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回劫知縣智窮石達開渡斜谷計斬烏蘭泰
關燈
小
中
大
了。
想罷,便傳出一個“請”字。
那守門的便請石達開進來。
秀全一望,見石達開生得頭大如鬥,口闊容拳,隆準豐頤,兩目閃閃如電,四尺以上身材,三十來歲年紀,邊幅不修,精神活潑,大步踏進來! 秀全急的起迎。
其餘各人,都上前見禮,讓坐茶罷。
秀全道:“素聞大名,今日幸得相見,足慰生平!”石達開笑道:“足下的是妙計,獨惜不甚完全。
小弟正日日打探你們舉動,不過待看如何,才商行止耳!試想浔江一帶,何處無小弟的人物,足下這條計,可弄得别人,如何弄得石某?倘石某亦召百人,驅禦韋兄親見縣令,自行解釋,又将奈何!”這幾句話,說得秀全目瞪口呆,半晌,便轉口道:“班門弄斧,弟真萬分慚愧!隻因素仰足下智勇足備,不過以無門拜會,出此下策,若得足下同舉大義,不特弟開茅塞,實生靈之幸也!”說罷又向石達開再拜。
達開見秀全之意甚誠,更自傾倒。
便答道:“某何足道哉!敝友李秀成,胸懷大志,腹有良謀,正漢之留侯,蜀之武侯也!若得此人,何憂大事不成?”秀全道:“何廣西豪傑之多也!此事容圖之。
但目前之計,速望老兄指示為要!”石達開道:“金田壤地褊小,非用武之地!明公久屯于此,非長策也!以弟愚見,不如分兵兩路:一路出永安州;一路繞梧州上遊,會合于桂平,以窺桂林省郡。
如此取廣西實如反掌耳!”秀全笑道:“豪傑之士,所見略同。
昔雲山兄弟,曾言及此。
某以糧食之故,急未能發,今得足下,複何慮哉!”遂定計分為東西兩路:東路以石達開統領三千人,洪仁發為前鋒,譚紹洸合後;西路自領三千人,以韋昌輝為前鋒,黃文金合後。
所有糧食,都是石達開預行籌畫。
就令胡以晃率領保良軍,仍駐金田,專司轉運糧草。
秀全瀕行時,向洪仁發道:“鹵莽任性,古人所戒!服從善言,是為丈夫。
兄弟今後,見石君達開,如見弟可也。
”仁發答應過了,便立刻起程。
真是旌旗齊整,号令嚴明,所過秋毫無犯。
鄉民紛紛助響,從軍聲勢愈大!這個風聲,早傳到桂林省裡。
巡撫周天爵、布政使勞重光,雪片似的文書,到廣東告急。
怎奈兩廣總督徐廣缙,粵撫葉名琛,各負虛名,毫無韬略。
接到廣西文告,隻有互相推诿,便激動了副都統烏蘭泰:忖知廣西亂事,非等閑可比。
那日即進督衙,奮勇進行。
徐廣缙大喜,便令烏蘭泰,領本部旗兵一千名,并撥中、廣兩協勁卒三千名,統共四千人馬,晝夜兼程,望廣西進發。
當下周天爵得了驿報,便召勞重光議道:“烏蘭泰雖是台灣案内保舉軍功,究竟有勇而無謀,恐未足恃!但事勢已急,若轉折往還,更是誤享,又将奈何?”勞重光道:“今日正是急不能待。
不如烏軍到時,休令來省,就令速赴永安駐紮,以壓洪秀全;再令提督向榮、總兵張敬修,援應後路。
如此較為穩便!”周天爵深是其言,立即馳令烏軍,轉赴永安;一面召向榮、張敬修,告知此事,兼發令箭。
向榮道:“前軍若能一勝,亂勢自迎刃而解。
但不知烏軍能否一戰?”周天爵道:“戰則有餘!勝敗卻未敢必?公自有權,相機而動便是。
”向榮不敢再辯,怏怏而行。
又有軍情緊急,便立即打點軍備,與張敬修望江口而去。
且說烏蘭泰,志在速戰。
起程後,不消四天,已抵梧州。
探得石達開一軍,正在上流,趨桂平,便要等候石軍到來,攔路截擊。
忽見周巡撫号令,要速赴永安。
烏蘭泰心上很不服,自以為失此機會。
隻上台号令,不得不從。
遂星夜望永安去。
不料洪仁發,早探得烏軍行程,又欲截擊之,忙到中軍,向石達開請令。
達開道:“烏軍初來,銳氣正盛。
我軍新舉,倘有失利,人心随散矣!某料廣西緊急,烏軍必趕緊前進。
不如權紮大營,他若來攻,隻管接戰;他若不來,我從後趨桂平,截其後路,有何不可?”仁發聽了,因前有秀全吩咐,便不敢辯。
話分兩頭。
且說烏軍到江口時,洪秀全大隊已到,離永安約二十裡,紮下大營。
這裡離羅大綱駐處卻是不遠。
秀全要差人暗行,知會馮雲山,請來相議軍務。
偏是差人未發,雲山已是來到。
秀全慌忙接入,便道:“方才正要差人邀請兄弟,不料兄弟失自到來了!”雲山道:“弟何日不打探哥哥舉動?早知我軍行程到此,必要相見,何勞再請!”秀全大喜,便問進攻之計。
雲山道:“烏軍現在江口,徐廣缙委用此人,好誤大事。
弟向知此人性急好事,必要圖功,自然急攻。
哥哥,周天爵乃無謀之輩,若烏軍到時,令他直取金田,截我後路,則我等危矣!今來此,此最下策也。
待兩軍會戰時,哥哥可故作退敗,弟便令羅大綱乘勢襲取永安;烏蘭泰一聞此消息,必無心戀戰。
再由羅大綱這裡,乘虛攻江口,烏蘭泰必定不敢回江口,當從小路奔逃。
此處近有一條小路,山勢雖不甚高,樹木十分叢雜,名曰钭谷。
以弟所料,烏蘭泰必從這條路去。
弟親領輕騎二百人,埋伏此路,斬烏蘭泰必矣!烏軍一敗,向榮定然膽落,軍無鬥志。
我以乘勝攻之,廣西不難定也。
秀全聽罷大喜,便依計而行!管教:帷幄運籌,大展龍韬斬都護;疆場決勝,再施虎略取城池。
要知後事如何?且聽下回分解。
想罷,便傳出一個“請”字。
那守門的便請石達開進來。
秀全一望,見石達開生得頭大如鬥,口闊容拳,隆準豐頤,兩目閃閃如電,四尺以上身材,三十來歲年紀,邊幅不修,精神活潑,大步踏進來! 秀全急的起迎。
其餘各人,都上前見禮,讓坐茶罷。
秀全道:“素聞大名,今日幸得相見,足慰生平!”石達開笑道:“足下的是妙計,獨惜不甚完全。
小弟正日日打探你們舉動,不過待看如何,才商行止耳!試想浔江一帶,何處無小弟的人物,足下這條計,可弄得别人,如何弄得石某?倘石某亦召百人,驅禦韋兄親見縣令,自行解釋,又将奈何!”這幾句話,說得秀全目瞪口呆,半晌,便轉口道:“班門弄斧,弟真萬分慚愧!隻因素仰足下智勇足備,不過以無門拜會,出此下策,若得足下同舉大義,不特弟開茅塞,實生靈之幸也!”說罷又向石達開再拜。
達開見秀全之意甚誠,更自傾倒。
便答道:“某何足道哉!敝友李秀成,胸懷大志,腹有良謀,正漢之留侯,蜀之武侯也!若得此人,何憂大事不成?”秀全道:“何廣西豪傑之多也!此事容圖之。
但目前之計,速望老兄指示為要!”石達開道:“金田壤地褊小,非用武之地!明公久屯于此,非長策也!以弟愚見,不如分兵兩路:一路出永安州;一路繞梧州上遊,會合于桂平,以窺桂林省郡。
如此取廣西實如反掌耳!”秀全笑道:“豪傑之士,所見略同。
昔雲山兄弟,曾言及此。
某以糧食之故,急未能發,今得足下,複何慮哉!”遂定計分為東西兩路:東路以石達開統領三千人,洪仁發為前鋒,譚紹洸合後;西路自領三千人,以韋昌輝為前鋒,黃文金合後。
所有糧食,都是石達開預行籌畫。
就令胡以晃率領保良軍,仍駐金田,專司轉運糧草。
秀全瀕行時,向洪仁發道:“鹵莽任性,古人所戒!服從善言,是為丈夫。
兄弟今後,見石君達開,如見弟可也。
”仁發答應過了,便立刻起程。
真是旌旗齊整,号令嚴明,所過秋毫無犯。
鄉民紛紛助響,從軍聲勢愈大!這個風聲,早傳到桂林省裡。
巡撫周天爵、布政使勞重光,雪片似的文書,到廣東告急。
怎奈兩廣總督徐廣缙,粵撫葉名琛,各負虛名,毫無韬略。
接到廣西文告,隻有互相推诿,便激動了副都統烏蘭泰:忖知廣西亂事,非等閑可比。
那日即進督衙,奮勇進行。
徐廣缙大喜,便令烏蘭泰,領本部旗兵一千名,并撥中、廣兩協勁卒三千名,統共四千人馬,晝夜兼程,望廣西進發。
當下周天爵得了驿報,便召勞重光議道:“烏蘭泰雖是台灣案内保舉軍功,究竟有勇而無謀,恐未足恃!但事勢已急,若轉折往還,更是誤享,又将奈何?”勞重光道:“今日正是急不能待。
不如烏軍到時,休令來省,就令速赴永安駐紮,以壓洪秀全;再令提督向榮、總兵張敬修,援應後路。
如此較為穩便!”周天爵深是其言,立即馳令烏軍,轉赴永安;一面召向榮、張敬修,告知此事,兼發令箭。
向榮道:“前軍若能一勝,亂勢自迎刃而解。
但不知烏軍能否一戰?”周天爵道:“戰則有餘!勝敗卻未敢必?公自有權,相機而動便是。
”向榮不敢再辯,怏怏而行。
又有軍情緊急,便立即打點軍備,與張敬修望江口而去。
且說烏蘭泰,志在速戰。
起程後,不消四天,已抵梧州。
探得石達開一軍,正在上流,趨桂平,便要等候石軍到來,攔路截擊。
忽見周巡撫号令,要速赴永安。
烏蘭泰心上很不服,自以為失此機會。
隻上台号令,不得不從。
遂星夜望永安去。
不料洪仁發,早探得烏軍行程,又欲截擊之,忙到中軍,向石達開請令。
達開道:“烏軍初來,銳氣正盛。
我軍新舉,倘有失利,人心随散矣!某料廣西緊急,烏軍必趕緊前進。
不如權紮大營,他若來攻,隻管接戰;他若不來,我從後趨桂平,截其後路,有何不可?”仁發聽了,因前有秀全吩咐,便不敢辯。
話分兩頭。
且說烏軍到江口時,洪秀全大隊已到,離永安約二十裡,紮下大營。
這裡離羅大綱駐處卻是不遠。
秀全要差人暗行,知會馮雲山,請來相議軍務。
偏是差人未發,雲山已是來到。
秀全慌忙接入,便道:“方才正要差人邀請兄弟,不料兄弟失自到來了!”雲山道:“弟何日不打探哥哥舉動?早知我軍行程到此,必要相見,何勞再請!”秀全大喜,便問進攻之計。
雲山道:“烏軍現在江口,徐廣缙委用此人,好誤大事。
弟向知此人性急好事,必要圖功,自然急攻。
哥哥,周天爵乃無謀之輩,若烏軍到時,令他直取金田,截我後路,則我等危矣!今來此,此最下策也。
待兩軍會戰時,哥哥可故作退敗,弟便令羅大綱乘勢襲取永安;烏蘭泰一聞此消息,必無心戀戰。
再由羅大綱這裡,乘虛攻江口,烏蘭泰必定不敢回江口,當從小路奔逃。
此處近有一條小路,山勢雖不甚高,樹木十分叢雜,名曰钭谷。
以弟所料,烏蘭泰必從這條路去。
弟親領輕騎二百人,埋伏此路,斬烏蘭泰必矣!烏軍一敗,向榮定然膽落,軍無鬥志。
我以乘勝攻之,廣西不難定也。
秀全聽罷大喜,便依計而行!管教:帷幄運籌,大展龍韬斬都護;疆場決勝,再施虎略取城池。
要知後事如何?且聽下回分解。