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一回洪天王開科修制度湯總兵絕命賦詩詞
關燈
小
中
大
話說洪天王看罷錢江奏議,早已回心轉意,決計要取金陵。
随又把《興王策》十二條,細看下去,道是: (一)方今中國大勢:燕京如首,江浙如心腹,川、陝、閩、粵如手足。
斷其手足,則人尚可活。
若取江南,而随椎其腹心,則垂危矣!故以先取金陵,使彼南北隔截。
然後分道:一由湖北進河南,一由江淮進山東,會趨北京,以斷其首。
待北京既定,何憂川、陝下服,是當先其急而後其緩。
(二)我國新造,患在财政不充;而關稅未能遽設:當于已定之初,在商場略議加抽,而任其保護。
于商業每兩征抽一厘,名曰厘金。
取之甚微,商民又得其保護何樂不從?而我積少成多,即成巨款。
但宜節制,不宜勒濫苛民。
(三)自滿清道光以來,各國交通,商務大進。
商務盛,即為富國之本;能富即能強。
宜與各國更始:立約通商,互派使臣,保護其本國商場。
以中國地大物博,如能逐漸推廣,三十年内可以富甲天下矣! (四)我軍既以财政為患,當于圓法講求。
今我國尚未與各國通商,可以目前限制各國銀元入口;即所定之地,可以不準清軍清國銀元通用。
如此商民必以為不便。
然後我可鑄銀,與商民易之。
易彼銀而鑄我銀,我可權宜以五大成銀色鼓鑄。
凡銀不論高低,隻求上下流通,一律準用。
富戶以我不用清銀,必來交換,即可由一千萬鑄至二千萬;由是夾佩紙币,則三千萬可立就矣! (五)百官制度,宜分等級:官位自官位,爵典自爵典。
大王既加封各王,已不能更改。
當于官位分開權限,以重軍政。
使王公以下之謀臣洪天王開科修制度湯總兵絕命賦詩詞勇将,免抑制而能施展。
誠以凡事論才不論貴。
即各國親王,亦不能盡居高位,掌大權者也。
(六)将來天下大勢,必趨重海權。
今後若中國大定,仍當建都江南:據江河之險,盛備舟師,即可以呼吸各行省,四面接應。
自不至有扡格之虞。
(七)我國起事以來,戰争未已,不暇修理制度。
今宜開科取士,增選文寸,使各獻所長;因時制宜,以定國制,而待采行。
(八)滿清連戰皆敗,将來恐借外人之力,以戕害漢人,為自保大位之計。
前既與各國更始,立約通商,則自當優待旅華外人,以示天下一家,以杜彼奸謀。
(九)我軍連戰雖勝,恐亦不免憊疲。
今雄兵近二百萬,宜加以訓練,分為五班;待定江南之後:以兩班北伐,以一班下閩、浙,留兩班駐守三江。
輪流替換,免疲兵力,以為久戰之計。
(十)中國膏腴土地,荒棄自多,宜墾荒地為公産,仿上古寓兵于農;或為屯田之法,按時訓練,則兵力固充,即饷源亦不絕矣! (十一)中國人數雖多,而女子全然無用:宜增開女學,或設為女科女官,以示鼓勵。
盡去纏足之風,而進以須眉之氣。
男女一律有用,則國欲不強不得也! (十二)礦源出于地利,惟中國最盛焉:滿洲除洲滇銅礦之外,未有開采。
我宜頒谕國中:一律采掘,以收地利。
國課既增,民财日進。
然欲興礦務,當仿各國創行鐵路,以便轉運;且為興商計,利莫大焉。
以上管見,隻其大略,餘外相機而定。
滿清以殘酷,我以仁慈;滿清專用宗室私人,我以大同平等,力反其弊。
興王之道,盡于是矣。
願大王留意焉! 洪天王看罷大悅,立派人請錢江到毆上商議。
錢江道:“湖北已定,急宜開科取士,以定人心。
再應派員布告各國:申明我漢複國的意思,免各國來幹預。
然後再取安徽,順下江南可也。
”洪秀全道:“吾弟真濟世才。
”即下令開科取士,以錢江、石達開為主試官。
因從前未行歲試,士子報冊赴考的,賞賜監生,一體進場。
這時李秀成已卒偏師收興國州而回。
所以附近武昌一帶州縣,聽得興國開科取士,都望風投順,因此到來報考的不下五六千人。
就中一位姓劉的,喚個繼盛,别字贊宸,乃興國州人氏。
生平博覽群書,素有大志,不樂滿清功名。
有勸之赴考試者,常對人說道:“我明之劉基也,豈為胡無所用哉?”愚者皆笑其非。
及洪天王定湖北之時,年已三十。
聽得天國開科取士,乃向其鄉人說道:“我今将為狀元,不久便作開國元勳矣!何以賀我?”鄉人益非之。
劉贊宸歎道:“此所謂燕雀不知鴻鹄志也。
”遂别其父母,赴武昌應試。
這時天國取士與滿清不同:第一場是時務策;第二場是制藝;第三場是詩賦。
不限添注塗改,不用擡頭,不拘字學,以故人才美不勝收。
劉贊宸三場試滿,皆中肯要,遂拔作狀元。
其中更有洪家兵力未到的地方,其士人潛到武昌應試的,不可勝數:故榜眼是安徽宿松李文彬,探花是湖北黃州王元治。
自此三人以下,俱賜及第,皆做唐宋制度:故得第的,凡二百八十餘人。
洪天王——召見,俱在行宮賜宴。
劉狀元應對如流,洞識時務,洪天王大悅。
命以彩輿文馬,錦衣侍衛,護從遊街三天。
士女觀者,填街塞衢。
事後,
随又把《興王策》十二條,細看下去,道是: (一)方今中國大勢:燕京如首,江浙如心腹,川、陝、閩、粵如手足。
斷其手足,則人尚可活。
若取江南,而随椎其腹心,則垂危矣!故以先取金陵,使彼南北隔截。
然後分道:一由湖北進河南,一由江淮進山東,會趨北京,以斷其首。
待北京既定,何憂川、陝下服,是當先其急而後其緩。
(二)我國新造,患在财政不充;而關稅未能遽設:當于已定之初,在商場略議加抽,而任其保護。
于商業每兩征抽一厘,名曰厘金。
取之甚微,商民又得其保護何樂不從?而我積少成多,即成巨款。
但宜節制,不宜勒濫苛民。
(三)自滿清道光以來,各國交通,商務大進。
商務盛,即為富國之本;能富即能強。
宜與各國更始:立約通商,互派使臣,保護其本國商場。
以中國地大物博,如能逐漸推廣,三十年内可以富甲天下矣! (四)我軍既以财政為患,當于圓法講求。
今我國尚未與各國通商,可以目前限制各國銀元入口;即所定之地,可以不準清軍清國銀元通用。
如此商民必以為不便。
然後我可鑄銀,與商民易之。
易彼銀而鑄我銀,我可權宜以五大成銀色鼓鑄。
凡銀不論高低,隻求上下流通,一律準用。
富戶以我不用清銀,必來交換,即可由一千萬鑄至二千萬;由是夾佩紙币,則三千萬可立就矣! (五)百官制度,宜分等級:官位自官位,爵典自爵典。
大王既加封各王,已不能更改。
當于官位分開權限,以重軍政。
使王公以下之謀臣洪天王開科修制度湯總兵絕命賦詩詞勇将,免抑制而能施展。
誠以凡事論才不論貴。
即各國親王,亦不能盡居高位,掌大權者也。
(六)将來天下大勢,必趨重海權。
今後若中國大定,仍當建都江南:據江河之險,盛備舟師,即可以呼吸各行省,四面接應。
自不至有扡格之虞。
(七)我國起事以來,戰争未已,不暇修理制度。
今宜開科取士,增選文寸,使各獻所長;因時制宜,以定國制,而待采行。
(八)滿清連戰皆敗,将來恐借外人之力,以戕害漢人,為自保大位之計。
前既與各國更始,立約通商,則自當優待旅華外人,以示天下一家,以杜彼奸謀。
(九)我軍連戰雖勝,恐亦不免憊疲。
今雄兵近二百萬,宜加以訓練,分為五班;待定江南之後:以兩班北伐,以一班下閩、浙,留兩班駐守三江。
輪流替換,免疲兵力,以為久戰之計。
(十)中國膏腴土地,荒棄自多,宜墾荒地為公産,仿上古寓兵于農;或為屯田之法,按時訓練,則兵力固充,即饷源亦不絕矣! (十一)中國人數雖多,而女子全然無用:宜增開女學,或設為女科女官,以示鼓勵。
盡去纏足之風,而進以須眉之氣。
男女一律有用,則國欲不強不得也! (十二)礦源出于地利,惟中國最盛焉:滿洲除洲滇銅礦之外,未有開采。
我宜頒谕國中:一律采掘,以收地利。
國課既增,民财日進。
然欲興礦務,當仿各國創行鐵路,以便轉運;且為興商計,利莫大焉。
以上管見,隻其大略,餘外相機而定。
滿清以殘酷,我以仁慈;滿清專用宗室私人,我以大同平等,力反其弊。
興王之道,盡于是矣。
願大王留意焉! 洪天王看罷大悅,立派人請錢江到毆上商議。
錢江道:“湖北已定,急宜開科取士,以定人心。
再應派員布告各國:申明我漢複國的意思,免各國來幹預。
然後再取安徽,順下江南可也。
”洪秀全道:“吾弟真濟世才。
”即下令開科取士,以錢江、石達開為主試官。
因從前未行歲試,士子報冊赴考的,賞賜監生,一體進場。
這時李秀成已卒偏師收興國州而回。
所以附近武昌一帶州縣,聽得興國開科取士,都望風投順,因此到來報考的不下五六千人。
就中一位姓劉的,喚個繼盛,别字贊宸,乃興國州人氏。
生平博覽群書,素有大志,不樂滿清功名。
有勸之赴考試者,常對人說道:“我明之劉基也,豈為胡無所用哉?”愚者皆笑其非。
及洪天王定湖北之時,年已三十。
聽得天國開科取士,乃向其鄉人說道:“我今将為狀元,不久便作開國元勳矣!何以賀我?”鄉人益非之。
劉贊宸歎道:“此所謂燕雀不知鴻鹄志也。
”遂别其父母,赴武昌應試。
這時天國取士與滿清不同:第一場是時務策;第二場是制藝;第三場是詩賦。
不限添注塗改,不用擡頭,不拘字學,以故人才美不勝收。
劉贊宸三場試滿,皆中肯要,遂拔作狀元。
其中更有洪家兵力未到的地方,其士人潛到武昌應試的,不可勝數:故榜眼是安徽宿松李文彬,探花是湖北黃州王元治。
自此三人以下,俱賜及第,皆做唐宋制度:故得第的,凡二百八十餘人。
洪天王——召見,俱在行宮賜宴。
劉狀元應對如流,洞識時務,洪天王大悅。
命以彩輿文馬,錦衣侍衛,護從遊街三天。
士女觀者,填街塞衢。
事後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