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九回封王位洪秀全拒谏火漢陽曾天養鏖兵
關燈
小
中
大
爵看上他,把他奏保,蒙恩破格錄用,因此得調湖北按察使,兼署藩司、領襄辦湖北軍務的差使。
那忠源到任後,料知湖北并無戰将,可巧清廷又因向榮久經戰陣,便令一并馳赴湖北,并授他欽差大臣。
故此向榮乃星夜望湖北進發。
惟江忠源聽得洪天王在嶽州改元正位,不久必争漢陽;正要調兵動守,隻怕眼前趕調不及,即傳令副将朱翰,領兵五千先行;與漢陽知府董振铎并力守禦,虛張聲勢,以為疑兵。
自己卻随後進發。
原來那朱翰隻是一勇之夫,毫無計策。
才到了漢陽,即與董振铎商議:董知府領兵守城,朱翰自領本部,在城外紮營,分布犄角之勢,專候天國兵到來交戰。
早有細作報到石達開那裡。
達開已知漢陽戰守未備,急令人銜枚,馬勒口,倍道而行。
到時,隻見漢陽城内旌旗大整;城外另又屯兵,約三五千人。
李秀成進道:“城内怔塵不起,必無大兵:彼肅整旌旗,另屯城外,不過虛者實之耳。
今先調水軍,水道先行攻城,城内必然慌亂;吾因以實力攻其城外屯營,二者若敗其一,則人心益懼,而漢陽下矣。
”石達開以為然。
即令陳坤書以大船四艘,小船十艘先進;随後大隊水軍皆随江上下,以攻西南兩門。
果然董振铎恐城中有失,不暇與朱翰聯絡,移兵往守南門沿岸,兼顧西門。
李秀成見城内兵有移動,即調兵進攻朱翰。
這時正是十一月中旬的時候。
将至夜分,恰見陰雲布合,達開恐天降雨,不欲乘雨用兵。
秀成道:“北風甚急,風随雲卷,必無大雨。
最好得骁勇者,乘着黑夜,直抵城濠,用藥焚之,彼軍必然惶亂。
朱翰一鼓可破矣!”說猶未了,則隻見曾天養攘臂道:“小弟願往。
”秀成道:“兄弟既自要去,須領百人各攜火藥一包,到濠邊擲下,縱起火來,吾自有計捉朱翰也。
”曾天養得令,即點飛捷的百人,準備停當。
入夜寒風凜烈,百人結束而行,不動聲息,擁至城濠,把火藥放下,放起火來。
霹靂的一聲,火勢驟發,城垣已卸下一幅。
是夜火乘風勢,直掩城内,延燒民房。
一來因隆冬時候,各物遇火即着,又因風勢太猛,不多時,隻見一派通紅,貫徹内外。
董振铎隻道城内有了奸細,暗作洪軍的内應,一時手足無措。
那朱翰又隻道天國水師攻進了城,因此無心戀戰,正待逃奔。
忽然鼓聲大振,石達開已領諸将,帶兵掩至,正如疾雷不及掩耳。
朱翰即命部将,分頭抵禦。
隻可憐官兵五千人,一聞号令,不戰自退。
朱翰立殺數人,那裡殺得住。
時石軍已直壓陣前,李秀成親自擂鼓催進。
朱翰大怒,急自率兵接戰。
夜裡又不辨石軍多少。
朱翰即令本軍,放槍轟擊時,李秀成正在擂鼓催進。
黑夜看不真,忽被一顆彈子飛來,從左臂飛過,臂上已着微傷。
秀成恐鼓聲一歇,軍士膽阻,隻得忍痛,擂鼓愈猛。
前後左右各營,隻道中營得勝,一齊擁進:左有李世賢,右有陳玉成,如排山倒海一般。
朱翰身中數彈子,猶自死力支持,不提防石軍四圍沖至,已圍得鐵桶相似,各闖入朱翰營中,拔出短刀,如斬瓜切菜,殺得人人膽落,個個心驚:有逃命的,有投降的,不計其數。
朱翰料不能挽回,殺條血路逃走。
抖起精神,馬頭到處,敵軍紛紛退避。
正要殺出重圍,隻見後面鼓聲又起,一将趕來,大呼道:“滿奴逃往那裡去?李秀成在此!”朱翰聽得李秀成,更自心慌,隻顧前走,不敢回馬交戰。
不料當頭又一軍攔住去路,卻是石達開。
朱翰知不能脫,急得拔劍自刎而亡。
石、李兩人乘勢殺了一陣。
自朱翰死後,清軍無主,各自投降,秀成一一安撫。
忽報漢陽大火,秀成忙率馬步前往瞧視。
原來曾大養自城濠縱火之後,城垣整整陷了數丈,天養乘勢攻入,進了漢陽。
便分頭縱火,燒得一個漢陽像火城一般。
比及石達開兵到時,己是烈焰騰空,漫天徹地。
知府董振铎,已死于亂軍之中。
曾天養殺至南門,先接陳坤書等登岸;後又複縱火,正燒得得意,又越過北門來,意欲一并焚燒。
恰遇李秀成大喝道:“城池已下,與居民何辜?兄弟休再縱火。
”曾天養聽得,看看是李秀成,方才住手。
秀成急令軍士,分頭撲滅,直至兩日後方才息火。
及至江忠源帶兵到時,見漢陽已失,随即收兵回武昌去。
石達開立即出示安民,分恤被災人民,又責無養自後不得如此。
天養道:“我們到時,他卻不獻開城門,憐他則甚?不如縱火燒盡,到覺幹淨。
”李秀成聽說得可笑,隻得以大義解釋:宜有愛民之心。
曾天養始無話說。
管教:一炬飛揚,漢陽郡直成瓦礫;萬軍齊下,武昌城又起幹戈。
要知後事如何?且聽下回分解。
那忠源到任後,料知湖北并無戰将,可巧清廷又因向榮久經戰陣,便令一并馳赴湖北,并授他欽差大臣。
故此向榮乃星夜望湖北進發。
惟江忠源聽得洪天王在嶽州改元正位,不久必争漢陽;正要調兵動守,隻怕眼前趕調不及,即傳令副将朱翰,領兵五千先行;與漢陽知府董振铎并力守禦,虛張聲勢,以為疑兵。
自己卻随後進發。
原來那朱翰隻是一勇之夫,毫無計策。
才到了漢陽,即與董振铎商議:董知府領兵守城,朱翰自領本部,在城外紮營,分布犄角之勢,專候天國兵到來交戰。
早有細作報到石達開那裡。
達開已知漢陽戰守未備,急令人銜枚,馬勒口,倍道而行。
到時,隻見漢陽城内旌旗大整;城外另又屯兵,約三五千人。
李秀成進道:“城内怔塵不起,必無大兵:彼肅整旌旗,另屯城外,不過虛者實之耳。
今先調水軍,水道先行攻城,城内必然慌亂;吾因以實力攻其城外屯營,二者若敗其一,則人心益懼,而漢陽下矣。
”石達開以為然。
即令陳坤書以大船四艘,小船十艘先進;随後大隊水軍皆随江上下,以攻西南兩門。
果然董振铎恐城中有失,不暇與朱翰聯絡,移兵往守南門沿岸,兼顧西門。
李秀成見城内兵有移動,即調兵進攻朱翰。
這時正是十一月中旬的時候。
将至夜分,恰見陰雲布合,達開恐天降雨,不欲乘雨用兵。
秀成道:“北風甚急,風随雲卷,必無大雨。
最好得骁勇者,乘着黑夜,直抵城濠,用藥焚之,彼軍必然惶亂。
朱翰一鼓可破矣!”說猶未了,則隻見曾天養攘臂道:“小弟願往。
”秀成道:“兄弟既自要去,須領百人各攜火藥一包,到濠邊擲下,縱起火來,吾自有計捉朱翰也。
”曾天養得令,即點飛捷的百人,準備停當。
入夜寒風凜烈,百人結束而行,不動聲息,擁至城濠,把火藥放下,放起火來。
霹靂的一聲,火勢驟發,城垣已卸下一幅。
是夜火乘風勢,直掩城内,延燒民房。
一來因隆冬時候,各物遇火即着,又因風勢太猛,不多時,隻見一派通紅,貫徹内外。
董振铎隻道城内有了奸細,暗作洪軍的内應,一時手足無措。
那朱翰又隻道天國水師攻進了城,因此無心戀戰,正待逃奔。
忽然鼓聲大振,石達開已領諸将,帶兵掩至,正如疾雷不及掩耳。
朱翰即命部将,分頭抵禦。
隻可憐官兵五千人,一聞号令,不戰自退。
朱翰立殺數人,那裡殺得住。
時石軍已直壓陣前,李秀成親自擂鼓催進。
朱翰大怒,急自率兵接戰。
夜裡又不辨石軍多少。
朱翰即令本軍,放槍轟擊時,李秀成正在擂鼓催進。
黑夜看不真,忽被一顆彈子飛來,從左臂飛過,臂上已着微傷。
秀成恐鼓聲一歇,軍士膽阻,隻得忍痛,擂鼓愈猛。
前後左右各營,隻道中營得勝,一齊擁進:左有李世賢,右有陳玉成,如排山倒海一般。
朱翰身中數彈子,猶自死力支持,不提防石軍四圍沖至,已圍得鐵桶相似,各闖入朱翰營中,拔出短刀,如斬瓜切菜,殺得人人膽落,個個心驚:有逃命的,有投降的,不計其數。
朱翰料不能挽回,殺條血路逃走。
抖起精神,馬頭到處,敵軍紛紛退避。
正要殺出重圍,隻見後面鼓聲又起,一将趕來,大呼道:“滿奴逃往那裡去?李秀成在此!”朱翰聽得李秀成,更自心慌,隻顧前走,不敢回馬交戰。
不料當頭又一軍攔住去路,卻是石達開。
朱翰知不能脫,急得拔劍自刎而亡。
石、李兩人乘勢殺了一陣。
自朱翰死後,清軍無主,各自投降,秀成一一安撫。
忽報漢陽大火,秀成忙率馬步前往瞧視。
原來曾大養自城濠縱火之後,城垣整整陷了數丈,天養乘勢攻入,進了漢陽。
便分頭縱火,燒得一個漢陽像火城一般。
比及石達開兵到時,己是烈焰騰空,漫天徹地。
知府董振铎,已死于亂軍之中。
曾天養殺至南門,先接陳坤書等登岸;後又複縱火,正燒得得意,又越過北門來,意欲一并焚燒。
恰遇李秀成大喝道:“城池已下,與居民何辜?兄弟休再縱火。
”曾天養聽得,看看是李秀成,方才住手。
秀成急令軍士,分頭撲滅,直至兩日後方才息火。
及至江忠源帶兵到時,見漢陽已失,随即收兵回武昌去。
石達開立即出示安民,分恤被災人民,又責無養自後不得如此。
天養道:“我們到時,他卻不獻開城門,憐他則甚?不如縱火燒盡,到覺幹淨。
”李秀成聽說得可笑,隻得以大義解釋:宜有愛民之心。
曾天養始無話說。
管教:一炬飛揚,漢陽郡直成瓦礫;萬軍齊下,武昌城又起幹戈。
要知後事如何?且聽下回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