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四回蕭王妃奪旗鎮江城洪秀全定鼎金陵郡

關燈
去,張國梁又趕來。

    向榮聽得前軍得勝,心中暗喜,隻是放心不下。

    即策馬前來一看,那張國梁隻是追趕,向榮看了大驚道:“石達開退的齊整,非真敗也,我中計矣。

    ”急止張國梁勿追,即傳令回軍。

    不提防左右連珠炮響,左有洪仁發,右有洪仁達,兩軍殺出。

    吓得向榮心膽俱裂,顧謂左右道:“某素知錢江狡計極多,不欲出兵,今勉強趕來,竟中他人之計矣。

    ”即令諸将混戰,分頭而退,誰想後路喊聲又起:石達開會同錢江,引大隊人馬趕來。

    向榮道:“彼衆我寡,必不敵也,遠退為是。

    ”于是且戰且走。

    逃不出十裡,又聽号炮喧天,鼓角震地,天國大将李昭壽、李世賢,兩軍卷地而來。

    向榮不敢戀戰,令張國梁在前,自己在後,與諸将奪路而逃。

    洪軍不舍,依舊分路迫趕。

     向榮再跑十裡,已見兩支軍擋住去路,現出李開芳、林鳳翔旗号。

    向軍一齊喊叫起來。

    向軍已心中無主,惟有奮力殺出重圍。

    少時洪軍前後皆到,反把向軍困在垓心。

    向軍那裡擋得洪軍數路之兵?但見煙硝如霧,彈子如雨,槍聲如雷,向榮與諸将左沖右突,不能得脫。

    向榮不覺仰夭歎道:“吾死于此矣!”當下洪軍人馬,漸漸逼近。

    猶幸向榮馭軍有方,軍心不至急變,惟望江忠源領兵救應而已。

    誰料江軍總不見到。

    是時洪軍追到,皆大呼拿得向榮者受上賞!因此洪軍人人奮勇,個個逞強,向榮正束手無策,忽東角上鼓聲大震,一彪人馬殺入,乃清藩司李本仁也。

    向榮大呼道:“此吾一線之生路,可急從此軍殺出矣。

    ”遂一馬當先,諸軍繼後,想要奮力殺出重圍。

    誰想洪軍槍彈,都望向營裡打來。

    一顆彈子正中向榮坐馬,把向榮掀倒在地。

    時洪軍如銅牆鐵壁,藩司李本仁人馬,終不能直透進裡面,倒望後而退。

    各軍又七零八落。

    向榮此時,已知救軍不能得力。

    正在危急,守備諸應元急扶起向榮。

    那馬受傷已重,不能複用,諸應元即讓與向榮騎坐。

    向榮道:“吾以屢敗之将,其死宜矣。

    老哥不可無馬,宜速走勿戀我也。

    ”諸應元大聲道:“今日為國大事,可死十應元,不可失一向公也。

    公如不允,吾将自刎矣。

    ”向榮聞言,即向諸應元緻謝,翻身上馬,奮力殺去。

    奈軍士不敢前進。

    少時石達開已自追到,向榮欲走無路,忽一支軍殺入,獨救向榮,乃張國梁也。

    向榮心稍定,軍心亦為之一振,遂複一同殺出。

    不及數百步,不料陳玉成、李世賢兩軍,又從前面殺來。

    向榮歎道:“人雖不困,馬亦乏矣,吾尚望偷生耶?”說猶未了,隻見東路洪軍忽然自亂,紛紛走避。

    鼓角響處,一彪人馬分開洪軍、直透重圍。

    向榮驚喜,已認得将軍旗号。

    但見那為首的大将,一馬飛到身前,不是别人,正是江忠源的副将鮑超也。

    向榮大喜,便令鮑超在前,張國梁斷後,自居中,一同殺出。

    鮑超馬頭到處,洪軍皆不敢當,遂出了重圍。

    向榮問鮑超道:“将軍現在那裡?”鮑超道:“被洪軍從小路殺出,大營潰敗,江帥料知中汁,故差某到此。

    現江帥已敗走廬州去了。

    ”向榮聽了,隻仰天長歎,急令三軍齊望廬州奔來。

    行數十裡,隻見洪軍已遠,?便令人馬權且紮下:人造飯,馬喂料,憩了些時,然後奔去與江軍會合,酌量共保金陵,不在話下。

     且說錢江全軍大勝,傳令軍士,以窮寇勿追,暫且紮下營寨。

    随集諸将會議。

    忽見洪天王面有憂色,不勝詫異。

    譚紹恍問道:“今吾軍方捷,自起義以來,未見有如此大勝者。

    三軍皆大喜,而大王獨憂何也?”天王猶未答言,錢江道:“大王之意,吾已知之,不過以武昌慮耳。

    ”洪天王道:“誠如先生之言。

    朕雖在此,甚憂湖北。

    ”錢江道:“大王差矣。

    中國已被滿人統一,今日我之所得,即彼明日之所攻。

    若處處為慮,則救不勝救,反自行掣肘矣。

    今日之事,有進無退,先得建都之堅固地,然後北伐,以複我北京,則豈特一湖北為我有那。

    ”天王聽罷,意稍釋。

    錢江又喚諸将道:“吾軍最要者,莫如糧械。

    此次捷于水上,得西洋大炮六百餘尊;今又得洋槍不下二萬杆,器械可不消憂慮。

    隻糧食一道,最宜有打算。

    查東南各省谷米之饒富,莫如鎮江、蕪湖,若得此兩處,則糧械皆無憂。

    不知誰人願往取之。

    ”說罷,石達開、陳玉成一齊應聲道:“某等願往。

    ”錢江道:“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