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四回蕭王妃奪旗鎮江城洪秀全定鼎金陵郡
關燈
小
中
大
大軍将直趨江甯矣!汝二人是軍前不可少者,卻去不得。
”石達開、陳玉成二人,聽罷而退。
隻見林彩新進道:“某願往。
”李世賢亦稱願往。
錢江大喜,即令李世賢取蕪湖,林彩新取鎮江。
正在分排,忽洪宣嬌亦上前道:“妾父昔販米于鎮江,遂娶焉,故妾母鎮江産也。
自少随母歸甯,頗識路途。
且妾數月不上戰陣,今日見各兄立功,其心頗癢。
願以一軍随将軍之後,特來請令。
”錢江亦許之。
遂令林、李二将,各帶精兵五千分道起程;洪宣嬌亦領本部女兵而去。
話分兩頭。
且說林彩新領兵來到鎮江,便拟埋伏人藥,為轟城之計。
洪宣嬌道:“如此,則曠日持久矣。
清軍精銳,一歸琦善;一歸向榮。
故鎮江雖菁華之地,必無重兵把守。
妾不才,願為前部攻城。
如其不克,再行尊策未晚也。
”林彩新素知洪宣嬌幼習槍術,能在馬上轉槍為左右擊。
且有一宗絕技,踰山上嶺,矯捷異常。
部下所領女兵一千名,皆平時所訓練,指揮如意。
自嫁與蕭朝貴之後,人皆呼為蕭王妃,或呼為蕭王娘。
雖在王府中,猶常與部下練習槍術,并不稍懈,故臨陣未嘗一挫。
當下林彩新遂令洪宣嬌,進攻頭陣。
隻是時鎮江城裡,僅有參将鄧萬松,領兵二千把守。
聽得洪軍已到,不覺驚道:“我隻道洪軍直取金陵,不想分兵來取鎮江。
前者未有禀報上台,請增兵助守,實為失算也。
便令部下人馬,登城守禦。
當有王良進道:“向榮以二十萬之衆,尚不足以敵洪軍,況兵微将寡之鎮江乎?以某愚見,不如投降,方為上策。
”鄧萬松聽得大怒道:“汝亂我軍心耶?”命左右推出斬之。
王良罵道:“我死何足惜。
汝不度德量力,眼見鎮江人民性命,斷送于汝手矣。
”說罷,罵不絕口。
鄧萬松置之不理。
須臾獻頭帳上。
鄧萬松悔道:“雖然殺了王良,究于軍事何補。
隻事到如此,惟有竭力而已。
”親自從殺了王良之後,軍心甚憤,因各人皆知鎮江不能與洪軍對敵,又因鄧萬松任殺人之性,故成出怨言。
鄧萬松心慌,急飛報上台:催請救兵。
自己權為一時撐支之計。
誰想洪軍又如排山倒海攻來。
清軍本無心抵敵,隻逼于萬松之命,勉強施放槍炮,在城上,故皆擊不着洪軍的要害。
蕭王妃看得親切,又見本軍攻城,甚為得手,遂喚左右道:“你看我擊城上帶頂子指揮軍士的人!”左右還未深信。
果然槍聲響處,城上一将應聲而倒,乃都司李守義也。
清軍大呼道:“彼軍有此能将,吾安能抵敵那!”都一聲潰散。
蕭王妃就軍中奪了司令旗,從馬上躍起,早登在城垣之上,城上清兵倒吓一跳。
那時清兵心裡,一來怨恨鄧萬松;二來蕭王妃擊死李守義,已呼他作神槍手女将軍。
當下見蕭王妃登城,那有不驚。
蕭王妃即勢手刃數人。
并大呼道:“我已登城矣!三軍速進。
”洪軍隻是一聲得令,都撐附登城。
清兵不敢阻擋。
一面開城門迎林彩新進去。
城内一時慌亂,都歸咎鄧萬松,不從王良之谏。
清軍更有的呼道:“不殺鄧萬松,無以謝洪軍。
”遂一齊擁入營裡,要來尋殺鄧萬松。
那鄧萬松初見城池失守,正要逃遁,今又見軍心大亂,便易服從帳後逃出。
清軍進帳裡時,不見鄧萬松,亦從帳後追出來。
萬松見追得緊急,急躲入一處民家。
那民家是姓李的,名喚化龍。
見了萬松,方自怒從心起!不料鄧萬松先自說道:“我本城知府也。
汝能救我,我能福汝。
”李化龍道:“汝即鄧萬松那?”汝之罪惡滔天,猶未知那?身膺民長,不識時事,禍全城百姓者汝也;汝不能自保,尚能福人耶?”急拔了一柄明晃晃的利劍出來。
鄧萬松已知不是頭路,方欲退時,恰又追兵尋到,不由分說,遂把鄧萬松剁成肉泥。
即拿那個人頭來谒林彩新道:“抵拒天兵者,隻鄧萬松一人之意。
今人民已代将軍讨之矣。
”林彩新聞報大喜,一一安慰各軍民,并重賞李化龍。
恃外皆招降之。
即查點倉庫,得糧食無數。
乃出榜安民。
把蕭王妃如何攻城,如何斬将,随把捷音報知夭王。
休兵三日,然後請令會兵,由鎮江直趨金陵。
當下洪天王接得林彩新捷報,錢江道:“彼請令由鎮江會趨金陵,亦是一策。
但兵力太弱,恐無濟矣。
便令範連德、羅亞旺領兵五千人,往助林彩新去。
後又報李世賢已平定蕪湖。
原來李世賢帶兵到蕪湖,并不用交戰,城内自己
”石達開、陳玉成二人,聽罷而退。
隻見林彩新進道:“某願往。
”李世賢亦稱願往。
錢江大喜,即令李世賢取蕪湖,林彩新取鎮江。
正在分排,忽洪宣嬌亦上前道:“妾父昔販米于鎮江,遂娶焉,故妾母鎮江産也。
自少随母歸甯,頗識路途。
且妾數月不上戰陣,今日見各兄立功,其心頗癢。
願以一軍随将軍之後,特來請令。
”錢江亦許之。
遂令林、李二将,各帶精兵五千分道起程;洪宣嬌亦領本部女兵而去。
話分兩頭。
且說林彩新領兵來到鎮江,便拟埋伏人藥,為轟城之計。
洪宣嬌道:“如此,則曠日持久矣。
清軍精銳,一歸琦善;一歸向榮。
故鎮江雖菁華之地,必無重兵把守。
妾不才,願為前部攻城。
如其不克,再行尊策未晚也。
”林彩新素知洪宣嬌幼習槍術,能在馬上轉槍為左右擊。
且有一宗絕技,踰山上嶺,矯捷異常。
部下所領女兵一千名,皆平時所訓練,指揮如意。
自嫁與蕭朝貴之後,人皆呼為蕭王妃,或呼為蕭王娘。
雖在王府中,猶常與部下練習槍術,并不稍懈,故臨陣未嘗一挫。
當下林彩新遂令洪宣嬌,進攻頭陣。
隻是時鎮江城裡,僅有參将鄧萬松,領兵二千把守。
聽得洪軍已到,不覺驚道:“我隻道洪軍直取金陵,不想分兵來取鎮江。
前者未有禀報上台,請增兵助守,實為失算也。
便令部下人馬,登城守禦。
當有王良進道:“向榮以二十萬之衆,尚不足以敵洪軍,況兵微将寡之鎮江乎?以某愚見,不如投降,方為上策。
”鄧萬松聽得大怒道:“汝亂我軍心耶?”命左右推出斬之。
王良罵道:“我死何足惜。
汝不度德量力,眼見鎮江人民性命,斷送于汝手矣。
”說罷,罵不絕口。
鄧萬松置之不理。
須臾獻頭帳上。
鄧萬松悔道:“雖然殺了王良,究于軍事何補。
隻事到如此,惟有竭力而已。
”親自從殺了王良之後,軍心甚憤,因各人皆知鎮江不能與洪軍對敵,又因鄧萬松任殺人之性,故成出怨言。
鄧萬松心慌,急飛報上台:催請救兵。
自己權為一時撐支之計。
誰想洪軍又如排山倒海攻來。
清軍本無心抵敵,隻逼于萬松之命,勉強施放槍炮,在城上,故皆擊不着洪軍的要害。
蕭王妃看得親切,又見本軍攻城,甚為得手,遂喚左右道:“你看我擊城上帶頂子指揮軍士的人!”左右還未深信。
果然槍聲響處,城上一将應聲而倒,乃都司李守義也。
清軍大呼道:“彼軍有此能将,吾安能抵敵那!”都一聲潰散。
蕭王妃就軍中奪了司令旗,從馬上躍起,早登在城垣之上,城上清兵倒吓一跳。
那時清兵心裡,一來怨恨鄧萬松;二來蕭王妃擊死李守義,已呼他作神槍手女将軍。
當下見蕭王妃登城,那有不驚。
蕭王妃即勢手刃數人。
并大呼道:“我已登城矣!三軍速進。
”洪軍隻是一聲得令,都撐附登城。
清兵不敢阻擋。
一面開城門迎林彩新進去。
城内一時慌亂,都歸咎鄧萬松,不從王良之谏。
清軍更有的呼道:“不殺鄧萬松,無以謝洪軍。
”遂一齊擁入營裡,要來尋殺鄧萬松。
那鄧萬松初見城池失守,正要逃遁,今又見軍心大亂,便易服從帳後逃出。
清軍進帳裡時,不見鄧萬松,亦從帳後追出來。
萬松見追得緊急,急躲入一處民家。
那民家是姓李的,名喚化龍。
見了萬松,方自怒從心起!不料鄧萬松先自說道:“我本城知府也。
汝能救我,我能福汝。
”李化龍道:“汝即鄧萬松那?”汝之罪惡滔天,猶未知那?身膺民長,不識時事,禍全城百姓者汝也;汝不能自保,尚能福人耶?”急拔了一柄明晃晃的利劍出來。
鄧萬松已知不是頭路,方欲退時,恰又追兵尋到,不由分說,遂把鄧萬松剁成肉泥。
即拿那個人頭來谒林彩新道:“抵拒天兵者,隻鄧萬松一人之意。
今人民已代将軍讨之矣。
”林彩新聞報大喜,一一安慰各軍民,并重賞李化龍。
恃外皆招降之。
即查點倉庫,得糧食無數。
乃出榜安民。
把蕭王妃如何攻城,如何斬将,随把捷音報知夭王。
休兵三日,然後請令會兵,由鎮江直趨金陵。
當下洪天王接得林彩新捷報,錢江道:“彼請令由鎮江會趨金陵,亦是一策。
但兵力太弱,恐無濟矣。
便令範連德、羅亞旺領兵五千人,往助林彩新去。
後又報李世賢已平定蕪湖。
原來李世賢帶兵到蕪湖,并不用交戰,城内自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