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四回蕭王妃奪旗鎮江城洪秀全定鼎金陵郡

關燈
話說西洋人因洪軍水師逼近,迫得舉白旗迎降。

    陳坤書即過船與西洋人定約:所有西洋大炮及船隻槍械,都撥入洪軍。

    訂盟之後,更不能再助清國。

    西洋人一概應允。

    錢江見水師得勝,随回營要從陸路開仗。

    洪天王随向錢江道:“吾軍自下宿松以來,所向披靡。

    今水師又經大捷,而先生無故退兵,恐三軍因此疑懼矣。

    ”錢江道:”自追随大王以來,此心有進無退,又何必多疑。

    誠以用兵固非一道。

    今日實不能明言,日後當自知之。

    ”洪大王終不能釋然,隻不敢多問。

    是時軍中多不以退兵為然。

    紛紛議論,錢江隻詐作不知。

    及退十餘裡下寨,即傳令造飯,也不發一軍令。

     當下這點消息,報到向榮那裡,便欲領兵來追。

    忽又忖道:“錢江詭計極多,恐是誘敵之舉。

    ”仍傳令謹守,再派人打聽錢江舉動。

    次日,又聞洪軍又起程退了。

    向榮狐疑,不解其故。

    忽見總兵張國梁入帳。

    向榮道:“義兒獨自到此,欲請令追洪軍耶?”張國梁道:“是也。

    吾軍屢敗,今有此機會,自不可惜過。

    宜速追之!若得一大勝,猶可以固金陵也。

    ”向榮道:“洪軍自進武昌,以至今日,未常少挫。

    且既得安慶,軍糧亦足,乘勝之餘,決無退兵之理。

    此是誘敵無疑,追之必中其計。

    ”張國梁道:“不然。

    今官文與胡林翼,兩軍會合于嶽州;琦善既駐紮汴梁,亦有窺武昌之勢。

    洪秀全或者以武昌為根本地,将退而自保耳。

    ”向榮沉吟未決。

    張國梁又道:“彼日前不退者,以兩軍相持,恐元帥蹑其後也。

    今水師一捷,必退無疑矣。

    ”正說話間,忽報江忠源派人到。

    向榮忙請進裡面,乃忠源之弟江忠淑。

    向榮猶未開言,江忠淑先道:“元帥知錢江兵退否?”向榮道:“那有不知?隻恐彼以退兵為誘敵也。

    ”說罷,并以張國梁之意告之。

    江忠淑道:“家兄亦聽得楊秀清以武昌緊急,飛報洪秀全,隻是此次退兵,其用意究不敢決。

    ”向榮道:“據足下之見若何?”江忠淑道:“彼僞退而吾追之,必中其計;彼真退而吾不追,坐失此機會矣。

    以某愚見,當分兵兩停:若元帥自迫,張将軍當駐守不動,以為後援,庶不至有大誤也。

    元帥以為何如?”向榮亦覺有理,方自議決。

    忽探子又報:洪軍又起程退矣。

    張國梁道:“他從緩退兵,防我追也,今當速進矣。

    ”向榮便發令起大軍趕來;令江忠淑回報江忠源。

    沿途打聽,以為後應。

    忠淑領令自回。

    張國梁亦回營調兵,自為前部,以追洪軍。

    且說錢江一連兩天,都緩緩而退,或行或止。

    那日忽大集衆将道:“吾之忽然退兵者,料向榮必以我武昌緊急,趕緊回去,必領兵來追,吾好于中用計,使他堕我之術。

    彼若不出,堅守舊壘,破之亦非易事。

    今彼中計矣。

    ”随喚石達開道:“兄弟以精兵二千,離此二十裡,揀樹木深處埋伏。

    向軍到時,即出截之,或戰或不戰,望後而退。

    彼必以伏兵已過,安心來追,卻好中計也。

    ”又喚陳玉成、韋昌輝道:“汝兩人各引軍五千,從懷甯而出:夜行晝伏,直趨向軍後路攻之。

    吾料向榮謹慎,必留兵一半,駐守大營也。

    ”又喚洪仁發、洪仁達、李昭壽、李世賢、李開芳、林鳳翔道:“囑咐汝六人,各領兵三千,為遊擊之師。

    待石達開殺回時,向軍自知中計,必然退兵。

    然後沿途擊之,不得有誤。

    ”各人得令而去。

    錢江自領郜雲官、羅亞旺幾員健将,自來接應石達開。

    分撥既定,等候捷音。

     且說向榮自從發令追趕洪軍,心裡猶恐中計,密令張國梁留心,沿途須偵探有無埋伏,方好追趕;又令沿途打聽大營消息。

    當下張國梁在前,向榮?在後,并手下數十員部将,領軍數萬,火速趕來。

    軍馳馬疾,如風飛電卷,約行有三十裡:隻見中央一片,山勢不高,直如平地;但兩邊林木叢雜。

    向軍急傳令,告誡前軍道:“此地正好戰場,兩邊又好伏兵,錢江必算及此地。

    須令人探視,方好前進。

    ”話猶未了,聽得林内一聲炮響,現出石達開旗号。

    向榮道:“不出吾所料也。

    ”便欲駐兵不進。

    張國梁急來前進道:“雖有伏兵,不滿三千人,不足懼也。

    ”元帥休再思疑。

    ”向榮一望,果然達開那支人馬,不過二三千人上下。

    便從張國梁之請,奮勇直前。

    石達開即着與張國梁接戰。

    不多時已敗走而去。

    張國梁趕來,石達開又複接戰,不多時又敗走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