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五回李秀成平定南康城楊秀清敗走武昌府

關燈
李秀成世之虎将,豈宜置之閑散之地?昔之使李秀成下九江者,不過以九江為數省通衢,拒之可兔清兵接應,我方好專事于金陵耳。

    ”天王又道:“舍此之外,還有他策否?”錢江道:“臣固知大王不能行也。

    大王合會已走之城池,而攻未得之地,以為不可;不知行軍之道,全在攻其不備,臣知北京守禦尚空,故力持此議。

    過此以往,則非臣所敢知也。

    天王若問别計,則方才所陳,自是上策;若增兵助漢陽之守,另分兵入汴梁,派一能事者以趨山東,則為中策;撫定江蘇、閩、浙,由江西再出湖南,以牽曾國藩、胡林翼之後,以固吾根本,此為下策。

    若遲疑不決,亡無日矣。

    ”天王道:“先生上計太速,下計又緩,不如依中計而行。

    朕今有主意矣。

    ”于是各人一齊退朝。

    石達開密為錢江道:“先生使東工進沛梁者何意?”錢江道:“東王久後必懷異志,他亦守漢陽不住;不如使攻琦善,究易得手。

    若北京既定,彼雖欲反,亦無能為矣。

    彼若回金陵,實養虎為患。

    ”石達開亦以為然。

    次日,天王即令譚紹洸移兵助守武昌,以代胡以晃;又領李開芳領兵二萬,前往漢陽,以助楊秀清。

    一面令韋昌輝安撫江蘇各省;複拜林鳳翔老将為平北大都統,訓練人馬,以專候北伐。

    錢江、劉狀元兩人,整理内政。

    并馳令李秀成進兵。

    錢江聞而歎曰:“林鳳翔雖一時名将,然臨時應變,萬不及李秀成。

    北伐之責任,其重大百倍于南征,何天王用人一旦如是颠倒耶!”不禁為之歎息。

    自此錢江已漸漸灰心,頗為抑郁。

     話分兩頭。

    且說李秀成接到進兵南征之令,時正值用飯,恰吃一大驚,不覺投箸于地。

    左右見此情形,急問道:“将軍于千軍萬馬之中,未曾驚恐,今聞進兵之令,卻如此失意何也?”李秀成道:“吾料錢江軍師令吾攻九江者,不過據此數省通衢,一來隔絕清人消息;二來兔被清兵由江西繞吾後也。

    今金陵既定,隻望召回京,會同北伐,則天下不難定也。

    今忽然令本軍南下,實出吾意料之外矣。

    不知軍師何以如此失算。

    ”左右聽後,都點頭稱是。

    秀成忽又轉念道:“難道軍師自有妙算,欲自行北伐,故使某力攻南部,以牽清軍耶?”想罷,猶疑不決。

    隻得傳令大小三軍,留林啟榮守九江,自拔隊起程,将近南康下寨。

     時知府李續宜,字希庵,乃湖南鄉湘人氏,為李續賓之弟。

    同為羅澤南弟子,向隸胡林翼軍中。

    因曾立戰功,林翼奏保獨當一面。

    适因事赴端州曾國藩大營,旋以九江告警,乃馳守南康。

    聞李秀成兵到,即與提督餘萬清商議。

    餘萬清道:“秀成一旅之師,何足畏俱,吾當親自取之。

    ”李續宜道:“秀成枭雄也。

    彼人駐九江不進,今忽然至此,不動聲息,已抵城下。

    進如電,駐如山,此将才不可輕視。

    不如固守南康要道,然後赴端州報知曾營,合兵應敵,庶乎有濟。

    不然,南康一失,則東至饒州,西至武甯,非複國家所有。

    彼将下鄱陽湖,屯水師以臨省會,即南昌亦危矣。

    請軍門思之!”餘萬清笑道:“吾軍當屢敗之後,正要收功,若偏師不能抵敵,安望敵被全軍那?”遂不聽李續宜之谏,自領軍出城而去。

    李續宜道:“公既要去,某願守城。

    倘有緩急,可為後應。

    ”餘萬清道:“如此,則吾軍兵力轉單矣!君懷二心那,何故如此?”李續宜無奈,亦領兵随後出城。

     李秀成見清兵已出,即傳令退十裡下寨,左右不解其意。

    及兩陣對圓,秀成即揮書使人馳報餘萬清道:“今不用再戰,汝軍已敗,安有孤城出屯之兵法乎。

    ”餘萬清看罷大怒,以為李秀成之戲己也,即傳令進兵。

    忽流星馬?飛報禍事:說稱南康後路城池,已被敵人攻陷去了。

    原來李秀成未出軍之前,先令數十軍士,扮作土民,偵探小路;預伏一小隊于城後。

    乘清軍俱出時,乘機用藥發城垣,因此攻入南康。

    當下餘萬清聽得這點消息,已魂不附體。

    方欲退時,李秀成督兵擁至,清兵無心戀戰。

    李秀成如入無人之境,殺得屍橫遍野,血流成河。

    清兵直望南昌而逃。

    李秀成全不費力,已拔了南康城。

    那餘萬清、李續宜,既不能奔入南康,李秀成亦不能追趕。

    先出安民告示,次第收複汝甯、饒州各郡具,飛報水師,請拔水師入鄱陽湖,準備水陸并進,為攻南昌省城之計。

    忽接前途聞報,因漢陽緊急,南康之兵一去,要出繞嶽州,以截曾、胡兩軍之後。

    秀成聽得,暗忖漢陽兵力不弱,何以如此緊急。

    且下南康之兵,豈不前功盡棄?一面令部将伍員文,領兵五千人入嶽州,以壯漢陽聲勢;白領本軍,為窺取南昌之計,不在話下。

     且說楊秀清自從領了漢陽之命,奈心懷叵測,隻恐錢江為天王所用,自己不能獨行大志,故諸事多梗錢江之議。

    同僚進谏,每多不從。

    是以胡以晃在武昌時,因咯血病故。

    那日東王聽得譚紹洸領守武昌,不覺大怒。

    又以為天王隻顧金陵,不顧漢陽,将陷自己于危地也。

    憤怒問每形于色。

    因思可以對敵錢江者,隻有李秀成一人,遂欲羁縻之。

    乃力保為地官丞相,蓋欲結李秀成之心也。

    秀成亦知其意,并不向楊秀清緻謝,因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