹良力主攻城;鮑超懼秀成有計,不敢造次。
傳令先退十裡,再行計較。
正退時,前面喊聲又起,鮑軍大驚:見兩邊樹林叢雜,愈加心慌。
忽然樹林裡,天國兵紛紛殺出,現出李秀成旗号。
鮑超驚道:“吾中計矣。
”急令軍士分頭混戰。
誰想李秀成軍士養精蓄銳,進時如徘山倒海,清兵不能抵禦,反被洪軍困住。
鮑超督率軍士,奮力沖出,洪軍不能抵當,才退去一角,鮑超沖出回頭,見鄧紹良尚被困住,複大喝一聲,督兵攻回,救出鄧兵大半。
于是鮑軍在前,鄧軍在後,望東北路殺出來。
忽一支人馬攔住去路,正是李秀成。
鮑軍奮力混戰。
無奈鄧軍不得能脫,鮑軍隻得回頭與鄧軍會合,然後殺出。
一時李秀成軍大至,把清兵四面圍定。
鮑超大怒,手挺洋槍,窺定秀成軍中掌旗官轟擊,應彈而倒。
李軍大亂,鮑超又沖出去。
鄧總兵亦出。
隻鄧總兵部将戴文英、周天勝、儲玖窮,俱死于亂軍,降者大半。
洪軍大獲勝仗。
左右欲追趕鮑超,李秀成道:“彼虎将也,追之未必全勝,且窮寇莫追。
今既大捷,不如收兵,即移師防劉長佑、江忠浚可也。
”卻說劉長佑、江忠浚将至廬州,聽得鮑超、鄧紹良大敗,長佑道:“敵人有備矣。
”乃與忠浚一同退兵。
秀成聽得,即道:“不出吾所料也。
”就令元炜緊守廬州,并遺密函一封。
又囑道:“吾去之後,鮑超必來争取廬州。
蓋廬州為安慶上流咽喉之地,清兵必欲争取安慶,以截我要路湖北交通要道,則必先取廬州;然後沿桐城閘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