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三回勇鮑超獨救江忠源智錢江夜賺吳觀察
關燈
小
中
大
話話蔣文慶由安慶殺了出來,意欲直奔桐城,好與江軍相應。
誰想出了集賢關,正到八龍山,那林木深處,早紛叫“蔣文慶快來納命”!原來黃文金、李世賢,因得了錢江将令,教部将打着自己旗号,虛攻潛山,卻先到這裡埋伏。
此時吓得蔣文慶幾乎墜馬,急令李乘鳌、李時中分頭禦敵。
無奈軍心慌亂,那裡還敢接戰,都呼天喚地逃竄。
黃文金、李時賢乘勢殺了一陣;又因道途僻狹,清軍都不能逃脫,蔣文慶連中數彈,死于亂軍之中;李乘鳌拔劍自刎而死;李時中隻得請降。
計清兵除了死的、降的,不曾走漏一個。
忽見林中轉出錢江。
軍士擁着李時中,先向錢江叩首。
錢江便令清兵盡行脫去号衣,交太平軍穿了;仍令李時中引李世賢先行,降軍中選面貌相似的,扮作蔣文慶。
使黃文金以本軍領降兵在後,錢江自領中隊,改道碎石嶺,沿三橋直望潛山來捉江忠源。
時已夜分,将抵潛山城下。
先使人報稱安慶失守,蔣巡撫殺出重圍,要與将軍相合,同保廬州,然後謀夏安慶,江忠源聞報,急登城樓一望,火光中認得清軍旗号;又認得前部将軍李時中,況從向榮兵敗,早料安慶難守,此時如何不信?便令開了城門,令為首的進城。
餘外三軍,在城外屯營。
時洪軍已分隊潛伏城下。
守備劉國康方開城門,李世賢眼快,槍聲響處,劉國康早中彈落馬。
李世賢揮軍乘勢殺入,清軍不能抵當。
深夜又不知供軍多少,人心大亂。
江忠源聞變,已知中計,急上馬率領本部兵,直出北門而去。
錢江進城,已知江忠源逃走,急喚黃文金囑咐道:“江忠源虎也,窮則易殺,莫教他複完勢力。
他此行必由北路投奔廬州,握桐城閘,以為複攻安慶之計。
他逃得不遠,可速行追之。
”黃文金一聲得令,直出北門追來。
繞過了北門,隻聽得守城的軍士說道:“江藩台已先行去了。
”黃文金道,“錢先生真神算也。
”即令騎兵先行火速趕來。
且說江忠源已出潛山。
檢點所存軍士,不及一萬,一路上且行且恨。
将近大明,已到青草橋。
忽聽得後面喊聲大震,金鼓亂鳴,知是追兵又到,軍士無心戀戰,自己也料敵不過,隻得死命奔逃。
回望喊聲漸近。
再走數裡,已是人困馬乏。
忽見一條長河,攔住去路:那河寬廣約有數丈,又無舟揖可渡,正是前無去路,後有追兵,好不心慌。
回望天國已是黃文金的旗号,相去不遠;欲調兵回戰,又恐不敵。
那時軍中已紛紛叫苦。
江忠源隻得鎮住軍心,大呼道:“‘置諸死地而後生’,何必多懼?”雖然如此說,三軍已個個魂魄不全,全無隊伍。
江忠源心裡隻是叫得苦。
急令軍士沿岸而走。
争奈黃文金已相離不遠,清兵又各自逃命,赴水而逃者,不計其數,江忠源止之不住。
守備顔本元大呼道:“敵兵至矣,中丞須從速渡河。
”江忠源早沒了主意。
便撥轉馬頭,退回數十步,再盡力把馬一鞭,意欲飛渡過江而去。
奈那馬到了河邊,把雙蹄高掀,不敢飛渡。
江忠源長歎一聲,急下馬來,已見天國軍中,槍聲亂鳴,彈如雨點,江軍有已渡河的,有正在凫水的,有在岸上的,都喊聲振地。
江忠源料不能敵,急的拔劍自刎。
忽然後軍步隊飛出一将,生得虎頭熊額,豹體猿腰,身長五尺有餘,年約三十來歲。
手掣長槍,從隊裡飛出,奪江忠源的利劍,擲于地下;一手把忠源挾扶,凫水如履平地,不消半刻,已渡過對河,向隊中取了一匹良馬,扶江忠源坐定,親自保護。
而江忠源如夢初覺。
回視未渡将士,大半已投降而去,餘外死在河中的,都不能勝數。
三停人馬,已折兩停有餘。
随收拾敗殘軍士,到了個小山紮下。
原來救江忠源的,不是别人,卻是鮑超,字春亭,後改春霆,四川人氏。
曾在向榮部下當步兵,後因病還湖南,落魄不偶;複應募隸楊載福麾下為哨官。
從戰嶽州、金口有功,升守備;再從戰武昌、漢陽升都司,改隸胡林翼軍中。
其後江忠源由湖北轉戰安徽,知超骁勇,請于林翼以為營官。
屢戰有功,得升遊擊,至是乃救得江忠源一命。
忠源道:“微子,江某死無葬身之地矣!恩不可不報,才不可不拔,自當奏知朝廷,破格錄用。
”鮑超稱謝而退。
江忠源即傳令造飯,然後望桐城而來。
忠源遂入奏自貶,請獎鮑超。
鮑超由此得升參将。
此是後話,按下慢表。
且說黃文金追至河邊,志在捉江忠源。
忽遠地見了
誰想出了集賢關,正到八龍山,那林木深處,早紛叫“蔣文慶快來納命”!原來黃文金、李世賢,因得了錢江将令,教部将打着自己旗号,虛攻潛山,卻先到這裡埋伏。
此時吓得蔣文慶幾乎墜馬,急令李乘鳌、李時中分頭禦敵。
無奈軍心慌亂,那裡還敢接戰,都呼天喚地逃竄。
黃文金、李時賢乘勢殺了一陣;又因道途僻狹,清軍都不能逃脫,蔣文慶連中數彈,死于亂軍之中;李乘鳌拔劍自刎而死;李時中隻得請降。
計清兵除了死的、降的,不曾走漏一個。
忽見林中轉出錢江。
軍士擁着李時中,先向錢江叩首。
錢江便令清兵盡行脫去号衣,交太平軍穿了;仍令李時中引李世賢先行,降軍中選面貌相似的,扮作蔣文慶。
使黃文金以本軍領降兵在後,錢江自領中隊,改道碎石嶺,沿三橋直望潛山來捉江忠源。
時已夜分,将抵潛山城下。
先使人報稱安慶失守,蔣巡撫殺出重圍,要與将軍相合,同保廬州,然後謀夏安慶,江忠源聞報,急登城樓一望,火光中認得清軍旗号;又認得前部将軍李時中,況從向榮兵敗,早料安慶難守,此時如何不信?便令開了城門,令為首的進城。
餘外三軍,在城外屯營。
時洪軍已分隊潛伏城下。
守備劉國康方開城門,李世賢眼快,槍聲響處,劉國康早中彈落馬。
李世賢揮軍乘勢殺入,清軍不能抵當。
深夜又不知供軍多少,人心大亂。
江忠源聞變,已知中計,急上馬率領本部兵,直出北門而去。
錢江進城,已知江忠源逃走,急喚黃文金囑咐道:“江忠源虎也,窮則易殺,莫教他複完勢力。
他此行必由北路投奔廬州,握桐城閘,以為複攻安慶之計。
他逃得不遠,可速行追之。
”黃文金一聲得令,直出北門追來。
繞過了北門,隻聽得守城的軍士說道:“江藩台已先行去了。
”黃文金道,“錢先生真神算也。
”即令騎兵先行火速趕來。
且說江忠源已出潛山。
檢點所存軍士,不及一萬,一路上且行且恨。
将近大明,已到青草橋。
忽聽得後面喊聲大震,金鼓亂鳴,知是追兵又到,軍士無心戀戰,自己也料敵不過,隻得死命奔逃。
回望喊聲漸近。
再走數裡,已是人困馬乏。
忽見一條長河,攔住去路:那河寬廣約有數丈,又無舟揖可渡,正是前無去路,後有追兵,好不心慌。
回望天國已是黃文金的旗号,相去不遠;欲調兵回戰,又恐不敵。
那時軍中已紛紛叫苦。
江忠源隻得鎮住軍心,大呼道:“‘置諸死地而後生’,何必多懼?”雖然如此說,三軍已個個魂魄不全,全無隊伍。
江忠源心裡隻是叫得苦。
急令軍士沿岸而走。
争奈黃文金已相離不遠,清兵又各自逃命,赴水而逃者,不計其數,江忠源止之不住。
守備顔本元大呼道:“敵兵至矣,中丞須從速渡河。
”江忠源早沒了主意。
便撥轉馬頭,退回數十步,再盡力把馬一鞭,意欲飛渡過江而去。
奈那馬到了河邊,把雙蹄高掀,不敢飛渡。
江忠源長歎一聲,急下馬來,已見天國軍中,槍聲亂鳴,彈如雨點,江軍有已渡河的,有正在凫水的,有在岸上的,都喊聲振地。
江忠源料不能敵,急的拔劍自刎。
忽然後軍步隊飛出一将,生得虎頭熊額,豹體猿腰,身長五尺有餘,年約三十來歲。
手掣長槍,從隊裡飛出,奪江忠源的利劍,擲于地下;一手把忠源挾扶,凫水如履平地,不消半刻,已渡過對河,向隊中取了一匹良馬,扶江忠源坐定,親自保護。
而江忠源如夢初覺。
回視未渡将士,大半已投降而去,餘外死在河中的,都不能勝數。
三停人馬,已折兩停有餘。
随收拾敗殘軍士,到了個小山紮下。
原來救江忠源的,不是别人,卻是鮑超,字春亭,後改春霆,四川人氏。
曾在向榮部下當步兵,後因病還湖南,落魄不偶;複應募隸楊載福麾下為哨官。
從戰嶽州、金口有功,升守備;再從戰武昌、漢陽升都司,改隸胡林翼軍中。
其後江忠源由湖北轉戰安徽,知超骁勇,請于林翼以為營官。
屢戰有功,得升遊擊,至是乃救得江忠源一命。
忠源道:“微子,江某死無葬身之地矣!恩不可不報,才不可不拔,自當奏知朝廷,破格錄用。
”鮑超稱謝而退。
江忠源即傳令造飯,然後望桐城而來。
忠源遂入奏自貶,請獎鮑超。
鮑超由此得升參将。
此是後話,按下慢表。
且說黃文金追至河邊,志在捉江忠源。
忽遠地見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