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八回左宗棠應聘入撫衙洪天王改元續漢統
關燈
小
中
大
左宗棠。
宗棠道:“既承張公厚意,義不容辭。
但張公在一日,某當任一日;若張公不在時,某當告退。
”胡林翼道:“兄言甚當。
人生出處,準能強之?吾兄準可放心。
”左宗棠便慨然領諾。
胡林翼大喜,立即回報。
張亮基就聘宗棠到衙裡辦事。
自此長沙事務,就由左宗棠辦理,不在話下。
且說洪軍既進衡陽,那日洪秀全大集兄弟,會議進攻之計。
黃文金進道:“今大軍俱屯于此,殊非良策。
不如依錢先生說,遣能将,分大兵,分道進攻江西;而以全軍下長沙,以為基本。
哥哥以為然否?”李秀成道:“進兵江西,實非其時;不如先由長沙,直出武昌,能握長江上流,以斷彼南北交通之路,則江西、閩、浙皆吾掌中物矣。
以莫敵之勢,長趨直進,誰能阻之?若一旦分兵,恐江西一軍,未能得手;而大局震動,不可不審也。
”秀全聽罷,目視錢江。
錢江道:“江西不可不進,武昌不可不攻,誠如秀成之言。
若進江西,今非其時矣。
不如先圍長沙。
如其不克,則直進武昌可也。
”秀全道:“以百勝之師,豈一長沙不能下乎?”錢江道:“彼軍氣已複,湖北救軍又至。
銳氣聚于長沙,未可輕視。
縱能克之,而大費兵力,又稽時日,則不如不取為愈矣。
”正議論間,忽報水師統帶官陳坤書到。
洪秀全接進裡面,問以何故到此,陳坤書道:“清軍今在洞庭湖,大造舟師,欲與我水軍為敵。
今湖北能戰的軍營,大半調到長沙,不如乘虛攻之。
苟進克湖北,則湖南氣奪矣。
主公以為然否?”錢江道:“如此則天助吾也。
宜先令水師,由洞庭湖取嶽州,以窺漢陽,則武昌唾手可得。
今乘他水師未備,宜速進兵為是。
”洪秀全深然其計。
便再撥精兵五千名,令陳坤書帶領,由水路先去。
一面起大隊人馬,來攻長沙。
早有細作報到曾國藩那裡。
國藩便親來與張亮基商議。
胡林翼道:“今我軍以屢敗之餘,且衆寡不敵,戰亦無益;不如盡行退入長沙,較為穩便。
”曾國藩争道:“全軍聚于一城,恐非善策,且我處處讓之,恐被乘機直進湖北,則事不可為。
”張亮基不能決。
胡林翼道:“既是如此,不如我軍先人長沙,以厚根本。
留曾軍在此,以為犄角,你道如何?”曾國藩以為然,隻向張亮基請以多隆阿相助。
張亮基許之。
便令多隆阿統三千人,附于曾國藩,以壯聲威。
随把本軍退人長沙而去。
不料正移動間,探馬飛報禍事:說稱洪氏水軍已克洞庭湖,直取嶽州去。
一路當者披靡,洪軍人馬不知多少,嶽州甚是急危,特來報知。
張亮基聽得大驚道:“如此則此間危矣。
”便請曾國藩一并退人長沙。
說猶未了,洪軍前軍已到。
隻見附近村落鄉民,拖男帶女,紛紛逃竄。
呼聲震地,軍心盡皆惶恐。
羅澤南歎道:“止如山立,進如潮湧,彼軍中真有能人也。
此時移退長沙,亦不及矣。
便請下令,堅壁以待之。
”且說洪軍到時,秀全便欲進擊曾軍。
錢江急止道:“敗曾軍如折枝耳。
彼若以長沙精兵沖出,則我腹背受敵。
不如分兵壓之。
”便令李秀成同譚紹洗、黃文金、李世賢、賴漢英、洪仁發、洪仁達直逼曾國藩,而以全軍攻圍?長沙。
當分軍時,李秀成道:“某本後進,資望較淺,二洪皆主公兄長,從事已久,某恐不能令之也,願主公别擇賢者,免誤大事。
”錢江先答道:“善哉李秀成之言。
此鑒于蕭朝貴之所以失也。
”秀全答道:“彼此均屬兄弟。
任統帥者,便有特權。
倘有違令,當以軍法從事。
”又謂仁發、仁達道:“三軍将令,在于統帥。
願兩兄弟毋得輕玩。
”兩人唯唯領諾,惟心中卻不免惡忌李秀成,有些不服。
隻秀成得秀全之命,便慷慨起行。
可巧湖南提督餘萬清一路,領了張亮基号令,以本軍六千人,附入曾國藩麾下。
曾國藩見軍勢複振,隻道餘萬清一路,是一枝生力軍,就令他作前部。
不提防尚未成軍,李秀成已到,把餘萬清慌得魂不附體,領軍望後而退,因此曾軍大亂。
秀成乘勢攻之,直取中軍,把曾、餘軍分做兩段。
少時李世賢、譚紹洸、黃文金、洪仁發、洪仁達俱到。
曾國藩見不是頭路,急命塔齊布、羅澤南、多隆阿一齊禦敵。
還虧他三人支持一陣,便退三
宗棠道:“既承張公厚意,義不容辭。
但張公在一日,某當任一日;若張公不在時,某當告退。
”胡林翼道:“兄言甚當。
人生出處,準能強之?吾兄準可放心。
”左宗棠便慨然領諾。
胡林翼大喜,立即回報。
張亮基就聘宗棠到衙裡辦事。
自此長沙事務,就由左宗棠辦理,不在話下。
且說洪軍既進衡陽,那日洪秀全大集兄弟,會議進攻之計。
黃文金進道:“今大軍俱屯于此,殊非良策。
不如依錢先生說,遣能将,分大兵,分道進攻江西;而以全軍下長沙,以為基本。
哥哥以為然否?”李秀成道:“進兵江西,實非其時;不如先由長沙,直出武昌,能握長江上流,以斷彼南北交通之路,則江西、閩、浙皆吾掌中物矣。
以莫敵之勢,長趨直進,誰能阻之?若一旦分兵,恐江西一軍,未能得手;而大局震動,不可不審也。
”秀全聽罷,目視錢江。
錢江道:“江西不可不進,武昌不可不攻,誠如秀成之言。
若進江西,今非其時矣。
不如先圍長沙。
如其不克,則直進武昌可也。
”秀全道:“以百勝之師,豈一長沙不能下乎?”錢江道:“彼軍氣已複,湖北救軍又至。
銳氣聚于長沙,未可輕視。
縱能克之,而大費兵力,又稽時日,則不如不取為愈矣。
”正議論間,忽報水師統帶官陳坤書到。
洪秀全接進裡面,問以何故到此,陳坤書道:“清軍今在洞庭湖,大造舟師,欲與我水軍為敵。
今湖北能戰的軍營,大半調到長沙,不如乘虛攻之。
苟進克湖北,則湖南氣奪矣。
主公以為然否?”錢江道:“如此則天助吾也。
宜先令水師,由洞庭湖取嶽州,以窺漢陽,則武昌唾手可得。
今乘他水師未備,宜速進兵為是。
”洪秀全深然其計。
便再撥精兵五千名,令陳坤書帶領,由水路先去。
一面起大隊人馬,來攻長沙。
早有細作報到曾國藩那裡。
國藩便親來與張亮基商議。
胡林翼道:“今我軍以屢敗之餘,且衆寡不敵,戰亦無益;不如盡行退入長沙,較為穩便。
”曾國藩争道:“全軍聚于一城,恐非善策,且我處處讓之,恐被乘機直進湖北,則事不可為。
”張亮基不能決。
胡林翼道:“既是如此,不如我軍先人長沙,以厚根本。
留曾軍在此,以為犄角,你道如何?”曾國藩以為然,隻向張亮基請以多隆阿相助。
張亮基許之。
便令多隆阿統三千人,附于曾國藩,以壯聲威。
随把本軍退人長沙而去。
不料正移動間,探馬飛報禍事:說稱洪氏水軍已克洞庭湖,直取嶽州去。
一路當者披靡,洪軍人馬不知多少,嶽州甚是急危,特來報知。
張亮基聽得大驚道:“如此則此間危矣。
”便請曾國藩一并退人長沙。
說猶未了,洪軍前軍已到。
隻見附近村落鄉民,拖男帶女,紛紛逃竄。
呼聲震地,軍心盡皆惶恐。
羅澤南歎道:“止如山立,進如潮湧,彼軍中真有能人也。
此時移退長沙,亦不及矣。
便請下令,堅壁以待之。
”且說洪軍到時,秀全便欲進擊曾軍。
錢江急止道:“敗曾軍如折枝耳。
彼若以長沙精兵沖出,則我腹背受敵。
不如分兵壓之。
”便令李秀成同譚紹洗、黃文金、李世賢、賴漢英、洪仁發、洪仁達直逼曾國藩,而以全軍攻圍?長沙。
當分軍時,李秀成道:“某本後進,資望較淺,二洪皆主公兄長,從事已久,某恐不能令之也,願主公别擇賢者,免誤大事。
”錢江先答道:“善哉李秀成之言。
此鑒于蕭朝貴之所以失也。
”秀全答道:“彼此均屬兄弟。
任統帥者,便有特權。
倘有違令,當以軍法從事。
”又謂仁發、仁達道:“三軍将令,在于統帥。
願兩兄弟毋得輕玩。
”兩人唯唯領諾,惟心中卻不免惡忌李秀成,有些不服。
隻秀成得秀全之命,便慷慨起行。
可巧湖南提督餘萬清一路,領了張亮基号令,以本軍六千人,附入曾國藩麾下。
曾國藩見軍勢複振,隻道餘萬清一路,是一枝生力軍,就令他作前部。
不提防尚未成軍,李秀成已到,把餘萬清慌得魂不附體,領軍望後而退,因此曾軍大亂。
秀成乘勢攻之,直取中軍,把曾、餘軍分做兩段。
少時李世賢、譚紹洸、黃文金、洪仁發、洪仁達俱到。
曾國藩見不是頭路,急命塔齊布、羅澤南、多隆阿一齊禦敵。
還虧他三人支持一陣,便退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