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六回攻嶽州智劫胡林翼入廬郡賺斬江忠源
關燈
小
中
大
個足備謀勇之人,若舍官而去,似亦未得。
”接着元炜又道:“據足下之言,直是欲投洪軍矣,如何使得?雖然,子豪傑士也,吾必成子之志,子但放心。
”陳樹忠便問計将安出?胡元炜歎道:“吾之留住于此,亦有所謀耳。
豈為屈膝于他人之下哉?夫抱亡國之恨,而甘為滿人牛馬,非丈夫也。
”說罷,便把與錢江相約,及從前釋放錢江的事,一一說知。
陳樹忠納頭拜道:“大守所言是實,誓願以死相助。
”元炜道:“豈敢相瞞。
若能回頭輔漢,其功不淺。
”說到此處,才将李秀成摹錢江的文書,叫陳樹忠一看。
陳樹忠看了,以手加額道:“吾今日才脫出迷途耳。
此事準可行也。
”遂敵血為誓,共圖忠源。
胡元炜立即發付來信。
李秀成得了回書,不勝之喜。
一面令秦日綱,督率諸将,鎮守武昌;再令譚紹洸鎮守漢陽,都不令出戰。
自日即親自馳赴安慶,傳令起兵,進攻廬州;即将消息通報知府胡元炜。
元炜即與陳樹忠計議停妥,即飛報江忠源,說稱廬州緊急,要親來救護,江忠源聞報之後,即與諸将計議。
鮑超道:“廬州忽然告急,其情可疑,元帥不宜遽動。
别遣将先到廬州,察看情形,然後報告元帥定奪,較為妥當。
”江忠源道:“廬州官守受朝廷厚恩,豈有他虞?況洪軍遍地,征東伐西,行蹤飄忽,故廬州有此警信,亦未可定,似此不用思疑。
且廬州居安慶上流,固敵人所必争。
若有差失,關系甚重。
某當親走,足下可随後進發。
待廬州既定,即乘勢以下安慶,亦是一策。
”鮑超不複多言,江忠源便決志起程。
令族弟江忠義統兵三千先行,自領本軍直望廬州而來。
早得諜報,知洪軍駐紮南城外之二十餘裡。
江忠源道:“果然敵軍至矣,幸我早來一步,不然則廬州危矣。
”遂先報知廬州官兵,說救兵将至,然後鮑超趕來援應。
時胡元炜及陳樹忠,知得江忠源已到,着人遠迎,報稱城内人心惶恐,速請進城,以資鎮壓。
時李秀成正作攻城之勢,江忠源聞報,乃火速進城。
總兵傅本仁道:“古未有救兵井同進城者,不特軍勢反孤,且恐事情多變。
待某先進城裡,元帥自為後繼如何?”江忠源乃道:“此言雖是,但城當危急之際,若不親冒矢石,恐軍心堕矣。
此不可不戒也。
”傅本仁不敢再語,江忠源遂督兵入城。
胡元炜先令陳樹忠領大隊,把守城門外,元炜亦故作守城之勢。
忠源進城後,胡元炜即迎到府衙坐定,先報告守禦情形。
江忠源即領兵親自到城巡閱。
卻因連日疲勞,不覺在城樓内伏幾假寐。
适胡元偉巡至。
見江忠源睡着,即假作掩袖而泣,左右問何故?元炜搖首歎道:“此何時耶!三軍方誓死,非為将者晝寝時也。
”左右聽得,皆為憤恨。
胡元炜自回衙之後,随有哨弁多名到來求見。
告稱吾輩親冒矢石,偏是江中丞如此安逸,吾等心實不甘,元炜問各弁屬于何軍?原來俱是陳樹忠部下者。
元炜會意,随慫恿各弁哨,說稱:“江帥如斯殘暴,如斯好殺。
”軍心更憤,皆欲刺刀于江忠源之首。
爾時江忠源仍不自知。
睡醒時,隻見守城兵士,交頭接耳,忠源大憤,責以違律。
立拿兵士十餘名,各鞭數十。
軍心愈憤。
陳樹忠探得軍心大變,即與元炜商議。
元炜一面遣密人回複李秀成;即授計陳樹忠如此如此。
陳材忠聽罷,即回營對軍士說道:“江忠源今将要我們出戰,許勝不許敗,敗者即斬。
試想洪軍數十萬,如何能敵?吾等不知死所矣。
”軍士聽得,登時嚷亂起來。
胡元炜即奔至城樓,面谒江忠源:怨恨陳樹忠,恐累及元帥。
請到府衙,然後議酌。
江忠源聽得,深恐有他故,即與總兵傅本仁、布政司劉豫珍,同登城樓。
誰想陳材忠已引本營兵來到。
隻見軍士紛叫道:“不殺江忠源,不足以眼人心。
且城破之日,性命難保,不如投洪軍去也。
”說罷,軍士紛擁上追來。
江忠源大駭,陳樹忠已自追到。
忠源大罵道:“吾何負于汝,卻背我而從敵耶?”陳樹忠亦罵道:“汝身為主帥,賞罰不明,徒好鞭撻士卒。
如某大小數十戰,未常得一獎叙,今汝死期至矣,休複多言。
”一時槍聲齊響,江忠源已着槍,欲即乃齧仆之耳及肩,仆痛甚,委忠源于地,又中數彈。
忠源不能行動,乃奮投于古塘之橋而死。
樹忠即割江忠源首級,呼道:“有不降者,皆以此為例。
”于是軍士無敢異言。
計同時為洪軍所戮者:藩司劉豫珍、李本仁,總兵傅本仁,池州知府陳源衮,同知鄒漢勳,副将松安,參将戴文攔,馬良芬,皆忠源部将也。
江忠義扮作軍士,奮力搶回忠源屍首而逃。
元炜盡降其衆。
即令開城,迎李秀成進去。
管教:百戰将軍,死命難扶清社稷;五城重地,從頭再睹漢宮儀。
要知後事如何?且聽下回分解。
”接着元炜又道:“據足下之言,直是欲投洪軍矣,如何使得?雖然,子豪傑士也,吾必成子之志,子但放心。
”陳樹忠便問計将安出?胡元炜歎道:“吾之留住于此,亦有所謀耳。
豈為屈膝于他人之下哉?夫抱亡國之恨,而甘為滿人牛馬,非丈夫也。
”說罷,便把與錢江相約,及從前釋放錢江的事,一一說知。
陳樹忠納頭拜道:“大守所言是實,誓願以死相助。
”元炜道:“豈敢相瞞。
若能回頭輔漢,其功不淺。
”說到此處,才将李秀成摹錢江的文書,叫陳樹忠一看。
陳樹忠看了,以手加額道:“吾今日才脫出迷途耳。
此事準可行也。
”遂敵血為誓,共圖忠源。
胡元炜立即發付來信。
李秀成得了回書,不勝之喜。
一面令秦日綱,督率諸将,鎮守武昌;再令譚紹洸鎮守漢陽,都不令出戰。
自日即親自馳赴安慶,傳令起兵,進攻廬州;即将消息通報知府胡元炜。
元炜即與陳樹忠計議停妥,即飛報江忠源,說稱廬州緊急,要親來救護,江忠源聞報之後,即與諸将計議。
鮑超道:“廬州忽然告急,其情可疑,元帥不宜遽動。
别遣将先到廬州,察看情形,然後報告元帥定奪,較為妥當。
”江忠源道:“廬州官守受朝廷厚恩,豈有他虞?況洪軍遍地,征東伐西,行蹤飄忽,故廬州有此警信,亦未可定,似此不用思疑。
且廬州居安慶上流,固敵人所必争。
若有差失,關系甚重。
某當親走,足下可随後進發。
待廬州既定,即乘勢以下安慶,亦是一策。
”鮑超不複多言,江忠源便決志起程。
令族弟江忠義統兵三千先行,自領本軍直望廬州而來。
早得諜報,知洪軍駐紮南城外之二十餘裡。
江忠源道:“果然敵軍至矣,幸我早來一步,不然則廬州危矣。
”遂先報知廬州官兵,說救兵将至,然後鮑超趕來援應。
時胡元炜及陳樹忠,知得江忠源已到,着人遠迎,報稱城内人心惶恐,速請進城,以資鎮壓。
時李秀成正作攻城之勢,江忠源聞報,乃火速進城。
總兵傅本仁道:“古未有救兵井同進城者,不特軍勢反孤,且恐事情多變。
待某先進城裡,元帥自為後繼如何?”江忠源乃道:“此言雖是,但城當危急之際,若不親冒矢石,恐軍心堕矣。
此不可不戒也。
”傅本仁不敢再語,江忠源遂督兵入城。
胡元炜先令陳樹忠領大隊,把守城門外,元炜亦故作守城之勢。
忠源進城後,胡元炜即迎到府衙坐定,先報告守禦情形。
江忠源即領兵親自到城巡閱。
卻因連日疲勞,不覺在城樓内伏幾假寐。
适胡元偉巡至。
見江忠源睡着,即假作掩袖而泣,左右問何故?元炜搖首歎道:“此何時耶!三軍方誓死,非為将者晝寝時也。
”左右聽得,皆為憤恨。
胡元炜自回衙之後,随有哨弁多名到來求見。
告稱吾輩親冒矢石,偏是江中丞如此安逸,吾等心實不甘,元炜問各弁屬于何軍?原來俱是陳樹忠部下者。
元炜會意,随慫恿各弁哨,說稱:“江帥如斯殘暴,如斯好殺。
”軍心更憤,皆欲刺刀于江忠源之首。
爾時江忠源仍不自知。
睡醒時,隻見守城兵士,交頭接耳,忠源大憤,責以違律。
立拿兵士十餘名,各鞭數十。
軍心愈憤。
陳樹忠探得軍心大變,即與元炜商議。
元炜一面遣密人回複李秀成;即授計陳樹忠如此如此。
陳材忠聽罷,即回營對軍士說道:“江忠源今将要我們出戰,許勝不許敗,敗者即斬。
試想洪軍數十萬,如何能敵?吾等不知死所矣。
”軍士聽得,登時嚷亂起來。
胡元炜即奔至城樓,面谒江忠源:怨恨陳樹忠,恐累及元帥。
請到府衙,然後議酌。
江忠源聽得,深恐有他故,即與總兵傅本仁、布政司劉豫珍,同登城樓。
誰想陳材忠已引本營兵來到。
隻見軍士紛叫道:“不殺江忠源,不足以眼人心。
且城破之日,性命難保,不如投洪軍去也。
”說罷,軍士紛擁上追來。
江忠源大駭,陳樹忠已自追到。
忠源大罵道:“吾何負于汝,卻背我而從敵耶?”陳樹忠亦罵道:“汝身為主帥,賞罰不明,徒好鞭撻士卒。
如某大小數十戰,未常得一獎叙,今汝死期至矣,休複多言。
”一時槍聲齊響,江忠源已着槍,欲即乃齧仆之耳及肩,仆痛甚,委忠源于地,又中數彈。
忠源不能行動,乃奮投于古塘之橋而死。
樹忠即割江忠源首級,呼道:“有不降者,皆以此為例。
”于是軍士無敢異言。
計同時為洪軍所戮者:藩司劉豫珍、李本仁,總兵傅本仁,池州知府陳源衮,同知鄒漢勳,副将松安,參将戴文攔,馬良芬,皆忠源部将也。
江忠義扮作軍士,奮力搶回忠源屍首而逃。
元炜盡降其衆。
即令開城,迎李秀成進去。
管教:百戰将軍,死命難扶清社稷;五城重地,從頭再睹漢宮儀。
要知後事如何?且聽下回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