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四回蕭王妃奪旗鎮江城洪秀全定鼎金陵郡
關燈
小
中
大
駐軍上流,須遣一能事者壓之,吾方好專事于金陵也。
”即令李世賢,以一軍阻絕向榮來路。
錢江又道:“太平府為金陵屏護,此城守兵不多,吾得之則破金陵更易矣。
”便令石達開往取太平府。
石達開道:“太平府在吾掌中。
但兵多則指日可下,兵少則稍費時日耳。
”天王使問需兵數多少?達開道:“五千不多,二千不少。
”天王聽罷,心中猜疑,錢江道:“當以五千與之。
翼王必有主意。
兩日内必有捷音報到矣。
”天王從之。
衆将以取一太平府,用兵五千,皆以為非。
達開詐作不問。
即令軍士,皆加一借旗幟,立刻起程,速趨太平府。
那時太平清知府李思齊,不意石達開驟至,一驚非小;金陵又無救兵,又聽得洪軍勢大,一時手足無措。
計點城内殘弱兵士,隻二三千人,急登城樓一望,見石軍雲屯風卷,計其應旗,足有十萬兵之數。
登時吓得膽破,面色青黃,大叫一聲,倒在城上面死。
城内清兵,一時慌亂。
石達開情知城中有變,乘勢攻之。
城内清兵不能抵敵,隻得開城投降。
達開取了太平府,一時捷音報到天王帳裡,前後不過二十四個時辰。
衆人聽了皆為失色。
少時達開部署已定,回見天王。
無王問以多取之故?達開道:“吾軍行時,已聽得清知府李思齊遞禀請開缺去位,勢吓之,敵易取也。
”天王道:“衆人皆疑賢弟,惟先生獨信之耳。
”錢江道:“太平府已定,吾有一計,可以助攻金陵也。
”便附耳向石達開,說稱如此如此。
達開會意,即回轉太平府。
立下一令:詭稱寺僧洩漏軍情,要盡把僧人驅逐;如三天之内,不逃出境外者,當治以死罪。
于是僧人紛紛逃走。
達開大喜,就以本軍一千人,亦扮作僧人逃走。
是時僧人無處可逃,隻有金陵最近,皆望金陵而來。
石軍所扮的僧人,亦望金陵而來。
清軍原重佛教,故最重僧人。
那陸建瀛又最好佛的,聽得僧人逃來,皆令開門納入。
無奈僧人來的源源不絕。
陸建瀛深恐僧人被害,即令開門,一概接進。
因此石達開所扮的軍士,已全數藏在城裡。
次日天未大明,忽報石達開全軍到了,陸建瀛急令閉門守禦。
一時警報四到:東路林彩新攻來,南路石達開攻來。
陸建瀛手足無措,急差人到向榮處求救。
城裡人心惶亂。
那石軍所扮的和尚,又在城裡呼天叫地,搖動人心。
忽然哄的響的一聲,西城崩陷數十丈。
卻是錢江預挖地道,埋藥發炸起來,守城清兵一齊逃竄,都望第二重城守奔來。
林彩新、石達開兩路,一并奮力齊攻,已攻進第二重城裡去。
那金陵城池堅固,自第一重城隔第二重城相去十餘裡。
石達開下令:奮力追趕,休叫清兵在第二重城,得完守備。
第一重城裡沿途備鋪戶,皆香花供迎洪軍。
那時署将軍都興阿,見人心已失,陸建瀛又不濟事,隻得率旗兵登城守禦。
誰知林、石兩軍,已直趨内城。
軍士打着洪軍的旗号,由西路而至,把城他圍得水洩不通。
陸建瀛在隻衙裡念佛,日望向榮救兵不至。
誰想向榮接得取救文書,恐帶兵進城,其勢愈孤,且使洪軍毫無内顧之憂,實非良策。
故先把此意複知陸建瀛。
随令兵望洪軍大營攻去。
不料幾番沖突,都被李世賢阻當,不能得進。
李世賢又因得了錢江的将令,隻圖把守險要,并不出戰。
向榮無法,乃仰天歎道:“彼智在吾先也。
”乃差人報知陸建瀛。
那時向榮營裡,凡接求救的文書,雪片相似,向榮進退兩難。
錢江仍恐李世賢有失,再撥精兵五千,前來助守。
向榮知不能濟事。
是時金陵城裡,家家驚惶,閉門不出,已有十餘日。
那日挨到夜分,隻見一般和尚數千百名,披袈裟,執度牒,在南門城裡,作驚惶逃竄之狀。
都統富明阿方用好言勸慰,不提防石達開攻城緊急之時,看看城已近陷,城内和尚,忽然拔出短槍,出其不意,殺散守城兵士,放開城門,引石軍進來。
富明阿大驚,領殘敗兵士,策馬而逃。
石達開急令道:“宜蹑後追之。
若被他再進第三重城,則更費時日矣。
”果然軍士一聲得令,奮勇來迫。
富明阿奔近第三重城時,閉門已不及了,競被石軍乘勢猛撲進去。
陸建瀛知不能挽救,急棄城而遁,衆官吏逃走一空。
洪軍遂進了金陵。
管教:劇戰三年,先定偏安之局;戡定半壁,複回正統之基。
要知後事如何?且聽下回分解。
”即令李世賢,以一軍阻絕向榮來路。
錢江又道:“太平府為金陵屏護,此城守兵不多,吾得之則破金陵更易矣。
”便令石達開往取太平府。
石達開道:“太平府在吾掌中。
但兵多則指日可下,兵少則稍費時日耳。
”天王使問需兵數多少?達開道:“五千不多,二千不少。
”天王聽罷,心中猜疑,錢江道:“當以五千與之。
翼王必有主意。
兩日内必有捷音報到矣。
”天王從之。
衆将以取一太平府,用兵五千,皆以為非。
達開詐作不問。
即令軍士,皆加一借旗幟,立刻起程,速趨太平府。
那時太平清知府李思齊,不意石達開驟至,一驚非小;金陵又無救兵,又聽得洪軍勢大,一時手足無措。
計點城内殘弱兵士,隻二三千人,急登城樓一望,見石軍雲屯風卷,計其應旗,足有十萬兵之數。
登時吓得膽破,面色青黃,大叫一聲,倒在城上面死。
城内清兵,一時慌亂。
石達開情知城中有變,乘勢攻之。
城内清兵不能抵敵,隻得開城投降。
達開取了太平府,一時捷音報到天王帳裡,前後不過二十四個時辰。
衆人聽了皆為失色。
少時達開部署已定,回見天王。
無王問以多取之故?達開道:“吾軍行時,已聽得清知府李思齊遞禀請開缺去位,勢吓之,敵易取也。
”天王道:“衆人皆疑賢弟,惟先生獨信之耳。
”錢江道:“太平府已定,吾有一計,可以助攻金陵也。
”便附耳向石達開,說稱如此如此。
達開會意,即回轉太平府。
立下一令:詭稱寺僧洩漏軍情,要盡把僧人驅逐;如三天之内,不逃出境外者,當治以死罪。
于是僧人紛紛逃走。
達開大喜,就以本軍一千人,亦扮作僧人逃走。
是時僧人無處可逃,隻有金陵最近,皆望金陵而來。
石軍所扮的僧人,亦望金陵而來。
清軍原重佛教,故最重僧人。
那陸建瀛又最好佛的,聽得僧人逃來,皆令開門納入。
無奈僧人來的源源不絕。
陸建瀛深恐僧人被害,即令開門,一概接進。
因此石達開所扮的軍士,已全數藏在城裡。
次日天未大明,忽報石達開全軍到了,陸建瀛急令閉門守禦。
一時警報四到:東路林彩新攻來,南路石達開攻來。
陸建瀛手足無措,急差人到向榮處求救。
城裡人心惶亂。
那石軍所扮的和尚,又在城裡呼天叫地,搖動人心。
忽然哄的響的一聲,西城崩陷數十丈。
卻是錢江預挖地道,埋藥發炸起來,守城清兵一齊逃竄,都望第二重城守奔來。
林彩新、石達開兩路,一并奮力齊攻,已攻進第二重城裡去。
那金陵城池堅固,自第一重城隔第二重城相去十餘裡。
石達開下令:奮力追趕,休叫清兵在第二重城,得完守備。
第一重城裡沿途備鋪戶,皆香花供迎洪軍。
那時署将軍都興阿,見人心已失,陸建瀛又不濟事,隻得率旗兵登城守禦。
誰知林、石兩軍,已直趨内城。
軍士打着洪軍的旗号,由西路而至,把城他圍得水洩不通。
陸建瀛在隻衙裡念佛,日望向榮救兵不至。
誰想向榮接得取救文書,恐帶兵進城,其勢愈孤,且使洪軍毫無内顧之憂,實非良策。
故先把此意複知陸建瀛。
随令兵望洪軍大營攻去。
不料幾番沖突,都被李世賢阻當,不能得進。
李世賢又因得了錢江的将令,隻圖把守險要,并不出戰。
向榮無法,乃仰天歎道:“彼智在吾先也。
”乃差人報知陸建瀛。
那時向榮營裡,凡接求救的文書,雪片相似,向榮進退兩難。
錢江仍恐李世賢有失,再撥精兵五千,前來助守。
向榮知不能濟事。
是時金陵城裡,家家驚惶,閉門不出,已有十餘日。
那日挨到夜分,隻見一般和尚數千百名,披袈裟,執度牒,在南門城裡,作驚惶逃竄之狀。
都統富明阿方用好言勸慰,不提防石達開攻城緊急之時,看看城已近陷,城内和尚,忽然拔出短槍,出其不意,殺散守城兵士,放開城門,引石軍進來。
富明阿大驚,領殘敗兵士,策馬而逃。
石達開急令道:“宜蹑後追之。
若被他再進第三重城,則更費時日矣。
”果然軍士一聲得令,奮勇來迫。
富明阿奔近第三重城時,閉門已不及了,競被石軍乘勢猛撲進去。
陸建瀛知不能挽救,急棄城而遁,衆官吏逃走一空。
洪軍遂進了金陵。
管教:劇戰三年,先定偏安之局;戡定半壁,複回正統之基。
要知後事如何?且聽下回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