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二回向榮怒斥陸建瀛錢江計斬蔣文慶
關燈
小
中
大
話說湯贻汾寫下遺書,題過詩句,遂伏劍自刎而亡。
左右見他在帳裡,久不出來,急得進内一看,隻見喉際血迹模糊,手上握住一口利劍,不覺大驚。
再仔細瞧時,覺頸喉已斷,知不能救,當下飛報副将彭定基。
彭定基慌來瞧看,見他雙眼未閉,面目如生,忙把他文稿一閱,内有一道交自己的:是勸他竭力守城;若不能,則當設法保全民命。
這個意思,分明是勸他投降的了。
看罷,不覺眼中吊淚;再看第二道:是交與石達開的。
彭定基正欲看時,已見将士守門者飛報洪軍已分兩路攻城;洪天王大隊,已又将到,伏乞酌奪。
彭定基一聽,沒了主意。
隻是時城中内已絕糧,外無救兵,又見湯贻汾身死,将士都紛紛亂竄,呼天叫地的聲不絕。
彭定基料不能挽回。
急拿湯贻汾與石達開的遺書,用箭送到石達開營裡。
然後舉起白旗。
石達開知得城中已允投順,正欲督兵進城,忽部下軍士拾得那書呈上。
石達開急取來一看,書道: 書複翼王麾下:昨得來書,殷殷以民命為重,仁人之言,其利甚溥。
自惟不德,既不能為複國安民,又不能為輔君戡亂,疚心自問,愧恧萬分!隻惟君臣大義,從一而終,弟雖愚昧,不敢不勉。
若屈膝向榮怒斥陸建瀛錢江計斬蔣文慶以求全性命,吾不為也。
今宿松危在旦夕。
乘以将軍之殊威,何憂不下?特吾仕清多年,無以對漢族;守城不力,無以對吾君。
皆某一人之咎,非百姓之罪也。
城中生靈十萬,亦惟将軍憐之! 石達開看罷,搖首道,湯贻汾死矣!為之歎息者再。
看下又有詩道: 半壁東西夕照危,煙塵萬裡掩王師。
惜遺故老歸無日,隐定詩人死有時。
百戰餘風悲馬革,滿山陰雨哭龍旗。
蜀婁古是招魂劍,留繞吳門答主知。
失足自成千古恨,衣冠回首已堪悲。
許衡未算污文廟,王猛何曾誤晉基? 事去英雄心愧劍,時來豪傑口留碑。
淚灑孤臣遺一曲,蒼茫風雨送旌旗。
石達開把詩讀罷,更為惋惜。
便令三軍整隊進城,自與陳玉成并馬同行,一路上百姓都出來迎接,石達開一一安慰。
百姓見洪軍秋毫無犯,無不喜悅。
石、陳二将,将次到衙,早有縣令徐家相迎進衙裡。
點過倉庫,封妥之後,即差人到中軍報捷。
這時自縣令以下如縣丞、主簿及守備、千總,都來親身相見,單不見了彭定基。
衆人詢問才知其負節不來,石達開即往見之,問以下出之故。
彭定基道:“手绾兵符,不能守一城池,深自愧矣。
以民命關系,故迎将軍迸城,複何忍軍前屈膝,以求榮邪?”達開聽罷,難以心安。
歎道:“大匠之門無拙工,君不愧為湯公部将也。
”遂請之出。
相與點過迎順軍士,共存七千餘人,惟糧草已絕。
達開顧謂陳守禦之能?玉成道:“行軍以糧為先。
宿松城池雖小,以湯公使以三五千人,糧草充裕,堅持以待救兵,未易下矣。
蓋兵多則食繁故耳。
今宿松即下,吾軍直趨安慶,必勢如破竹,可無憂矣。
”未幾,洪軍大隊俱到,石達開即出城迎接。
對洪天王說起湯贻汾的豪氣,天王亦為贊歎。
便令厚葬其屍,優恤其妻子,并任彭定基為都檢使。
着他領降卒一半回武昌助守;再以降卒一半,歸石達開部下。
待休兵數天,然後商議進戰。
且說向榮領大兵五萬,正望宿松而來,已過徐家橋,聽得宿松已經失守,向榮急問其故?探子答道:“宿松糧食不敷,人心多變,故湯贻汾自刎,彭定基業已投降。
今洪軍大隊正住宿松也。
”向榮歎道:“吾恐衆寡不敵,故候陸建瀛兵到安慶,有了後援,始行進發。
今因陸建瀛多延兩天,使宿松失守,非湯贻汾負吾,吾實負湯贻汾矣!今敵軍銳氣正盛,恐不可輕進。
不如權紮此間,看太湖消息如何?再行計較。
”誰想話猶未了,忽一騎馬飛人軍中,飛報禍事。
稱說張國梁守太湖不住,被洪軍殺了一陣,折傷四千餘人,已退至潛山,十分危急;江忠源亦在潛山,專候欽差定奪。
向榮聽得,兩路俱敗,憤氣填胸。
大呼一聲,幾乎堕馬,幸得左右扶定。
便傳令在徐家橋紮下大營,相連又紮下數十小營。
以總兵陳勝元,臬司張字熙分為左右翼,以張敬修為前軍。
一面着人打探洪軍行止。
再令江忠源自守潛山,以固安慶西北門戶;着張國梁領本軍一萬撥來助戰。
并飛咨江督陸建瀛,領兵來赴前敵。
是時陸建瀛已抵安慶。
聞報即令巡撫蔣文慶,固守安慶,領兵五千前來。
不多時,張國梁領兵亦到。
統領清國大兵十餘萬,連營回環,一望旌旗蔽日,壁壘連雲,十分聲勢。
陸建瀛又請以張國梁為前部,與向營兩邊大營,東西相峙,專候洪軍。
早有細作飛報天國軍中來。
錢江道:“吾向知江督陸建瀛有寵妾張氏,最有權勢,建瀛深畏之;其妾弟張彥良,現在安慶充當要差。
吾若破安慶,當拘留張彥良,即可挾制陸建瀛,以金陵相讓矣。
”正在議論間,忽捷報飛到。
李秀成、林啟榮已攻下九江
左右見他在帳裡,久不出來,急得進内一看,隻見喉際血迹模糊,手上握住一口利劍,不覺大驚。
再仔細瞧時,覺頸喉已斷,知不能救,當下飛報副将彭定基。
彭定基慌來瞧看,見他雙眼未閉,面目如生,忙把他文稿一閱,内有一道交自己的:是勸他竭力守城;若不能,則當設法保全民命。
這個意思,分明是勸他投降的了。
看罷,不覺眼中吊淚;再看第二道:是交與石達開的。
彭定基正欲看時,已見将士守門者飛報洪軍已分兩路攻城;洪天王大隊,已又将到,伏乞酌奪。
彭定基一聽,沒了主意。
隻是時城中内已絕糧,外無救兵,又見湯贻汾身死,将士都紛紛亂竄,呼天叫地的聲不絕。
彭定基料不能挽回。
急拿湯贻汾與石達開的遺書,用箭送到石達開營裡。
然後舉起白旗。
石達開知得城中已允投順,正欲督兵進城,忽部下軍士拾得那書呈上。
石達開急取來一看,書道: 書複翼王麾下:昨得來書,殷殷以民命為重,仁人之言,其利甚溥。
自惟不德,既不能為複國安民,又不能為輔君戡亂,疚心自問,愧恧萬分!隻惟君臣大義,從一而終,弟雖愚昧,不敢不勉。
若屈膝向榮怒斥陸建瀛錢江計斬蔣文慶以求全性命,吾不為也。
今宿松危在旦夕。
乘以将軍之殊威,何憂不下?特吾仕清多年,無以對漢族;守城不力,無以對吾君。
皆某一人之咎,非百姓之罪也。
城中生靈十萬,亦惟将軍憐之! 石達開看罷,搖首道,湯贻汾死矣!為之歎息者再。
看下又有詩道: 半壁東西夕照危,煙塵萬裡掩王師。
惜遺故老歸無日,隐定詩人死有時。
百戰餘風悲馬革,滿山陰雨哭龍旗。
蜀婁古是招魂劍,留繞吳門答主知。
失足自成千古恨,衣冠回首已堪悲。
許衡未算污文廟,王猛何曾誤晉基? 事去英雄心愧劍,時來豪傑口留碑。
淚灑孤臣遺一曲,蒼茫風雨送旌旗。
石達開把詩讀罷,更為惋惜。
便令三軍整隊進城,自與陳玉成并馬同行,一路上百姓都出來迎接,石達開一一安慰。
百姓見洪軍秋毫無犯,無不喜悅。
石、陳二将,将次到衙,早有縣令徐家相迎進衙裡。
點過倉庫,封妥之後,即差人到中軍報捷。
這時自縣令以下如縣丞、主簿及守備、千總,都來親身相見,單不見了彭定基。
衆人詢問才知其負節不來,石達開即往見之,問以下出之故。
彭定基道:“手绾兵符,不能守一城池,深自愧矣。
以民命關系,故迎将軍迸城,複何忍軍前屈膝,以求榮邪?”達開聽罷,難以心安。
歎道:“大匠之門無拙工,君不愧為湯公部将也。
”遂請之出。
相與點過迎順軍士,共存七千餘人,惟糧草已絕。
達開顧謂陳守禦之能?玉成道:“行軍以糧為先。
宿松城池雖小,以湯公使以三五千人,糧草充裕,堅持以待救兵,未易下矣。
蓋兵多則食繁故耳。
今宿松即下,吾軍直趨安慶,必勢如破竹,可無憂矣。
”未幾,洪軍大隊俱到,石達開即出城迎接。
對洪天王說起湯贻汾的豪氣,天王亦為贊歎。
便令厚葬其屍,優恤其妻子,并任彭定基為都檢使。
着他領降卒一半回武昌助守;再以降卒一半,歸石達開部下。
待休兵數天,然後商議進戰。
且說向榮領大兵五萬,正望宿松而來,已過徐家橋,聽得宿松已經失守,向榮急問其故?探子答道:“宿松糧食不敷,人心多變,故湯贻汾自刎,彭定基業已投降。
今洪軍大隊正住宿松也。
”向榮歎道:“吾恐衆寡不敵,故候陸建瀛兵到安慶,有了後援,始行進發。
今因陸建瀛多延兩天,使宿松失守,非湯贻汾負吾,吾實負湯贻汾矣!今敵軍銳氣正盛,恐不可輕進。
不如權紮此間,看太湖消息如何?再行計較。
”誰想話猶未了,忽一騎馬飛人軍中,飛報禍事。
稱說張國梁守太湖不住,被洪軍殺了一陣,折傷四千餘人,已退至潛山,十分危急;江忠源亦在潛山,專候欽差定奪。
向榮聽得,兩路俱敗,憤氣填胸。
大呼一聲,幾乎堕馬,幸得左右扶定。
便傳令在徐家橋紮下大營,相連又紮下數十小營。
以總兵陳勝元,臬司張字熙分為左右翼,以張敬修為前軍。
一面着人打探洪軍行止。
再令江忠源自守潛山,以固安慶西北門戶;着張國梁領本軍一萬撥來助戰。
并飛咨江督陸建瀛,領兵來赴前敵。
是時陸建瀛已抵安慶。
聞報即令巡撫蔣文慶,固守安慶,領兵五千前來。
不多時,張國梁領兵亦到。
統領清國大兵十餘萬,連營回環,一望旌旗蔽日,壁壘連雲,十分聲勢。
陸建瀛又請以張國梁為前部,與向營兩邊大營,東西相峙,專候洪軍。
早有細作飛報天國軍中來。
錢江道:“吾向知江督陸建瀛有寵妾張氏,最有權勢,建瀛深畏之;其妾弟張彥良,現在安慶充當要差。
吾若破安慶,當拘留張彥良,即可挾制陸建瀛,以金陵相讓矣。
”正在議論間,忽捷報飛到。
李秀成、林啟榮已攻下九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