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二回向榮怒斥陸建瀛錢江計斬蔣文慶
關燈
小
中
大
,現望南康進發。
錢江恐孤軍不宜深入,即傳令以林啟賢紮守九江。
又以九江為數省咽喉,乃令秀成為遊擊之師,阻清兵各路援應;再令第二路統帥黃文金、李世賢,留太湖牽制江忠源。
卻調洪仁發本軍二萬,到宿松助戰。
各路取齊,仍恐琦善由汴梁南下,即以洪仁發領軍二萬,護運糧食,兼照應武昌。
安排既定,改以石達開、羅大綱為先鋒,離宿松進發;隻有洪天王與十餘員部将,駐守宿松,餘外都赴前敵去。
大軍緩緩行了一日一夜,正與向軍相遇,相隔二十餘裡。
錢江探得附近一座小山,亦是用兵咽喉之地,得此亦足以分向榮軍勢。
便令韋昌輝以五千人,先據此山。
陸建瀛聽得洪軍已據山上,即欲分兵來争,向榮即止道:“兵法緻人而不緻于人。
若此移動大營,反中錢江狡計矣。
”陸建瀛道:“我為總督,令由我發。
如何相阻。
”向榮聽得,即向陸建瀛斥道:“弟雖是一個提督,隻為參辦軍務的欽差大臣。
彼此皆為公事,但求有濟耳。
足下乃欲以官位相壓耶!”陸建瀛不能對。
向榮即傳令軍中:如未得欽差号令,遽行擅動者斬!陸建瀛聽得此令,益加銜恨。
這時乃正月下旬,天氣晴和,正好用兵。
錢江、韋昌輝奪了小山之後,不見向榮動靜,心中疑惑。
便引數十騎,自向附近山林,窺測向榮舉動。
早有人報知向榮。
諸将便請向榮來追。
向榮道:“恐是誘敵之計,不宜亂動,違令者斬。
”諸将皆肅然不敢說,都道是主将畏怯太過。
少時錢江已自回去,諸将皆怨向榮,以為被錢江窺探虛實。
向榮卻置之不理,但傳令各?營謹守;若待洪軍憊疲,然後以逸待勞,相與會戰,未為晚也。
諸将雖不敢違令,然心已非之。
諸将有到帳前讨戰者。
向榮道:“本帥身經百戰,未嘗退後,吾豈畏彼耶!不過彼以十萬餘衆,乘勝而下,銳氣正盛,故暫避其鋒。
若陸帥那裡肯依吾主見,則江南尚可支持,否則吾與諸君,将不知死所矣。
”衆将聽得,方才心服。
且說錢江自看過向榮虛實,即回營大集諸将聽令道:“向榮老将,其不出戰者,欲以堅壁老我師也。
某見向軍所結連營,四至八道,皆有門戶,回環整肅,甚為可畏。
隻右軍殊欠整齊,必是陸建瀛之軍無疑矣。
我軍即當從此下手。
”便傳令韋昌輝,以本軍直下:據山林深處,遍插旗旌,以為疑兵;又傳令陳坤書,以舟師直駛下流,攻襲安慶,以擾向、陸兩軍後路。
這兩路先行發付去了。
随喚石達開、羅大綱囑咐道:“兩位既為先鋒,今宜早出:石軍先進,羅軍繼起。
卻待到了向榮時,羅兄弟就移軍從斜裡轉擊張國梁,是明攻向榮,而實攻陸建瀛也。
”二人得令。
又喚洪仁發、李開芳道:“爾兩人各帶本軍,準備火箭接應;羅大綱又用火箭,直射陸營。
待黃旗到時,即會合殺進去。
”二人得令。
又喚譚紹洸領軍五千,随石達開直攻向榮;又令陳玉成領兵一萬,打着黃旗,直抵陸營會戰。
分排既定,又附耳令曾天養如此如此;去後,又囑令林鳳翔如此如此。
留賴漢英謹守大營。
自己卻督率諸将,為各路接應。
約定五更造飯,平明起點,不得違令。
單說向榮那裡,因恐陸建瀛一軍以意見誤事,甚為憂慮。
且亦料錢江之意,必先取陸建瀛一軍。
那日正見錢江軍中,頗有移動,乃驚道:“彼發令矣。
我不宜妄動,亦不可不防。
”便一面咨照陸建瀛準備守禦;一面令張敬修增築長堤禦敵,待敵軍疲憊時,然後乘勢掩殺;再令陳勝元、張熙宇,分左右接戰。
倘陸軍存失,不宜令彼攔入。
可直取錢江大營,以進為退,此孫膑圍魏救趙法也。
”各人得令。
到了次日平明,向榮忽聞寨外鼓聲大震,石達開已壓至軍前。
向榮一面督兵守禦,卻自登高以望洪軍。
隻見石軍攻營,不甚着力。
向榮驚道:“彼軍虛攻吾營,實攻陸營去也。
”正要咨請陸師防備,不相說猶未了,羅大綱已随石達開逼至陣前:已出其不意,轉攻張國梁前軍而去。
張國梁因得向榮告誡,不能輕出。
忽然北路上一彪人馬,沖入右路中軍,打着滿清兵營旗号。
說稱奉江忠源之令,因潛山危急,來請救兵。
陸建瀛正自疑惑,突見軍中嚷亂起來,原來北路那一軍,為首的不是别人,卻是林鳳翔:領錢江密計,打着清兵旗号;僞催救兵,乘勢殺人右路中軍去。
弄得陸建瀛手足無措,隻傳令三軍混戰,張國梁猶支持不動。
不提防洪仁發、李開芳,各領本兵殺奔前來:俱用火箭射入張國梁的軍中,軍心大亂。
少時漫山遍野,都是洪軍。
張國梁料敵不過,還恐沖動向營,卻領兵望北路殺出來。
忽又一枝人馬,攔住去路,軍士紛紛退後。
清參将閻兆祺中槍落馬。
為首皆打着黃色旗号。
當頭大将,卻是天國陳玉成也。
不多時,羅大綱、陳玉成、洪仁發、李開芳、林鳳翔一齊殺進來。
向榮知道張軍大敗,本欲改轉号令,移軍援應;奈被石達開軍牽制,便欲撥兵直取錢江大營。
忽見東南角上,一帶樹林,旌旗飄揚,
錢江恐孤軍不宜深入,即傳令以林啟賢紮守九江。
又以九江為數省咽喉,乃令秀成為遊擊之師,阻清兵各路援應;再令第二路統帥黃文金、李世賢,留太湖牽制江忠源。
卻調洪仁發本軍二萬,到宿松助戰。
各路取齊,仍恐琦善由汴梁南下,即以洪仁發領軍二萬,護運糧食,兼照應武昌。
安排既定,改以石達開、羅大綱為先鋒,離宿松進發;隻有洪天王與十餘員部将,駐守宿松,餘外都赴前敵去。
大軍緩緩行了一日一夜,正與向軍相遇,相隔二十餘裡。
錢江探得附近一座小山,亦是用兵咽喉之地,得此亦足以分向榮軍勢。
便令韋昌輝以五千人,先據此山。
陸建瀛聽得洪軍已據山上,即欲分兵來争,向榮即止道:“兵法緻人而不緻于人。
若此移動大營,反中錢江狡計矣。
”陸建瀛道:“我為總督,令由我發。
如何相阻。
”向榮聽得,即向陸建瀛斥道:“弟雖是一個提督,隻為參辦軍務的欽差大臣。
彼此皆為公事,但求有濟耳。
足下乃欲以官位相壓耶!”陸建瀛不能對。
向榮即傳令軍中:如未得欽差号令,遽行擅動者斬!陸建瀛聽得此令,益加銜恨。
這時乃正月下旬,天氣晴和,正好用兵。
錢江、韋昌輝奪了小山之後,不見向榮動靜,心中疑惑。
便引數十騎,自向附近山林,窺測向榮舉動。
早有人報知向榮。
諸将便請向榮來追。
向榮道:“恐是誘敵之計,不宜亂動,違令者斬。
”諸将皆肅然不敢說,都道是主将畏怯太過。
少時錢江已自回去,諸将皆怨向榮,以為被錢江窺探虛實。
向榮卻置之不理,但傳令各?營謹守;若待洪軍憊疲,然後以逸待勞,相與會戰,未為晚也。
諸将雖不敢違令,然心已非之。
諸将有到帳前讨戰者。
向榮道:“本帥身經百戰,未嘗退後,吾豈畏彼耶!不過彼以十萬餘衆,乘勝而下,銳氣正盛,故暫避其鋒。
若陸帥那裡肯依吾主見,則江南尚可支持,否則吾與諸君,将不知死所矣。
”衆将聽得,方才心服。
且說錢江自看過向榮虛實,即回營大集諸将聽令道:“向榮老将,其不出戰者,欲以堅壁老我師也。
某見向軍所結連營,四至八道,皆有門戶,回環整肅,甚為可畏。
隻右軍殊欠整齊,必是陸建瀛之軍無疑矣。
我軍即當從此下手。
”便傳令韋昌輝,以本軍直下:據山林深處,遍插旗旌,以為疑兵;又傳令陳坤書,以舟師直駛下流,攻襲安慶,以擾向、陸兩軍後路。
這兩路先行發付去了。
随喚石達開、羅大綱囑咐道:“兩位既為先鋒,今宜早出:石軍先進,羅軍繼起。
卻待到了向榮時,羅兄弟就移軍從斜裡轉擊張國梁,是明攻向榮,而實攻陸建瀛也。
”二人得令。
又喚洪仁發、李開芳道:“爾兩人各帶本軍,準備火箭接應;羅大綱又用火箭,直射陸營。
待黃旗到時,即會合殺進去。
”二人得令。
又喚譚紹洸領軍五千,随石達開直攻向榮;又令陳玉成領兵一萬,打着黃旗,直抵陸營會戰。
分排既定,又附耳令曾天養如此如此;去後,又囑令林鳳翔如此如此。
留賴漢英謹守大營。
自己卻督率諸将,為各路接應。
約定五更造飯,平明起點,不得違令。
單說向榮那裡,因恐陸建瀛一軍以意見誤事,甚為憂慮。
且亦料錢江之意,必先取陸建瀛一軍。
那日正見錢江軍中,頗有移動,乃驚道:“彼發令矣。
我不宜妄動,亦不可不防。
”便一面咨照陸建瀛準備守禦;一面令張敬修增築長堤禦敵,待敵軍疲憊時,然後乘勢掩殺;再令陳勝元、張熙宇,分左右接戰。
倘陸軍存失,不宜令彼攔入。
可直取錢江大營,以進為退,此孫膑圍魏救趙法也。
”各人得令。
到了次日平明,向榮忽聞寨外鼓聲大震,石達開已壓至軍前。
向榮一面督兵守禦,卻自登高以望洪軍。
隻見石軍攻營,不甚着力。
向榮驚道:“彼軍虛攻吾營,實攻陸營去也。
”正要咨請陸師防備,不相說猶未了,羅大綱已随石達開逼至陣前:已出其不意,轉攻張國梁前軍而去。
張國梁因得向榮告誡,不能輕出。
忽然北路上一彪人馬,沖入右路中軍,打着滿清兵營旗号。
說稱奉江忠源之令,因潛山危急,來請救兵。
陸建瀛正自疑惑,突見軍中嚷亂起來,原來北路那一軍,為首的不是别人,卻是林鳳翔:領錢江密計,打着清兵旗号;僞催救兵,乘勢殺人右路中軍去。
弄得陸建瀛手足無措,隻傳令三軍混戰,張國梁猶支持不動。
不提防洪仁發、李開芳,各領本兵殺奔前來:俱用火箭射入張國梁的軍中,軍心大亂。
少時漫山遍野,都是洪軍。
張國梁料敵不過,還恐沖動向營,卻領兵望北路殺出來。
忽又一枝人馬,攔住去路,軍士紛紛退後。
清參将閻兆祺中槍落馬。
為首皆打着黃色旗号。
當頭大将,卻是天國陳玉成也。
不多時,羅大綱、陳玉成、洪仁發、李開芳、林鳳翔一齊殺進來。
向榮知道張軍大敗,本欲改轉号令,移軍援應;奈被石達開軍牽制,便欲撥兵直取錢江大營。
忽見東南角上,一帶樹林,旌旗飄揚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