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六回攻嶽州智劫胡林翼入廬郡賺斬江忠源
關燈
小
中
大
錢江興王策,有内固江南根本一語,即同此意,使錢江處李秀成地面,亦必間道求複漢陽也。
話休煩絮。
且說官文與胡林翼,自棄了漢陽,官文已退至荊州;胡林翼紮金口,退與彭玉麟水師為犄角,會同商議。
胡林翼道:“彼乘我不備,從後進攻,若培齊布、李元度能慎謹将事,扼住東防一帶,秀成未必便能得志也。
”李孟群道:“事至此矣,已屬難說。
今漢陽複失,秀成軍勢正盛,此處非可以久居之地。
不如請曾軍攻南康、九江,以牽制秀成;而吾軍再增湘勇,會合勝保、江忠源,先攻武昌。
秀成雖勇,豈有七頭六臂,以應敵各路那?”胡林翼深以為然。
一面知照曾國藩,督兵進南康、九江,并會合各路,議争武昌去。
話分兩頭。
且說孿秀成既克漢陽,部署既定,随報告楊秀清道:“今雖幸複漢陽,然武昌此後益危矣。
因清軍不先得回武昌,實無下手之地,彼将會合以謀我。
不可不慎。
”秀清聽得,自覺無主,惟心中益怒洪天王,不以武昌為意。
隻得把李秀成之議轉達天王去了。
秀成自報告東王之後,因想起與賴文鴻有十五日之約,到此已是期限,就移請譚紹洸領本軍駐紮漢陽,自己卻要回南康去。
正要起程時,忽飛報加緊,傳到洪大王号令:已派陳玉成征伐江西,卻令楊秀清回金陵,而以李秀成坐鎮武昌,兼保安慶,秀成得令,即渡江來見秀清。
秀清道:“以将軍駐此,可為得人矣。
”便将兵符印信交割。
秀成拜領之後,秀清已不得早回金陵,要窺朝中舉動。
瀕行時,秀成進道:“今日偏安之局,不可長恃;為我緻語天王,早定北伐之計可也。
”秀清道:“誠如足下之言,豎子不足謀事,某此行必有主意。
”秀成聽了,默然不答。
蓋深知秀清欲籠絡自己,言下已露出篡位之意矣。
慢表秀清回金陵去。
且說李秀成駐守武昌,另選五百機謀靈敏的軍士,為窺事隊,以探清軍動靜。
那日聽得胡林翼會争武昌之計,即對秦日綱說道:“官、胡兩人敗走,元氣未易恢複。
若能破廬州,先斬江忠源,則彼計敗矣。
”便問現任廬州清國知府是何人?日綱道:“聞是前任廣東韶州知州胡元炜,自改省調任到此。
将軍問他有何緣故?”秀成道:“若是此人,吾計成矣。
不消二十日,管取江忠源首級也。
”秦日綱道:“江忠源久經戰陣。
錢軍師以十萬之衆,僅能破之,恐未可輕敵。
”秀成道:“錢軍師若在時,今日用軍安徽,已不知取了江忠源的首級幾時矣!”秦日綱不解其意,秀成亦不明說。
次日秀成亦檢?出錢江文劄,摹其字迹,即用錢江名字,寫了一書,遣人密地送到。
胡元炜看過備細,隻道錢江确往武昌。
念起昔日交情,曾在韶州相約,今日有令,如何不行,先把來書發付去了。
随召從事徐彥議事。
元炜向徐彥問道:“大丈夫生于亂世,為未世之先僚,與為開國之元勳孰勝?”徐彥道:“自然為開國元勳勝的。
”胡元炜又問道:“大丈夫貴于名留竹帛。
若盡忠于異族,與緻身于本國,孰勝?”徐彥道:“自然是緻身于本國勝的。
”胡元炜拍案道:“子胡說耶?試問足下能作此言,何以屈留于此?”彥歎道:“某不過委身于大人耳,并無官守,非盡忠于異族也。
何獨責我那?”元炜聽罷大笑不止。
徐彥已知其意,随又說道:“某在此間,實非本志。
今洪氏已得天下之半。
吾等如居危幕,終非長策。
不如乘此時機為洪氏效一點微勞,投去明君,離了暗主,尚不失為好男兒。
某蒙大人相待以心腹,倘有用處,願以死報。
”元炜道:“吾閱人多矣,惟足下是血性中人,且為心腹交,故以言相試。
機會實不遠矣。
”說罷,對徐彥說如此如此,徐彥大喜。
元炜又道:“足下出入此間,曾見有人可以同謀者否?”徐彥道:“此事非同小可。
且明大義者,實不多見。
若因其私憤而利用之,亦無不可。
所見有守備陳村忠者,與弟莫逆,常對弟說:‘他在将軍部下,百戰未曾落選,而絕無一次保舉。
,故口出怨言。
容某探之,且看如何!”胡元炜點頭稱是,遣人密招陳材忠到來。
詭稱:“江忠源有密令到此,将攻安慶,要我們盡起廬州之衆為前部。
我想廬州将寡兵微,自保不暇,安能出征?是直驅民于死地耳。
某素知足下孰悉營伍,故特請來商議。
”陳樹忠道:“豎子豈足與共事那屍元炜又故問道:“足下果以某為不足共事。
奈弟深願受教,幸勿過責。
”陳樹忠奮然道:“某所謂不能共事者,非敢冒犯太守,實為江氏耳。
吾出入生死,身又經百戰,未蒙優保;今反使廬州軍出戰。
敗則廬州人民受苦;勝則彼安坐享其成。
天下那有此理?吾将挂冠而去,決不為鄙夫所賣也。
”元炜聽罷,心裡暗喜,故作驚道:“某知足下是
話休煩絮。
且說官文與胡林翼,自棄了漢陽,官文已退至荊州;胡林翼紮金口,退與彭玉麟水師為犄角,會同商議。
胡林翼道:“彼乘我不備,從後進攻,若培齊布、李元度能慎謹将事,扼住東防一帶,秀成未必便能得志也。
”李孟群道:“事至此矣,已屬難說。
今漢陽複失,秀成軍勢正盛,此處非可以久居之地。
不如請曾軍攻南康、九江,以牽制秀成;而吾軍再增湘勇,會合勝保、江忠源,先攻武昌。
秀成雖勇,豈有七頭六臂,以應敵各路那?”胡林翼深以為然。
一面知照曾國藩,督兵進南康、九江,并會合各路,議争武昌去。
話分兩頭。
且說孿秀成既克漢陽,部署既定,随報告楊秀清道:“今雖幸複漢陽,然武昌此後益危矣。
因清軍不先得回武昌,實無下手之地,彼将會合以謀我。
不可不慎。
”秀清聽得,自覺無主,惟心中益怒洪天王,不以武昌為意。
隻得把李秀成之議轉達天王去了。
秀成自報告東王之後,因想起與賴文鴻有十五日之約,到此已是期限,就移請譚紹洸領本軍駐紮漢陽,自己卻要回南康去。
正要起程時,忽飛報加緊,傳到洪大王号令:已派陳玉成征伐江西,卻令楊秀清回金陵,而以李秀成坐鎮武昌,兼保安慶,秀成得令,即渡江來見秀清。
秀清道:“以将軍駐此,可為得人矣。
”便将兵符印信交割。
秀成拜領之後,秀清已不得早回金陵,要窺朝中舉動。
瀕行時,秀成進道:“今日偏安之局,不可長恃;為我緻語天王,早定北伐之計可也。
”秀清道:“誠如足下之言,豎子不足謀事,某此行必有主意。
”秀成聽了,默然不答。
蓋深知秀清欲籠絡自己,言下已露出篡位之意矣。
慢表秀清回金陵去。
且說李秀成駐守武昌,另選五百機謀靈敏的軍士,為窺事隊,以探清軍動靜。
那日聽得胡林翼會争武昌之計,即對秦日綱說道:“官、胡兩人敗走,元氣未易恢複。
若能破廬州,先斬江忠源,則彼計敗矣。
”便問現任廬州清國知府是何人?日綱道:“聞是前任廣東韶州知州胡元炜,自改省調任到此。
将軍問他有何緣故?”秀成道:“若是此人,吾計成矣。
不消二十日,管取江忠源首級也。
”秦日綱道:“江忠源久經戰陣。
錢軍師以十萬之衆,僅能破之,恐未可輕敵。
”秀成道:“錢軍師若在時,今日用軍安徽,已不知取了江忠源的首級幾時矣!”秦日綱不解其意,秀成亦不明說。
次日秀成亦檢?出錢江文劄,摹其字迹,即用錢江名字,寫了一書,遣人密地送到。
胡元炜看過備細,隻道錢江确往武昌。
念起昔日交情,曾在韶州相約,今日有令,如何不行,先把來書發付去了。
随召從事徐彥議事。
元炜向徐彥問道:“大丈夫生于亂世,為未世之先僚,與為開國之元勳孰勝?”徐彥道:“自然為開國元勳勝的。
”胡元炜又問道:“大丈夫貴于名留竹帛。
若盡忠于異族,與緻身于本國,孰勝?”徐彥道:“自然是緻身于本國勝的。
”胡元炜拍案道:“子胡說耶?試問足下能作此言,何以屈留于此?”彥歎道:“某不過委身于大人耳,并無官守,非盡忠于異族也。
何獨責我那?”元炜聽罷大笑不止。
徐彥已知其意,随又說道:“某在此間,實非本志。
今洪氏已得天下之半。
吾等如居危幕,終非長策。
不如乘此時機為洪氏效一點微勞,投去明君,離了暗主,尚不失為好男兒。
某蒙大人相待以心腹,倘有用處,願以死報。
”元炜道:“吾閱人多矣,惟足下是血性中人,且為心腹交,故以言相試。
機會實不遠矣。
”說罷,對徐彥說如此如此,徐彥大喜。
元炜又道:“足下出入此間,曾見有人可以同謀者否?”徐彥道:“此事非同小可。
且明大義者,實不多見。
若因其私憤而利用之,亦無不可。
所見有守備陳村忠者,與弟莫逆,常對弟說:‘他在将軍部下,百戰未曾落選,而絕無一次保舉。
,故口出怨言。
容某探之,且看如何!”胡元炜點頭稱是,遣人密招陳材忠到來。
詭稱:“江忠源有密令到此,将攻安慶,要我們盡起廬州之衆為前部。
我想廬州将寡兵微,自保不暇,安能出征?是直驅民于死地耳。
某素知足下孰悉營伍,故特請來商議。
”陳樹忠道:“豎子豈足與共事那屍元炜又故問道:“足下果以某為不足共事。
奈弟深願受教,幸勿過責。
”陳樹忠奮然道:“某所謂不能共事者,非敢冒犯太守,實為江氏耳。
吾出入生死,身又經百戰,未蒙優保;今反使廬州軍出戰。
敗則廬州人民受苦;勝則彼安坐享其成。
天下那有此理?吾将挂冠而去,決不為鄙夫所賣也。
”元炜聽罷,心裡暗喜,故作驚道:“某知足下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