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八回左宗棠應聘入撫衙洪天王改元續漢統
關燈
小
中
大
十裡下寨。
李秀成見大軍攻圍長沙,尚未得手,即傳令收軍,紮下營寨,再候行止。
且說秀全親統大軍,攻圍長沙,恰楊秀清由全州趕到。
秀全問廣西近情何如?秀清道:“現聞江忠源調署湖北臬司,不日起程;向榮前因兵敗免官,今已開複,将調來兩湖與我軍對敵。
張國梁亦升副将,都随向榮去了。
”秀全道:“如此是廣西似無内顧。
此間軍糧亦足,奈食鹽缺少。
因我軍連營陸路,鹽運艱難,不可不慮也。
”錢江道:“若非通過湖南,食鹽實無把握。
為今之計,宜四處發人征鹽,用小包裝運,以濟目前。
一面用法圍攻長沙。
但求奪滿人之氣,而後直趨湖北,庶無後顧也。
”秀全聽得,便令發人四處征鹽。
那一日,胡林翼正登城樓,望見洪軍漫山遍野,把長沙圍得水洩不通,心甚憂慮。
忽見洪軍皆用小包運物進營,乃喜道:“此必食鹽無疑矣。
因彼軍久屯陸路,食鹽實其所苦。
不如四處阻窒鹽引,彼斷難久居,是乃解圍之一策也。
”張亮基從之。
打發去後,果然洪軍怔鹽,越發棘手;整整圍了四十餘天。
長沙未下。
秀全心慌,便募集采煤的,不下千人,仿鳌翻之法,先築土營,随開了地穴,直透城垣,埋下火藥;時長沙南城,裡有金雞、魁星二樓。
樓下正是火藥埋處。
俱用線索通引,以待轟發。
不料胡林翼登城,用遠鏡窺觀洪軍,隻見軍士築就土營,負鋤攜鏟,往來不絕。
大驚道:“此必從地道攻城也!宜阻截之。
”乃命參将張協中,在城中掘開濠道。
誰想協中去猶未久,轟天響的霹靂一聲,南路城垣陷去五六丈,張協中登時殒命。
洪軍正欲進城,胡林翼急調各軍到南門守禦。
早有副将林紹良領一千人先出,力阻洪軍。
這時洪軍萬槍齊發,林紹良死于亂軍之中。
不多時,清兵各營,大半奔至南門。
林翼又命軍士乘戰時,築土為垣,力行抵禦。
錢江見清兵聚于一處,急切不欲遽入,便對秀全道:“我此行本志,不在得取長沙;今乘彼軍忙亂,可以偷過長沙直趨嶽州矣。
”洪秀全從之。
便傳令李秀成一并拔那時曾國藩、張亮基皆疑洪秀全誘敵,不敢來追。
秀全便領大軍望前緩緩而行。
于嶽州途間,忽石達開部下将校名喚曾天養的獻上一顆玉石,晶瑩可愛。
并說道:“當長沙城陷時,小将先撲城垣,故得之。
想是地道發出者。
小将不敢隐匿,因此來獻主公。
”秀全聽罷,與錢江、楊秀清、李秀成、石達開互相傳看,覺此玉面面通靈,端的非常之寶。
玉中隐隐現出太平二字。
錢江首先贊道:“此天所以賜主公也。
”是時傳遍各營,齊呼萬歲。
秀全大喜,就升曾天養為都指揮使。
不覺行近甯鄉。
錢江望城内旌旗齊整,忽探馬來報道:“此清副将紀冠軍之兵,是護糧往長沙者。
”錢江道:“既有糧草,必有食鹽,當以計取之。
”便令譚紹洸、黃文金領軍在後埋伏;餘外各軍,詐作奔走之狀。
紀冠軍果然領軍五千人來追。
不及二十裡,将欲退時,左有譚紹洸,右有黃文金,兩路殺來,秀全引軍殺回,冠軍大驚。
正欲退時,恰遇黃文金,措手不及,腦上中着彈子,墜馬而死。
秀全盡降其衆,随入甯鄉。
所得糧饷器械無數。
才望嶽州進發。
行到那裡,隻見陳坤書等,早領兵接進嶽州城裡。
原來陳坤書等到嶽州時,清提督博勒恭武棄城而遁。
故陳坤書等,不費一戰之力,已得了嶽州。
秀全好不歡喜。
此時各人都有推請洪秀全改元正位之心:先有石達開、韋昌輝入見錢江,告知此意。
錢江道:“天賜玉玺,時不可失。
”便入見洪秀全,說明将士推戴之意。
秀全初猶推辭。
錢江道:“今萬衆一心,如主公固卻,不特冷衆兄弟之心;且楊氏自念羽翼未成,斷不敢遽懷二心,何多憂慮?”秀全道:“衆人之意皆同否?”錢江道:“那有不同?”随出門外,引一班人進來:卻是石達開、李秀成、黃文金、陳玉成、韋昌輝、譚紹洸、洪仁達、洪仁發、李世賢、李開芳、林鳳翔、羅大綱、曾天養、陳坤書等,錢江并呼道:“昨日之謀,主公允矣。
”于是衆人一齊俯伏,皆呼萬歲!管教:兩年力戰,已重開漢室威儀;萬歲歡呼,又複見新朝氣象。
要知後事如何?且聽下回分解。
李秀成見大軍攻圍長沙,尚未得手,即傳令收軍,紮下營寨,再候行止。
且說秀全親統大軍,攻圍長沙,恰楊秀清由全州趕到。
秀全問廣西近情何如?秀清道:“現聞江忠源調署湖北臬司,不日起程;向榮前因兵敗免官,今已開複,将調來兩湖與我軍對敵。
張國梁亦升副将,都随向榮去了。
”秀全道:“如此是廣西似無内顧。
此間軍糧亦足,奈食鹽缺少。
因我軍連營陸路,鹽運艱難,不可不慮也。
”錢江道:“若非通過湖南,食鹽實無把握。
為今之計,宜四處發人征鹽,用小包裝運,以濟目前。
一面用法圍攻長沙。
但求奪滿人之氣,而後直趨湖北,庶無後顧也。
”秀全聽得,便令發人四處征鹽。
那一日,胡林翼正登城樓,望見洪軍漫山遍野,把長沙圍得水洩不通,心甚憂慮。
忽見洪軍皆用小包運物進營,乃喜道:“此必食鹽無疑矣。
因彼軍久屯陸路,食鹽實其所苦。
不如四處阻窒鹽引,彼斷難久居,是乃解圍之一策也。
”張亮基從之。
打發去後,果然洪軍怔鹽,越發棘手;整整圍了四十餘天。
長沙未下。
秀全心慌,便募集采煤的,不下千人,仿鳌翻之法,先築土營,随開了地穴,直透城垣,埋下火藥;時長沙南城,裡有金雞、魁星二樓。
樓下正是火藥埋處。
俱用線索通引,以待轟發。
不料胡林翼登城,用遠鏡窺觀洪軍,隻見軍士築就土營,負鋤攜鏟,往來不絕。
大驚道:“此必從地道攻城也!宜阻截之。
”乃命參将張協中,在城中掘開濠道。
誰想協中去猶未久,轟天響的霹靂一聲,南路城垣陷去五六丈,張協中登時殒命。
洪軍正欲進城,胡林翼急調各軍到南門守禦。
早有副将林紹良領一千人先出,力阻洪軍。
這時洪軍萬槍齊發,林紹良死于亂軍之中。
不多時,清兵各營,大半奔至南門。
林翼又命軍士乘戰時,築土為垣,力行抵禦。
錢江見清兵聚于一處,急切不欲遽入,便對秀全道:“我此行本志,不在得取長沙;今乘彼軍忙亂,可以偷過長沙直趨嶽州矣。
”洪秀全從之。
便傳令李秀成一并拔那時曾國藩、張亮基皆疑洪秀全誘敵,不敢來追。
秀全便領大軍望前緩緩而行。
于嶽州途間,忽石達開部下将校名喚曾天養的獻上一顆玉石,晶瑩可愛。
并說道:“當長沙城陷時,小将先撲城垣,故得之。
想是地道發出者。
小将不敢隐匿,因此來獻主公。
”秀全聽罷,與錢江、楊秀清、李秀成、石達開互相傳看,覺此玉面面通靈,端的非常之寶。
玉中隐隐現出太平二字。
錢江首先贊道:“此天所以賜主公也。
”是時傳遍各營,齊呼萬歲。
秀全大喜,就升曾天養為都指揮使。
不覺行近甯鄉。
錢江望城内旌旗齊整,忽探馬來報道:“此清副将紀冠軍之兵,是護糧往長沙者。
”錢江道:“既有糧草,必有食鹽,當以計取之。
”便令譚紹洸、黃文金領軍在後埋伏;餘外各軍,詐作奔走之狀。
紀冠軍果然領軍五千人來追。
不及二十裡,将欲退時,左有譚紹洸,右有黃文金,兩路殺來,秀全引軍殺回,冠軍大驚。
正欲退時,恰遇黃文金,措手不及,腦上中着彈子,墜馬而死。
秀全盡降其衆,随入甯鄉。
所得糧饷器械無數。
才望嶽州進發。
行到那裡,隻見陳坤書等,早領兵接進嶽州城裡。
原來陳坤書等到嶽州時,清提督博勒恭武棄城而遁。
故陳坤書等,不費一戰之力,已得了嶽州。
秀全好不歡喜。
此時各人都有推請洪秀全改元正位之心:先有石達開、韋昌輝入見錢江,告知此意。
錢江道:“天賜玉玺,時不可失。
”便入見洪秀全,說明将士推戴之意。
秀全初猶推辭。
錢江道:“今萬衆一心,如主公固卻,不特冷衆兄弟之心;且楊氏自念羽翼未成,斷不敢遽懷二心,何多憂慮?”秀全道:“衆人之意皆同否?”錢江道:“那有不同?”随出門外,引一班人進來:卻是石達開、李秀成、黃文金、陳玉成、韋昌輝、譚紹洸、洪仁達、洪仁發、李世賢、李開芳、林鳳翔、羅大綱、曾天養、陳坤書等,錢江并呼道:“昨日之謀,主公允矣。
”于是衆人一齊俯伏,皆呼萬歲!管教:兩年力戰,已重開漢室威儀;萬歲歡呼,又複見新朝氣象。
要知後事如何?且聽下回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